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生命中不同阶段的性别标签 |网络素养
作者:梓洵
学生们的问题
「男生不可以和女生一起玩吗?」
「我是女生,所以我不可以打篮球吗?」
「你和你女朋友在一起时,是什么感觉?」
「你和你男朋友同床过吗?」
「我们身体有些地方是不可以让别人摸的吗?为什么啊?」
基于这些问题我们发现
学生很好奇两性关系是怎样的,但他们对自我的意识并不强烈。学生内心是有自己的爱好的,但因为被贴上了社会性别的标签,于是被动地认为,这些爱好是不能被接受的。
于是我们认为,性别教育活动势在必行了。
当别人为我们贴上标签,并开始定义我们的时候,我们就成为了被定义的那个人。然而,这是真实的我们吗?
是不是男生能做的事情,女生就不能做呢?是不是男生只能和女生一起玩呢?
从出生到死亡,男生和女生有什么相同,又有什么不同?
让学生来告诉你!
被学生甩掉的标签
我们丢出了两个护肤品——BB霜和隔离霜。 问,谁用的? 没想到学生一致地回答:女生的!男生才不用这个。
于是瞬间进入主题:那男生该是怎样的?女生该是怎样的?学生把这些写在便签贴上,相互往身上贴。
在被贴上标签时,学生是感到很不爽的,所以在被贴时,他们选择了逃开,虽然最后又被小伙伴们抓回来贴。
学生的身上被贴上了各种社会标签——你应该做什么,你不能做什么,你应该怎么做,你应该是怎样的。我们一个一个地问学生:「你一定要穿高跟鞋吗?」「你一定要是绅士吗?」等等让人讨厌的问题。
所有学生的答案都是否定的,他们在开始否定别人对自己的定义——甩掉身上所有的标签!
坐上时光机我们的一生
我们先抛出了两个很无聊的问题:
下课时,男生在玩什么游戏?女生又在玩什么游戏?
放学时,男生在看什么书?女生又在看什么书?
问题虽然无聊,但有趣的是——学生将便利贴全部贴到了男生女生的两边,中间的相同一行竟是空的!
我们就好奇了,问:「只有男生才可以踢足球打篮球吗?」 「只有女生才可以跳绳踢毽子吗?」
学生好像发现了什么,下意识地将“分裂化为结合”
来到初中时期的学生发现自己的身体有了那么一点变化,但是他们又讲不出来,到底是啥变化呀!
这个时候我们又耍心机了——我们上网查查看?
我们啰嗦的问题是:在青春期的时候,人的身体会出现啥子变化哩?
学生认为这个问题太长了!于是,提取了关键词:青春期 身体变化
抱歉阿我激动了!!因为这是搜索的技能——提取关键词阿!!这样就让学生给学会了~!!
可是,挑战又来了,百科上讲的都是一大段的!我怎么知道它在讲什么阿!!
所以才要学会处理大量的信息阿——这段都是在讲月经的!哦原来只有女生才会来月经阿,男生是不会的。
男生这就是男生女生不同之一阿~
高中,工作,生孩子,一堆问题阿!
不知道的就上网查呗!
看下知乎上别人是怎么表白的
男生只可以喜欢女生吗?同性恋要怎么样才有自己的娃娃?
怎么才能避免意外有了娃娃——避孕呀!——怎么避孕?——戴套阿——谁戴?——男生啊——只有男生可以戴吗?——哦!原来女生也有避孕套可以戴啊!
再来一个亮点吧!
学生在知乎上搜:表白。
哎……发现都是在说表白失败之后怎么收场~
于是我们问学生:要怎么去掉这些失败的答案!来个成功的!
学生的答案是:在后面加个成功!于是关键词变成了:表白 成功
看到了吗?!不仅会提取关键词!!连切换关键词都会了!!
这个过程中,我们不必给学生一个清晰的答案,而是,抛根抛底地问学生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一步步地引导学生找到自己心中的答案,一步步地打破这一生会被别人贴上的社会标签,一步步来自己定义自己。
开脑洞,画出生命曲线
来看看,学生从出生到死翘翘,可能会发生啥事?
嘿嘿,不是说女生要在家照顾孩子和做家务的吗?而这个女生在48岁时还想要努力的工作!
无法控制自己!急切地想要!和大家分享一个11岁小男孩——龙安核的故事!
起初,龙安核在自己的身上贴了这样一张标签——不可以和女生玩
时光机飞到成年期时,我们问:家里多了一个娃娃,照顾娃娃,工作赚钱,做家务,一个人忙不过来了!爸爸妈妈可以怎么分工呢? 答案是——妈妈在家照顾孩子和做家务,爸爸去工作赚钱
于是我们一步步的“逼问”——为什么妈妈就一定要在家做家务?为什么爸爸不能照顾孩子?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小脑袋可能爆炸了吧!但是还是不妨碍他画出自己的生命曲线:
抱歉我又激动了!!看到了吗?!
