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颂》系列2:父母不理解你,就对了
和朋友一起看《欢乐颂》,看到樊胜美被妈妈哭诉要钱替不争气的哥哥还债时,一向坚强独立的朋友不由自主地潸然泪下。朋友哽咽地说道,她非常理解樊胜美当时的心情。她就是现实版的樊胜美。
朋友大学毕业后,凭借自己出色的能力,顺利地留在广州一家很有发展前景的公司。作为一个职场小白,她每天兢兢业业地认真工作,不说一句苦不喊一个累,一心希望多挣钱。家乡的父母平日里四处炫耀自己的女儿在大城市如何厉害怎样挣钱,却丝毫不问一句女儿你累吗?父母平时更是经常向她要钱。
她有个已经成家的哥哥,虽然没有惹是生非,却也不怎么赡养父母。即使这样,父母依然待自己儿子为心头宝,待朋友为手中草。前段时间,朋友爸爸突发重病,哥哥不照顾父亲也不付医药费,朋友只好辞去工作,回到家乡照顾生病的爸爸。
朋友说,她有时候特别厌恶憎恨自己的父母,当他们从来没有怎么关心呵护她,一味地向她索取时。那天,她喂爸爸吃饭,爸爸嫌弃饭太烫就破口大骂。那一瞬间,她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勇气,把碗甩到地上,不顾病房里其他的病人和家属,大声说道:“你们是生我的父母吗?从来没有管过我死活,只知道伸手要钱,生病了要我来照顾,我在你们眼里是人吗?……”
后来,父亲向她道歉,说他们太自私了,没有考虑过她的感受。
朋友说,那一刻她突然觉得活了二十几年,第一次活得特别骄傲自豪,不是因为父亲的道歉,而是她知道以后她真正有权利决定自己的人生了。
朋友的这番话,让我想起身边一个40岁的男领导L。
L年过40岁,是一个单位的中层领导,有自己的家庭和孩子。纵然他如今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非常不错。可时不时地还是会遇到父母的批评指责,父母更是对他的生活指手画脚的,认为他这个地方做的不到位那个地方做得不好。
L曾一度也非常不喜欢自己的父母,觉得他们太麻烦多事了,自己又不是那种不争气不成器的人,却依然不放弃管束他。他的人生已然过了一半,却仍旧摆脱不了被父母说道的命运。他更是一度眺望别人的父母幻想自己倘若有个开明理解他的父母,是不是他就会活得特别幸福?
有一天,他又把这个苦恼和幻想说给身边的一个朋友听。朋友听完他的话,哈哈大笑,笑他一大把岁数,还这么幼稚。
L非常生气,生气朋友不懂他的苦恼。
朋友认真地对L说:“你现在走到大街上问一问行走的路人,他们的父母是不是都特别理解支持懂得他们呢?否定的答案一定是绝大多数。“
天下没有完美的父母,父母也是人,他们也有自己的不足和缺憾。父母就像是我们甜蜜的包袱。纵然甜蜜,却也有些沉重。别说父母和我们所处的时代环境接受的教育受到的文化熏陶不一样,有很大的鸿沟,就是我们身边的同龄人我们的朋友,有时候都不一定会理解支持我们的做法。
父母不理解支持我们,很对很正常啊。他们活了大半辈子,三观早已经形成,不可能轻易地被我们三言两语就动摇就该改变了。
既然父母不理解支持我们,是常态。我们与其思考让父母理解让父母改变这么高难度的事情,不如想一想如何让自己活得更好,让父母看到自己的行动。
朋友的话让L很受启发。
于是,L经常对身边那些被父母逼婚被父母逼着换工作与父母意见不一致有争吵的年轻人说:“要么妥协,要么奋战到底。无论选择哪一种,自己都要承担后果。一个独立的成年人应该有能力去抵御一些流言蜚语和无端的横加干涉评论。“
我的父母相比较而言,还算开明,不过他们依然有时候试图用他们的那套理论说服我教育我,他们也有自己的缺点,所以我与他们之间也有些争吵。
我从未试图说服他们,也从未打算改变自己。他们是他们世界的王,我是我世界的王。
如果他们说的合理很正确,我会听从。如果不对不适合,我就坚持自己。即使这有些困难,我却非如此不可。明知道他们是错的,我还要听还要做,到最后受到伤害的是我,那么他们也不会特别开心。
前几天,我偶然看到网络上有个作家说了这样一段话:“总是被父母剥夺选择权的人最容易出轨。因为他们一直被父母摆布着生活,又在成年后被迅速推入肩负各种责任的婚姻和家庭角色中,对自我的缺乏认知,让他们缺乏承担责任的能力。有时候出轨偷情,实际上偷的是从来没有真正寻找到的自我。”
把这段话分享给几个朋友,他们一致认为这段话说的很正确。因为我们一直以来都在被父母剥夺选择权。我们怯弱我们胆小,我们打着孝顺的名义却一味地把选择权交给父母,以为从此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可我们是活生生的人啊,有思想有精神,这样的生活总有一天会被我们自己揭竿而起。到头来需要负责需要承担后果和痛苦的是我们自己。
