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家胡同安利贴
来京至今已近六年,又学着一个半旅游专业,去过很多人迹罕至的遗址,却至今还没有好好将北京城的保护单位看过一遍。病隙应了师兄的英雄帖,前去史家胡同一个垂花门拆迁现场帮忙,倒是在白塔之后,又流连了一番城内的北京。 从灯市口站出来向北走,路左有一个“菊隐剧场”。后来才知道是因为焦菊隐,想来是戏剧界文青们经常会去看戏的地方吧。右手边赫然立着一大栋庞然大物,乳白色大理石表面,拱券高窗,整一副西洋派头,门外保卫森严。绕到史家胡同里仍然有很长的一段侧立面。百度地图告诉我它是“国赫宫”。

这“国赫宫”让这胡同的街景呈现出一番奇妙的景象:一边是低矮参差的红灰色四合院入口,一边是高大整齐的乳白色西式立面,在一条道儿上如此强烈地冲击着你的视觉,恐怕这种剧烈的文化差异实景,也只有在今日的中国可以见到了。

没走几步,就会发现史家胡同里有颇多保护单位的牌子,看来这儿的四合院大多来头不小或保存较佳,这不,看到一个“好园”,还是邓颖超题的字。

再多往里走几步,有一个红砖修葺的新建筑,与边上的红色老派住宅楼相映成趣,叫红墙史家花园酒店。入口吊着富有情趣的草编小吊篮,不禁想进去住上一晚。

过了中国妇女出版社和全国妇联老年之家,就到了史家胡同博物馆——是呀,这条胡同还拥有自己的一个博物馆呢!又大又舒服熨帖的院子里有两只八哥,展厅不大,来参观的人倒也不少。看着一块展板,发现自己一个名字也不认识。后来才知道,这博物馆是由凌叔华的家改建的。

溜达完毕,开工时间到。在一个今日已成为大杂院的四合院里,通过五个小时的时间,工人们对一座清末民初的垂花门进行了保护性拆迁——也就是怎么搭的怎么拆回去。我把一个个构件名称标在拆下来的构件上,因为不认识构件被师兄寒碜了好一阵儿(羞。


说实在的,明朗的晴日走在旧日的京城,还是件值得探索和享受的赏心乐事。 在很好的天儿里,穿街走巷在北京城内的胡同,遥想当年,大概也会感慨,你是人间四月天。
-
剥椰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8-20 21:20:23
-
曾经的你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7-01-31 10:52:15
-
一介書生乎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6-05-23 22:58:01
-
skytree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6-05-09 18:17:03
-
Xiaohui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6-05-06 20:03:27
-
Syl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6-05-05 21:06:49
-
xuetaoqi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6-05-05 18:33:00
-
Wing。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6-05-05 13:04:31
-
—善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6-05-05 12:28:05
-
Chloe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6-05-05 03:1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