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后记-《呼兰河传》
前段时间偷闲读完了《呼兰河传》,这本书高居kindle榜首很久了,作者萧红的生平被拍成了电影,知名度很高。促使我读它的原因并不是大众的热议,而是一些关于萧红的文章里,有人说“她很受鲁迅先生的赞赏”,很好奇这样的女子有怎样的才气。
呼兰河是萧红的家乡,作者用孩童的视角描写日常生活的琐碎,懵懂的画面剖开细看是劳苦人民血淋淋的生存现实,全书不言一个“苦”,这苦却从字里行间透到心里来。萧红出生在封建地主家庭,相对于她周围的贫苦大众,生活是很优越的。在旁人还在为头顶的一片瓦,肚里的两顿饭辛苦奔波时,她可以在温暖的屋子里跟着祖父学诗识字,能拿旁人吃不上的白面馒头喂猫狗,相对她长大后离家出走衣食无着的生活,那段拥有祖父疼爱的时光应该是其短暂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开篇从呼兰河小城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古怪现象着手,文笔稍显辛辣,叙事带写景夹杂几声感叹,显得无限悲凉。后面写到自家的菜园、祖父,回忆是带着无限眷念和欢喜的,笔带温情。写到她家院子里各样租客时,孩子的天真无忧与温饱线下的挣扎求存,形成鲜明的对比。看似简单的叙事,却有深入人心的笔力。比灌一碗碗鸡汤文有用多了,能让人陷入思考,而不是像鸡汤文那样牵着鼻子走一圈,退出文章还是一如既往的懒散,除掉阅读时三分钟的激动,生活和想法没有任何改变。
好的作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前两天看了句话“优秀的文学作品可能一年才卖几百本,但几百年后还有人看”,深以为然。
呼兰河是萧红的家乡,作者用孩童的视角描写日常生活的琐碎,懵懂的画面剖开细看是劳苦人民血淋淋的生存现实,全书不言一个“苦”,这苦却从字里行间透到心里来。萧红出生在封建地主家庭,相对于她周围的贫苦大众,生活是很优越的。在旁人还在为头顶的一片瓦,肚里的两顿饭辛苦奔波时,她可以在温暖的屋子里跟着祖父学诗识字,能拿旁人吃不上的白面馒头喂猫狗,相对她长大后离家出走衣食无着的生活,那段拥有祖父疼爱的时光应该是其短暂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开篇从呼兰河小城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古怪现象着手,文笔稍显辛辣,叙事带写景夹杂几声感叹,显得无限悲凉。后面写到自家的菜园、祖父,回忆是带着无限眷念和欢喜的,笔带温情。写到她家院子里各样租客时,孩子的天真无忧与温饱线下的挣扎求存,形成鲜明的对比。看似简单的叙事,却有深入人心的笔力。比灌一碗碗鸡汤文有用多了,能让人陷入思考,而不是像鸡汤文那样牵着鼻子走一圈,退出文章还是一如既往的懒散,除掉阅读时三分钟的激动,生活和想法没有任何改变。
好的作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前两天看了句话“优秀的文学作品可能一年才卖几百本,但几百年后还有人看”,深以为然。
来自 豆瓣App
记一忘二三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回忆二三事——我妈的攒钱方式 (1人喜欢)
- 回忆二三事——交公粮
- 人到中年,一地鸡毛
- 难以控制的嫉妒心 (7人喜欢)
- 家长里短——每个人都希望你少吃一口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