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终于和我的懒惰妥协了
【一】
最近的状态是这几个月里最好的,虽然内心仍有焦虑,但是真正开始按部就班的一点点做事情,不是特别急,允许自己偶尔犯懒,自觉自愿的开始排斥干扰。
我和所谓“拖延症”奋斗了好多年,看过、试行过很多方法,GTD、柳比歇夫时间记录法、番茄、晨间日记……全都试过,也全都没坚持下来。的确有人用了这些方法并且改变了自己的恶习,开始了新的生活,可我做不到啊。
我开始怀疑自己,是我的毅力不够吗?我去看了《自控力》,书真的是好书,有几个章节简直写的就是我。然后,荧光笔标了各种笔记的书被好好的放回了书柜。继续回到纠结各种方法,寻找提高效率的工具,简化探索自己的可行性方案的纠结循环过程中。
【二】探索过程
这一过程并不完全一无是处,我真的找到了可以监督自己的有效方法,并给现在的我提供数据支持,很简单,就是周记(已记录三年以上,具体细节和执行方法一直在改进)。试过用云笔记、Excel、纸质笔记本,最后发现最有效、直观的还是周记本。
大前年和前年是云笔记,一直在不断简化。去年(2015)一整年用的是Moleskine的日记本(记录日常,然后用excel作总结),今年年初的时候翻,发现很有趣的现象,一段时间记得特别勤快,一段时间可能完全空白,正对应我的两个极端,充满干劲和抑郁拖延。
我并没有按照本子上的时间标记来记录每天每个点干了什么事,而是把所有想记录下来、需要供之后查看的事情分类,比如:阅读Reading(R),健身Workout(W),生活杂事Life(L)等等。记录的时候,先写分类简写字母,然后简要记录,偶尔会写感想、心得、思考,之后翻阅的时候可以目的性很强的去找某一个单项的情况。
今年年初翻这个本子的时候,觉得一周一起看会更好用一点。所以换成了Muji的周记本,两页是一周,第一行日期,每个日期下面有很多空行,我会直接忽略它的时间划分(或者借用加粗横线分类)。记的内容是要为以后提供数据或者很重要的事情。
(待补图)
4个多月了,再翻这个本子,除了旅行的时候没有记(回来补记了大概的行程),每周都有写或多或少的内容。从内容的多少能看出自己的状态起伏和加班程度。记录的方式其实也在慢慢发展,最开始只是机械的记录下做什么,现在每周开始或者结束的时候,会想一下新的一周,有哪些事情是必须一定要做的,想做到什么程度,需要花多少时间,我能有多少时间去做。然后挑重点写在左侧空白处。一周里至少能看到一次,多的话能看到7次。
【三】是呀,就是懒
然而,让我写下这些文字的,并不仅仅因为找到了终于能改善自己状态的方法。在这个缓慢的、不断试错的过程中,我觉得自己最大的进步,是承认了自己的懒惰。
在我看来,懒惰也是人性的一种真实反映。生存是第一动力,其次是怎样轻松省力并且舒服的生活下去。所以当我尝到不去努力的甜头,再想要努力,就必须要用到意志力、自控力、毅力等等反人性的力量。我还一直不承认,把一切都怪罪在我没有明确的目标、我缺乏自控力、我有拖延症……。
事实根本不是。去年夏天的时候想做一个播客,立马就去做了,工作忙、出去旅行,全都会提前安排好;给小伙伴们的健身打卡也一周不落的持续了快两年了,这就是所有借口的最好反击。这两件事于我个人而言都没有明确目标,我自觉自愿的合理规划时间、探索省时的方法,根本没有要拖延的想法。
那我“拖延”的事情是什么呢:将来人生的规划、为将来的规划所需要做的准备、自身硬实力的提升。我怕做决定,害怕某一个错误的决定带来惨痛的代价,所以拖延做决定的时间。这背后的原因还是懒惰,我不愿意去想、试错、探索、走出现有的舒适圈。
