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
取经路上谁是真正的主角?
涉及的问题有:
沙僧开始从未替孙悟空说好话,这和沙僧后来的态度有转变,是什么原因,沙僧是明白了什么从而转变的吗?
谁是取经路上的主角这个问题看上去似乎没有悬念,从取经职能角色的角度,唐僧作为取经队伍中的师傅本不应该是当然的主角吗?悟空、八戒和沙僧围绕着解救这个凡僧出生入死。
从看西游记故事的角度,主角当然是孙悟空,西行路上几乎都是孙悟空在主导。
但是今天我们谈论的这个关于“主角”到底是谁的问题,涉及到以上两个方面,其结论是:同一个人。
为了揭开这个谜底,我们从一个侧面来看看问题的真正答案和理由。
在孙悟空打死三次白骨精化身时,唐僧念咒语欲赶走孙悟空,期间八戒挑拨,而沙僧从始至终没有发一句话,也没有劝师傅不要念紧箍咒也没有挽留孙悟空。而之后八戒义激美猴王请回孙悟空时,沙僧的表现以及孙悟空的答复是:
沙僧走出门来,对行者施礼道:“哥哥,你真是从天而降也!万乞救我一救!”行者笑道:“你这个沙尼!师父念《紧箍儿咒》,可肯替我方便一声?
沙僧道:“哥哥,不必说了,君子既往不咎。
在第五十六回 神狂诛草寇 道昧放心猿,孙悟空打死几个盗贼后自吹了一番:玉帝认得我,天王随得我;二十八宿惧我,九曜星官怕我;府县城隍跪我,东岳天齐怖我;十代阎君曾与我为仆从,五路猖神曾与我当后生;不论三界五司,十方诸宰,都与我情深面熟。而:孙大圣有不睦之心,八戒、沙僧亦有嫉妒之意,师徒都面是背非。沙僧还有嫉妒之意。当一个人认为另一个人和自己差不多只比自己强一点时,对其态度是嫉妒;而当一个人认为对方比自己强很多时会转为崇拜和追随。
在狮驼岭前,金星化身提醒师徒几人三个魔头厉害,唐僧十分畏惧,而沙僧此时的表现是:
沙僧在旁笑道:“师父,有大师兄恁样神通,怕他怎的!请上马走啊。”
而唐僧却是:没奈何,只得宽心上马而走。
在孙悟空初次斗老魔青狮被一口吞下之后,再看取经队伍其他几人的表现:
唐僧:远远的看见唐僧睡在地下打滚痛哭
八戒沙僧:猪八戒与沙僧解了包袱,将行李搭分儿,在那里分哩。
接着孙悟空出现,几人的表现:
八戒:见孙悟空没死表示吃惊。
沙僧:沙僧听见,报怨八戒道:“你是个棺材座子,专一害人!师兄不曾死,你却说他死了,在这里干这个勾当!那里不叫将来了?”
唐僧:那三藏闻言,一骨鲁爬起来,对行者躬身道:“徒弟啊,累杀你了!若信悟能之言,我已绝矣!”
从孙悟空被误以为被妖精吃了死了再到出现的前后其他师徒几人的表现看,十分明了,那就是:有孙悟空在,可以去取经,没有孙悟空,也就散伙吧。
八戒是到此依然积极散伙,沙僧此时也看清了根本,也就是究竟谁是取经的主角,而把唐僧放置一边于完全不顾,任由其在那里打滚痛哭。在此时的八戒和沙僧心理,唐僧打滚哭也没用,没有了取经的主角孙悟空,唐僧也就失去了意义,因此一门心思开始分行李了。
而此时听信八戒所说孙悟空已死的唐僧已经绝望了,后来见到孙悟空活着时说:若信悟能之言,我已绝矣。即若孙悟空不在,死或者离开,则唐僧前路已绝。
在这里取经的师徒几人已经真正明了了谁才是取经的主角。而这一认识有一个相当的过程,并非一开始就如此明了。回过头看真假美猴王一段,沙僧那时的表现:
孙悟空的二心打完唐僧回花果山之后,沙僧去找他,孙悟空的二心对沙僧说自己变出几个包括唐僧沙僧等几个取经人自己去取经时,沙僧的表现是:
沙僧笑道:“师兄言之欠当,自来没个孙行者取经之说。我佛如来造下三藏真经,原着观音菩萨向东土寻取经人求经,要我们苦历千山,询求诸国,保护那取经人。菩萨曾言:取经人乃如来门生,号曰金蝉长老,只因他不听佛祖谈经,贬下灵山,转生东土,教他果正西方,复修大道。遇路上该有这般魔障,解脱我等三人,与他做护法。兄若不得唐僧去,那个佛祖肯传经与你!却不是空劳一场神思也?”
