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掠海袍泽】(只是一个小说片段而已)
(我并不知道自己写的是什么东西)
(我决心做一个历史小说家............其实并没有)
时间:1635年 崇祯八年
地点:广东外海
历史背景与故事梗概:
郑芝龙以明水师提督之身份,率领部下剿灭西班牙、葡萄牙买办刘香。郑芝龙与刘香为昔日拜把兄弟,两人因是否接受明朝招安之事决裂。郑芝龙接受明朝招安后,为了取得明朝的信任,同时也为垄断明朝对外贸易,开始诛伐昔日拜把的“十八芝”兄弟。刘香不接受招安,1629年之后继续征战海上,成为弗朗哥(西班牙与葡萄牙)买办。郑刘两人都认为对方背叛昔日情谊,心生怨恨,加之海上贸易利益冲突,于1935年在广东外海展开决战。海战中,刘香将郑芝龙胞弟郑芝虎用渔网网住沉入海中。尽管刘香将郑芝虎沉海,但整体战局仍然倾向实力雄厚的郑芝龙。刘香见大势已去,无可挽回,最终举枪自尽。
人物介绍:
郑芝龙:原名郑一官,故事主角,出生于福建,明朝末年东亚、东南亚地区海盗商人,被明朝招安后,帮助明朝剿灭其他海盗,真实历史人物,郑成功的父亲。
郑芝虎:郑芝龙胞弟,真实历史人物
郑芝豹:郑芝龙胞弟,真实历史人物
施大瑄:郑芝龙的海盗伙伴,忠于郑芝龙,清朝名将施琅的父亲
威廉:跟随郑芝龙的荷兰冒险家,曾做过基督教神父,虚构人物
所写片段内容概要:海战过后,刘香自尽,郑芝龙与其他潜水夫一同入水,试图寻找郑芝虎的尸体。但在海水的幽光之中,芝龙一行人一无所获。
字数:1530字
说明:文中的(郑)一官是郑芝龙原名,蟒二是郑芝虎的外号,此处使用原名与外号,体现郑芝龙在面对弟弟阵亡时不是以海盗领袖的身份,而是作为与弟弟相依为命多年的兄长。
—————
入水的一瞬间,一官忽然觉得海水刺骨的寒冷。那些年,出水入水只当做家常便饭,连衣裳都不需要换,太阳一晒,被海水浸泡过的衣衫也散发出一丝暖意。如今到底过了而立之年,不可同昔日相比。海水幽冥,他眯着眼睛,只能就这从海面透下来的光,看清水中的气泡与尘埃。
并没有看见蟒二的一丝痕迹。
这不是一官所能想象的最好的结局,而是现实替每个人写下的命运。但除此之外,他想不出任何比这更恰如其分的收场。
他曾劝他早日娶亲,年少时刀尖舔血、长风破浪的记忆对于一生而言,已然太多。蟒二听话,总是笑说快了,但说过之后却又忘了。他又将自己留在东瀛的孩子过继给他,蟒二也就笑纳,时不时给这个忽然得到的儿子托人捎些东西去,尽是从荷兰人威廉那里得来的稀奇玩意。
然而,这些都不适合蟒二。他想要的,自始至终,只是一个“马革裹尸”的终章。一如大地之上,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的将领,白天信誓旦旦地对士兵许愿,无需等到过年他们便能同万里之外的亲人团聚,但在深夜的军帐之中,将领会禁不住死亡悲壮的诱惑,想象自己有朝一日马革裹尸,功名尘土。对于蟒二,亦是如此。
一官唯一不能满意的是“马革裹尸”这个词。 一官少年外出谋生,虽在掠海生涯之中学会了多门外语,也算识得几个字,但此时只恨自己读书不多,竟想不出一个同“马革裹尸”对应的词,来祭奠这场海上的死亡。汉族的文人骚客,无论怎样地感慨悲歌,也不过是陆地上那点局促的风景。大不了便是大漠孤烟,长河落日,黄沙金甲,长云雪山。而对于这片将大地包裹在内,广阔无垠的海水,文人们似乎被它的巨大所震慑,找不到合适的辞藻,只得转过身去,权当看不见。朝廷派来的文臣余文司前不久填了一阕词,讲的虽是海上的所闻所感,但不过是从前人那里偷来两句写大江、大河的,毫无气象,蟒二看了只扔了一句“狗屁不通”。余文司颇不服气,背地里说蟒二是“区区海寇“,一官原本听了只觉好笑,但仔细一想又心生悲凉。过去的历史和将来的历史,终究是余文司这种狗屁不通的文人写的,像他们这等人得不到半句好话。不安心待在天朝上国耕地为生,偏要跑去同外夷结交,还干着倒买倒卖这类营生,时不时杀人越货,财色两劫,这等波澜雄奇的人生,岂是中原那些热衷聒噪华夷之辨的狗屁文人能懂。
