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泊十年
题。
三年前的现在时光,从泰山下山,再火车回孤苏城。
三年前我并没有想过我会在北京,同时,我也不知道三年后的现在,我还会在哪?
一。十年生涯。
我的生活接近于居无定所的形式的:距离今天的10年前的所有岁月,都是在家度过的。没有业务爱好,课外书刊,甚至没有远大的理想和计划。陈守默规的过着国人原有,最基本的,最基础的,求学生涯。
十年前,从自己家的小镇,移居重庆,继续求学。只不过,如此的岁月却又与传统的不同,属于一年回两次家的一个远征。从这会开始,接触到城市,接触到公交轻轨,接触到灯红酒绿的夜,接触到天南地北的人。
七年前,第二次更换城市,时间从重庆的三年更换为一个美丽的江南城市苏州的五年。如果说我之前把重庆当第二故乡,但是却在这个时候移动了它的位置。姑苏城,或者从另外一种意义上来说,在这里,是更好的展示和描写了自己的青春。
两年前,生活再次改变,漂泊十年的地点再次更换,从三年前开始的计划到两年前的确定前往到达北京。北京,北京。十年后的地点,十年前是否曾想起?地图上一颗五角星的地方,怎么会是自己的青春归宿?
我忍不住回头来看这些年的过往,也忍不住想起古龙先生的一句话,一个人如果开始回忆的时候,那么就表示这个人内心已经开始老去了。
1。有史以来保存在的第一张所谓的数码照片。拍摄于2005年秋天。重庆九龙坡区白市驿镇。青涩,萌懂的诠释。
2。我已经忘了这张图片的拍摄时间是在2006年的什么时候。在学校后面去往野山上的铁路边一个大石头上,还很得意的给照片取名自由男神像。拍摄于2006年夏天。重庆。
3。拍摄于2007年的9月。第一个手机。大显所拍摄的所剩不多的几张我在同里古镇的照片。那年,我是真正的18岁。
4。时间延伸到2008年,20岁的跨度,照片开始多起来,因为这个时候我开始到处跑。无论是因为各种任何事情。三张图分别拍摄地点为:东莞、重庆、青岛。
5。08年的四月底开始,开始跑于各大城市去聚会,因为工作的时间是月底月初连接休息,于是开始出现在各地。杭州。南京。上海。
6。09年的时候头发出现最长的季节。也在持续的到处漂泊。苏州、郑州、北京。周庄。
7。2010年最精彩的过程莫过于中环的环线旅行。苏州-合肥-武汉-达州-重庆-成都-西安-郑州-苏州。
8。单反也在这个时候开始普及。而我,也在这时候第一回接触到单反。D3000原照。第一张图。
9。2011年的辉煌,持续的在路上,比2010年的路走得更远,时间更长。苏州-天津-哈尔滨-大连-沈阳-北京-平遥-太原-青岛-济南-泰山-苏州。
10。2012年开始,形成现在的风格。这年,我从苏州转战到北京。开始,真正的走在户外的路上。
二:十年感情。
在感情上,我总结自己这十年的确是失败的,甚至可以说,我几乎没有谈过一场真实的恋爱。
05年,中学毕业,转战重庆。其实那会熟悉我的人都是知道的,那时候是有喜欢的姑娘的,以至于让我在重庆3年的时光居然没有喜欢任何一个姑娘,也一直甚至是把这样的事情延续到了在重庆毕业,我才渐渐的走出来。我那时候是完全不懂,怎么可以有这样长久的时间,来断绝掉一个几乎不存在的故事。喜欢的是中学同学,她知道,只是,我也从来没有表白过,更没有追过。笑,青涩的懵懂,就这样交给了岁月。
第一个故事是发生在2008年9月30号开始,完全可以算是初恋。国庆假期前一天开始放假,在侠客社区继续转悠,认识了一个叫洛的姑娘,09年2月自然的在一起了,08年7月19散,再后来9月合好,10月17再彻底的散掉。感情也许就是这样,如果不在一个地方,如果双方在许多方面都有差异,那么,注定是岁月让你们各安天涯。那年我19岁,她18岁。故事完结后再也没有了联系,甚至到前几天花花说她在和以前的初恋聊天的时候,我才想起,我初恋在哪我特么现在都不知道。只是,这样的故事总会让你感触到不少。让你在故事中明白许多许多,以至于自己用文字写下来,不给任何人看,但是多年了, 还是一直留着。