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雨季厦门行
春天本该是个鸟语花香、阳光和煦的季节,然而2016年的春天,老天不知是为何如此伤心,真是泪流不断啊!整个四月份几乎全国的南方都在阴雨绵延中度过。我就在这样的雨季行走厦门。
我向来对海滨小城有一种天然的亲近,蓝天白云,街道整洁,空气清新,绿意盎然,这些特征让我觉得熟悉而舒适。这些海滨小城有着我所在的那个城市的美好,却没有它的浮躁喧嚣和紧凑焦虑。厦门就是这样的城市。
遗憾的是,我在厦门期间,每天都有一阵暴雨,暴雨过后是没有阳光的多云天气,接着就会下起丝丝细雨。因此我一般呆在酒店,等待天气转好才出门。
我选择的住所是曾厝垵民俗村里的一所乡间别墅,在网络下订单之前,我了解到这家酒店有着一片悠然的大院子。虽然地段比较偏,但是不得不说这酒店挺符合我的心性。久居城市“鸽子笼”,对拥有大院子,院子设有秋千、茶几座椅和鲜花绿植的居所,我是早已心神向往之。
若不是每日骤雨倾盆、阴雨绵绵,在一个春光明媚的四月,坐在这么一个鸟语花香的院子里攀谈或者阅读,真的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光是想象就足以心醉。
在厦门的南普陀寺,老天不如人愿,非常不合作地又开始下起了淋漓细雨。雨中天色阴暗,我看不到迎着太阳的朝气蓬勃的木棉花,但是看到了大雨后花瓣上残留着水珠的木棉花。不一样的美!然而我还是喜欢阳光下灿烂的木棉花胜过雨后娇气的木棉花。这梨花带雨的美人如何比得上晴天里回眸一笑百媚生的美人?爱花惜美人是我的天性,假如我是个男子,必定是个风流男子,错不了。
别人走访南普陀寺是来虔诚拜佛的,可恨我对佛教文化实在知之甚少,我也不是佛教信徒,只好沿着一座座金身大佛走马观花似的欣赏。我看不懂他们的表情,也看不懂他们手势,更看不懂他们服饰动作等每一样的象征。虽然有注解,我也蛮认真去看了,但是已经忘了!
由于厦门大学就在南普陀寺的旁边,于是出了南普陀寺后直往厦门大学走去。据说厦门大学有一条世界上最长的涂鸦隧道,我就是为这条隧道而来厦大。隧道有不同风格的涂鸦,有现实主义画风、有浪漫主义画风,也有后现代主义画风,有新画,有旧画,有代表各个学院精神和主张的画。有的画被后来的学生改造,成了搞怪的画,对话也成了内涵段子。真是江山代有才人出!这条隧道,走了足足接近半小时,只浏览了右手面的涂鸦,左手面的几乎没看。走出隧道的时候,天色已晚。
翌日,天气转好,于是出门游荡,先是到了厦门步行街——中山路,品尝了网上流传的久负盛名的土笋冻和海蛎煎,味道并非我所爱。吃罢,转向胡里山炮台,那日雾气极重,短信通知到达鼓浪屿的轮渡已经取消。在胡里山炮台的山上根本看不到海上对面的景物。我当时想,海的那一边该是金门罢,那个“固若金汤、雄镇海门”的金门,那里的人可都是多年前从我脚下这片大陆过去的么?罢了,雾气凝重,不看了,不如看看经典的克虏伯大炮。
胡里山大炮建造于光绪年间(1894年),是洋务运动的产物,其中克虏伯大炮据说是当年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之一。胡里山公园有一个展览室,对克虏伯大炮的结构、材料、操作等进行了详细地介绍,对于热爱兵器和研究洋务运动史的人有很大的价值。
在鼓浪屿,当日躲雨坐在露天阳伞之下,眼前是一个木质结构的花坛,花坛里是红色的花,那花正享受着雨的淋浴,极致魅惑,此情此景令我顿有一种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之感,竟也觉得浪漫起来,感叹生命之美好。
在鼓浪屿印象最为深刻的不是那些精致装修、充满文艺小调的琳琅满目的店铺,而是中华路那一排排古意盎然的历史风貌建筑。
那里的建筑有着二十世纪民国时期的风貌,多是1920年到1930年间存留的老房子,外部装潢没有过多粉饰,门前皆有小院,内植花草,流淌着一种古老幽静而安详悠然的气息。想象院内住着一位小姐,她正在怡然自得地荡秋千或者纸扇扑蝶,笑声穿过院落,正好被一位路过的公子所闻。于是出现了那一幕: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
多情却被无情恼。
又或者院落里没有秋千,只有满目的花草,四月某天午后,房子里的小姐从深闺中走出来,出现在这葱郁斑斓的春色中,于是唱起了: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哦,天啊,我应该去拯救这位佳人啊!
当日,本还想去菽庄花园行走观赏,不料已经接近了闭园时间,遂作罢。彼时暮色深重,华灯初上,于是在鼓浪屿饱餐一顿后打道而归。
PS.
当我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突然一道强烈的闪电从窗外掠过,接着是轰隆隆的打雷声。这就是2016年的四月天。突然想起林徽因的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
是燕在梁间呢喃,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这人间的四月天,你是要让我在暴雨中欣赏那雨打芭蕉的快意,还是观看那被强雨势击打而垂头丧气的花朵?
