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校一年半,谈谈我见证的几场复旦丑闻(二)
【二】暴力
我记得那是2014年的秋天。我穿着一件粉红色的毛衣,看上去像一只暖融融的大熊,骑着自行车,迎着金色的阳光和微风,与室友兜兜转转来到南区舞蹈房,参加汉服社手工发簪制作活动,汉服社的教学活动都在明亮的舞蹈房里。
汉服社是一个异常吸引女生的地方。2014年中秋游园会时,我完全冲着手工香囊的福利来到曦园,用薰衣草和艾草包了四个香囊,送给男神一个。生来手残但极其喜爱绘画和手工的我从来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于是同一群女生挤在一张堆放了发簪原材料和工具的长桌子旁,欢声笑语间做出世间独一无二而又被室友笑话了一个下午的“艺术品”。
再后来,教学活动是自己缝香囊。针线活还真的是一种全新的体验,这次我特意离学姐坐的最近,因为常常起了头就不知道接下来往哪边缝,缝完一面又不知道该缝哪面,缝完了不知道怎么翻过来,缝完香囊又想缝发带……每隔几分钟就不得不红着脸,带着一副“我是猪我手笨”的表情,请教学姐。
学姐穿着象牙白的汉服,浅蓝色的溜边,低头静静地整理针线,饱满的朱唇含着笑容,像极了一朵玉兰花。她对我的询问不厌其烦,手把手教我,语调温柔暖糯,打消了我这个新手的恐慌与尴尬。终于缝完了一个,她又帮我缝出发带的一边,另一边让我自己来完成。
中途,学姐的男朋友来了,自然坐在她旁边。她小鸟依人地伏在他肩上,他动作娴熟地做出一个黑色亚麻布香囊,针脚细密。周围人不禁咋舌,毕竟很少见到男生能精通针线。学姐在一旁给香囊拍照,两人相视一笑。
就这么岁月静好,嘻嘻闹闹,该多好。
2014年12月31日,上海外滩跨年踩踏事故像一枚炸弹,激起了复旦舆论的惊涛骇浪。
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大批的媒体自然会争相报道伤亡情况,但我怎么也没想到,媒体把学姐的姓名、专业、生平、恋爱经历,甚至她的社交动态和男朋友悼念她的文字都堂而皇之地挂了出来。任何人一打开新闻,就能看到她那张含着笑容的脸,一身象牙白的汉服,眼眸如墨。
那段时间里,汉服社的群里亮起了蜡烛,每个人都沉浸在震惊与悲痛里。复旦又一次,以最令人心碎的方式上了头条。
复旦学生对媒体的行为进行了控诉,要求停止散播她的个人信息,以免对逝者的家人、朋友、恋人造成伤害。但在朋友圈里转发这样的控诉,效果微乎其微。今天我搜索“外滩踩踏”,依然能看到她的名字。点击她的名字,可以自动跳转到百度百科的人物介绍里,介绍的结尾,依然挂着那几条我们所控诉的新闻。
我清清楚楚地记得,那些新闻的网友评论里,热门评论有几条是:学生不好好学习反而去凑热闹,活该;跟着男生大半夜出去鬼混,说是好学生谁都不信……脑残的嘴,谁也堵不住。网络喷子,或者说键盘侠,总是置身事外,站着说话不腰疼。
但是,语言是一种无形的暴力。子贡看到颜回在煮粥时偷偷吃了一勺,而事实是脏的灰尘掉进粥中,颜回不敢浪费,所以舀起一勺,带着灰尘吃下了。眼见未必为实,更何况你们不在场,你们不知道短短的新闻标题背后是多少个家庭的痛苦与崩溃,你们怎么忍心点开评论区,自以为是地信口开河?
对这样的人,除了举报,我劝你们滚。
我记得那是2014年的秋天。我穿着一件粉红色的毛衣,看上去像一只暖融融的大熊,骑着自行车,迎着金色的阳光和微风,与室友兜兜转转来到南区舞蹈房,参加汉服社手工发簪制作活动,汉服社的教学活动都在明亮的舞蹈房里。
汉服社是一个异常吸引女生的地方。2014年中秋游园会时,我完全冲着手工香囊的福利来到曦园,用薰衣草和艾草包了四个香囊,送给男神一个。生来手残但极其喜爱绘画和手工的我从来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于是同一群女生挤在一张堆放了发簪原材料和工具的长桌子旁,欢声笑语间做出世间独一无二而又被室友笑话了一个下午的“艺术品”。
再后来,教学活动是自己缝香囊。针线活还真的是一种全新的体验,这次我特意离学姐坐的最近,因为常常起了头就不知道接下来往哪边缝,缝完一面又不知道该缝哪面,缝完了不知道怎么翻过来,缝完香囊又想缝发带……每隔几分钟就不得不红着脸,带着一副“我是猪我手笨”的表情,请教学姐。
学姐穿着象牙白的汉服,浅蓝色的溜边,低头静静地整理针线,饱满的朱唇含着笑容,像极了一朵玉兰花。她对我的询问不厌其烦,手把手教我,语调温柔暖糯,打消了我这个新手的恐慌与尴尬。终于缝完了一个,她又帮我缝出发带的一边,另一边让我自己来完成。
中途,学姐的男朋友来了,自然坐在她旁边。她小鸟依人地伏在他肩上,他动作娴熟地做出一个黑色亚麻布香囊,针脚细密。周围人不禁咋舌,毕竟很少见到男生能精通针线。学姐在一旁给香囊拍照,两人相视一笑。
就这么岁月静好,嘻嘻闹闹,该多好。
2014年12月31日,上海外滩跨年踩踏事故像一枚炸弹,激起了复旦舆论的惊涛骇浪。
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大批的媒体自然会争相报道伤亡情况,但我怎么也没想到,媒体把学姐的姓名、专业、生平、恋爱经历,甚至她的社交动态和男朋友悼念她的文字都堂而皇之地挂了出来。任何人一打开新闻,就能看到她那张含着笑容的脸,一身象牙白的汉服,眼眸如墨。
那段时间里,汉服社的群里亮起了蜡烛,每个人都沉浸在震惊与悲痛里。复旦又一次,以最令人心碎的方式上了头条。
复旦学生对媒体的行为进行了控诉,要求停止散播她的个人信息,以免对逝者的家人、朋友、恋人造成伤害。但在朋友圈里转发这样的控诉,效果微乎其微。今天我搜索“外滩踩踏”,依然能看到她的名字。点击她的名字,可以自动跳转到百度百科的人物介绍里,介绍的结尾,依然挂着那几条我们所控诉的新闻。
我清清楚楚地记得,那些新闻的网友评论里,热门评论有几条是:学生不好好学习反而去凑热闹,活该;跟着男生大半夜出去鬼混,说是好学生谁都不信……脑残的嘴,谁也堵不住。网络喷子,或者说键盘侠,总是置身事外,站着说话不腰疼。
但是,语言是一种无形的暴力。子贡看到颜回在煮粥时偷偷吃了一勺,而事实是脏的灰尘掉进粥中,颜回不敢浪费,所以舀起一勺,带着灰尘吃下了。眼见未必为实,更何况你们不在场,你们不知道短短的新闻标题背后是多少个家庭的痛苦与崩溃,你们怎么忍心点开评论区,自以为是地信口开河?
对这样的人,除了举报,我劝你们滚。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