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苏格兰系列 二.皮克特文明
除了横躺石圈,苏格兰还有一类石头引人注目,那就是皮克特石碑。作为皮克特文明的见证之一,那些图案神秘复杂的石头并没有给出解读这一文明的太多信息。而且皮克特人自己的文字记载无一例外都销毁了,于是我们对皮克特人的了解只能从其他同时代文献记录或现存皮克特文物中去寻得蛛丝马迹,再进行拼贴组织,希望能再现一个广义说来已经消失的文明。
史学家目前达成的共识是,皮克特人是公元3世纪到8世纪生活在苏格兰北部与中部的人群。皮克特人的说法最早出现在公元297年古罗马演说家欧墨尼乌斯(Eumenius)的一篇颂词里,其拉丁文拼写为Picti,意为“用颜料画”(英语的picture也与这一词源相关),因此关于皮克特人的猜想之一是他们是全身画有纹饰或者有纹身的部落。同样,盖尔语里的皮克特人称作Cruithni,直译为people of the designs,也与装饰图案相关。于是,就有了后人关于纹身皮克特人的想象:
怒发冲冠的皮克特人有着不输维京海盗的气势,只有强健的体魄与坚韧的意志才能让他们抵御来自南北的敌人,在风雨凄凄的苏格兰土地上存活下来。不过与其他欧洲原住民一样,皮克特人是罗马人眼中彻彻底底的蛮族,他们是不列颠岛哈德良长城以北的外邦人,是不懂之乎者也巴拉巴拉满口胡言的野蛮人。在1588年英国人托马斯·哈瑞厄特(Thomas Hariot)的《新大陆弗吉尼亚的真实简报》一书中,版画家德布莱引入几幅皮克特人的形象,目的是“说明大不列颠的原住民曾经像弗吉尼亚人一样野蛮,”皮克特人似乎给了大不列颠人驯化北美洲的弗吉尼亚原住民莫大的信心,当然言下之意,德布莱至少承认自己身上还流淌着先民皮克特人的血。
在德布莱的描述中, “他们(皮克特人)垂发及肩……剃光胡须,只留唇上部分。他们胸前画着鸟首,乳头周边阳光四射,腹部一张骇人的怪脸,光线至此延伸到大腿。他们的双膝画着狮首,小腿布满鱼鳞。他们的肩头画着狮鹫首部,手臂爬着蟒蛇。”我觉得德布莱的版画更多了几分古典构图的规范和崇高感,比如无处不在的对称及弧线三角,颀长的人物,更显著的是背景的自然风光,这些在约半个世纪后普桑的画作中都是熟见的主题。这也许是古典主义复兴的先驱之作,也可能是德布莱表达对先祖(无论其如何野蛮)崇敬的方式,包括那些精美的纹身/图案,都显示出原始性的精良与复杂,透出典雅的气息。只有地上手里的人头,才让人心惊胆战,庆幸自己远离了远古最简单直接的暴力掠夺。
关于皮克特人身上的纹饰,考古学家并没有在现存任何皮克特人的历史遗物上找到确凿证据,相反,石刻的皮克特人像身上没有任何纹身,“图案”的说法只是基于词源学的猜测而已。不过,皮克特人的生活,无论是日常还是信仰,都与“图案”有莫大的关联,我会在下一节讨论皮克特石碑时详述其常用的图形象征。
凯德波尔的希尔顿石,现存苏格兰博物馆
皮克特人与高卢人、日耳曼人等群落一样,并非单民族的部落,而是具有多民族、多文化的复杂集体。苏格兰地区原住的凯尔特人本身就是一个十分笼统的语言族群概念,包括皮克特人、盖尔人都是这一语种下人群分化的结果。根据古罗马历史学家马塞林(Ammianus Marcellinus)所著罗马史中的记载,公元四世纪后半叶,皮克特人分为两支,底加里东人(Dicalydones)和维条瑞恩人(Verturiones),前者对应古希腊罗马对苏格兰人的统称加乐多尼亚人(Caledonians),而后者则是古罗马学者对于皮克特王国之一福特日乌(Fortriu)人的拉丁语称谓。不论有多少分支,皮克特人并非单一民族是不争的事实。如同历史上所有民族团结的先例一样,只有在面临侵略、或者为了共同利益的时刻,弱小的势力才会抱团以抵御或进攻强大的对手。