此文同步发表于个人公众微信号:1点和99度。
我向来对海滨小城有一种天然的亲近,蓝天白云,街道整洁,空气清新,绿意盎然,这些特征让我觉得熟悉而舒适。这些海滨小城有着我所在的那个城市的美好,却没有它的浮躁喧嚣和紧凑焦虑。厦门就是这样的城市。
遗憾的是,我在厦门期间,每天都有一阵暴雨,暴雨过后是没有阳光的多云天气,接着就会下起丝丝细雨。因此我一般呆在酒店,等待天气转好才出门。
我选择的住所是曾厝垵民俗村里的一所乡间别墅,在网络下订单之前,我了解到这家酒店有着一片悠然的大院子。虽然地段比较偏,但是不得不说这酒店挺符合我的心性。久居城市“鸽子笼”,对拥有大院子,院子设有秋千、茶几座椅和鲜花绿植的居所,我是早已心神向往之。
若不是每日骤雨倾盆、阴雨绵绵,在一个春光明媚的四月,坐在这么一个鸟语花香的院子里攀谈或者阅读,真的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光是想象就足以心醉。
在厦门的南普陀寺,老天不如人愿,非常不合作地又开始下起了淋漓细雨。雨中天色阴暗,我看不到迎着太阳的朝气蓬勃的木棉花,但是看到了大雨后花瓣上残留着水珠的木棉花。不一样的美!然而我还是喜欢阳光下灿烂的木棉花胜过雨后娇气的木棉花。这梨花带雨的美人如何比得上晴天里回眸一笑百媚生的美人?爱花惜美人是我的天性,假如我是个男子,必定是个风流男子,错不了。
别人走访南普陀寺是来虔诚拜佛的,可恨我对佛教文化实在知之甚少,我也不是佛教信徒,只好沿着一座座金身大佛走马观花似的欣赏。我看不懂他们的表情,也看不懂他们手势,更看不懂他们服饰动作等每一样的象征。虽然有注解,我也蛮认真去看了,但是已经忘了!
由于厦门大学就在南普陀寺的旁边,于是出了南普陀寺后直往厦门大学走去。据说厦门大学有一条世界上最长的涂鸦隧道,我就是为这条隧道而来厦大。隧道有不同风格的涂鸦,有现实主义画风、有浪漫主义画风,也有后现代主义画风,有新画,有旧画,有代表各个学院精神和主张的画。有的画被后来的学生改造,成了搞怪的画,对话也成了内涵段子。真是江山代有才人出!这条隧道,走了足足接近半小时,只浏览了右手面的涂鸦,左手面的几乎没看。走出隧道的时候,天色已晚。
翌日,天气转好,于是出门游荡,先是到了厦门步行街——中山路,品尝了网上流传的久负盛名的土笋冻和海蛎煎,味道并非我所爱。吃罢,转向胡里山炮台,那日雾气极重,短信通知到达鼓浪屿的轮渡已经取消。在胡里山炮台的山上根本看不到海上对面的景物。我当时想,海的那一边该是金门罢,那个“固若金汤、雄镇海门”的金门,那里的人可都是多年前从我脚下这片大陆过去的么?罢了,雾气凝重,不看了,不如看看经典的克虏伯大炮。
胡里山大炮建造于光绪年间(1894年),是洋务运动的产物,其中克虏伯大炮据说是当年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之一。胡里山公园有一个展览室,对克虏伯大炮的结构、材料、操作等进行了详细地介绍,对于热爱兵器和研究洋务运动史的人有很大的价值。
在鼓浪屿,当日躲雨坐在露天阳伞之下,眼前是一个木质结构的花坛,花坛里是红色的花,那花正享受着雨的淋浴,极致魅惑,此情此景令我顿有一种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之感,竟也觉得浪漫起来,感叹生命之美好。
![]() |
在鼓浪屿印象最为深刻的不是那些精致装修、充满文艺小调的琳琅满目的店铺,而是中华路那一排排古意盎然的历史风貌建筑。
那里的建筑有着二十世纪民国时期的风貌,多是1920年到1930年间存留的老房子,外部装潢没有过多粉饰,门前皆有小院,内植花草,流淌着一种古老幽静而安详悠然的气息。想象院内住着一位小姐,她正在怡然自得地荡秋千或者纸扇扑蝶,笑声穿过院落,正好被一位路过的公子所闻。于是出现了那一幕: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
多情却被无情恼。
又或者院落里没有秋千,只有满目的花草,四月某天午后,房子里的小姐从深闺中走出来,出现在这葱郁斑斓的春色中,于是唱起了: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 |
哦,天啊,我应该去拯救这位佳人啊!
当日,本还想去菽庄花园行走观赏,不料已经接近了闭园时间,遂作罢。彼时暮色深重,华灯初上,于是在鼓浪屿饱餐一顿后打道而归。
PS.
当我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突然一道强烈的闪电从窗外掠过,接着是轰隆隆的打雷声。这就是2016年的四月天。突然想起林徽因的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
是燕在梁间呢喃,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这人间的四月天,你是要让我在暴雨中欣赏那雨打芭蕉的快意,还是观看那被强雨势击打而垂头丧气的花朵?
此文同步发表于个人公众微信号:1点和99度。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