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从不妥协的“transgender”
![]() |
前段时间在看法拉奇传——《从不妥协》。我想,对于任何一个接触新闻的人来说,知道这个名字或是听过她的经历,不足为奇。我也是。但是在此阅读之前,我对她,就好像大多数人对自己所接触领域的大boss的崇拜之心一样简单粗暴。就好像做电商的羡慕马云,搞文学创作的崇拜莫言……我当然不是说这种崇拜欣赏没有意义,而是怪自己所知甚少。一个人如果只是因为那些浮于表面的,每个人都能看到的东西而去定义自己的感情,那么这份崇拜或欣赏的含金量便有待考量。
我想谈谈奥莉娅娜·法拉奇,不是讲她的那些采访经历,也不是谈她的知名度,因为这些书里已经写得很是详细。我只想说说她本人,有关勇气与智慧,有关家庭环境对一个人成长的影响。
我之所以想要引入“transgender”这个社会学的概念是因为我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名词来概括一个立体的她。Transgender即跨性别者,通常是用来指称那些将自己的性别角色之部分或全部进行反转的各种个人、行为与团体。跨性别者的意义种类很广,但用在这里指的是就是以上的意思。具体来解释即奥莉娅娜本为女性,具备女性的优雅,细致,感性等特点。但在后天的人格塑造培养上,她拥有了男性的勇敢、刚毅不屈、果断等特质。在我看来,她是一个成功的transgender(“双性人”)。
关于她这种性格的形成,和她的家庭环境以及她所处的时代背景密不可分。战争,贫穷,这足以让一个人成长并且坚强。她不止一次的强调过,父亲爱德华·法拉奇和大伯布鲁诺·法拉奇在她人生中扮演着无可替代的重要角色。直观地来看,这两个都是男性,并且是“典型的”的男性。爱德华是一个少言寡语的男人,他把长女奥莉娅娜培养成战士一样的女人。哪怕走在佛罗伦萨的街道上突然遇到空袭也不准她的女儿哭泣。而作为记者也是作家的大伯,可以说是奥莉娅娜的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老师。他会给她类似于“做记者最重要的是不要让你的读者感到厌烦。”一类的忠戒。在她的家庭中,反抗强权一直是一种传统。“勇敢”是她心中一个男人最重要的品德。于是我们看到了这样的法拉奇,正义、自由、严谨、自律,却又令人捉摸不定。在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便放弃了宗教信仰,高中时加入了意大利女子联合会成为一名普通士兵,尽管明确自己想要写作却选择了医学专业……这便是最真实的她。
奥莉娅娜的爱情观我一直无法完全苟同,因此我不想多作分析。在她的初恋经历里,她的单纯、直接、感性,一发不可收拾,人们甚至看不到她的理智,却不得不承认她的坚强。最后,失恋给她带来的伤害和她的投入完全成正比。这份伤害随着时间蔓延,她大方地承认恋爱带来的痛苦,并将它写入作品,刻进性格。她变得十分冷漠,几乎到愤世嫉俗的程度。那些陪她同眠的人不过是一长串没有温度的名单。她开始谨慎地把握自己的情感,享受着精神上的孤独。毕竟对于一个写作的人来说,孤独是必需品。当她第一次见到弗朗索瓦(后来成为她人生的至爱),她脑海里生成的印象是帅气的外表,动作生硬、粗鲁、暴躁,双眼不会放过任何事情,但同时透露出痛苦和讽刺。这样古怪的细节描述读起来却完全不陌生,仿佛是注定写进这本传记里的一部分。
无论是经历战争或和平,无论是采访艺术家社会名流还是与美国宇航员们集体生活,无论是在纸上议政还是作为一名战地记者……奥莉娅娜的人生经历丰富到无法一一列举,但“勇气”始终贯穿。阅读的过程更像是一种奇妙的体验。她仿佛是一股神秘又让人着迷的力量,不紧不慢,到达你翻页的指尖,又让你忍不住紧紧握拳,保留这份力量。是,她不过是个女人。不过,她不只是个女人。她大概是个战士,你无需判断她的性别,只用知道她光芒万丈,将一切真实和虚伪通通大力地甩在世界面前。看吧看吧,这就是事实,“我”从不会害怕什么,因为作为一个战士,“我”从不妥协。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