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驳的墙 退色的窗 老巷依然安详
![]() |
(文/阎明昊)
赣州是一座老城,
有许多的老巷。
灶儿巷,原名“皂儿巷”,原来是县令居住的地方,因为县官的衣服多为皂黑色,百姓唤作“皂儿巷”,后来传着传着就写成“灶儿巷”了。
老巷,自然老。坍颓的墙,破碎的瓦,苔荇爬上墙头,和墙那边伸出的几从杂草汇合。
江南地区雨水充沛,气候湿润,经年的木质结构的房屋散发着厚重的历史气息,腐烂的门板纹路就像皱纹,宣示着年代的久远。这些建筑物已经贴上了危房的标签,那标签也并非现代风格,恐怕是好久之前就挂上了吧。
巷子全长60余丈,虽小,但店铺、作坊、宾馆、钱庄、衙署、民居等一应俱全,还有一户大户人家,有牌匾上的“董府”可知主人姓董。在现代,可算得上是商业街了。
时代更迭。巷子里的人已不再是位高权重的官人,腰缠万贯的老板,商人,接手的,是城市中最为底层的人:拾荒者,清洁工人,失业者,残疾人……他们居在城市中的一隅,在历史搭建的堡垒安然度日。
巷子里的居民,不追名逐利,历经千年沧桑,与其说是地位的底下让他们失去了挣扎的欲望,不如说是洗濯之后的客家灵魂中淡然处世的一种心态。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真的是陋室,于我来说。
斑驳的墙,退色的窗,灰尘落慢门檐。唯一现代化一点的,是接到屋内的几根电线,和老旧的电视机,冰箱。
没有网络。
薄暮时分,老巷昏昏沉沉。收旧货的老汉推车回来,遇上街上买菜的大妈,友好的招呼。
洗几枚菜叶,入锅,清汤寡水。生活便是如此,平淡如是。
夜幕降临,老巷里只有一盏街灯,时亮时灭。
偶有一声婴孩的啼叫,之后伴着老妇轻声的安抚,整个巷子,安然地睡去。
巷外,车水马龙,人声嘈杂。酒店里传来粗汉的呐喊声,街上叫卖声不绝于耳。工地上繁忙依旧,叮当作响。
春去秋来,老巷没有变化,依然安详。
![]() |
![]() |
![]() |
![]() |
![]() |
![]() |
-
快樂的艾薩克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5-01 17:5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