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部分摘录
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即有所取者,是商贾之人也。仲连不忍为也。
— 《战国策·鲁仲连义不帝秦》
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我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
— 《战国策·唐雎说信陵君》
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镜也,未必尽同。
— 司马迁《史记·高祖功臣侯年表》
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礼之用,唯婚姻为兢兢。
— 司马迁《史记·外戚世家序》
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求仁得仁,又何怨乎?”
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
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贾子曰:“贪夫徇财,烈士徇名,夸者死权,众庶冯生。”
——司马迁《史记·伯夷列传》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孝,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吾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源,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与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
——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病痛惨淡,未尝不呼父母也。
——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孔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老氏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法令滋章,盗贼多有。”
——司马迁《史记·酷吏列传》
韩子曰:“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
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生死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也。
“窃钩者诛,窃国者侯,侯之门,仁义存。”
——司马迁《史记·游侠列传》
故曰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
——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
《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序》
语曰:“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何则?知与不知也。
——邹阳《狱中上梁王书》
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
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
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老子之小仁义,非毁之也,其见者小也。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人之好怪也!不求其端,不讯其末,惟怪之欲闻。
是故君者,出令者也;臣者,行君之令而致之民者也;民者,出粟米麻丝、作器皿、通货财以事其上者也。君不出令,则失其所以为君;臣不行君之令而致之民,则失其所以为臣;民不出粟米麻丝、作器皿、通货财以事其上,则诛。
——韩愈《原道》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韩愈《原毁》
— 《战国策·鲁仲连义不帝秦》
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我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
— 《战国策·唐雎说信陵君》
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镜也,未必尽同。
— 司马迁《史记·高祖功臣侯年表》
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礼之用,唯婚姻为兢兢。
— 司马迁《史记·外戚世家序》
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求仁得仁,又何怨乎?”
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
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贾子曰:“贪夫徇财,烈士徇名,夸者死权,众庶冯生。”
——司马迁《史记·伯夷列传》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孝,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吾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源,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与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
——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病痛惨淡,未尝不呼父母也。
——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孔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老氏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法令滋章,盗贼多有。”
——司马迁《史记·酷吏列传》
韩子曰:“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
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生死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也。
“窃钩者诛,窃国者侯,侯之门,仁义存。”
——司马迁《史记·游侠列传》
故曰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
——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
《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序》
语曰:“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何则?知与不知也。
——邹阳《狱中上梁王书》
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
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
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老子之小仁义,非毁之也,其见者小也。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人之好怪也!不求其端,不讯其末,惟怪之欲闻。
是故君者,出令者也;臣者,行君之令而致之民者也;民者,出粟米麻丝、作器皿、通货财以事其上者也。君不出令,则失其所以为君;臣不行君之令而致之民,则失其所以为臣;民不出粟米麻丝、作器皿、通货财以事其上,则诛。
——韩愈《原道》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韩愈《原毁》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