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茶真经内功篇-嗅觉(二)
![]() |
有一些心急的同学看完上一篇的嗅觉理论基础之后,
(嗅觉上一篇点击这里查看)
除了装逼外,感觉并没有什么[哔]用。
其实理论基础乃神功的根基也!
所谓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所以嘛~
你懂的
好了不要在意这些小细节,
我们还是赶紧练神功。。。
紧接下来,就是激动人心的环节,
大家肯定摩拳擦掌
准备修炼神功了对吧?
等等!
有一个问题
嗅觉超人是存在的吗?
显然我们会相信有这么一种人存在:能在超微量浓度下就能感知气味,能够一秒钟就把新气味记住,也不会被虚假的气味欺骗,分辨得出相似度非常高的气味之间的差异,而且可以在几十甚至上百种混合气味中找到各种单独成分,并且能够按照浓度高低次序进行排列,还能够说出任意一种气味的名字,把不同的成分混合后闻起来的味道能准确预测出来,甚至能通过味道看穿一个人的内心思想。
就像《香水:一个谋杀犯的故事》里面的主角一样。
![]() |
可惜的是,直到现在并没有找到这样的超人。而且人类的嗅觉,现实情况比想象中悲剧得多。
到底有多杯具?
其实我们的嗅觉挺不靠谱的。
首先
它会失灵!
为什么这样说?我们的嗅觉可能因为感冒,鼻炎,而暂时“消失”,又可能因为头部撞击跟鼻子撞击而导致永久消失。
有些人会因为身体的原因出现幻嗅症,就是即使没有任何味道也会感觉到味道。
而有一些人则会存在嗅觉倒错的问题—气味真实存在,而却被认为是其他东西,例如:咖啡的香味被认为是烧焦电线的味道!
其次
嗅觉的退化是不可改变的!
我们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嗅觉开始退化,衰退会在40岁的时候开始,而在60-70岁的时候会加速这个过程。
再有
嗅觉具有适应性!
而我们的嗅觉会出现适应性,当我们第一次闻到某种新气味的时候,这种气味闻起来最强烈,但是当我们闻这种气味越久对于这种气味的感觉就越迟钝,最极端的情况下我们会无视了这种气味。所谓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但是当气味源被移除的时候,鼻子会逐渐恢复灵敏性。基本可以认为,你接触这个味道多少时间,就需要多少时间来恢复。而气味强度越大,嗅觉适应性越强。
最后
我们很容易被骗!
看看以下几个实验,真是令人绝望。
第一个实验:
![]() |
一位叫埃德温,斯洛森的化学教授在课堂上开了个玩笑,他说他想证明气味在空气中扩散,于是他在棉花球上沾了点水,欺骗他的学生说,这是种谁都没闻过的味道,闻到什么味道的话请举手。结果是学生们举手呈现出波浪形的传递。
第二个实验:
![]() |
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的实验,把水雾喷洒在房间的空气中,并对人们说空气中有某种气味,那些被告知气味不好闻的人后来会觉得房间臭,而被告知好闻的人会喜欢房间的气味。
第三个实验:
![]() |
一个认真准备了台词并装的很无辜的演员,一群对实验深信不疑的志愿者。当演员不停地对气味作出负面暗示的评价与行为,70%的志愿者报告他们感到身体不舒服。当演员对气味作出正面的暗示和评价的时候,只有12%的人报告身体有反应。
第四个实验:
![]() |
这个研究里面,用了四种不同的玻璃杯配以一样的干红和干白,在一组蒙眼盲评之中,显示气味与酒杯的形状没多少关系。而在另外一组非蒙眼试验中发现,具有变细特点的杯子相比不具备变细特点的杯子会产生更强烈的葡萄酒香气。
这明显就是一个视觉盖过气味本身的例子。
从上面几个实验看出,我们的嗅觉一不小心就被人操控了,你的想法,身边的人,视觉,味觉,心情都会影响你对气味的判断。就像现在流行的芳香疗法,当人们被告知薰衣草能让人放松,心理暗示与条件反射的作用下,好像真的得到了放松,而被告知薰衣草气味能让人兴奋,却又真的变得兴奋。
是不是感觉到一阵绝望从心底散发而出。简直就是满满的负能量啊!还能不能好好地修炼神功了?!