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2010年6月30号的相识。故事地点转到苏州,一起报大学的同学,在半路上交学费遇见认识。只是,10月底才第二次见面,后来渐渐熟悉,12月26日圣诞节的第2天表白,被拒绝。我在感情上的很多第一回都交给了这个故事,第一次买玫瑰花、第一次把自己电脑借给别人、第一次把单反借人、第一次带喜欢的人去游乐场、第一次在大庭广众给喜欢的姑娘唱情歌、第一次给人买早点、第一次帮人全职的做作业、第一次跟人一起戴红绳子在手上、第一次陪人去看中医、第一次给人买水果放在窗台然后离开、第一次出去玩给人带特产带小礼物、第一次带人去几百公里外旅行、第一次用电脑邮件来当QQ聊天、第一次去她的学校她的家乡她呆过的地方看看。。如果非要问我真正的爱过第一个人是谁,我想答案不言而知。只是可惜,这个故事也没有结局,感情不存在对错,只有合适不合适。
第三个故事其实比较悲剧,几乎成了我感情中的传统路线一般。2012年8月8日认识,2013年6月3号被拒绝,只是对人好,还没表白,还没追,对方就知道了。结果就换来了拒绝。只是,第三个故事却也是我最欣喜的一个人,至少,我到现在和她还是很好很好的朋友,能聊许多的东西。很多人是做不到这一点的,她做到了。而且同样是旅行的人,时刻的走在路上。记忆存在最深刻的一笔是在搬家,第一次帮人搬家,结果就是一天。就我们俩,到最后累到坐那里不想动,不愿意起来的地步。
以前看张小娴的故事,说:即使以后会遇见比自己更好的人,也许你再也不会对一个人这样好了。
我在第二个故事中说过这话,到最后 还是说了这话,在北京,在第三个故事。是不是形成格式了?我每个故事怎么都会想起这句话。也当然,在越到后来的岁月,越不愿意做以前和喜欢的姑娘在一起的时候做过的一样的事情,越来越不愿意重复演绎以前有过的情节。
即使,我一直追姑娘都没有成过。所以我是发现了,我陷入了一个规律:只要我追别人,就没有成的结果。不是我眼光高,也并非我喜欢的有多特殊,而是明白了许多道理。其一:你自己喜欢的,并不一定就适合你。 其二:你喜欢的,不一定就非得要来适应你的生活。 其三:无论是否爱过,只要你还记得这个事情,那么,就不是完整的爱情。
一段感情之所以被铭记,不是因为深刻,也只是因为,曾经都是彼此生命中的过客。带来的,带走的, 都不是重要的部分。无论对方在你身上学到了什么,你帮助到了对方什么,对方是否感受到了你的好。都已经是过去,过去了,甚至就再也不见。
不是不愿意见,而是再也没有机会再见。岁月,无情的人人们开始风化了许多东西,包含,曾经几乎本来就不存在的爱情。
你们,记住了他的好,而我,则属于容易记住这样的过往。所以我至今还是愿意一个人走下去,到时候时候,也许时间知道。。
三:十年旅行路。
在我所到达过的23个全国省市自治区单位中,第一个到达的无疑是重庆,再往后的顺序,应该是这样的。
四川-重庆-浙江-江苏-上海-广东-湖北-山东-北京-河南-安徽-陕西-天津-黑龙江-吉林-辽宁-山西-河北-内蒙古-贵州-湖南-西藏-江西-福建。
2005年:重庆。成都。雅安。
2006年:重庆。成都。广安。达州。苏州。
2007年:重庆。杭州。苏州。无锡。
2008年:上海。广州。东莞。深圳。重庆。杭州。苏州。南京。徐州。青岛。武汉。铜仁。上饶。长沙。
2009年:苏州。南京。常州。北京。郑州。上海。
2010年:苏州。合肥。武汉。达州。重庆。成都。西安。洛阳。郑州。上海。杭州。南京。
2011年:南京。无锡。湖州。嘉兴。常州。苏州。天津。哈尔滨。长春。大连。沈阳。北京。平遥。太原。青岛。济南。泰山。上海。
2012年:达州。苏州。南京。无锡。上海。杭州。北京。秦皇岛。天津。张家口。保定。呼和浩特。西安。洛阳。开封。青岛。太原。晋中。
2013年:济南。北京。任丘。长沙。贵阳。保定。邯郸。天津。
2014年:拉萨。重庆。成都。天津。南昌。福州。保定。张家口。葫芦岛。
