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我看完《The help》之后乱七八糟的想法
![]() |
斯基特的黑人佣人 |
纯粹想随便写点东西
太久不写点东西感觉人都会变懒惰
无意中看到这个电影,实在是想看点别的题材的。也是听某人说,多涉猎一点别的东西,说不定接触了又正好发现这能成为一个乐趣呢?反正,都有时间都有精力,多试试~
试着在网络上搜了一下这部电影的影评,没有几个。我又是那种稍微对它感兴趣又想写点什么记录一下的人。
《The help》译文名有几个,帮助..但是我认为直译过来又少了很多兴趣。
电影主要讲对有色人种的歧视,女主角斯基特从小由一名黑人佣人抚养长大。在密西西比大学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她选择帮助这群“特殊群体”。通过采访,纯记述她们的经历,编写成书。《The help》这本书在当时的密西西比州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ps:把这本书的名字作为电影的名字还挺欢乐多的。
一,从种族歧视的问题想到了人的排挤本能。排外是本能,博爱只是统称。
二,读书多方面提高自己的素质与见识是多么的重要。
三,环境真的能改变人的,就算不是主动适应的改变,也会是被动的,害怕被孤立,被连累家人,或是毫无自我想法的人云亦云的,像影片里,艾波琳,米莉一开始都是害怕的。但她们在这群人中又勇敢了一点,她们想反抗,迫于环境,反抗的无力又胆颤。我们大部分都选择了认识,被动服从或主动适应环境,被环境推着走。所以我也同意历史是在特定的时间,地点,特定的人物或群体才能改变。
四,思想愚昧真的是件很让人哭笑不得的事(也不能说是愚昧,况且我觉得很多东西定义不好愚昧或先进,因为这种说法已经受了时代的限制,因为说不定外星球或者另一时间维度又有对这种我们定义的“思想”另外一种叫法称呼呢?)在我看过的《浮生一日》的纪录片里,让我印象很深的一个画面就是关于印度妇女生活的那个场景,让人太心疼了,心疼得不是她们的地位低下,是她们已经习惯已经默许了的笑容。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