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此书编选系抄袭或侵权”的说明
2016年4月17日,豆瓣网友waits发表了一篇关于《谁的莫扎特?(记一件抄袭或侵权的小事)》的日记,文中指出由沐来文化策划、中国财经经济出版社出版、选编者阳军先生的新书《我是你的莫扎特:莫扎特书信集》是抄袭或侵权了他“当日的选编”,贴出了他当日的选编说明和目录,并认为阳军“是一个出版商捏造出来的名字”。
编辑团队在看到这篇日记后第一时间与各方面联系进行确认,由于日记撰写者并没有留下真实姓名和身份,我们不能完全确认该网友就是《我是你的莫扎特:莫扎特书信集》之前的选编者张定浩先生。事发之后,我们也多次给张定浩先生打电话沟通此事,始终未能取得联系。
就日记贴出的选编说明和目录,我们进行了内部调查和沟通,可以确认的是,选编说明与出版的新书一致,原作者是张定浩先生,系编辑团队误用所致,因此我们对张定浩先生感到非常抱歉,希望与您能取得联系,协商解决方案;此外,我们也将《谁的莫扎特?(记一件抄袭或侵权的小事)》日记所列目录与阳军先生选编目录进行了对比,希望能对于日记所述有个客观的说明。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
1、两者选编是以《莫扎特书信集》(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钱仁康先生翻译)为底本。对于钱先生的译著使用,我们已经向其女儿钱亦平女士取得了授权。
2、在这里需要解释一下《我是你的莫扎特:莫扎特书信集》所在书系“艺术大师自画像”系列图书的策划思路。此系列图书皆以艺术大师亲笔日记为底本,选编者通过一定逻辑和主题,将大师的书信选取一部分重新组合,打破常规的以时间顺序编排的格式。我们要求选编者重新选编后为每一封书信加上小标题,提炼出该封信的主题,小标题可以是选编者自拟,也可以从书信中提炼出一句话。另外,我们还希望选编者对书信进行旁注,以便帮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理清人物关系。(亦可参考本书系另外两本《艺术引导人生——德拉克洛瓦的私人日记》《多面肖邦——钢琴诗人的四百封来信》选编体例)
以下是对比说明和结果:
《谁的莫扎特?(记一件抄袭或侵权的小事)》日记所列目录
阳军先生选编的目录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首先两者的选编思路是不同的。前者将选编框架设定为人性、爱、工作、音乐和生活五个部分,包含了莫扎特人生大部分内容;阳军先生的选编框架为亲情(给母亲和姐姐的信、给父亲的信、给堂妹的信)、友情(给朋友的信)、爱情(给妻子的信),从莫扎特情感的角度进行选编。
其次,将两者选取的书信内容和小标题进行对比,可以发现:
在钱仁康先生译本40万字的底本中,张、阳两位先生各自选取了87篇和130篇,其中有55篇是共同篇目,在共同篇目中,有10个小标题是相同的。前文已经提到编辑团队的策划思路,小标题是每一封书信主题思想的提炼,如果一封书信非常短小,且两位选编者都选择以书信中的句子作为小标题,那雷同的可能性非常大。基于此来判定是阳军先生的选编是基于张定浩先生当日的选编,这种说法对阳军先生并不公平。(在此罗列一下相同的10个小标题:出外旅行真好玩、啊,女王,你如此丰硕、我是莫扎特,年轻而心地纯洁的莫扎特、请把各种消息告诉少女米策尔、她有一副纯洁可爱的嗓子、今天是我离开你的第六天、你能愉快地生活,就是我最大的欢乐、我正以飞快的速度写一部新交响曲、他们全都在谈《费加罗》、他所得的报酬是死亡和绝望。)
选编《我是你的莫扎特:莫扎特书信集》这本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最早在2013年编辑团队就与张定浩先生取得了联系,由于对于其选编的方式不够满意,希望旁注的写作能更清晰,几番沟通未果,再加上编辑团队处理方式不到位,导致了在没有跟张定浩先生明确不使用选编作品的情况下,另外找了阳军先生来重新选编此作品。之后编辑团队人员变动、工作交接的失误,以致出现了将张定浩先生撰写的选编说明误用为阳军先生的选编说明的尴尬状况。对于此,编辑团队承担一切责任。
我们非常能理解和体会张定浩先生的心情,作为该书初期的选编者,在初期选编的过程中投入了很大精力的情况下,看到选编说明完全一致由此引发被抄袭和侵权的怀疑而写下这篇日记。我们希望通过客观的对比和说明,消除您的怀疑,希望能在最短时间取得联系,当面表示我们的歉意,协商处理目前的状况。由此发生对于张定浩先生、阳军先生和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造成的困扰,我们致以最诚挚的道歉。