蜂窝的logo!!是整幅图最显眼的!!这说明他感受到蜂窝对自己的影响阿!!
而最激动的是!看他48岁!要看着孩子长大!看着孩子长大!!
学生因为参加几次活动,意识发生了变化,这种即时的反馈使我们激动。
总结:
通过不断地问学生为什么,让学生开始思考——我一定要这样做吗?慢慢地打破了学生的固有思维,让学生甩掉自己身上的社会标签,开始由自己定义自己。
每抛出一个学生无法回答的问题,我们都会将他们引到互联网上,这时,他们就需要来拆解繁长的问题,提取关键词;但发现搜出来的信息结果不是自己想要的,我们又抛出一个问题:那还可以增加或减少什么关键词?这样一来,学生也学会了切换关键词;获取大量信息后,为了写在小小的便利贴上,学生就要进行信息处理,筛选出最有用的信息点。
让学生坐上时光机,就有了一生成长过程的节点背景,性知识的引入变得轻松和全面,学生也不会太腼腆羞涩。
思路:
我们所有的活动都是以学生的问题为导向的,过去几个月,我们和学生的交流方式可谓是五花八门阿——玩游戏,干农活,聊天等等,企图想在学生身上抠出些他们的疑惑。发现这样的效率是无法满足我们活动的滚动的!也无法快速地让学生解决自己的问题。为啥不换另外一种方式呢?简单不粗暴——挂个问题树呀!让学生将自己讲不出来的问题悄悄地写上来,贴到我们的问题树上。
为了让学生认为提出问题是自己的事情,制作问题树——挂问题树——让问题树开花,这一整个过程都由学生来完成。
来看看学生枝繁叶茂的问题树吧:
还记得我们上次提到的学生ID卡吗?在每次活动结束后我们都会在上面盖一个蜂窝章。
这次,我们偷了个小懒,让学生自己盖章!
如我们所愿,学生在做完活动的全流程之后,是很自豪,很兴奋地拿起蜂窝的盖章,往自己的ID卡上狠狠一盖的!
就好像在告诉小伙伴们:嗯哼,看我的盖章,这就是我做活动的证据!
关于我们:
蜂窝有点酷正在尝试设计:以学生问题为导向(PBL学习方式) + 互联网使用技能的活动,使乡村学生拥有通过互联网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们的问题
「男生不可以和女生一起玩吗?」
「我是女生,所以我不可以打篮球吗?」
「你和你女朋友在一起时,是什么感觉?」
「你和你男朋友同床过吗?」
「我们身体有些地方是不可以让别人摸的吗?为什么啊?」
![]() |
基于这些问题我们发现
学生很好奇两性关系是怎样的,但他们对自我的意识并不强烈。学生内心是有自己的爱好的,但因为被贴上了社会性别的标签,于是被动地认为,这些爱好是不能被接受的。
于是我们认为,性别教育活动势在必行了。
当别人为我们贴上标签,并开始定义我们的时候,我们就成为了被定义的那个人。然而,这是真实的我们吗?
是不是男生能做的事情,女生就不能做呢?是不是男生只能和女生一起玩呢?
从出生到死亡,男生和女生有什么相同,又有什么不同?
让学生来告诉你!
被学生甩掉的标签
我们丢出了两个护肤品——BB霜和隔离霜。 问,谁用的? 没想到学生一致地回答:女生的!男生才不用这个。
于是瞬间进入主题:那男生该是怎样的?女生该是怎样的?学生把这些写在便签贴上,相互往身上贴。
在被贴上标签时,学生是感到很不爽的,所以在被贴时,他们选择了逃开,虽然最后又被小伙伴们抓回来贴。
学生的身上被贴上了各种社会标签——你应该做什么,你不能做什么,你应该怎么做,你应该是怎样的。我们一个一个地问学生:「你一定要穿高跟鞋吗?」「你一定要是绅士吗?」等等让人讨厌的问题。
所有学生的答案都是否定的,他们在开始否定别人对自己的定义——甩掉身上所有的标签!
![]() |
图:大嘴 |
坐上时光机我们的一生
我们先抛出了两个很无聊的问题:
下课时,男生在玩什么游戏?女生又在玩什么游戏?
放学时,男生在看什么书?女生又在看什么书?
问题虽然无聊,但有趣的是——学生将便利贴全部贴到了男生女生的两边,中间的相同一行竟是空的!
我们就好奇了,问:「只有男生才可以踢足球打篮球吗?」 「只有女生才可以跳绳踢毽子吗?」
学生好像发现了什么,下意识地将“分裂化为结合”
![]() |
图:大嘴 |
![]() |
图:大嘴 |
来到初中时期的学生发现自己的身体有了那么一点变化,但是他们又讲不出来,到底是啥变化呀!
这个时候我们又耍心机了——我们上网查查看?
我们啰嗦的问题是:在青春期的时候,人的身体会出现啥子变化哩?
