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如何俩月干掉仨互联网创业公司的?
只见那
一坨又一坨的互联网创业公司
犹如拥挤的浮萍
衬托着水面上虚假的繁荣
待我走上前去
杀他个干干净净
还记得
白爷的那两句经典京剧台词么
“你看那黑洞洞
待我上前去
杀他个干干净净“
从2015年底
因为从北京转战到地方找不到对口工作的缘由
(我是做传媒公关的)
再加上自己也有创业重新开始的打算
于是就进了第一家互联网创业公司
第一家公司是几个本地老板集资创立的
几个老板因为彼此可以整合资源
于是就B2B,B2C,P2P各种模式全上
炖了一锅烩菜
大概就是做个供应类的网站+手机端
当初入公司的时候
问过老总:你的盈利模式是什么?你的资金多久能用完
老总满不在乎:互联网不就是烧钱么,烧烧看再说。
于是,在毫无规划毫无清晰模式的情况下
公司每天就是不停的开会,不停的扯闲篇儿,不停的谈理想。
半年后,大股东跑了
公司散了,房东过来收拾变卖办公用品。
第二家公司是从北上广回来的一位职业经理人二次创业的
大概的模式是O2O
职业经理人都是当家过日子的主
空有一套长篇大论
实际上,到该投资做市场的时候一毛不拔
业务一直没有进展,又没有适配的资源入驻
后来项目熬不下去了。
我就主动离开,姐不玩儿了。
第三家公司是一位很年轻的80后开办的
他本来是本土的家族企业,后来一直想做属于自己的平台和事业
到公司的第一天就和我谈,他要建立新的生态链
这一次是有模式有钱了
因为刚刚拿到了一部分融资
但是钱怎么花,这也是个技术活儿
他想做本地特色的产业链
但是团队人才还不能支撑,一直打不开市场。
现在还在坚持,估计半年内不会有起色
后来没有新的融资,公司遣散了。
在家赋闲的日子,又有几家新创立的互联网公司约我
许诺期权,许诺股权,许诺重金
我回绝了,我想静静
于是我总结了几点互联网初创企业的死法
1)盈利模式不清晰,快死,你可以不盈利,但是不可以不知道如何盈利
2)职业经理人,去死,该干什么干什么去,有钱未必要创业
3)钱祸祸完了,诈尸,依靠融资输血吹大的企业,泡沫破了,一地骨灰。
最后,还有最致命的。不要想得太大,不要一开始就建生态链。生态链不是建的,是整个生态在生长的过程中相互适应相互制约形成的,生态链是从土里长出来的。开始的时候就单点突破就好。见血封喉一招致命。然后逐渐形成闭环就好了。关键中的关键。万事俱备了,人才梯队是否支撑就是关键。在地方,能干多大点儿事就干多大点儿事儿。别被理想忽悠了。
以前开公司基本上有产品就渠道就饿不死了
但是现在开互联网公司要有模式有资源还要快速的成长起来
事实上,创业的难度增大了。因为一开始创业就要直接形成一个体系。体系是系统工程,就像一个出生的婴儿一样,如果DNA有问题,有天生的生理缺陷。那么就不容易成活更不容易长大,长大了也不容易立足,也可能会被另一种模式吃掉。
一坨又一坨的互联网创业公司
犹如拥挤的浮萍
衬托着水面上虚假的繁荣
待我走上前去
杀他个干干净净
还记得
白爷的那两句经典京剧台词么
“你看那黑洞洞
待我上前去
杀他个干干净净“
从2015年底
因为从北京转战到地方找不到对口工作的缘由
(我是做传媒公关的)
再加上自己也有创业重新开始的打算
于是就进了第一家互联网创业公司
第一家公司是几个本地老板集资创立的
几个老板因为彼此可以整合资源
于是就B2B,B2C,P2P各种模式全上
炖了一锅烩菜
大概就是做个供应类的网站+手机端
当初入公司的时候
问过老总:你的盈利模式是什么?你的资金多久能用完
老总满不在乎:互联网不就是烧钱么,烧烧看再说。
于是,在毫无规划毫无清晰模式的情况下
公司每天就是不停的开会,不停的扯闲篇儿,不停的谈理想。
半年后,大股东跑了
公司散了,房东过来收拾变卖办公用品。
第二家公司是从北上广回来的一位职业经理人二次创业的
大概的模式是O2O
职业经理人都是当家过日子的主
空有一套长篇大论
实际上,到该投资做市场的时候一毛不拔
业务一直没有进展,又没有适配的资源入驻
后来项目熬不下去了。
我就主动离开,姐不玩儿了。
第三家公司是一位很年轻的80后开办的
他本来是本土的家族企业,后来一直想做属于自己的平台和事业
到公司的第一天就和我谈,他要建立新的生态链
这一次是有模式有钱了
因为刚刚拿到了一部分融资
但是钱怎么花,这也是个技术活儿
他想做本地特色的产业链
但是团队人才还不能支撑,一直打不开市场。
现在还在坚持,估计半年内不会有起色
后来没有新的融资,公司遣散了。
在家赋闲的日子,又有几家新创立的互联网公司约我
许诺期权,许诺股权,许诺重金
我回绝了,我想静静
于是我总结了几点互联网初创企业的死法
1)盈利模式不清晰,快死,你可以不盈利,但是不可以不知道如何盈利
2)职业经理人,去死,该干什么干什么去,有钱未必要创业
3)钱祸祸完了,诈尸,依靠融资输血吹大的企业,泡沫破了,一地骨灰。
最后,还有最致命的。不要想得太大,不要一开始就建生态链。生态链不是建的,是整个生态在生长的过程中相互适应相互制约形成的,生态链是从土里长出来的。开始的时候就单点突破就好。见血封喉一招致命。然后逐渐形成闭环就好了。关键中的关键。万事俱备了,人才梯队是否支撑就是关键。在地方,能干多大点儿事就干多大点儿事儿。别被理想忽悠了。
以前开公司基本上有产品就渠道就饿不死了
但是现在开互联网公司要有模式有资源还要快速的成长起来
事实上,创业的难度增大了。因为一开始创业就要直接形成一个体系。体系是系统工程,就像一个出生的婴儿一样,如果DNA有问题,有天生的生理缺陷。那么就不容易成活更不容易长大,长大了也不容易立足,也可能会被另一种模式吃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