我写过太多关于旅行的东西,只是,每次都能有不一样的想法,每次出去看见的风景和人,也是不同的。所以有的时候别人问起为什么我还在不知疲倦的出去,我说,也许只是我自己想要坚持一种东西。
我甚至还在今天公司突然的喊我上台发言说说自己喜欢的东西的时候讲道:我喜欢旅行,喜欢在路上的感觉,中国去了23个省市自治区,大概得有18万公里的路,再加上一个人能出门1个月,骑车可以挑战200里,背着三十四斤的东西可以爬2000多米海拔的山,徒步45公里的路。
这些都是数据,数据容易让人记得一件事情,比起全是文字性的东西更加吸引人,更加的能够让人印象深刻。同样,在单位这群人中,这其中的这些任何一条,大多数人是做不到的,所以,我算是在他们中的极其少数的可以完成许多单独的事情的人。
出去走,你才发现什么是世界。
出去走,你才明白外面的人和故事。
出去走,你才知道什么叫人生和社会。
出去走,你才懂得更多为人处事的道理和原则。
出去走,让自己平静下来,容易想明白平时你想不明白的许多东西。
即使没有在路上,我就当沙发客,来收留一些寻找沙发(旅行路上借宿在他人家里面)的人,让他们把自己当时就在路上的故事分享给我听。
即使没有在路上,我就去摆地摊卖明信片,卖多少是无所谓,主要是我想要听那些买我明信片的旅行客来诉说他们现在在路上的故事。
即使没有在路上,我内心在时刻的准备着,准备着去远方,去那个外面宁静的世界。
最美的人生,是在路上的青春。
只要有这个信念,无论钱的多少,无论时间的多少,只要你想出发,那么,你离远方就不远了。再远,再在天涯,也近在咫尺。
勇敢的出去吧,年轻人。
十年后我在路上等你,等我自己!
四:北京,北京。
我总说一句话:我在北京认识的朋友是我多年前在任何城市任何地方认识的人加起来的总和还要多。
因为这个地方平台大,因为这个地方人多,因为这个地方交流的方式和形式多。而且时代在发展,北京在发展,作为祖国的首都,这个地方,必然的在许多方面许多行业许多综合信息上,领先于国内许多城市和地方。
其实我很感谢一群人,这群人最开始统一的名字叫“热爱旅行的孩纸”,后来总是觉得越来越不好说这个名字,因为太长,也因为经常涉及户外路线,而且去的难度比许多户外队的难度大,甚至说,我们超越了他们部分的“专业”,而且人员持续发展稳定,一直是非盈利性的活动。持续到三年后的现在2014年。
三年后,我把这群人的统一称号改成青野时代。
北京有太多的东西,人满为患的地铁公交、成天不见天日的雾霾、满大街充满梦想和奋斗的人们、各行各业的精英、充满在这个国家化大都市。很多人不断的来,也同样很多人悄悄的不断的离开。
甚至包含着我,曾经想要逃离这个地方,觉得压抑的出去旅行。
只是,到最后,这个城市的许多小开始磨练着我,甚至在今天早晨上班路上和人说起:北京有太多的不如意,但是我却觉得是我这十年漂泊中过得最好的一段岁月。不在于金钱的多少,而在于时间,让我有足够的时间去做许多自己想做的事情,自由,而且快乐。许多东西是拿钱买不到的。
所以偶然的也有朋友问起我还在北京呆到什么时候,我回答并不知道,至少,先呆够我所喜欢的岁月,现在的生活的延续,至少还没有让我想离开。
五。十年。
我听着陈奕迅的十年,然后写自己想要扯的东西,不习惯正式认真的写散文,而是越来越倾向于写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就足够。无论谁看,无论,是否有人看。一切写下去的动力完全纯粹的来自于自己想要写。
十年,不短的岁月,充实的青春。
十年,有爱过的人,同样失恋过。
十年,还走在路上,把自由宣扬。
十年,我欢乐向往,未来在前方。
只是,青春易老,我心永恒。
再见理想。
再见时光。
再见岁月。
再见故事。
再见,青 春。
原文链接:http://www.mdrink.cn/archives/2890
三年前的现在时光,从泰山下山,再火车回孤苏城。
三年前我并没有想过我会在北京,同时,我也不知道三年后的现在,我还会在哪?
