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青春,摔碎在五角场
上海的夜,永是暗的。
光怪陆离的楼宇,向四处射着五颜六色的光。反而更加衬托出魔都那墨汁似的夜空,和无处不在翻滚的云。
你应该骑一辆自行车从淞沪路来,慢慢地爬坡,会看到远处那座明亮的城市。过了江湾站,不捏闸,俯冲,你会感觉霓虹灯在向后奔涌,你会听到青春驰过耳边的声音。
假如你站在巨蛋下面吧,或者你曾经站到那里过,或者你愿意回去再站一次,这些都不重要。你过去了,每条路都通向一个青春大本营。面朝西南,右手一指是复旦,左手一指是同济。左耳能遥遥听见军工路上海理工的声响,还有那远遁滴水湖的上海海洋留下的蛩音。上海财经和上海外国语的气息也许能飘到你右边的鼻孔里。你的正后方,背靠的那个地方,是上海体院,隔壁是二军医大。你都不用转向,就能嗅到近在咫尺的南政院的神秘气息。
车流是如此嘈杂,请你闭上眼,感受这个叫做“场”的地方的混乱脉搏。触摸着它的五个边,感受着它的五条骨骼。你会觉得风就是雨,人潮就是心潮,青春如同巨兽,盘踞在这繁华而又混乱,新奇又古老的魔都上空。它就卧在彩蛋上面,张着血盆大嘴,向夜空诉求着欲望。也吞噬着过往行人的灵魂。
从夜空俯视,五角场犹如一只巨大的爬行动物,翔殷路是头,四平路黄兴路邯郸路淞沪路是四肢,那套在中环路上流光溢彩的巨蛋就是壳。这只龟,夜夜挣扎着向黄浦江爬去。
你会问,尾巴呢?原来是有的,但就像我们青春的尾巴一样,后来就没了。
在这片地方,我想,洒下了我的青春。
在哪呢?百联和万达里面永远有无数精致的妆容和精致的美食。不过那和我没多大关系。
常去的,是百联后面的那道街,它叫国济路,或许有一个老头和一只猴。到处烟雾缭绕,各种水渍麻花。路边停满了四个轮子和两个轮子的车。城管和小贩打着游击战,彼此讨生活。永远能碰到脑满肠肥的食客和疲倦的烧烤小弟。唱K的时候,我便逃离麦霸,跑到这来买一碗炒饭。一对夫妻,平板车上安个顶装个炉子,再挂一盏昏黄的灯,就一直能从半夜营业到凌晨。吃着饭就着酸豆角,你尽管放浪形骸。摊子的背后是华东军区海军疗养院,挂着“军事禁区”的牌子,在夜色中,被烟雾迷蒙住了,不甚显眼。你都不知道你在军事禁区干了一碗地沟油。
我们经常会在这条街上醉酒,沿着一个生锈的铁梯子走上去,塞一肚子火锅,灌一肚子酒,然后再醉醺醺地滚下来。彼此看一眼,哈哈大笑。
在这个叫谭火锅的店里,我能灌十瓶超爽,然后被憋得频繁走肾。或者干掉一瓶八两的红星,五十六度。这种喝法在上海往往会生出江湖寂寞的感慨。我最满意红星的那句广告“把所有的一言难尽一饮而尽”和“用子弹放放倒敌人,用酒精放倒兄弟”,我也曾在包厢里带头大吼李白的将进酒。那时我们碰杯,清脆的声音仿佛是编钟奏起庆功乐,“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
我曾经在某个下着暴雨的深夜,举着破伞骑着车,在这里奔驰。分不清哪是泪水哪是雨水哪是汗水。我是爱情的懦夫,却把自己隐藏在大雨里,伪装一个深夜的赶路者。深夜的四平路,倒成就了一场畅快淋漓的自由痛哭。回到寝室,浑身上下包括内裤都湿透了。我在无人的寝室里自在赤裸,把衣服都拧干,滴下来的水装了半盆。对了,胯下的那辆自行车,我在这里买到,又在这里丢失。
这里不像上海,仿佛居于旷野。老克勒们说这里是下只角,的确和静安、徐汇比起来,这里的风来得也似乎过于粗犷。可是这里又绝对是上海,并深得其精髓。上海是滩,繁杂。五角是场,粗犷。它俩都在一片嘈杂中顽强扎根,成长出一片繁华。
这里也洒下了民国青春的尾巴。
当年孙中山搞了一个大上海计划,一口气规划了五条马路,按古代殿堂式风格造了全套的市政建筑。飞檐斗拱,石栏雕花,气势恢宏。不过如今,市政府大楼隐居在体院,被一群肌肉男和肌肉女们包围着,体院是全上海唯一不立毛主席像却立着孙中山铜像的高校。市博物馆成了长海医院的影像楼,向每日来访的患者们发射着X射线。市图书馆仍是一片荒芜,在秋草中落寞着。
如今被各种建筑占据的地盘,剩下了一堆全上海最难记的路名。打头的字不是国就是民,合起来是“国民政府”。无数的车从这里开过,无数的人在这里生活。谁又知道当年此地曾是一片气势恢宏的大广场?民国的青春在那年戛然而止,只留了个尾巴跑到台湾。真巧,台湾也像个龟。