一个朋友说,倘若年轻时候不敢拒绝不敢抗争不敢独立,人到中年了岁数大了问题一个又一个接踵而来,只恨自己当初为什么不敢坚持不敢努力,想想就挺可怕的。还是趁着年轻不要轻易妥协轻易将就吧。
分享:
朋友大学毕业后,凭借自己出色的能力,顺利地留在广州一家很有发展前景的公司。作为一个职场小白,她每天兢兢业业地认真工作,不说一句苦不喊一个累,一心希望多挣钱。家乡的父母平日里四处炫耀自己的女儿在大城市如何厉害怎样挣钱,却丝毫不问一句女儿你累吗?父母平时更是经常向她要钱。
她有个已经成家的哥哥,虽然没有惹是生非,却也不怎么赡养父母。即使这样,父母依然待自己儿子为心头宝,待朋友为手中草。前段时间,朋友爸爸突发重病,哥哥不照顾父亲也不付医药费,朋友只好辞去工作,回到家乡照顾生病的爸爸。
朋友说,她有时候特别厌恶憎恨自己的父母,当他们从来没有怎么关心呵护她,一味地向她索取时。那天,她喂爸爸吃饭,爸爸嫌弃饭太烫就破口大骂。那一瞬间,她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勇气,把碗甩到地上,不顾病房里其他的病人和家属,大声说道:“你们是生我的父母吗?从来没有管过我死活,只知道伸手要钱,生病了要我来照顾,我在你们眼里是人吗?……”
后来,父亲向她道歉,说他们太自私了,没有考虑过她的感受。
朋友说,那一刻她突然觉得活了二十几年,第一次活得特别骄傲自豪,不是因为父亲的道歉,而是她知道以后她真正有权利决定自己的人生了。
朋友的这番话,让我想起身边一个40岁的男领导L。
L年过40岁,是一个单位的中层领导,有自己的家庭和孩子。纵然他如今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非常不错。可时不时地还是会遇到父母的批评指责,父母更是对他的生活指手画脚的,认为他这个地方做的不到位那个地方做得不好。
L曾一度也非常不喜欢自己的父母,觉得他们太麻烦多事了,自己又不是那种不争气不成器的人,却依然不放弃管束他。他的人生已然过了一半,却仍旧摆脱不了被父母说道的命运。他更是一度眺望别人的父母幻想自己倘若有个开明理解他的父母,是不是他就会活得特别幸福?
有一天,他又把这个苦恼和幻想说给身边的一个朋友听。朋友听完他的话,哈哈大笑,笑他一大把岁数,还这么幼稚。
L非常生气,生气朋友不懂他的苦恼。
朋友认真地对L说:“你现在走到大街上问一问行走的路人,他们的父母是不是都特别理解支持懂得他们呢?否定的答案一定是绝大多数。“
天下没有完美的父母,父母也是人,他们也有自己的不足和缺憾。父母就像是我们甜蜜的包袱。纵然甜蜜,却也有些沉重。别说父母和我们所处的时代环境接受的教育受到的文化熏陶不一样,有很大的鸿沟,就是我们身边的同龄人我们的朋友,有时候都不一定会理解支持我们的做法。
父母不理解支持我们,很对很正常啊。他们活了大半辈子,三观早已经形成,不可能轻易地被我们三言两语就动摇就该改变了。
既然父母不理解支持我们,是常态。我们与其思考让父母理解让父母改变这么高难度的事情,不如想一想如何让自己活得更好,让父母看到自己的行动。
朋友的话让L很受启发。
于是,L经常对身边那些被父母逼婚被父母逼着换工作与父母意见不一致有争吵的年轻人说:“要么妥协,要么奋战到底。无论选择哪一种,自己都要承担后果。一个独立的成年人应该有能力去抵御一些流言蜚语和无端的横加干涉评论。“
我的父母相比较而言,还算开明,不过他们依然有时候试图用他们的那套理论说服我教育我,他们也有自己的缺点,所以我与他们之间也有些争吵。
我从未试图说服他们,也从未打算改变自己。他们是他们世界的王,我是我世界的王。
如果他们说的合理很正确,我会听从。如果不对不适合,我就坚持自己。即使这有些困难,我却非如此不可。明知道他们是错的,我还要听还要做,到最后受到伤害的是我,那么他们也不会特别开心。
前几天,我偶然看到网络上有个作家说了这样一段话:“总是被父母剥夺选择权的人最容易出轨。因为他们一直被父母摆布着生活,又在成年后被迅速推入肩负各种责任的婚姻和家庭角色中,对自我的缺乏认知,让他们缺乏承担责任的能力。有时候出轨偷情,实际上偷的是从来没有真正寻找到的自我。”
把这段话分享给几个朋友,他们一致认为这段话说的很正确。因为我们一直以来都在被父母剥夺选择权。我们怯弱我们胆小,我们打着孝顺的名义却一味地把选择权交给父母,以为从此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可我们是活生生的人啊,有思想有精神,这样的生活总有一天会被我们自己揭竿而起。到头来需要负责需要承担后果和痛苦的是我们自己。
一个朋友说,倘若年轻时候不敢拒绝不敢抗争不敢独立,人到中年了岁数大了问题一个又一个接踵而来,只恨自己当初为什么不敢坚持不敢努力,想想就挺可怕的。还是趁着年轻不要轻易妥协轻易将就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