在这里沙僧依然是认为只要有唐僧在,而且是真唐僧在,就可以保证取经成功,而孙悟空只是一个保护者的角色,此时的取经路程刚刚走了一半,取经团队对于取经的认识也只有一半。而到了狮驼岭,取经之路已过大半,取经团队的认识也已经逐步完善了。转折点就是从真假孙悟空开始的。
孙悟空一出现,则马上不同了,看沙僧的表现:
沙僧也甚生惭愧,连忙遮掩,收拾行李,扣背马匹,都在途中等候不题。
取经真正主角出现了,那就没得可说了,继续取经,没有疑议。
之后体现沙僧积极向孙悟空靠拢的描写出现,在猪八戒和孙悟空出战被狮驼岭二魔头捉住后,孙悟空在救他前准备戏弄他一下,孙悟空想到的是:
我前日曾闻得沙僧说,也攒了些私房,不知可有否,等我且吓他一吓看。
此时的沙僧已经开始主动向孙悟空举报队伍中的私藏私房钱行为。
到了金鼻白鼠精的领地,此时的沙僧是:
沙僧道:“莫胡谈!只管跟着大哥走,只把工夫捱他,终须有个到之之日。”
此时取经之旅已过大半,而沙僧经过了前面这许多的历程,已经转变成:只管跟着孙悟空走了。
而此时的孙悟空也不客气,俨然有了一个队伍主人的做派,八戒沙僧犯错,毫不留情:
行者怒气填胸,也不管好歹,捞起棍来一片打,连声叫道:“打死你们,打死你们!”那呆子慌得走也没路,沙僧却是个灵山大将,见得事多,就软款温柔,近前跪下道:“兄长,我知道了,想你要打杀我两个。
行者见沙僧苦苦哀告,便就回心。
此时的两位师弟要是犯错,则要被行者以打杀威胁,而要想饶恕,则需要下跪求饶了。注意这里并没有向所谓的师傅唐僧祈求保护。
而八戒到这里依然还没有真正认可取经,或者说还在尝试寻机拆散取经队伍,在听说白鼠精要和唐僧成亲时:
那呆子闻得此言,急抽身跑上山叫:“沙和尚,快拿将行李来,我们分了罢!”