一。十年生涯。
我的生活接近于居无定所的形式的:距离今天的10年前的所有岁月,都是在家度过的。没有业务爱好,课外书刊,甚至没有远大的理想和计划。陈守默规的过着国人原有,最基本的,最基础的,求学生涯。
十年前,从自己家的小镇,移居重庆,继续求学。只不过,如此的岁月却又与传统的不同,属于一年回两次家的一个远征。从这会开始,接触到城市,接触到公交轻轨,接触到灯红酒绿的夜,接触到天南地北的人。
七年前,第二次更换城市,时间从重庆的三年更换为一个美丽的江南城市苏州的五年。如果说我之前把重庆当第二故乡,但是却在这个时候移动了它的位置。姑苏城,或者从另外一种意义上来说,在这里,是更好的展示和描写了自己的青春。
两年前,生活再次改变,漂泊十年的地点再次更换,从三年前开始的计划到两年前的确定前往到达北京。北京,北京。十年后的地点,十年前是否曾想起?地图上一颗五角星的地方,怎么会是自己的青春归宿?
我忍不住回头来看这些年的过往,也忍不住想起古龙先生的一句话,一个人如果开始回忆的时候,那么就表示这个人内心已经开始老去了。
1。有史以来保存在的第一张所谓的数码照片。拍摄于2005年秋天。重庆九龙坡区白市驿镇。青涩,萌懂的诠释。
2。我已经忘了这张图片的拍摄时间是在2006年的什么时候。在学校后面去往野山上的铁路边一个大石头上,还很得意的给照片取名自由男神像。拍摄于2006年夏天。重庆。
3。拍摄于2007年的9月。第一个手机。大显所拍摄的所剩不多的几张我在同里古镇的照片。那年,我是真正的18岁。
4。时间延伸到2008年,20岁的跨度,照片开始多起来,因为这个时候我开始到处跑。无论是因为各种任何事情。三张图分别拍摄地点为:东莞、重庆、青岛。
5。08年的四月底开始,开始跑于各大城市去聚会,因为工作的时间是月底月初连接休息,于是开始出现在各地。杭州。南京。上海。
6。09年的时候头发出现最长的季节。也在持续的到处漂泊。苏州、郑州、北京。周庄。
7。2010年最精彩的过程莫过于中环的环线旅行。苏州-合肥-武汉-达州-重庆-成都-西安-郑州-苏州。
8。单反也在这个时候开始普及。而我,也在这时候第一回接触到单反。D3000原照。第一张图。
9。2011年的辉煌,持续的在路上,比2010年的路走得更远,时间更长。苏州-天津-哈尔滨-大连-沈阳-北京-平遥-太原-青岛-济南-泰山-苏州。
10。2012年开始,形成现在的风格。这年,我从苏州转战到北京。开始,真正的走在户外的路上。
二:十年感情。
在感情上,我总结自己这十年的确是失败的,甚至可以说,我几乎没有谈过一场真实的恋爱。
05年,中学毕业,转战重庆。其实那会熟悉我的人都是知道的,那时候是有喜欢的姑娘的,以至于让我在重庆3年的时光居然没有喜欢任何一个姑娘,也一直甚至是把这样的事情延续到了在重庆毕业,我才渐渐的走出来。我那时候是完全不懂,怎么可以有这样长久的时间,来断绝掉一个几乎不存在的故事。喜欢的是中学同学,她知道,只是,我也从来没有表白过,更没有追过。笑,青涩的懵懂,就这样交给了岁月。
第一个故事是发生在2008年9月30号开始,完全可以算是初恋。国庆假期前一天开始放假,在侠客社区继续转悠,认识了一个叫洛的姑娘,09年2月自然的在一起了,08年7月19散,再后来9月合好,10月17再彻底的散掉。感情也许就是这样,如果不在一个地方,如果双方在许多方面都有差异,那么,注定是岁月让你们各安天涯。那年我19岁,她18岁。故事完结后再也没有了联系,甚至到前几天花花说她在和以前的初恋聊天的时候,我才想起,我初恋在哪我特么现在都不知道。只是,这样的故事总会让你感触到不少。让你在故事中明白许多许多,以至于自己用文字写下来,不给任何人看,但是多年了, 还是一直留着。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2010年6月30号的相识。