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口红这件事
(小申明:本文不安利任何品牌的唇膏,绝不含广告,纯属个人闲言碎语哦。)
曾经有一个调查结果显示,男人对身穿红色衣服的女人表现出最大的兴趣。也有人说,男人觉得正在对着镜子涂口红的女人最性感。
看着近几年满大街的千颂伊同款唇膏,看着无论是什么脸型和肤色的人都是一字眉和烈焰红唇,突然很想谈谈自己对口红,这种甚至可以作为女厕所标志的物品的看法。
按照惯例,是要从小时候说起的。我的儿子也跟我说,“讲故事要先讲,‘从前’,一定要先说从前两个字哦”。
于是,我这个随笔也从“从前”开始。
在小到和桌子差不多高开始,刚学会走路,妈妈就会在节日或者有重大聚会的时候慎重的用她那一只仅有的黑色外壳的口红,为我的眉心点上一点红。就是那种现在被称作非常乡土的一点红,当时是非常时髦和隆重的。几乎是有一种仪式感,小孩子开心的日子肯定是有眉间的椭圆形的大红点和两腮的浓重的红色胭脂的伴随的。
那是八十年代末九零年代初,女人的化妆品很稀少。就算有,最珍贵的也是那一只口红。还有的就是不知道什么牌子的一个带着镜子的粉饼盒以及一块胭脂和一支眉笔。拥有全套这样的装备的女人已经可以算是一个很时髦的女人。女人爱美的天性,是从几千年前一直到现在都没有改变过的,无关讨好男性。说得好听是取悦自己,我觉得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自己觉得快乐,让自己觉得快乐的事情,是基因里就择优的选项。
几乎所有的小女孩都偷偷用过妈妈的口红,涂抹得像一个小丑一样整个嘴巴都涂满再溢出来。再大一点的时候,是不做任何护肤步骤就为了白而偷偷涂一层干干的粉。青春期以后,反而不喜欢口红。那个时候我们几乎都痛恨过红色。觉得自己长大了,红色,多么乡气,没有品味和气质的颜色。14岁开始,我最喜欢的是黑色,然后是牛仔装,我痛恨大红色。到了想尝试涂口红的时候,也是选择很淡很淡的唇彩,对,那个时候最流行的是唇彩,透明的或者很淡的粉红。我有一段时间很向往那种亚光的唇膏,涂上去就可以直接演山口百惠的《血凝》。因为青春期的叛逆,那时候特别嫉世愤俗,但又很寂寞。音乐喜欢摇滚也喜欢抒情,书喜欢萌芽也喜欢呼啸山庄,觉得自己不被很多人理解很孤独,但是始终觉得自己有很多梦想可以实现。总之,那个时候是不屑于口红的。
那段时间很长很长,几乎整个最青春最美好的年华,我都没有用过口红,无论是我暗恋者,我奋斗着,我谈恋爱了,还是后来失恋了。这个东西一直是缺失或者根本是被遗忘了的状态。我在这期间用过很多护肤品,白菜的品牌的;用过很多彩妆,品牌的白菜的。可是我忽略了我的嘴唇,我没有赋予她色彩。出于一点不屑,一点不在乎和一点不想被注意。
因为那毕竟是最艳丽的一抹。很多时候,在一般群众,特别是直男癌患者眼里,整张脸都画着淡妆(眉粉、内眼线、种睫毛、美瞳、粉底)都有可能认为是素颜,但是真正素颜但是擦了口红,就被认为是化了妆。
年轻的时候常听人说,哎呀用了口红就是好,你看气色多好。我是很不以为然的。直到我结婚以后,不知道哪一天开始,兴许是走上红毯那一天?开始真正领悟,涂上口红的自己和不涂口红的自己完全不一样。
我以前是多么在乎自己白不白,胖还是瘦,别人觉得我漂亮与否。后来不知道哪天开始,我真的意识到审美这个事,真的不能一味去评判。谁说白就是美?谁说瘦就是美?欧洲的贵妇在全世界海滩上晒着日光浴,非洲贫民窟里最胖的就是所有男人想娶回家的。亚洲人皮肤黄所以想要白里透红好气色 ,欧美人眼睛都那么大所以欣赏在国内被唾弃的小吊梢眼。原来审美这回事,都是出于不自信啊。自己没有的就拼命希望有,然后让别人赞美。吃不饱的时候喜欢胖,现在就要往厌食症的后果里整。都是不知道真正自己最喜欢,自己最舒服的时刻才是最美的。
我开始喜欢口红赋予的气色,或者更准确的说是状态。当我彻夜未眠,当我工作压力超大,当我伺候儿子整夜顶着一张疲惫的脸,涂口红这件事,变得和喝咖啡或者看了一本让人振奋的书一样,让人充满能量。这是一种仪式,早起时鼓励一天工作,疲惫时给自己力量,需要面对有压力的工作时给自己打气。
瞧,镜子里的我,如此优雅的口唇。对了,我还是不喜欢太高调,我在郑重其事的充满仪式感地涂了一层口红以后,会学很多很多年之前,我的妈妈,轻轻再擦掉一层。
我就是我,我不再在乎别人的审美观,我在乎自己的感受。愿所有女人,喜欢口红或者不喜欢口红,喜欢化妆或者喜欢素颜的,都以自己最舒服的形态生活,工作,和爱着。