当年规划的五条马路,再加上2003年之后的开发,造就了全上海最复杂的交通节点。在这个点,五层立体交通,九条路线汇聚,生生用钢筋和混凝土浇筑出了一个立体五角场。最上,中环路从巨蛋中间纵势而过,地面,五条道路纠缠盘绕。巨蛋下,下沉式广场上人流日夜匆匆。地下,十号线地铁遁土而行。再往下,淞沪路黄兴路隧道中的车流不息。从我入学到我毕业,淞沪路上依旧在施工,据说要把从苏宁到创智坊的地下全部掏空。这个城市的节奏,永远裹挟着我们的脚步。
大学毕业。在临离开上海的某个夜晚,我又一次站在这彩蛋下面。
我想闭上眼仰起头,但又不好意思表现得太明显,于是就短短一驻足,假装研究彩蛋的结构,仰起头,微微闭了下眼。霓虹灯流光溢彩,五颜六色的光从面庞上拂过,人潮依旧汹涌,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
把脚用力踩在地上,想试试能不能感受到地铁十号线穿行的震颤。结果一片平静。
我望着这繁华的五角场,心想,就算今晚我拖着箱包离开,也不会有人多看我一眼。所以,我仓皇地逃离了。
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
所有的泪水都已启程,
却忽然忘了是怎样的一个开始。
在那个古老的,不再回来的夏日。
开始?军训时烈日下你晒得发红的脸庞?沾满汗水的鬓发?还是那次你用尽力气都能没拧开那瓶水,然后羞赧一笑?
忽然又想起了那次实习前的聚会。虽说还没毕业,但到底也要奔赴各地了。全班杀到谭火锅,都把自己灌醉,一片兵荒马乱。都说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散的是我们,这里总是人来人往。
结账的时候,我那傻逼基友喝高了,和服务员吵了起来。最后竟然声称要把喝剩下的酒倒在一个塑料袋里带走。窗外大雨如帘,砸在铁皮上噼里啪啦的,外面下得热闹,屋里也吵得热闹,我捂着头,太阳穴惶惶地跳。
忽然听得“哗啦”一声,万籁俱寂。
远远望去,一地的碎啤酒瓶渣子。映着灯,闪耀着碧绿的光。梦幻迷离,百无一用,就像是青春的残渣。
旧文。
光怪陆离的楼宇,向四处射着五颜六色的光。反而更加衬托出魔都那墨汁似的夜空,和无处不在翻滚的云。
你应该骑一辆自行车从淞沪路来,慢慢地爬坡,会看到远处那座明亮的城市。过了江湾站,不捏闸,俯冲,你会感觉霓虹灯在向后奔涌,你会听到青春驰过耳边的声音。
假如你站在巨蛋下面吧,或者你曾经站到那里过,或者你愿意回去再站一次,这些都不重要。你过去了,每条路都通向一个青春大本营。面朝西南,右手一指是复旦,左手一指是同济。左耳能遥遥听见军工路上海理工的声响,还有那远遁滴水湖的上海海洋留下的蛩音。上海财经和上海外国语的气息也许能飘到你右边的鼻孔里。你的正后方,背靠的那个地方,是上海体院,隔壁是二军医大。你都不用转向,就能嗅到近在咫尺的南政院的神秘气息。
车流是如此嘈杂,请你闭上眼,感受这个叫做“场”的地方的混乱脉搏。触摸着它的五个边,感受着它的五条骨骼。你会觉得风就是雨,人潮就是心潮,青春如同巨兽,盘踞在这繁华而又混乱,新奇又古老的魔都上空。它就卧在彩蛋上面,张着血盆大嘴,向夜空诉求着欲望。也吞噬着过往行人的灵魂。
![]() |
从夜空俯视,五角场犹如一只巨大的爬行动物,翔殷路是头,四平路黄兴路邯郸路淞沪路是四肢,那套在中环路上流光溢彩的巨蛋就是壳。这只龟,夜夜挣扎着向黄浦江爬去。
你会问,尾巴呢?原来是有的,但就像我们青春的尾巴一样,后来就没了。
在这片地方,我想,洒下了我的青春。
在哪呢?百联和万达里面永远有无数精致的妆容和精致的美食。不过那和我没多大关系。
常去的,是百联后面的那道街,它叫国济路,或许有一个老头和一只猴。到处烟雾缭绕,各种水渍麻花。路边停满了四个轮子和两个轮子的车。城管和小贩打着游击战,彼此讨生活。永远能碰到脑满肠肥的食客和疲倦的烧烤小弟。唱K的时候,我便逃离麦霸,跑到这来买一碗炒饭。一对夫妻,平板车上安个顶装个炉子,再挂一盏昏黄的灯,就一直能从半夜营业到凌晨。吃着饭就着酸豆角,你尽管放浪形骸。摊子的背后是华东军区海军疗养院,挂着“军事禁区”的牌子,在夜色中,被烟雾迷蒙住了,不甚显眼。你都不知道你在军事禁区干了一碗地沟油。