【四】妥协之后的收获
一直到最近觉得状态转好后,再回头看,突然发现这段时间不知不觉做了不少事情,且改了不少毛病。
以前觉得必须有一段完整的时间才能坐下来学习,现在哪怕起晚了,只剩半小时看书,也能心平气和的坐下来看一会儿。
以前活在每天都完不成任务的焦虑中,现在以周为单位,每次计划新一周要做什么的时候,顺便反思一下为什么上周没做到。知道了自己的生理底限,比如最少要睡几小时、一天最多能集中精力多长时间、每天需要多少纯放松的时间、每周需要多少“什么都不做”的时间。能改进就改进,完不成就完不成,我确实不是这方面的大拿呀。顺便做好自己随时会陷入“什么都不想做”的状态的准备,陷进去就陷进去,反正我也能走出来,知道怎样帮助自己快一点走出来。
以前觉得玩游戏、刷手机这种浪费时间的事情在我的生活中就不应该有,一边这样无法控制的浪费时间,一边自责。现在完全当成调剂,偶尔刷一刷就行,不过为了控制时长,还是把很多很多的关注取消了,每天睡起、睡前、上厕所刷一下的话,每次只有十来条微博、两三条朋友圈。游戏也会偶尔花一两小时玩一下,通关了就删、感觉到要开始不受控制的沉迷时就删。网络小说好久没看了,完全提不起兴趣,但如果哪天又有兴趣看,就看好了,我内心知道有更重要的事情且时间有限就可以。
以前找不到目标的时候,焦虑、逃避、把压力内化给自己的身体,现在终于敢于去面对。
还有一个很大的长进,终于知道先看整体再看局部,虽然实践到生活中的每一处还需要时间,但至少有这个意识了,每当要钻牛角尖的时候,都会有意识的把自己往外拉一拉。
【五】
最近很爱喝的一些鸡汤:
种一颗苹果树最好的时间是二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拥有梦想最坏的结局不过就是清醒而已。
最近的状态是这几个月里最好的,虽然内心仍有焦虑,但是真正开始按部就班的一点点做事情,不是特别急,允许自己偶尔犯懒,自觉自愿的开始排斥干扰。
我和所谓“拖延症”奋斗了好多年,看过、试行过很多方法,GTD、柳比歇夫时间记录法、番茄、晨间日记……全都试过,也全都没坚持下来。的确有人用了这些方法并且改变了自己的恶习,开始了新的生活,可我做不到啊。
我开始怀疑自己,是我的毅力不够吗?我去看了《自控力》,书真的是好书,有几个章节简直写的就是我。然后,荧光笔标了各种笔记的书被好好的放回了书柜。继续回到纠结各种方法,寻找提高效率的工具,简化探索自己的可行性方案的纠结循环过程中。
【二】探索过程
这一过程并不完全一无是处,我真的找到了可以监督自己的有效方法,并给现在的我提供数据支持,很简单,就是周记(已记录三年以上,具体细节和执行方法一直在改进)。试过用云笔记、Excel、纸质笔记本,最后发现最有效、直观的还是周记本。
大前年和前年是云笔记,一直在不断简化。去年(2015)一整年用的是Moleskine的日记本(记录日常,然后用excel作总结),今年年初的时候翻,发现很有趣的现象,一段时间记得特别勤快,一段时间可能完全空白,正对应我的两个极端,充满干劲和抑郁拖延。
我并没有按照本子上的时间标记来记录每天每个点干了什么事,而是把所有想记录下来、需要供之后查看的事情分类,比如:阅读Reading(R),健身Workout(W),生活杂事Life(L)等等。记录的时候,先写分类简写字母,然后简要记录,偶尔会写感想、心得、思考,之后翻阅的时候可以目的性很强的去找某一个单项的情况。
今年年初翻这个本子的时候,觉得一周一起看会更好用一点。所以换成了Muji的周记本,两页是一周,第一行日期,每个日期下面有很多空行,我会直接忽略它的时间划分(或者借用加粗横线分类)。记的内容是要为以后提供数据或者很重要的事情。