忽然之间,那原本潜藏在海水与岛屿中的巨大悲哀朝他袭来,他吐出了口中所剩无几的空气,像个丢了身体的魂魄,飘飘悠悠地浮出了水面。
一官顺着水流的方向,不用力就飘到了船边。还没等他招手,施大瑄一把将他拽上了船,显然是怕他力竭沉海。
一官躺被放置在甲板上,偶尔睁开眼看一眼,能看见头上旋了几只白色的海鸟。他能感觉有两人围在身边,施大瑄和威廉。大瑄似乎有些呆了,靠在一旁的炮墩上,盯着甲板。
威廉站在甲板上,望着海里还在继续到处搜寻的水手,忽然用荷兰语默默叨念了一句。一官半梦半醒,听得不分明,只抓住了“黑暗”和“归途”。
于是,他轻声对大瑄轻声说道,“罢了,叫大家都上来吧。”
而后,他听见大瑄洪亮的声音将自己微弱的指令传递了出去,但那声音传了没多远,似乎就让无边的海水吸了进去,没了声响。施大瑄不得不又让人站到甲板显眼处,举着旗子招呼还潜在水中的弟兄们会到各自船上去。
没有人向他们报告任何消息。
甲板上只剩下施大瑄和威廉,其他人都识相地下到舱里去了。他顺着施大瑄的目光看去,郑芝豹的船上已经卸下了大明官军的旗,挂上了自己发丧的白绫。
对于芝豹,他一直有愧,这事儿大概只有他自己明白。芝豹小他与蟒二好几岁,那些他与蟒二患难与共的日子,芝豹始终无缘参与,哪怕只是用小小的一勺,尝尝喋血的味道。是他们将小弟保护得太好,没有给他机会。在他与蟒二的兄弟情义之间,在他与那些后来背叛了他或者他背叛了的同袍之间,似乎并没有芝豹的位置。因为此,施大瑄说他是最好的长兄,他也一度希望芝豹能如大瑄那般想。然而事实却是,这次出征之前,他曾瞥见芝豹与蟒二深夜之中在后庭交谈,凭直觉他觉得他们是在谈论他。
不知道他有没有将心结解开。如果他能释然,那便已经解脱,如果不能,将来大概也不再有任何机会了。
毕竟,从此之后,芝豹将得到那个人所拥有的一切,前途,地位,名望。并且,永远取代不了他。
而那个人此时,已经踏上了属于他一个人的归途,在不知何处的黑暗海底。
(我决心做一个历史小说家............其实并没有)
时间:1635年 崇祯八年
地点:广东外海
历史背景与故事梗概:
郑芝龙以明水师提督之身份,率领部下剿灭西班牙、葡萄牙买办刘香。郑芝龙与刘香为昔日拜把兄弟,两人因是否接受明朝招安之事决裂。郑芝龙接受明朝招安后,为了取得明朝的信任,同时也为垄断明朝对外贸易,开始诛伐昔日拜把的“十八芝”兄弟。刘香不接受招安,1629年之后继续征战海上,成为弗朗哥(西班牙与葡萄牙)买办。郑刘两人都认为对方背叛昔日情谊,心生怨恨,加之海上贸易利益冲突,于1935年在广东外海展开决战。海战中,刘香将郑芝龙胞弟郑芝虎用渔网网住沉入海中。尽管刘香将郑芝虎沉海,但整体战局仍然倾向实力雄厚的郑芝龙。刘香见大势已去,无可挽回,最终举枪自尽。
人物介绍:
郑芝龙:原名郑一官,故事主角,出生于福建,明朝末年东亚、东南亚地区海盗商人,被明朝招安后,帮助明朝剿灭其他海盗,真实历史人物,郑成功的父亲。
郑芝虎:郑芝龙胞弟,真实历史人物
郑芝豹:郑芝龙胞弟,真实历史人物
施大瑄:郑芝龙的海盗伙伴,忠于郑芝龙,清朝名将施琅的父亲
威廉:跟随郑芝龙的荷兰冒险家,曾做过基督教神父,虚构人物
所写片段内容概要:海战过后,刘香自尽,郑芝龙与其他潜水夫一同入水,试图寻找郑芝虎的尸体。但在海水的幽光之中,芝龙一行人一无所获。
字数:1530字
说明:文中的(郑)一官是郑芝龙原名,蟒二是郑芝虎的外号,此处使用原名与外号,体现郑芝龙在面对弟弟阵亡时不是以海盗领袖的身份,而是作为与弟弟相依为命多年的兄长。
—————
入水的一瞬间,一官忽然觉得海水刺骨的寒冷。那些年,出水入水只当做家常便饭,连衣裳都不需要换,太阳一晒,被海水浸泡过的衣衫也散发出一丝暖意。如今到底过了而立之年,不可同昔日相比。海水幽冥,他眯着眼睛,只能就这从海面透下来的光,看清水中的气泡与尘埃。
并没有看见蟒二的一丝痕迹。