学生认为这个问题太长了!于是,提取了关键词:青春期 身体变化
抱歉阿我激动了!!因为这是搜索的技能——提取关键词阿!!这样就让学生给学会了~!!
可是,挑战又来了,百科上讲的都是一大段的!我怎么知道它在讲什么阿!!
所以才要学会处理大量的信息阿——这段都是在讲月经的!哦原来只有女生才会来月经阿,男生是不会的。
男生这就是男生女生不同之一阿~
高中,工作,生孩子,一堆问题阿!
不知道的就上网查呗!
看下知乎上别人是怎么表白的
男生只可以喜欢女生吗?同性恋要怎么样才有自己的娃娃?
怎么才能避免意外有了娃娃——避孕呀!——怎么避孕?——戴套阿——谁戴?——男生啊——只有男生可以戴吗?——哦!原来女生也有避孕套可以戴啊!
再来一个亮点吧!
学生在知乎上搜:表白。
哎……发现都是在说表白失败之后怎么收场~
于是我们问学生:要怎么去掉这些失败的答案!来个成功的!
学生的答案是:在后面加个成功!于是关键词变成了:表白 成功
看到了吗?!不仅会提取关键词!!连切换关键词都会了!!
这个过程中,我们不必给学生一个清晰的答案,而是,抛根抛底地问学生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一步步地引导学生找到自己心中的答案,一步步地打破这一生会被别人贴上的社会标签,一步步来自己定义自己。
开脑洞,画出生命曲线
来看看,学生从出生到死翘翘,可能会发生啥事?
![]() |
图:梓洵 |
嘿嘿,不是说女生要在家照顾孩子和做家务的吗?而这个女生在48岁时还想要努力的工作!
![]() |
图:梓洵 |
无法控制自己!急切地想要!和大家分享一个11岁小男孩——龙安核的故事!
起初,龙安核在自己的身上贴了这样一张标签——不可以和女生玩
时光机飞到成年期时,我们问:家里多了一个娃娃,照顾娃娃,工作赚钱,做家务,一个人忙不过来了!爸爸妈妈可以怎么分工呢? 答案是——妈妈在家照顾孩子和做家务,爸爸去工作赚钱
于是我们一步步的“逼问”——为什么妈妈就一定要在家做家务?为什么爸爸不能照顾孩子?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小脑袋可能爆炸了吧!但是还是不妨碍他画出自己的生命曲线:
![]() |
图:梓洵 |
抱歉我又激动了!!看到了吗?!
蜂窝的logo!!是整幅图最显眼的!!这说明他感受到蜂窝对自己的影响阿!!
而最激动的是!看他48岁!要看着孩子长大!看着孩子长大!!
学生因为参加几次活动,意识发生了变化,这种即时的反馈使我们激动。
总结:
通过不断地问学生为什么,让学生开始思考——我一定要这样做吗?慢慢地打破了学生的固有思维,让学生甩掉自己身上的社会标签,开始由自己定义自己。
每抛出一个学生无法回答的问题,我们都会将他们引到互联网上,这时,他们就需要来拆解繁长的问题,提取关键词;但发现搜出来的信息结果不是自己想要的,我们又抛出一个问题:那还可以增加或减少什么关键词?这样一来,学生也学会了切换关键词;获取大量信息后,为了写在小小的便利贴上,学生就要进行信息处理,筛选出最有用的信息点。
让学生坐上时光机,就有了一生成长过程的节点背景,性知识的引入变得轻松和全面,学生也不会太腼腆羞涩。
思路:
我们所有的活动都是以学生的问题为导向的,过去几个月,我们和学生的交流方式可谓是五花八门阿——玩游戏,干农活,聊天等等,企图想在学生身上抠出些他们的疑惑。发现这样的效率是无法满足我们活动的滚动的!也无法快速地让学生解决自己的问题。为啥不换另外一种方式呢?简单不粗暴——挂个问题树呀!让学生将自己讲不出来的问题悄悄地写上来,贴到我们的问题树上。
为了让学生认为提出问题是自己的事情,制作问题树——挂问题树——让问题树开花,这一整个过程都由学生来完成。
来看看学生枝繁叶茂的问题树吧:
![]() |
图:梓洵 |
![]() |
图:梓洵 |
还记得我们上次提到的学生ID卡吗?在每次活动结束后我们都会在上面盖一个蜂窝章。
这次,我们偷了个小懒,让学生自己盖章!
如我们所愿,学生在做完活动的全流程之后,是很自豪,很兴奋地拿起蜂窝的盖章,往自己的ID卡上狠狠一盖的!
就好像在告诉小伙伴们:嗯哼,看我的盖章,这就是我做活动的证据!
![]() |
图:梓洵 |
关于我们:
蜂窝有点酷正在尝试设计:以学生问题为导向(PBL学习方式) + 互联网使用技能的活动,使乡村学生拥有通过互联网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