但可惜八戒不是主角,主角是孙悟空,孙悟空具有坚定的决心,要求马上去救唐僧,而八戒只能:真个呆子只得随行。
这也是主角的典型特征:坚定的信念,对于所参与事业的一致的价值观。
沙僧话不多,之后灭法国,沙僧道:“师兄处的最当,且依他行。”
虽然大家已经心知肚明谁是取经真正主角了,但是长幼尊卑礼数依旧有序,在玉华国收徒时,孙悟空收徒不忘拜唐僧师恩,说收得徒弟也是唐僧的徒孙:
行者转下身来,对唐僧行礼道:“告尊师,恕弟子之罪。自当年在两界山蒙师父大德救脱弟子,秉教沙门,一向西来,虽不曾重报师恩,却也曾渡水登山,竭尽心力。今来佛国之乡,幸遇贤王三子,投拜我等,欲学武艺。彼既为我等之徒弟,即为我师之徒孙也。谨禀过我师,庶好传授。”三藏十分大喜。八戒、沙僧见行者行礼,也那转身朝三藏磕头。
而八戒和沙僧也跟随着悟空依照行事。见悟空还重视这个没什么本事的师傅,唐僧当然高兴。
实际上过了陷空山后,师徒几人已经没有分歧,唐僧也不胡乱发作了,八戒也不要求散伙了,沙僧还是一贯地信念坚定地与大家一起完成取经,孙悟空的实际位置得到了肯定也没有需要与师傅师弟拼力力争的了,大家明白了自己的使命,摆正了自己的真正位置,各安己命,各守分工,团结一心,直至取经成功。不过这一切来得还真是并不容易。
接下来的孙悟空表现出了队伍实际首领的行径:
孙大圣更有主张,就教:“四位星官,将此四只犀角拿上界去,进贡玉帝,回缴圣旨。”把自己带来的二只:“留一只在府堂镇库,以作向后免征灯油之证;我们带一只去,献灵山佛祖。”
处理犀牛精完全由孙悟空做主,包括是否给佛祖献礼的决定。犀牛角是避水的宝物,悟空正好需要。八戒把两个活捉的犀牛精说杀就杀了,他当然知道唐僧过去的理念,坚决不能杀生,何况是已经被捆绑活捉的,不过此时唐僧的意见已经不重要了。
之后八戒想要在金平府多做些停留,多享用些人们的答谢酒宴:
长老听言骂道:“馕糟的夯货,莫胡说,快早起来!再若强嘴,教悟空拿金箍棒打牙!”那呆子听见说打,慌了手脚道:“师父今番变了,常时疼我爱我,念我蠢夯护我。哥要打时,他又劝解。今日怎么发狠转教打么?”
师父今番也变了!
孙悟空作为主角依靠的是实力和胆魄:朱紫国妖怪出现时:众官亦躲个干净。八戒、沙僧也都要躲,被行者左右手扯住他两个。七绝山妖怪出现时:唬得那八戒也要进去,沙僧也要进去。行者两只手扯住两个。从这两处可见,遇到不可测风险时,八戒和沙僧总是想逃避,而悟空则有面对未知的风险无所畏惧的精神。这也是孙悟空区别于其两个师弟的最大特征。
涉及的问题有:
沙僧开始从未替孙悟空说好话,这和沙僧后来的态度有转变,是什么原因,沙僧是明白了什么从而转变的吗?
谁是取经路上的主角这个问题看上去似乎没有悬念,从取经职能角色的角度,唐僧作为取经队伍中的师傅本不应该是当然的主角吗?悟空、八戒和沙僧围绕着解救这个凡僧出生入死。
从看西游记故事的角度,主角当然是孙悟空,西行路上几乎都是孙悟空在主导。
但是今天我们谈论的这个关于“主角”到底是谁的问题,涉及到以上两个方面,其结论是:同一个人。
为了揭开这个谜底,我们从一个侧面来看看问题的真正答案和理由。
在孙悟空打死三次白骨精化身时,唐僧念咒语欲赶走孙悟空,期间八戒挑拨,而沙僧从始至终没有发一句话,也没有劝师傅不要念紧箍咒也没有挽留孙悟空。而之后八戒义激美猴王请回孙悟空时,沙僧的表现以及孙悟空的答复是:
沙僧走出门来,对行者施礼道:“哥哥,你真是从天而降也!万乞救我一救!”行者笑道:“你这个沙尼!师父念《紧箍儿咒》,可肯替我方便一声?