我们经常会在这条街上醉酒,沿着一个生锈的铁梯子走上去,塞一肚子火锅,灌一肚子酒,然后再醉醺醺地滚下来。彼此看一眼,哈哈大笑。
在这个叫谭火锅的店里,我能灌十瓶超爽,然后被憋得频繁走肾。或者干掉一瓶八两的红星,五十六度。这种喝法在上海往往会生出江湖寂寞的感慨。我最满意红星的那句广告“把所有的一言难尽一饮而尽”和“用子弹放放倒敌人,用酒精放倒兄弟”,我也曾在包厢里带头大吼李白的将进酒。那时我们碰杯,清脆的声音仿佛是编钟奏起庆功乐,“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
我曾经在某个下着暴雨的深夜,举着破伞骑着车,在这里奔驰。分不清哪是泪水哪是雨水哪是汗水。我是爱情的懦夫,却把自己隐藏在大雨里,伪装一个深夜的赶路者。深夜的四平路,倒成就了一场畅快淋漓的自由痛哭。回到寝室,浑身上下包括内裤都湿透了。我在无人的寝室里自在赤裸,把衣服都拧干,滴下来的水装了半盆。对了,胯下的那辆自行车,我在这里买到,又在这里丢失。
这里不像上海,仿佛居于旷野。老克勒们说这里是下只角,的确和静安、徐汇比起来,这里的风来得也似乎过于粗犷。可是这里又绝对是上海,并深得其精髓。上海是滩,繁杂。五角是场,粗犷。它俩都在一片嘈杂中顽强扎根,成长出一片繁华。
这里也洒下了民国青春的尾巴。
当年孙中山搞了一个大上海计划,一口气规划了五条马路,按古代殿堂式风格造了全套的市政建筑。飞檐斗拱,石栏雕花,气势恢宏。不过如今,市政府大楼隐居在体院,被一群肌肉男和肌肉女们包围着,体院是全上海唯一不立毛主席像却立着孙中山铜像的高校。市博物馆成了长海医院的影像楼,向每日来访的患者们发射着X射线。市图书馆仍是一片荒芜,在秋草中落寞着。
如今被各种建筑占据的地盘,剩下了一堆全上海最难记的路名。打头的字不是国就是民,合起来是“国民政府”。无数的车从这里开过,无数的人在这里生活。谁又知道当年此地曾是一片气势恢宏的大广场?民国的青春在那年戛然而止,只留了个尾巴跑到台湾。真巧,台湾也像个龟。
当年规划的五条马路,再加上2003年之后的开发,造就了全上海最复杂的交通节点。在这个点,五层立体交通,九条路线汇聚,生生用钢筋和混凝土浇筑出了一个立体五角场。最上,中环路从巨蛋中间纵势而过,地面,五条道路纠缠盘绕。巨蛋下,下沉式广场上人流日夜匆匆。地下,十号线地铁遁土而行。再往下,淞沪路黄兴路隧道中的车流不息。从我入学到我毕业,淞沪路上依旧在施工,据说要把从苏宁到创智坊的地下全部掏空。这个城市的节奏,永远裹挟着我们的脚步。
大学毕业。在临离开上海的某个夜晚,我又一次站在这彩蛋下面。
我想闭上眼仰起头,但又不好意思表现得太明显,于是就短短一驻足,假装研究彩蛋的结构,仰起头,微微闭了下眼。霓虹灯流光溢彩,五颜六色的光从面庞上拂过,人潮依旧汹涌,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
把脚用力踩在地上,想试试能不能感受到地铁十号线穿行的震颤。结果一片平静。
我望着这繁华的五角场,心想,就算今晚我拖着箱包离开,也不会有人多看我一眼。所以,我仓皇地逃离了。
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
所有的泪水都已启程,
却忽然忘了是怎样的一个开始。
在那个古老的,不再回来的夏日。
开始?军训时烈日下你晒得发红的脸庞?沾满汗水的鬓发?还是那次你用尽力气都能没拧开那瓶水,然后羞赧一笑?
忽然又想起了那次实习前的聚会。虽说还没毕业,但到底也要奔赴各地了。全班杀到谭火锅,都把自己灌醉,一片兵荒马乱。都说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散的是我们,这里总是人来人往。
结账的时候,我那傻逼基友喝高了,和服务员吵了起来。最后竟然声称要把喝剩下的酒倒在一个塑料袋里带走。窗外大雨如帘,砸在铁皮上噼里啪啦的,外面下得热闹,屋里也吵得热闹,我捂着头,太阳穴惶惶地跳。
忽然听得“哗啦”一声,万籁俱寂。
远远望去,一地的碎啤酒瓶渣子。映着灯,闪耀着碧绿的光。梦幻迷离,百无一用,就像是青春的残渣。
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