还好啦!别绝望!
![]() |
像嗅觉永久失灵这种事情还是比较少发生的,而一个上了年纪的人嗅觉还是可以超过某个年轻人的,像调香师这种职业,实际上年龄越大会越能干,经验和技术足以弥补衰老带来的分辨能力减退,专家的优势其实并不在于他的鼻子,而是他的大脑。
还记得心法中的第一句吗?食不言,专心品味,心无杂念。
为何我们会被暗示,被操控,被引导,实际就是心存杂念。从众心理与害怕犯错的心态影响了感觉与判断。只要经过定期的专业心理能力训练,就可以减少像上面种种的陷阱。
没错啦!就是脑子也很重要。
你有没有时常遇到过这样的烦恼,在闻到一个气味的时候,总是不知道怎么去描述这样的气味,经常话到鼻边却无法表达。又或者勉强表达出来,对方却表示无法理解。这简直就是鸡同鸭讲嘛!但是专家却可以把你不曾察觉的气味一五一十地如数讲述。难道专家的鼻子比一般的人都要好使?
![]() |
其实专家并不比你的鼻子好使,也就是说对气味的敏感度未必会比一般人更好。但是专家在认知与气味记忆上比其他人要好。受过训练的茶叶专家能说出树种,山头,地区,背后的真相其实都是气味记忆与认知关系。例如金萱品种会产生淡淡的奶香,只要记住这个特别的味道了,下次就能辨别出这个品种。
所以专家与普通人所形成的差距,只是因为日常中并没有把你的嗅觉和脑袋有意识地训练和使用起来。
那应该如何去训练?
首先要从怎么感受香气开始。
正常地感受香气当然是用鼻子啦,但是怎么去嗅,过中学问是大大的。感受香气并不需要进行一次深呼吸,因为一名正常人闻得到气味只需要区区几立方厘米的气体,如果把这些香气通过针筒硬塞到你的鼻孔中去,连呼吸都不用你就已经能闻到气味。自然地抽动鼻子平均会有3.5次吸气动作,所以闻气味的时候,只要轻轻呼吸即可。
但闻味道的次数并不是越多越好,直觉上,似乎一个人闻味次数越多,得到的嗅觉感受就越强。但是实际上单独的一次吸气,跟多吸几下提供的信息强度是一样的。而嗅得越多,嗅的时间越长,适应性会越来越强,最后导致反而味道减弱。如果一轮下来要评好几个茶,每一个都闻上一分钟以及更长的时间,那么很有可能出现会导致嗅觉疲劳,使得评价变得不准。所以需要大量反复地进行评价的时候,就需要快速判断香气,不要过度去闻香气。
当谈论味道,一般已经习惯把味道当作嘴里的感觉来体验,结果很多时候在描述滋味的时候不经意地把味觉与味道混淆,实际上味道是味觉与嗅觉的混合体,虽然你会觉得口腔中的香味好像是在嘴里闻到的一样,但是实际上那只是一个幻觉。
![]() |
还记得小时候喝中药,爸爸妈妈教你闭着眼,捏着鼻子一口闷的技巧吗?你现在用同样的方法对付一杯茶汤试试?是不是觉得茶的味道消失了,口腔中的只有着单调乏味的质感?而在松开鼻子的瞬间,香气突然涌入,让我们感觉到了,仿佛味道瞬间从口腔里冒出了一样。
我们的鼻腔跟口腔是相通的,当我们在咀嚼时,散发的香气会经过鼻咽管直达我们的上鼻道,同样我们吞咽的过程中,会反向地从往鼻孔挤压空气出去,这个时候口腔里面的气味就可以感受得到。这是人类与很多动物在闻气味上的一个重要差别,我们除了能闻到从鼻子外头进去的味道外,还可以闻到口腔里头进去的味道。
你问怎么去感受口腔里面的味道?这事情我们都一直在干,只是我们并没什么意识而已。评茶的时候,让茶汤在口腔里面不断翻滚,鼻腔便能感受到香气。
懂得如何合理感受气味后,接着老司机要彪车带你装逼了!赶紧上车!