故事地点转到苏州,一起报大学的同学,在半路上交学费遇见认识。只是,10月底才第二次见面,后来渐渐熟悉,12月26日圣诞节的第2天表白,被拒绝。我在感情上的很多第一回都交给了这个故事,第一次买玫瑰花、第一次把自己电脑借给别人、第一次把单反借人、第一次带喜欢的人去游乐场、第一次在大庭广众给喜欢的姑娘唱情歌、第一次给人买早点、第一次帮人全职的做作业、第一次跟人一起戴红绳子在手上、第一次陪人去看中医、第一次给人买水果放在窗台然后离开、第一次出去玩给人带特产带小礼物、第一次带人去几百公里外旅行、第一次用电脑邮件来当QQ聊天、第一次去她的学校她的家乡她呆过的地方看看。。如果非要问我真正的爱过第一个人是谁,我想答案不言而知。只是可惜,这个故事也没有结局,感情不存在对错,只有合适不合适。
第三个故事其实比较悲剧,几乎成了我感情中的传统路线一般。2012年8月8日认识,2013年6月3号被拒绝,只是对人好,还没表白,还没追,对方就知道了。结果就换来了拒绝。只是,第三个故事却也是我最欣喜的一个人,至少,我到现在和她还是很好很好的朋友,能聊许多的东西。很多人是做不到这一点的,她做到了。而且同样是旅行的人,时刻的走在路上。记忆存在最深刻的一笔是在搬家,第一次帮人搬家,结果就是一天。就我们俩,到最后累到坐那里不想动,不愿意起来的地步。
以前看张小娴的故事,说:即使以后会遇见比自己更好的人,也许你再也不会对一个人这样好了。
我在第二个故事中说过这话,到最后 还是说了这话,在北京,在第三个故事。是不是形成格式了?我每个故事怎么都会想起这句话。也当然,在越到后来的岁月,越不愿意做以前和喜欢的姑娘在一起的时候做过的一样的事情,越来越不愿意重复演绎以前有过的情节。
即使,我一直追姑娘都没有成过。所以我是发现了,我陷入了一个规律:只要我追别人,就没有成的结果。不是我眼光高,也并非我喜欢的有多特殊,而是明白了许多道理。其一:你自己喜欢的,并不一定就适合你。 其二:你喜欢的,不一定就非得要来适应你的生活。 其三:无论是否爱过,只要你还记得这个事情,那么,就不是完整的爱情。
一段感情之所以被铭记,不是因为深刻,也只是因为,曾经都是彼此生命中的过客。带来的,带走的, 都不是重要的部分。无论对方在你身上学到了什么,你帮助到了对方什么,对方是否感受到了你的好。都已经是过去,过去了,甚至就再也不见。
不是不愿意见,而是再也没有机会再见。岁月,无情的人人们开始风化了许多东西,包含,曾经几乎本来就不存在的爱情。
你们,记住了他的好,而我,则属于容易记住这样的过往。所以我至今还是愿意一个人走下去,到时候时候,也许时间知道。。
三:十年旅行路。
在我所到达过的23个全国省市自治区单位中,第一个到达的无疑是重庆,再往后的顺序,应该是这样的。
四川-重庆-浙江-江苏-上海-广东-湖北-山东-北京-河南-安徽-陕西-天津-黑龙江-吉林-辽宁-山西-河北-内蒙古-贵州-湖南-西藏-江西-福建。
2005年:重庆。成都。雅安。
2006年:重庆。成都。广安。达州。苏州。
2007年:重庆。杭州。苏州。无锡。
2008年:上海。广州。东莞。深圳。重庆。杭州。苏州。南京。徐州。青岛。武汉。铜仁。上饶。长沙。
2009年:苏州。南京。常州。北京。郑州。上海。
2010年:苏州。合肥。武汉。达州。重庆。成都。西安。洛阳。郑州。上海。杭州。南京。
2011年:南京。无锡。湖州。嘉兴。常州。苏州。天津。哈尔滨。长春。大连。沈阳。北京。平遥。太原。青岛。济南。泰山。上海。
2012年:达州。苏州。南京。无锡。上海。杭州。北京。秦皇岛。天津。张家口。保定。呼和浩特。西安。洛阳。开封。青岛。太原。晋中。
2013年:济南。北京。任丘。长沙。贵阳。保定。邯郸。天津。
2014年:拉萨。重庆。成都。天津。南昌。福州。保定。张家口。葫芦岛。
