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阁寺》
看了当当的图书列表才去图书馆借了这本书。这本书本来打算放在床上看的,所以战线拉的很长,明明篇幅不是很多。
依然是日本文学的细腻的特点。主人公是个哑巴青年僧侣,自卑体弱,父亲死亡,母亲无能,好友鹤川早逝,对同样残疾人的柏木盲目崇拜,在金阁经历了人生心理的大颠覆。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不是主人公的我,因为全书都是他的视角加上他生活的枯燥,眼界的狭小,反倒让我有些厌烦,特别的是柏木。他内翻足,却自大自恋自以为是,总是自我开心,视觉“独特”。他是主人公后续的发展的铺垫,那种让人厌烦不起来的厌恶感始终萦绕在他出场的时候。
百度了一下作品的创作背景,竟然是根据真实事件而创作的。只因青年僧人的一句独白:我嫉妒金阁寺的美丽。
小说是以两极对峙的创作思想展开,一面是金阁寺的美丽与崇高,一面是人世的污浊与丑恶。美与丑相互对立,相互作用,由混合走向裂变。美的极致就要遭到毁灭。青年僧人焚烧金阁寺的行动就是一次对于虚美和奇狡人生的反抗。
人生总是向往美,呼唤美,创作美。然而,美总是脆弱的。
面对邪恶,美,不堪一击。
这就是人生的悲剧。
依然是日本文学的细腻的特点。主人公是个哑巴青年僧侣,自卑体弱,父亲死亡,母亲无能,好友鹤川早逝,对同样残疾人的柏木盲目崇拜,在金阁经历了人生心理的大颠覆。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不是主人公的我,因为全书都是他的视角加上他生活的枯燥,眼界的狭小,反倒让我有些厌烦,特别的是柏木。他内翻足,却自大自恋自以为是,总是自我开心,视觉“独特”。他是主人公后续的发展的铺垫,那种让人厌烦不起来的厌恶感始终萦绕在他出场的时候。
百度了一下作品的创作背景,竟然是根据真实事件而创作的。只因青年僧人的一句独白:我嫉妒金阁寺的美丽。
小说是以两极对峙的创作思想展开,一面是金阁寺的美丽与崇高,一面是人世的污浊与丑恶。美与丑相互对立,相互作用,由混合走向裂变。美的极致就要遭到毁灭。青年僧人焚烧金阁寺的行动就是一次对于虚美和奇狡人生的反抗。
人生总是向往美,呼唤美,创作美。然而,美总是脆弱的。
面对邪恶,美,不堪一击。
这就是人生的悲剧。
![]() |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