![]() |
嗅觉内功的四个层次。
第一重
嗅觉敏感力
对嗅觉的敏感是嗅觉内功的基础中基础,很多人对日常气味的知觉都无动于衷,即使路过充满奶油香味的面包店,清新芬香的花店,也只是大脑一瞬间闪过“好香啊”这样的念头,便戛然而止,匆匆离去了。
如果要你要成为嗅觉大师,那么就要有意识地让自己对气味有高度的感知度。如果要把气味生动描述且能够让人产生共鸣和认同,一个对气味知觉麻木不仁的人是绝对办不到的。
![]() |
如何去训练嗅觉的敏感力?
嗅觉敏感力的锻炼,都是日常中进行的。
下次当你路过那家熟悉的面包店或者咖啡店的时候,只要慢下脚步感受一下;又或者每次就餐的时候,有意识地去闻一下,多在口腔里停留一下;然后对于每时每刻你感受到的气味,都认真地去分辨、去对比。最后让这种有意识地去感受、辨别香气的行为慢慢地变成潜意识。
第二重
嗅觉记忆力
记忆力是嗅觉内功中的中枢部分,当你对嗅觉非常敏感的时候,你也要形成对气味的记忆力,如果没有对气味产生记忆的话,下次遇到相同的气味时候便会变得无法表达,再敏感的嗅觉也没什么[哔]用;不单如此,在茶叶中,气味中的信息非常多,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品种、不同的加工方式产生的香味都不一样,这些都需要依靠记忆的。
![]() |
如何去训练嗅觉的记忆力?
所有你能感受到的气味,都需要产生一个关联,你要记住什么样的气味是什么样的东西发出来的。就像往大脑的嗅觉数据库塞基础数据一样。然后去总结归纳你所记得的气味类型,形成一种自己的记忆逻辑。
第三重
嗅觉表达力
人与人之间的感受交流,需要彼此有接近的认知,对于一般人而言很难跟一个没有闻过玉兰花的人去讲述玉兰香到底是一种什么感受,而一般人之间对于一种新气味之间的交流大多都属于“鸡同鸭讲”的层次。但是嗅觉大师则可以通过最常见的东西的气味去描绘某种气味,让人能至少对某种香气有大概的认知,更进一步的可以用气味来引发大家的情感共鸣。
![]() |
如何去训练表达能力?
到了这个层次,你的鼻子已经对气味非常敏感了,也开始有一些基础的气味记忆了。那么你这个时候便需要在感受气味的同时,开始思考这种气味带给人一种什么感觉,可不可以用别的不一样的什么东西来替代描述他?
接着下来,你就要厚着面皮,去跟能够接受你接下来所作出怪异行为的朋友或者家人讲述你对气味的描述,看看他们能不能感同身受。
最后就是不断反复练习。
第四重
嗅觉想象力
到了这里,已经是嗅觉内功的最高境界了。不单单是指可以通过别人的图像、言辞来猜准气味,而且可以在嗅觉与其他感觉之间相互转化,并且通过一些技巧与暗示让受众自然地去产生对嗅觉的想象。这方面一些香气艺术家与小说作家做得十分出众。
![]() |
如何去训练想象能力?
到这里,请不断重复前面第一、第二、第三重,直至炉火纯青。最后只能祝君好运,悟道纯靠运气。
切记:欲练神功,挥刀自宫;炼丹服药,内外齐通;修炼此功,当先养心,令心不起杂念,超然于物外方可,若心存杂念,不但无功,反而有性命之忧。
最后...
温馨提示:以上整篇都是作者在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不过我还是真诚地提醒你:爱护好鼻子,尽量不要受到损伤。嗅觉失去了的话,可不会像贝多芬那样还能继续音乐事业啊!
如果大家对胡扯的内容有什么见解或者可以在下边进行留言。
感谢大家支持。。。嗅觉篇暂时到这里,敬请期待我们的味觉篇。
![]() |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