几部电影的“叙诡”
“叙述性诡计”是推理小说概念,最近看了几个片子,发现电影叙事也在发生变化。电影叙事最重要是悬念,悬念是那个支撑你能把故事讲下去的推力,或者说,是“叙事”的信心所在。一个导演(电影的作者)无论怎么烂,比如说他“语言”不好,这就和写文章一样,我语言不好,不代表我就不能写文章,要紧的是“言之有物”,“悬念”就是那个“物”,所以要讲学电影学什么,首先就是悬念,或者叫“钩子”。钩子就是能把下边挂的那一大串东西勾起来,吸引观众往下看。没有钩子,电影就成“散文”了,当然你要说电影也可以是散文,那是另一个话题,电影是诗歌也行,或者论文。
传统的(这个词,某种意义上意味着主流的和老套的)悬念,斯皮尔伯格的成功经验就是”大“,足够大,才构成电影,越大越好,要足够令人惊讶,惊悚,惊奇,但这个大,不仅在于”形“,比如大白鲨,外星人,恐龙,更在于“意 ”,即所引起的心理反应,比如“从火车上走下来那孩子长得跟她儿子一模一样,但妈妈知道他不是”(《换子疑云》),——这是非常“电影”的,平常事物却令人惊讶不已,到底怎么回事?所有的电影,要“分析"的话,首先就是要看它的悬念,钩子是什么,这东西是它主题生发的地方。主题可以是你作者深度所在,但是这钩子必须是”通俗“的。比如《索尔之子》,这么一部”艺术片“,它悬念就是”那孩子到底是不是他儿子“?没有这个他故事讲不下去,然后到了也不告诉你,所以它是艺术片。如果你上来制造一悬念,也就是抛出一问题,比如《巴斯克维尔的猎犬》的悬念是”那(只大狗)究竟是什么鬼东西“?讲到最后他没解决这问题,到了他没告诉你答案,那福尔摩斯会被人砸死,但”艺术片“就可以。
编故事的能力,就是制造悬念的能力。这需要真正的创造力。
电影说到底了是跟观众做游戏,这一点同“本格推理”完全一致:我同你公平竞争,看你能不能猜中答案。所以电影(叙事)就变成了这样一个东西:你是靠什么讲这个故事的?
传统的(还是那个意思)电影必须5分钟抛出悬念,导演如果自信,足够牛逼的话,这个“故事法”本身就能制造悬念:他迟迟没有抛出悬念,那他悬念到底是什么?他总得有个“悬念”。这也相似侦探小说,反正你知道他早晚会出一桩案子,所以他说多少废话你也得忍者,如果他废话足够生动(语言好),他吸引你往下看(这就是语言的重要性,语言本身是质量保证,是言之有物的信心所在),这就成”叙诡“了:
黑帮片里的“旧时光”。你看过《教父》,《美国往事》,不可能不对这样的影片心生好感,因为色彩太迷人了。他不需要悬念,他的悬念是“人物命运”,所以这部影片的“悬念”是“悬念是什么”,本片没有悬念,但是他有一个“叙述性诡计”。当你忍耐了大半部影片,看到作为“讲述者”的女主死了的时候,还是被重击了,影片叙事上的包袱也就完成了。死人讲故事并不新鲜,本片的成绩在于他不求新,但不陈旧,自有一份分量感。
作为电影来讲,与推理小说类似,它总要有一个“没想到”(反转)在等着你。
本片主题上可说的很多,都是老生常谈:孪生兄弟与一个女人的关系,这个套路的经典性。但叙事角度是本片得以成立,即它所具有的那么点当下性所在。
确实是烂片,烂得莫名其妙。但我们对美国电影的热情,就表现在对黑帮片和西部片的感情上。只要出现碧血黄沙的地貌,戈壁木屋,夕阳马队,和脏兮兮的抢手,我们就睡意顿消。这电影看得人没头没脑的,第一次出现“7年前”字幕时,我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是什么语法?这片子最烂的地方就在于他有意要把你搞糊涂,闹不清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所以一会儿“7年前”一会儿“5年前”,一会儿“现在”,这片子的悬念是“人物关系”,他搞了一个“叙述性诡计”——原来她有两个女儿!总之一塌糊涂,这烂剧本看起来完全出自业余编剧之手。这个“叙述性诡计”也许是职业操刀手认为拯救这个什么都没讲的剧本的唯一办法。这一点也同推理小说类似:如果你实在设计不出诡计,——原创诡计实在太难了,基本上福尔摩斯和阿婆就已经讲完了,——你就搞一个叙述性诡计。
音乐大概也是东拼西凑,我现在正在听,有一段像是Dead can Dance:http://www.xiami.com/album/2100264612?spm=a1z1s.6843761.226669510.19.ZKkJ11
用电影的办法骗观众,电影已经到了这种地步了嘛。
这片子没有“语言”可言,导演完全不知道一场“戏”该怎么拍。但这片子悬念足够,还挺令人惊异的,要不然,没人能把这么糟的片子看完。——本片可以说是一个电影的“叙诡”典型了,他掩盖真相,误导观众,侦探并且毫无作为,最后还是“凶手”自己告诉你的。我觉得国产片可作参考(国产片禁止“怪力乱神”,拍“鬼片”最后得告诉观众没有鬼),只是这里边的天主教因素你没法参考。
