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你此生长安
那时的他是最好的他,现在的我才是最好的我,最好的他跟我之间,隔了一整个青春。
---八月长安
经LEO推荐,我去看了‘最好的我们’,然后我成功的被刘昊然的阳光少年笑秒杀了,我大中华的校服也能穿的如此好看,每周两集实在不能缓解进入剧情的我,没有下一集了,也感觉自己的生活要停止了,因为,刘昊然我不能不见他啊。
剧情的代入感是很强的,按捺不住好奇去看了八月长安的原小说,如果说电视剧最好的我们是一杯橙汁的话,那小说版本的就是一杯水了,橙汁很甜,有橘子的香味,喝到嘴巴里,味蕾会爆发,心情也会因为甜味感到些许动荡,所以,在看电视的时候,人是愉悦的,水是平淡的,八月长安的文字就像静静流淌的湖水,不像溪水那样的欢快,也不似河流那样样的澎湃,它是一个湖泊,四周没有风,湖里的水是慢慢流动的,平静的表面,看不到变化,却一切又描述的那样水到渠成,喝水虽然无味,却在时间的流动中,水壶里已经没有余留了。
是因为什么,一口一口喝着水杯里的水,连水壶里的水没了还浑然不觉呢,我想,正是因为作者笔下的青春吧。
听过这样一句话,青春,无论过的好过的坏,都是遗憾的。
像我这种时常抱怨感叹的人,青春的那段时光,也常被我拿来嗟叹一番。
八月长安无疑是位优秀的小说家了,怎个优秀法?这位作家活脱脱是个别人家的孩子,省高考文科状元,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毕业,她所在的中学,她经历的的青春,和她相伴过的人,几乎都是大神级别的。
在高中时,我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上课的时候在课桌地下看了一本叫‘你好,旧时光’的书,这是我众多在厚厚的试卷,练习题本堆起来作掩护看的小说里的一本,也是令我记忆深刻的一本小说,那时看书没什么目的性,因为被吸引,控制不住去翻下一页所以看了,语文老师推荐的书我们却没有想翻下一页的想法,我被作者笔下的学神们深深吸引,励志看了这本书以后要发奋读书,做像书中一样的大神,但就像耿耿余淮之间隔了整个青春一样,我和学习好的人差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大脑,我也没有一个大神一样的同桌,我的同桌只会给我介绍她看过的青春畅销书,和抢我的辣条。
青春的样子看起来是一样的,但味道却各不相同。
时隔几年再看八月长安的小说,正在青春,和青春已过,看得每个字,都不是一样的了。
我的青春更像耿耿的青春,虽然我没有一个意气风发大脑非常的学神督促学习,但作者笔下描述上课听不懂,题目不会做,考试考不出,成绩惨不忍睹和自己都是一样一样的,尤其是期中考试发试卷成绩的那段描写,每看一遍,仿佛都能再次回到那时的时间,人物,地点,分数和紧张性心悸甚至是脑神经压迫那样真实的感受。
看最好的我们,我突然想到,要是青春再来一次。。。
我曾经无数次的说,如果时间能再来一次,我一定好好读书,我一定不要像现在这样。
可今天看了这本书好像给了自己一个答案,就算青春再来一次,我也依旧是这样。
总说要回到过去改变命运,其实只是无法接受真实的自己,平凡又怎么样,柴米油盐又怎么样,有人要为原子弹里某个构造而烦恼,也有人要为白菜涨了两毛钱而斤斤计较。
我没有在重点学校呆过,也没有见过真正的学神,我的读书生涯里,大多是挑灯夜读努力获得好成绩的学生和就算很努力也考不出高分的学生,我还没见过,将读书读的很轻松的这样的学生。
可八月长安的振华三部曲,全是这样的大神,我想,这和她的生活经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吧,在她的周围,或许真正有很多聪明绝顶的人,不然,余淮,余周周,林扬,盛淮南,也不会让我那样形象真切地感觉到他们的存在。
在这样一个世界里,我认命了,什么都是有天赋的,努力很得到好成绩固然不错,但无可否认,读书确实是有天赋的,有那么一群人,用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成果,他们在世界的某一处十分出色的活着,我们没有什么不能承认的。
这就是青春过后的人看这本书时的心情了吧,可以坦然面对天分说,即使知道自己并不是一个天之骄子,但也能好好的去面对一天平淡的生活,那时候觉得难受至极的分数,觉得没有余生的痛苦,其实过来了也还好,物理九十分还是五十分,有那么重要吗?