感谢大家对沐来文化长期以来的支持,这件事情给编辑团队带来了深刻的教训,我们将以此为戒,认真、踏实做好今后的每一本书。
沐来文化编辑团队
2016.4.20
编辑团队在看到这篇日记后第一时间与各方面联系进行确认,由于日记撰写者并没有留下真实姓名和身份,我们不能完全确认该网友就是《我是你的莫扎特:莫扎特书信集》之前的选编者张定浩先生。事发之后,我们也多次给张定浩先生打电话沟通此事,始终未能取得联系。
就日记贴出的选编说明和目录,我们进行了内部调查和沟通,可以确认的是,选编说明与出版的新书一致,原作者是张定浩先生,系编辑团队误用所致,因此我们对张定浩先生感到非常抱歉,希望与您能取得联系,协商解决方案;此外,我们也将《谁的莫扎特?(记一件抄袭或侵权的小事)》日记所列目录与阳军先生选编目录进行了对比,希望能对于日记所述有个客观的说明。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
1、两者选编是以《莫扎特书信集》(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钱仁康先生翻译)为底本。对于钱先生的译著使用,我们已经向其女儿钱亦平女士取得了授权。
2、在这里需要解释一下《我是你的莫扎特:莫扎特书信集》所在书系“艺术大师自画像”系列图书的策划思路。此系列图书皆以艺术大师亲笔日记为底本,选编者通过一定逻辑和主题,将大师的书信选取一部分重新组合,打破常规的以时间顺序编排的格式。我们要求选编者重新选编后为每一封书信加上小标题,提炼出该封信的主题,小标题可以是选编者自拟,也可以从书信中提炼出一句话。另外,我们还希望选编者对书信进行旁注,以便帮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理清人物关系。(亦可参考本书系另外两本《艺术引导人生——德拉克洛瓦的私人日记》《多面肖邦——钢琴诗人的四百封来信》选编体例)
以下是对比说明和结果:
《谁的莫扎特?(记一件抄袭或侵权的小事)》日记所列目录
阳军先生选编的目录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首先两者的选编思路是不同的。前者将选编框架设定为人性、爱、工作、音乐和生活五个部分,包含了莫扎特人生大部分内容;阳军先生的选编框架为亲情(给母亲和姐姐的信、给父亲的信、给堂妹的信)、友情(给朋友的信)、爱情(给妻子的信),从莫扎特情感的角度进行选编。
其次,将两者选取的书信内容和小标题进行对比,可以发现:
![]() |
在钱仁康先生译本40万字的底本中,张、阳两位先生各自选取了87篇和130篇,其中有55篇是共同篇目,在共同篇目中,有10个小标题是相同的。前文已经提到编辑团队的策划思路,小标题是每一封书信主题思想的提炼,如果一封书信非常短小,且两位选编者都选择以书信中的句子作为小标题,那雷同的可能性非常大。基于此来判定是阳军先生的选编是基于张定浩先生当日的选编,这种说法对阳军先生并不公平。(在此罗列一下相同的10个小标题:出外旅行真好玩、啊,女王,你如此丰硕、我是莫扎特,年轻而心地纯洁的莫扎特、请把各种消息告诉少女米策尔、她有一副纯洁可爱的嗓子、今天是我离开你的第六天、你能愉快地生活,就是我最大的欢乐、我正以飞快的速度写一部新交响曲、他们全都在谈《费加罗》、他所得的报酬是死亡和绝望。)
选编《我是你的莫扎特:莫扎特书信集》这本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最早在2013年编辑团队就与张定浩先生取得了联系,由于对于其选编的方式不够满意,希望旁注的写作能更清晰,几番沟通未果,再加上编辑团队处理方式不到位,导致了在没有跟张定浩先生明确不使用选编作品的情况下,另外找了阳军先生来重新选编此作品。之后编辑团队人员变动、工作交接的失误,以致出现了将张定浩先生撰写的选编说明误用为阳军先生的选编说明的尴尬状况。对于此,编辑团队承担一切责任。
我们非常能理解和体会张定浩先生的心情,作为该书初期的选编者,在初期选编的过程中投入了很大精力的情况下,看到选编说明完全一致由此引发被抄袭和侵权的怀疑而写下这篇日记。我们希望通过客观的对比和说明,消除您的怀疑,希望能在最短时间取得联系,当面表示我们的歉意,协商处理目前的状况。由此发生对于张定浩先生、阳军先生和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造成的困扰,我们致以最诚挚的道歉。
感谢大家对沐来文化长期以来的支持,这件事情给编辑团队带来了深刻的教训,我们将以此为戒,认真、踏实做好今后的每一本书。
沐来文化编辑团队
2016.4.20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