传统的(这个词,某种意义上意味着主流的和老套的)悬念,斯皮尔伯格的成功经验就是”大“,足够大,才构成电影,越大越好,要足够令人惊讶,惊悚,惊奇,但这个大,不仅在于”形“,比如大白鲨,外星人,恐龙,更在于“意 ”,即所引起的心理反应,比如“从火车上走下来那孩子长得跟她儿子一模一样,但妈妈知道他不是”(《换子疑云》),——这是非常“电影”的,平常事物却令人惊讶不已,到底怎么回事?所有的电影,要“分析"的话,首先就是要看它的悬念,钩子是什么,这东西是它主题生发的地方。主题可以是你作者深度所在,但是这钩子必须是”通俗“的。比如《索尔之子》,这么一部”艺术片“,它悬念就是”那孩子到底是不是他儿子“?没有这个他故事讲不下去,然后到了也不告诉你,所以它是艺术片。如果你上来制造一悬念,也就是抛出一问题,比如《巴斯克维尔的猎犬》的悬念是”那(只大狗)究竟是什么鬼东西“?讲到最后他没解决这问题,到了他没告诉你答案,那福尔摩斯会被人砸死,但”艺术片“就可以。
编故事的能力,就是制造悬念的能力。这需要真正的创造力。
电影说到底了是跟观众做游戏,这一点同“本格推理”完全一致:我同你公平竞争,看你能不能猜中答案。所以电影(叙事)就变成了这样一个东西:你是靠什么讲这个故事的?
传统的(还是那个意思)电影必须5分钟抛出悬念,导演如果自信,足够牛逼的话,这个“故事法”本身就能制造悬念:他迟迟没有抛出悬念,那他悬念到底是什么?他总得有个“悬念”。这也相似侦探小说,反正你知道他早晚会出一桩案子,所以他说多少废话你也得忍者,如果他废话足够生动(语言好),他吸引你往下看(这就是语言的重要性,语言本身是质量保证,是言之有物的信心所在),这就成”叙诡“了:
![]() |
黑帮片《传奇》 |
黑帮片里的“旧时光”。你看过《教父》,《美国往事》,不可能不对这样的影片心生好感,因为色彩太迷人了。他不需要悬念,他的悬念是“人物命运”,所以这部影片的“悬念”是“悬念是什么”,本片没有悬念,但是他有一个“叙述性诡计”。当你忍耐了大半部影片,看到作为“讲述者”的女主死了的时候,还是被重击了,影片叙事上的包袱也就完成了。死人讲故事并不新鲜,本片的成绩在于他不求新,但不陈旧,自有一份分量感。
作为电影来讲,与推理小说类似,它总要有一个“没想到”(反转)在等着你。
本片主题上可说的很多,都是老生常谈:孪生兄弟与一个女人的关系,这个套路的经典性。但叙事角度是本片得以成立,即它所具有的那么点当下性所在。
![]() |
娜塔莉波特曼,这片子像俞飞鸿拍的。 |
确实是烂片,烂得莫名其妙。但我们对美国电影的热情,就表现在对黑帮片和西部片的感情上。只要出现碧血黄沙的地貌,戈壁木屋,夕阳马队,和脏兮兮的抢手,我们就睡意顿消。这电影看得人没头没脑的,第一次出现“7年前”字幕时,我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是什么语法?这片子最烂的地方就在于他有意要把你搞糊涂,闹不清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所以一会儿“7年前”一会儿“5年前”,一会儿“现在”,这片子的悬念是“人物关系”,他搞了一个“叙述性诡计”——原来她有两个女儿!总之一塌糊涂,这烂剧本看起来完全出自业余编剧之手。这个“叙述性诡计”也许是职业操刀手认为拯救这个什么都没讲的剧本的唯一办法。这一点也同推理小说类似:如果你实在设计不出诡计,——原创诡计实在太难了,基本上福尔摩斯和阿婆就已经讲完了,——你就搞一个叙述性诡计。
音乐大概也是东拼西凑,我现在正在听,有一段像是Dead can Dance:http://www.xiami.com/album/2100264612?spm=a1z1s.6843761.226669510.19.ZKkJ11
用电影的办法骗观众,电影已经到了这种地步了嘛。
![]() |
基诺里维斯实在太不幸了!。。。 |
这片子没有“语言”可言,导演完全不知道一场“戏”该怎么拍。但这片子悬念足够,还挺令人惊异的,要不然,没人能把这么糟的片子看完。——本片可以说是一个电影的“叙诡”典型了,他掩盖真相,误导观众,侦探并且毫无作为,最后还是“凶手”自己告诉你的。我觉得国产片可作参考(国产片禁止“怪力乱神”,拍“鬼片”最后得告诉观众没有鬼),只是这里边的天主教因素你没法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