这不是一官所能想象的最好的结局,而是现实替每个人写下的命运。但除此之外,他想不出任何比这更恰如其分的收场。
他曾劝他早日娶亲,年少时刀尖舔血、长风破浪的记忆对于一生而言,已然太多。蟒二听话,总是笑说快了,但说过之后却又忘了。他又将自己留在东瀛的孩子过继给他,蟒二也就笑纳,时不时给这个忽然得到的儿子托人捎些东西去,尽是从荷兰人威廉那里得来的稀奇玩意。
然而,这些都不适合蟒二。他想要的,自始至终,只是一个“马革裹尸”的终章。一如大地之上,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的将领,白天信誓旦旦地对士兵许愿,无需等到过年他们便能同万里之外的亲人团聚,但在深夜的军帐之中,将领会禁不住死亡悲壮的诱惑,想象自己有朝一日马革裹尸,功名尘土。对于蟒二,亦是如此。
一官唯一不能满意的是“马革裹尸”这个词。 一官少年外出谋生,虽在掠海生涯之中学会了多门外语,也算识得几个字,但此时只恨自己读书不多,竟想不出一个同“马革裹尸”对应的词,来祭奠这场海上的死亡。汉族的文人骚客,无论怎样地感慨悲歌,也不过是陆地上那点局促的风景。大不了便是大漠孤烟,长河落日,黄沙金甲,长云雪山。而对于这片将大地包裹在内,广阔无垠的海水,文人们似乎被它的巨大所震慑,找不到合适的辞藻,只得转过身去,权当看不见。朝廷派来的文臣余文司前不久填了一阕词,讲的虽是海上的所闻所感,但不过是从前人那里偷来两句写大江、大河的,毫无气象,蟒二看了只扔了一句“狗屁不通”。余文司颇不服气,背地里说蟒二是“区区海寇“,一官原本听了只觉好笑,但仔细一想又心生悲凉。过去的历史和将来的历史,终究是余文司这种狗屁不通的文人写的,像他们这等人得不到半句好话。不安心待在天朝上国耕地为生,偏要跑去同外夷结交,还干着倒买倒卖这类营生,时不时杀人越货,财色两劫,这等波澜雄奇的人生,岂是中原那些热衷聒噪华夷之辨的狗屁文人能懂。
忽然之间,那原本潜藏在海水与岛屿中的巨大悲哀朝他袭来,他吐出了口中所剩无几的空气,像个丢了身体的魂魄,飘飘悠悠地浮出了水面。
一官顺着水流的方向,不用力就飘到了船边。还没等他招手,施大瑄一把将他拽上了船,显然是怕他力竭沉海。
一官躺被放置在甲板上,偶尔睁开眼看一眼,能看见头上旋了几只白色的海鸟。他能感觉有两人围在身边,施大瑄和威廉。大瑄似乎有些呆了,靠在一旁的炮墩上,盯着甲板。
威廉站在甲板上,望着海里还在继续到处搜寻的水手,忽然用荷兰语默默叨念了一句。一官半梦半醒,听得不分明,只抓住了“黑暗”和“归途”。
于是,他轻声对大瑄轻声说道,“罢了,叫大家都上来吧。”
而后,他听见大瑄洪亮的声音将自己微弱的指令传递了出去,但那声音传了没多远,似乎就让无边的海水吸了进去,没了声响。施大瑄不得不又让人站到甲板显眼处,举着旗子招呼还潜在水中的弟兄们会到各自船上去。
没有人向他们报告任何消息。
甲板上只剩下施大瑄和威廉,其他人都识相地下到舱里去了。他顺着施大瑄的目光看去,郑芝豹的船上已经卸下了大明官军的旗,挂上了自己发丧的白绫。
对于芝豹,他一直有愧,这事儿大概只有他自己明白。芝豹小他与蟒二好几岁,那些他与蟒二患难与共的日子,芝豹始终无缘参与,哪怕只是用小小的一勺,尝尝喋血的味道。是他们将小弟保护得太好,没有给他机会。在他与蟒二的兄弟情义之间,在他与那些后来背叛了他或者他背叛了的同袍之间,似乎并没有芝豹的位置。因为此,施大瑄说他是最好的长兄,他也一度希望芝豹能如大瑄那般想。然而事实却是,这次出征之前,他曾瞥见芝豹与蟒二深夜之中在后庭交谈,凭直觉他觉得他们是在谈论他。
不知道他有没有将心结解开。如果他能释然,那便已经解脱,如果不能,将来大概也不再有任何机会了。
毕竟,从此之后,芝豹将得到那个人所拥有的一切,前途,地位,名望。并且,永远取代不了他。
而那个人此时,已经踏上了属于他一个人的归途,在不知何处的黑暗海底。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