曾经有一个调查结果显示,男人对身穿红色衣服的女人表现出最大的兴趣。也有人说,男人觉得正在对着镜子涂口红的女人最性感。
看着近几年满大街的千颂伊同款唇膏,看着无论是什么脸型和肤色的人都是一字眉和烈焰红唇,突然很想谈谈自己对口红,这种甚至可以作为女厕所标志的物品的看法。
按照惯例,是要从小时候说起的。我的儿子也跟我说,“讲故事要先讲,‘从前’,一定要先说从前两个字哦”。
于是,我这个随笔也从“从前”开始。
在小到和桌子差不多高开始,刚学会走路,妈妈就会在节日或者有重大聚会的时候慎重的用她那一只仅有的黑色外壳的口红,为我的眉心点上一点红。就是那种现在被称作非常乡土的一点红,当时是非常时髦和隆重的。几乎是有一种仪式感,小孩子开心的日子肯定是有眉间的椭圆形的大红点和两腮的浓重的红色胭脂的伴随的。
那是八十年代末九零年代初,女人的化妆品很稀少。就算有,最珍贵的也是那一只口红。还有的就是不知道什么牌子的一个带着镜子的粉饼盒以及一块胭脂和一支眉笔。拥有全套这样的装备的女人已经可以算是一个很时髦的女人。女人爱美的天性,是从几千年前一直到现在都没有改变过的,无关讨好男性。说得好听是取悦自己,我觉得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自己觉得快乐,让自己觉得快乐的事情,是基因里就择优的选项。
几乎所有的小女孩都偷偷用过妈妈的口红,涂抹得像一个小丑一样整个嘴巴都涂满再溢出来。再大一点的时候,是不做任何护肤步骤就为了白而偷偷涂一层干干的粉。青春期以后,反而不喜欢口红。那个时候我们几乎都痛恨过红色。觉得自己长大了,红色,多么乡气,没有品味和气质的颜色。14岁开始,我最喜欢的是黑色,然后是牛仔装,我痛恨大红色。到了想尝试涂口红的时候,也是选择很淡很淡的唇彩,对,那个时候最流行的是唇彩,透明的或者很淡的粉红。我有一段时间很向往那种亚光的唇膏,涂上去就可以直接演山口百惠的《血凝》。因为青春期的叛逆,那时候特别嫉世愤俗,但又很寂寞。音乐喜欢摇滚也喜欢抒情,书喜欢萌芽也喜欢呼啸山庄,觉得自己不被很多人理解很孤独,但是始终觉得自己有很多梦想可以实现。总之,那个时候是不屑于口红的。
那段时间很长很长,几乎整个最青春最美好的年华,我都没有用过口红,无论是我暗恋者,我奋斗着,我谈恋爱了,还是后来失恋了。这个东西一直是缺失或者根本是被遗忘了的状态。我在这期间用过很多护肤品,白菜的品牌的;用过很多彩妆,品牌的白菜的。可是我忽略了我的嘴唇,我没有赋予她色彩。出于一点不屑,一点不在乎和一点不想被注意。
因为那毕竟是最艳丽的一抹。很多时候,在一般群众,特别是直男癌患者眼里,整张脸都画着淡妆(眉粉、内眼线、种睫毛、美瞳、粉底)都有可能认为是素颜,但是真正素颜但是擦了口红,就被认为是化了妆。
年轻的时候常听人说,哎呀用了口红就是好,你看气色多好。我是很不以为然的。直到我结婚以后,不知道哪一天开始,兴许是走上红毯那一天?开始真正领悟,涂上口红的自己和不涂口红的自己完全不一样。
我以前是多么在乎自己白不白,胖还是瘦,别人觉得我漂亮与否。后来不知道哪天开始,我真的意识到审美这个事,真的不能一味去评判。谁说白就是美?谁说瘦就是美?欧洲的贵妇在全世界海滩上晒着日光浴,非洲贫民窟里最胖的就是所有男人想娶回家的。亚洲人皮肤黄所以想要白里透红好气色 ,欧美人眼睛都那么大所以欣赏在国内被唾弃的小吊梢眼。原来审美这回事,都是出于不自信啊。自己没有的就拼命希望有,然后让别人赞美。吃不饱的时候喜欢胖,现在就要往厌食症的后果里整。都是不知道真正自己最喜欢,自己最舒服的时刻才是最美的。
我开始喜欢口红赋予的气色,或者更准确的说是状态。当我彻夜未眠,当我工作压力超大,当我伺候儿子整夜顶着一张疲惫的脸,涂口红这件事,变得和喝咖啡或者看了一本让人振奋的书一样,让人充满能量。这是一种仪式,早起时鼓励一天工作,疲惫时给自己力量,需要面对有压力的工作时给自己打气。
瞧,镜子里的我,如此优雅的口唇。对了,我还是不喜欢太高调,我在郑重其事的充满仪式感地涂了一层口红以后,会学很多很多年之前,我的妈妈,轻轻再擦掉一层。
我就是我,我不再在乎别人的审美观,我在乎自己的感受。愿所有女人,喜欢口红或者不喜欢口红,喜欢化妆或者喜欢素颜的,都以自己最舒服的形态生活,工作,和爱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