我写过太多关于旅行的东西,只是,每次都能有不一样的想法,每次出去看见的风景和人,也是不同的。所以有的时候别人问起为什么我还在不知疲倦的出去,我说,也许只是我自己想要坚持一种东西。
我甚至还在今天公司突然的喊我上台发言说说自己喜欢的东西的时候讲道:我喜欢旅行,喜欢在路上的感觉,中国去了23个省市自治区,大概得有18万公里的路,再加上一个人能出门1个月,骑车可以挑战200里,背着三十四斤的东西可以爬2000多米海拔的山,徒步45公里的路。
这些都是数据,数据容易让人记得一件事情,比起全是文字性的东西更加吸引人,更加的能够让人印象深刻。同样,在单位这群人中,这其中的这些任何一条,大多数人是做不到的,所以,我算是在他们中的极其少数的可以完成许多单独的事情的人。
出去走,你才发现什么是世界。
出去走,你才明白外面的人和故事。
出去走,你才知道什么叫人生和社会。
出去走,你才懂得更多为人处事的道理和原则。
出去走,让自己平静下来,容易想明白平时你想不明白的许多东西。
即使没有在路上,我就当沙发客,来收留一些寻找沙发(旅行路上借宿在他人家里面)的人,让他们把自己当时就在路上的故事分享给我听。
即使没有在路上,我就去摆地摊卖明信片,卖多少是无所谓,主要是我想要听那些买我明信片的旅行客来诉说他们现在在路上的故事。
即使没有在路上,我内心在时刻的准备着,准备着去远方,去那个外面宁静的世界。
最美的人生,是在路上的青春。
只要有这个信念,无论钱的多少,无论时间的多少,只要你想出发,那么,你离远方就不远了。再远,再在天涯,也近在咫尺。
勇敢的出去吧,年轻人。
十年后我在路上等你,等我自己!
四:北京,北京。
我总说一句话:我在北京认识的朋友是我多年前在任何城市任何地方认识的人加起来的总和还要多。
因为这个地方平台大,因为这个地方人多,因为这个地方交流的方式和形式多。而且时代在发展,北京在发展,作为祖国的首都,这个地方,必然的在许多方面许多行业许多综合信息上,领先于国内许多城市和地方。
其实我很感谢一群人,这群人最开始统一的名字叫“热爱旅行的孩纸”,后来总是觉得越来越不好说这个名字,因为太长,也因为经常涉及户外路线,而且去的难度比许多户外队的难度大,甚至说,我们超越了他们部分的“专业”,而且人员持续发展稳定,一直是非盈利性的活动。持续到三年后的现在2014年。
三年后,我把这群人的统一称号改成青野时代。
北京有太多的东西,人满为患的地铁公交、成天不见天日的雾霾、满大街充满梦想和奋斗的人们、各行各业的精英、充满在这个国家化大都市。很多人不断的来,也同样很多人悄悄的不断的离开。
甚至包含着我,曾经想要逃离这个地方,觉得压抑的出去旅行。
只是,到最后,这个城市的许多小开始磨练着我,甚至在今天早晨上班路上和人说起:北京有太多的不如意,但是我却觉得是我这十年漂泊中过得最好的一段岁月。不在于金钱的多少,而在于时间,让我有足够的时间去做许多自己想做的事情,自由,而且快乐。许多东西是拿钱买不到的。
所以偶然的也有朋友问起我还在北京呆到什么时候,我回答并不知道,至少,先呆够我所喜欢的岁月,现在的生活的延续,至少还没有让我想离开。
五。十年。
我听着陈奕迅的十年,然后写自己想要扯的东西,不习惯正式认真的写散文,而是越来越倾向于写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就足够。无论谁看,无论,是否有人看。一切写下去的动力完全纯粹的来自于自己想要写。
十年,不短的岁月,充实的青春。
十年,有爱过的人,同样失恋过。
十年,还走在路上,把自由宣扬。
十年,我欢乐向往,未来在前方。
只是,青春易老,我心永恒。
再见理想。
再见时光。
再见岁月。
再见故事。
再见,青 春。
原文链接:http://www.mdrink.cn/archives/2890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