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帽子戴反了
我一直对西方社会传过来的home school模式充满排斥感,总认为弊端很多,却又无力反驳。好巧前天有幸到豆豆幼儿园当了一天助教,终于有了一点体会,姑且聊一聊。
先说一个真实的故事:豆豆出生在寒冬腊月,小时候却很不喜欢戴帽子,自学的第一个动作就是如何把帽子摘掉。长到2岁的时候突然很爱戴帽子,除了睡觉无论如何不肯把帽子摘掉。我们都很困惑,直到有一天,和豆豆深刻交谈后才引出答案:他想当警察,警察叔叔都穿制服戴帽子,他也要。于是我给他讲了一只小猪的故事:小猪干干净净是一只小猪,脏兮兮还是一只小猪,小猪穿衣服是一只小猪,不穿衣服还是一只小猪,他跟小熊玩是一只小猪,跟兔子玩还是一只小猪,无论如何,他始终是一只小猪。这个故事讲了2个多月,豆宝贝终于被说服,明白他要当警察与戴不戴帽子穿不穿制服没有必然联系,也就不再执着于穿戴的问题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内心世界,都有各种执念,有些执念或许就是在人群中多看了一眼,从此忘不掉容颜。这些执念,生根发芽,有的变成花有些成了草,花开绚烂花落无痕草木荣枯秋去成灰,而有些则变成身上的刺或棱角,令人生畏。
我们强调人的社会性,希望通过教育求同存异,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令人舒服的人。他可以有自己的观点,但首先得是个好人,包容宽厚。而社会性是需要体验的,很难想象一个整天对着父母,没有同学没有玩伴的孩子,如何有一天独自站在茫茫人海而不会有那么一点点恐惧那么一点点无所适从。
其实,这还是一个讲故事的故事。人类简史的作者Yuval Noah Harari说:让其他人相信你的故事是非常困难的,几乎所有的冲突与战争本质上就是互相不相信对方的故事,而不是为了抢夺财富与土地。土地、食物的产出均可以满足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的人民,他们只是不相信对方的故事与信仰。两次世界大战的本质也是这样。
我相信了小猪的故事讲给豆豆听,豆豆也相信了小猪的故事,他把这个故事带给了外婆和同学,这么一个小小的关于自我的故事,通过幼儿园完成了信任的传播。而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群体中发生。
高知们认为,学校的老师读书的时候成绩就没有我好,后来学历也没有我高,把孩子交到他们手里如何能够放心?这个问题,古人早有答案: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所谓高知,不过在某一个领域,走的很深看的很广,但不一定代表在其他领域,有同样的知识深度和理性视角。
豆豆在家会有控制不住情绪的时候,比如生气了会摔东西,愤怒了会骂我讨厌你不要你了,伤心了会哭,有时候既伤心又愤怒还会打人无法平静,有时候你达不到他的点,如何劝或冷处理都不行,你会怀疑自己。但这一切都很正常,做家长是这个世界上门槛最低的事,而所谓的育儿,从来没有一个范本,也无法证伪,我们所有的收获都来自随机事件叠加的经验总结,且难以为继,新的问题层出不穷,家长学习的速度始终跟不上孩子成长的速度。但老师不同,一个有经验的好老师,一眼就能判断出个大概,且身经百战,她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最好的办法,让孩子舒服老师轻松。
别总站在上帝视角看幼儿园,认为硬件简陋伙食差,老师少孩子多,整天就是傻玩不出事就好。换你带一天娃,吃喝拉撒睡,一个哭另一个在闹,还能不能仪态优雅镇定从容。俩娃都叫苦连天了,更该体谅3个老师对着30个孩子的不易。
幼儿园看似简单的时间表,细思却有许多科学依据,我们往往质疑简单的常识,否认经无数次验证的最优方案,总觉得自己才是对的,如果这样想,那才是反科学。
不否认肯定有很多home school走出来的优秀的孩子,如果我们愿意去做背景调查,一定会发现他们的父母本身就很优秀,他们本身的眼界、底蕴、对教育本质的深刻理解和判断力就已经在很高的平台上,才能在这条孤独的路上艰难前行,并到达终点。