沙僧道:“哥哥,不必说了,君子既往不咎。
在第五十六回 神狂诛草寇 道昧放心猿,孙悟空打死几个盗贼后自吹了一番:玉帝认得我,天王随得我;二十八宿惧我,九曜星官怕我;府县城隍跪我,东岳天齐怖我;十代阎君曾与我为仆从,五路猖神曾与我当后生;不论三界五司,十方诸宰,都与我情深面熟。而:孙大圣有不睦之心,八戒、沙僧亦有嫉妒之意,师徒都面是背非。沙僧还有嫉妒之意。当一个人认为另一个人和自己差不多只比自己强一点时,对其态度是嫉妒;而当一个人认为对方比自己强很多时会转为崇拜和追随。
在狮驼岭前,金星化身提醒师徒几人三个魔头厉害,唐僧十分畏惧,而沙僧此时的表现是:
沙僧在旁笑道:“师父,有大师兄恁样神通,怕他怎的!请上马走啊。”
而唐僧却是:没奈何,只得宽心上马而走。
在孙悟空初次斗老魔青狮被一口吞下之后,再看取经队伍其他几人的表现:
唐僧:远远的看见唐僧睡在地下打滚痛哭
八戒沙僧:猪八戒与沙僧解了包袱,将行李搭分儿,在那里分哩。
接着孙悟空出现,几人的表现:
八戒:见孙悟空没死表示吃惊。
沙僧:沙僧听见,报怨八戒道:“你是个棺材座子,专一害人!师兄不曾死,你却说他死了,在这里干这个勾当!那里不叫将来了?”
唐僧:那三藏闻言,一骨鲁爬起来,对行者躬身道:“徒弟啊,累杀你了!若信悟能之言,我已绝矣!”
从孙悟空被误以为被妖精吃了死了再到出现的前后其他师徒几人的表现看,十分明了,那就是:有孙悟空在,可以去取经,没有孙悟空,也就散伙吧。
八戒是到此依然积极散伙,沙僧此时也看清了根本,也就是究竟谁是取经的主角,而把唐僧放置一边于完全不顾,任由其在那里打滚痛哭。在此时的八戒和沙僧心理,唐僧打滚哭也没用,没有了取经的主角孙悟空,唐僧也就失去了意义,因此一门心思开始分行李了。
而此时听信八戒所说孙悟空已死的唐僧已经绝望了,后来见到孙悟空活着时说:若信悟能之言,我已绝矣。即若孙悟空不在,死或者离开,则唐僧前路已绝。
在这里取经的师徒几人已经真正明了了谁才是取经的主角。而这一认识有一个相当的过程,并非一开始就如此明了。回过头看真假美猴王一段,沙僧那时的表现:
孙悟空的二心打完唐僧回花果山之后,沙僧去找他,孙悟空的二心对沙僧说自己变出几个包括唐僧沙僧等几个取经人自己去取经时,沙僧的表现是:
沙僧笑道:“师兄言之欠当,自来没个孙行者取经之说。我佛如来造下三藏真经,原着观音菩萨向东土寻取经人求经,要我们苦历千山,询求诸国,保护那取经人。菩萨曾言:取经人乃如来门生,号曰金蝉长老,只因他不听佛祖谈经,贬下灵山,转生东土,教他果正西方,复修大道。遇路上该有这般魔障,解脱我等三人,与他做护法。兄若不得唐僧去,那个佛祖肯传经与你!却不是空劳一场神思也?”
在这里沙僧依然是认为只要有唐僧在,而且是真唐僧在,就可以保证取经成功,而孙悟空只是一个保护者的角色,此时的取经路程刚刚走了一半,取经团队对于取经的认识也只有一半。而到了狮驼岭,取经之路已过大半,取经团队的认识也已经逐步完善了。转折点就是从真假孙悟空开始的。
孙悟空一出现,则马上不同了,看沙僧的表现:
沙僧也甚生惭愧,连忙遮掩,收拾行李,扣背马匹,都在途中等候不题。
取经真正主角出现了,那就没得可说了,继续取经,没有疑议。
之后体现沙僧积极向孙悟空靠拢的描写出现,在猪八戒和孙悟空出战被狮驼岭二魔头捉住后,孙悟空在救他前准备戏弄他一下,孙悟空想到的是:
我前日曾闻得沙僧说,也攒了些私房,不知可有否,等我且吓他一吓看。
此时的沙僧已经开始主动向孙悟空举报队伍中的私藏私房钱行为。
到了金鼻白鼠精的领地,此时的沙僧是:
沙僧道:“莫胡谈!只管跟着大哥走,只把工夫捱他,终须有个到之之日。”
此时取经之旅已过大半,而沙僧经过了前面这许多的历程,已经转变成:只管跟着孙悟空走了。
而此时的孙悟空也不客气,俨然有了一个队伍主人的做派,八戒沙僧犯错,毫不留情:
行者怒气填胸,也不管好歹,捞起棍来一片打,连声叫道:“打死你们,打死你们!”那呆子慌得走也没路,沙僧却是个灵山大将,见得事多,就软款温柔,近前跪下道:“兄长,我知道了,想你要打杀我两个。
行者见沙僧苦苦哀告,便就回心。
此时的两位师弟要是犯错,则要被行者以打杀威胁,而要想饶恕,则需要下跪求饶了。注意这里并没有向所谓的师傅唐僧祈求保护。
而八戒到这里依然还没有真正认可取经,或者说还在尝试寻机拆散取经队伍,在听说白鼠精要和唐僧成亲时:
那呆子闻得此言,急抽身跑上山叫:“沙和尚,快拿将行李来,我们分了罢!”
