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之茶 夏之花(春篇)
![]() |
葛洪山,距霞浦县城18公里,后人为了纪念曾经在山中修道炼药的道教名家葛洪,改山名高平为葛洪。
清明前两日,正是天朗气清的好时节,乘车而行,山桃、玉兰显得迅疾而凌乱,中间夹杂着枯黄的荔枝树,荔枝不耐寒冷,前段时间的寒潮,冻死了许多,枯败的叶子,仿佛预示冬天还未走远。然而,山下已经是春天,翠绿的茶园里,零星点缀着成排的马尾松,远处的滩涂在山海之间,整齐而平静。
据传葛洪山在西晋时十分兴盛,山北麓的温麻县是闽东北最古老之县邑,古城垣至今依存,历经千年风雨,渐渐被人遗忘。如今,这里最著名的就是茶,虽无三山五岳一样偌大的名头,却也是闽东地区唯一有记载的道教名山,是天下间修行人心中向往的圣地。
往山上去,旁的树木渐渐消失,大片大片整齐的茶园,铺种在山顶,在山间白的雾气中,仿佛人间茶境。而中午时分,雾气奇迹般地被阳光驱散,茶树顶尖的嫩叶,柔绿、轻盈。清明前后,正是采茶、制茶繁忙的季节,周边村镇的采茶女工络绎不绝地将刚才上来的芽茶,送往上山的茶厂里,新鲜的茶叶不能耽搁,很快便会通过晾干、杀青等工序做成绿茶,“这些茶,是茉莉花茶的茶胚。”厂里的老工人这样讲。“这些单独喝也都是很好的茶呢!”大家感叹着。“这是福鼎大毫,茶叶绒毛多,肉厚,和其他品种比起来,更能吸附茉莉花的香气。做出的茉莉花才茶是最好的。”
天色渐晚,采茶的女工走掉了一大半,茶园顿时显得空荡了起来,远处的山中传来鸟鸣声和犬吠混在一起,反而显得茶山的和静清寂。
四月的天气,是茶山里的云,是一树一树的花开。当第一口的春茶喝进嘴里,瞬间便会明白,是怎样的甘甜。喜欢红茶的人通常会喜欢那股特别的香味里带的一丝桂圆味,它的魅力在于在慢慢品尝的过程中,愈发浓厚的岁月气息。而绿茶,就像雨过天晴后,阳光普照大地时,吹来的微风,是一饮一啄间,让人念念不忘的滋味。但亲历以后才知道,茉莉花茶是绿茶生命的另一种延续,是花与木的重生。
春茶过后,便是夏秋茶了吧?在这片茶园,夏秋茶是弃而不用的,茶树多余的枝叶会在八九月份被修剪掉,埋在土里,与远从内蒙运来的有机肥料一起,滋养茶树,作为一冬的养分,以便在第二年生长出最好的春茶。不省物力,不吝人工,这大概就是高品质茶叶最朴实的秘诀。
缭绕山海间,是一团一团的云雾。谷雨,是春天最后一个节气,也是茶山最繁忙的时刻。谷雨前,春雨还如云雾般细腻柔和。谷雨一到,一颗颗清澈的雨滴从天空中干脆利落地落在茶叶上,富含氨基酸的茶叶像得了命令一般地疯长,采下的芽茶如果不被当日加工,叶子就会变红,变红的茶叶是不能用的。为了人们能够喝到这些宝贵的茶芽,茶山的工人们与节气争分夺秒。
春来日困困,上山采好茶。对于制作花茶的茶人们来说,最期待也最忐忑的,应该就是接下来夏日里的茉莉香吧。(夏篇待续)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