八月长安的文字总能在悄悄偷走你的时间,我曾经看过她的一个书评‘要读过多少书,经历多少人,才能写出如此细腻的文字。’是的,她的每个字都很美妙,每个用词都踏在你的感官上,每个感受都触在心尖上,悄无声息的震慑着全身的每个细胞。
就像喝一杯水一样,看书是一件平淡的事,没有大喜大悲的味觉,却又甘之如饴无法舍弃。
还有,我们与青春之间,真的差了个男同桌啊
---八月长安
经LEO推荐,我去看了‘最好的我们’,然后我成功的被刘昊然的阳光少年笑秒杀了,我大中华的校服也能穿的如此好看,每周两集实在不能缓解进入剧情的我,没有下一集了,也感觉自己的生活要停止了,因为,刘昊然我不能不见他啊。
剧情的代入感是很强的,按捺不住好奇去看了八月长安的原小说,如果说电视剧最好的我们是一杯橙汁的话,那小说版本的就是一杯水了,橙汁很甜,有橘子的香味,喝到嘴巴里,味蕾会爆发,心情也会因为甜味感到些许动荡,所以,在看电视的时候,人是愉悦的,水是平淡的,八月长安的文字就像静静流淌的湖水,不像溪水那样的欢快,也不似河流那样样的澎湃,它是一个湖泊,四周没有风,湖里的水是慢慢流动的,平静的表面,看不到变化,却一切又描述的那样水到渠成,喝水虽然无味,却在时间的流动中,水壶里已经没有余留了。
是因为什么,一口一口喝着水杯里的水,连水壶里的水没了还浑然不觉呢,我想,正是因为作者笔下的青春吧。
听过这样一句话,青春,无论过的好过的坏,都是遗憾的。
像我这种时常抱怨感叹的人,青春的那段时光,也常被我拿来嗟叹一番。
八月长安无疑是位优秀的小说家了,怎个优秀法?这位作家活脱脱是个别人家的孩子,省高考文科状元,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毕业,她所在的中学,她经历的的青春,和她相伴过的人,几乎都是大神级别的。
在高中时,我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上课的时候在课桌地下看了一本叫‘你好,旧时光’的书,这是我众多在厚厚的试卷,练习题本堆起来作掩护看的小说里的一本,也是令我记忆深刻的一本小说,那时看书没什么目的性,因为被吸引,控制不住去翻下一页所以看了,语文老师推荐的书我们却没有想翻下一页的想法,我被作者笔下的学神们深深吸引,励志看了这本书以后要发奋读书,做像书中一样的大神,但就像耿耿余淮之间隔了整个青春一样,我和学习好的人差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大脑,我也没有一个大神一样的同桌,我的同桌只会给我介绍她看过的青春畅销书,和抢我的辣条。
青春的样子看起来是一样的,但味道却各不相同。
时隔几年再看八月长安的小说,正在青春,和青春已过,看得每个字,都不是一样的了。
我的青春更像耿耿的青春,虽然我没有一个意气风发大脑非常的学神督促学习,但作者笔下描述上课听不懂,题目不会做,考试考不出,成绩惨不忍睹和自己都是一样一样的,尤其是期中考试发试卷成绩的那段描写,每看一遍,仿佛都能再次回到那时的时间,人物,地点,分数和紧张性心悸甚至是脑神经压迫那样真实的感受。
看最好的我们,我突然想到,要是青春再来一次。。。
我曾经无数次的说,如果时间能再来一次,我一定好好读书,我一定不要像现在这样。
可今天看了这本书好像给了自己一个答案,就算青春再来一次,我也依旧是这样。
总说要回到过去改变命运,其实只是无法接受真实的自己,平凡又怎么样,柴米油盐又怎么样,有人要为原子弹里某个构造而烦恼,也有人要为白菜涨了两毛钱而斤斤计较。
我没有在重点学校呆过,也没有见过真正的学神,我的读书生涯里,大多是挑灯夜读努力获得好成绩的学生和就算很努力也考不出高分的学生,我还没见过,将读书读的很轻松的这样的学生。
可八月长安的振华三部曲,全是这样的大神,我想,这和她的生活经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吧,在她的周围,或许真正有很多聪明绝顶的人,不然,余淮,余周周,林扬,盛淮南,也不会让我那样形象真切地感觉到他们的存在。
在这样一个世界里,我认命了,什么都是有天赋的,努力很得到好成绩固然不错,但无可否认,读书确实是有天赋的,有那么一群人,用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成果,他们在世界的某一处十分出色的活着,我们没有什么不能承认的。
这就是青春过后的人看这本书时的心情了吧,可以坦然面对天分说,即使知道自己并不是一个天之骄子,但也能好好的去面对一天平淡的生活,那时候觉得难受至极的分数,觉得没有余生的痛苦,其实过来了也还好,物理九十分还是五十分,有那么重要吗?
八月长安的文字总能在悄悄偷走你的时间,我曾经看过她的一个书评‘要读过多少书,经历多少人,才能写出如此细腻的文字。’是的,她的每个字都很美妙,每个用词都踏在你的感官上,每个感受都触在心尖上,悄无声息的震慑着全身的每个细胞。
就像喝一杯水一样,看书是一件平淡的事,没有大喜大悲的味觉,却又甘之如饴无法舍弃。
还有,我们与青春之间,真的差了个男同桌啊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