(待补图)
4个多月了,再翻这个本子,除了旅行的时候没有记(回来补记了大概的行程),每周都有写或多或少的内容。从内容的多少能看出自己的状态起伏和加班程度。记录的方式其实也在慢慢发展,最开始只是机械的记录下做什么,现在每周开始或者结束的时候,会想一下新的一周,有哪些事情是必须一定要做的,想做到什么程度,需要花多少时间,我能有多少时间去做。然后挑重点写在左侧空白处。一周里至少能看到一次,多的话能看到7次。
【三】是呀,就是懒
然而,让我写下这些文字的,并不仅仅因为找到了终于能改善自己状态的方法。在这个缓慢的、不断试错的过程中,我觉得自己最大的进步,是承认了自己的懒惰。
在我看来,懒惰也是人性的一种真实反映。生存是第一动力,其次是怎样轻松省力并且舒服的生活下去。所以当我尝到不去努力的甜头,再想要努力,就必须要用到意志力、自控力、毅力等等反人性的力量。我还一直不承认,把一切都怪罪在我没有明确的目标、我缺乏自控力、我有拖延症……。
事实根本不是。去年夏天的时候想做一个播客,立马就去做了,工作忙、出去旅行,全都会提前安排好;给小伙伴们的健身打卡也一周不落的持续了快两年了,这就是所有借口的最好反击。这两件事于我个人而言都没有明确目标,我自觉自愿的合理规划时间、探索省时的方法,根本没有要拖延的想法。
那我“拖延”的事情是什么呢:将来人生的规划、为将来的规划所需要做的准备、自身硬实力的提升。我怕做决定,害怕某一个错误的决定带来惨痛的代价,所以拖延做决定的时间。这背后的原因还是懒惰,我不愿意去想、试错、探索、走出现有的舒适圈。
【四】妥协之后的收获
一直到最近觉得状态转好后,再回头看,突然发现这段时间不知不觉做了不少事情,且改了不少毛病。
以前觉得必须有一段完整的时间才能坐下来学习,现在哪怕起晚了,只剩半小时看书,也能心平气和的坐下来看一会儿。
以前活在每天都完不成任务的焦虑中,现在以周为单位,每次计划新一周要做什么的时候,顺便反思一下为什么上周没做到。知道了自己的生理底限,比如最少要睡几小时、一天最多能集中精力多长时间、每天需要多少纯放松的时间、每周需要多少“什么都不做”的时间。能改进就改进,完不成就完不成,我确实不是这方面的大拿呀。顺便做好自己随时会陷入“什么都不想做”的状态的准备,陷进去就陷进去,反正我也能走出来,知道怎样帮助自己快一点走出来。
以前觉得玩游戏、刷手机这种浪费时间的事情在我的生活中就不应该有,一边这样无法控制的浪费时间,一边自责。现在完全当成调剂,偶尔刷一刷就行,不过为了控制时长,还是把很多很多的关注取消了,每天睡起、睡前、上厕所刷一下的话,每次只有十来条微博、两三条朋友圈。游戏也会偶尔花一两小时玩一下,通关了就删、感觉到要开始不受控制的沉迷时就删。网络小说好久没看了,完全提不起兴趣,但如果哪天又有兴趣看,就看好了,我内心知道有更重要的事情且时间有限就可以。
以前找不到目标的时候,焦虑、逃避、把压力内化给自己的身体,现在终于敢于去面对。
还有一个很大的长进,终于知道先看整体再看局部,虽然实践到生活中的每一处还需要时间,但至少有这个意识了,每当要钻牛角尖的时候,都会有意识的把自己往外拉一拉。
【五】
最近很爱喝的一些鸡汤:
种一颗苹果树最好的时间是二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拥有梦想最坏的结局不过就是清醒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