绝大多数父母,做到耐心陪伴、适度控制、合理指引,已经很难能可贵了。剩下的事,还是交给学校和社会吧。
先说一个真实的故事:豆豆出生在寒冬腊月,小时候却很不喜欢戴帽子,自学的第一个动作就是如何把帽子摘掉。长到2岁的时候突然很爱戴帽子,除了睡觉无论如何不肯把帽子摘掉。我们都很困惑,直到有一天,和豆豆深刻交谈后才引出答案:他想当警察,警察叔叔都穿制服戴帽子,他也要。于是我给他讲了一只小猪的故事:小猪干干净净是一只小猪,脏兮兮还是一只小猪,小猪穿衣服是一只小猪,不穿衣服还是一只小猪,他跟小熊玩是一只小猪,跟兔子玩还是一只小猪,无论如何,他始终是一只小猪。这个故事讲了2个多月,豆宝贝终于被说服,明白他要当警察与戴不戴帽子穿不穿制服没有必然联系,也就不再执着于穿戴的问题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内心世界,都有各种执念,有些执念或许就是在人群中多看了一眼,从此忘不掉容颜。这些执念,生根发芽,有的变成花有些成了草,花开绚烂花落无痕草木荣枯秋去成灰,而有些则变成身上的刺或棱角,令人生畏。
我们强调人的社会性,希望通过教育求同存异,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令人舒服的人。他可以有自己的观点,但首先得是个好人,包容宽厚。而社会性是需要体验的,很难想象一个整天对着父母,没有同学没有玩伴的孩子,如何有一天独自站在茫茫人海而不会有那么一点点恐惧那么一点点无所适从。
其实,这还是一个讲故事的故事。人类简史的作者Yuval Noah Harari说:让其他人相信你的故事是非常困难的,几乎所有的冲突与战争本质上就是互相不相信对方的故事,而不是为了抢夺财富与土地。土地、食物的产出均可以满足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的人民,他们只是不相信对方的故事与信仰。两次世界大战的本质也是这样。
我相信了小猪的故事讲给豆豆听,豆豆也相信了小猪的故事,他把这个故事带给了外婆和同学,这么一个小小的关于自我的故事,通过幼儿园完成了信任的传播。而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群体中发生。
高知们认为,学校的老师读书的时候成绩就没有我好,后来学历也没有我高,把孩子交到他们手里如何能够放心?这个问题,古人早有答案: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所谓高知,不过在某一个领域,走的很深看的很广,但不一定代表在其他领域,有同样的知识深度和理性视角。
豆豆在家会有控制不住情绪的时候,比如生气了会摔东西,愤怒了会骂我讨厌你不要你了,伤心了会哭,有时候既伤心又愤怒还会打人无法平静,有时候你达不到他的点,如何劝或冷处理都不行,你会怀疑自己。但这一切都很正常,做家长是这个世界上门槛最低的事,而所谓的育儿,从来没有一个范本,也无法证伪,我们所有的收获都来自随机事件叠加的经验总结,且难以为继,新的问题层出不穷,家长学习的速度始终跟不上孩子成长的速度。但老师不同,一个有经验的好老师,一眼就能判断出个大概,且身经百战,她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最好的办法,让孩子舒服老师轻松。
别总站在上帝视角看幼儿园,认为硬件简陋伙食差,老师少孩子多,整天就是傻玩不出事就好。换你带一天娃,吃喝拉撒睡,一个哭另一个在闹,还能不能仪态优雅镇定从容。俩娃都叫苦连天了,更该体谅3个老师对着30个孩子的不易。
幼儿园看似简单的时间表,细思却有许多科学依据,我们往往质疑简单的常识,否认经无数次验证的最优方案,总觉得自己才是对的,如果这样想,那才是反科学。
不否认肯定有很多home school走出来的优秀的孩子,如果我们愿意去做背景调查,一定会发现他们的父母本身就很优秀,他们本身的眼界、底蕴、对教育本质的深刻理解和判断力就已经在很高的平台上,才能在这条孤独的路上艰难前行,并到达终点。
绝大多数父母,做到耐心陪伴、适度控制、合理指引,已经很难能可贵了。剩下的事,还是交给学校和社会吧。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