但可惜八戒不是主角,主角是孙悟空,孙悟空具有坚定的决心,要求马上去救唐僧,而八戒只能:真个呆子只得随行。
这也是主角的典型特征:坚定的信念,对于所参与事业的一致的价值观。
沙僧话不多,之后灭法国,沙僧道:“师兄处的最当,且依他行。”
虽然大家已经心知肚明谁是取经真正主角了,但是长幼尊卑礼数依旧有序,在玉华国收徒时,孙悟空收徒不忘拜唐僧师恩,说收得徒弟也是唐僧的徒孙:
行者转下身来,对唐僧行礼道:“告尊师,恕弟子之罪。自当年在两界山蒙师父大德救脱弟子,秉教沙门,一向西来,虽不曾重报师恩,却也曾渡水登山,竭尽心力。今来佛国之乡,幸遇贤王三子,投拜我等,欲学武艺。彼既为我等之徒弟,即为我师之徒孙也。谨禀过我师,庶好传授。”三藏十分大喜。八戒、沙僧见行者行礼,也那转身朝三藏磕头。
而八戒和沙僧也跟随着悟空依照行事。见悟空还重视这个没什么本事的师傅,唐僧当然高兴。
实际上过了陷空山后,师徒几人已经没有分歧,唐僧也不胡乱发作了,八戒也不要求散伙了,沙僧还是一贯地信念坚定地与大家一起完成取经,孙悟空的实际位置得到了肯定也没有需要与师傅师弟拼力力争的了,大家明白了自己的使命,摆正了自己的真正位置,各安己命,各守分工,团结一心,直至取经成功。不过这一切来得还真是并不容易。
接下来的孙悟空表现出了队伍实际首领的行径:
孙大圣更有主张,就教:“四位星官,将此四只犀角拿上界去,进贡玉帝,回缴圣旨。”把自己带来的二只:“留一只在府堂镇库,以作向后免征灯油之证;我们带一只去,献灵山佛祖。”
处理犀牛精完全由孙悟空做主,包括是否给佛祖献礼的决定。犀牛角是避水的宝物,悟空正好需要。八戒把两个活捉的犀牛精说杀就杀了,他当然知道唐僧过去的理念,坚决不能杀生,何况是已经被捆绑活捉的,不过此时唐僧的意见已经不重要了。
之后八戒想要在金平府多做些停留,多享用些人们的答谢酒宴:
长老听言骂道:“馕糟的夯货,莫胡说,快早起来!再若强嘴,教悟空拿金箍棒打牙!”那呆子听见说打,慌了手脚道:“师父今番变了,常时疼我爱我,念我蠢夯护我。哥要打时,他又劝解。今日怎么发狠转教打么?”
师父今番也变了!
孙悟空作为主角依靠的是实力和胆魄:朱紫国妖怪出现时:众官亦躲个干净。八戒、沙僧也都要躲,被行者左右手扯住他两个。七绝山妖怪出现时:唬得那八戒也要进去,沙僧也要进去。行者两只手扯住两个。从这两处可见,遇到不可测风险时,八戒和沙僧总是想逃避,而悟空则有面对未知的风险无所畏惧的精神。这也是孙悟空区别于其两个师弟的最大特征。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