罗马人成为皮克特人内部凝聚的催化剂,在一次次击退北上入侵的“开化”军团的同时,原来的部落消除彼此民族、习性、甚至语言之间的隔阂,一个统一的皮克特王国形象逐渐清晰起来,到五世纪,皮克特人已然成为苏格兰的霸主之一,但他们牢牢占据着福斯河(River Forth)到彭特兰湾(Pentland Firth)的广袤土地(约莫是斯特灵一直向北的领土,除去东北角群岛,几乎相当于整个苏格兰中北部)。随着409年罗马军队完全撤出不列颠岛,各蛮族进入更为猛烈的相互厮杀阶段,以获取更多生存立足的机会,皮克特人也迎来他们最值得铭记的历史一刻——邓尼肯战役(the Battle of Dunnichen)大捷。685年,皮克特国王布莱迪(King Bridei)在邓尼肯山附近大败诺森伯兰国王(Kingdom of Northumbria)艾克格福瑞斯(King Ecgfrith),诺森伯兰王国包括北英格兰与苏格兰东南地区,那儿是盎格鲁人的大本营,这次战役结束了盎格鲁人在北方的统治,自此这支日耳曼部落一蹶不振,布莱迪也因此名垂青史,反观内部,虽然各部族间仍有权力分配的瓜葛,皮克特统一在即。
现存巴黎法国国家图书馆的Poppleton手稿对于皮克特人的历史提供了些许记载,手稿据信由14世纪约克郡一位叫罗伯特的牧师写成,不乏传说的成分。其中有三份文献与皮克特人有关,分别是“厄尔巴地理概况”(de Situ Albanie,缩写dSA),“古皮克特人来源编年史”和“皮克特国王列表”。dSA在介绍苏格兰地理的同时,将皮克特领地分为七个王国,分属皮克特首位国王Cruithne(前文已提到盖尔语中Cruithni是people of the design的意思)的七个儿子凯特(Cat/Cait)、瑟(Ce)、瑟辛(Circinn)、费伯(Fib)、费达切(Fidach)、福特拉(Fotla)和福特瑞日乌(Fortriu),而这七位的名字也成了他们领土的王国名。
爱尔兰人在11世纪时写了一首诗,附在威尔士僧侣奈尼乌斯(Nennius)约828年著成的《不列颠历史》一书中,此诗也许是后世关于Cruithne及其七子一说的来源。
“Moirsheiser do Cruithne clainn,
Raindset Albain i secht raind,
Cait, Ce, Cirig, cethach clan,
Fib, Fidach, Fotla, Fortrenn.”
翻译过来就是:
那时Cruithne七个儿子
瓜分阿尔巴土地成七份,
Cait, Ce, Cirig,尚武的氏族
另有Fib, Fidach, Fotla和Fortrenn。
无论历史的真相如何,这些半传说半事实的文字都寄托或反应了后世人对于祖先的想象,以及为当下生活寻根或寻得某种正当性而做出的努力。Poppleton手稿里的皮克特国王列表是肯尼斯二世时期修订的皮克特编年史中的一部分,学者综合编年史,《牛津英国史》第一卷及苏格兰东北部发现的10世纪手稿“迪尔经”(Book of Deer),列出史料中除去Cruithne及七子外曾提到的所有皮克特国王(见下表)。皮克特的大部落割据南北两边,自553年到697年,北皮克特作为相对统一的政治体存在,南皮克特则受到北皮克特人及来自南方的盎格鲁人双重侵扰,只在六世纪中叶到七世纪后半叶期间有过暂时的自治。大约697年皮克特实现真正的统一。
Gilgidi 在位 150 年
Tharain 在位 100 年
Morleo 在位 15 年
Deocilunon 在位 40 年
Cimoiod son of Arcois 在位 7 年
Deoord 在位50 年
Bliesbltituth 在位 5 年
Dectotric brother of Diu 在位 40 年
Usconbuts 在位 30 年
Corbredus / Calgacus / Galdus 76 - 86后
Carvorst 在位 40 年
Deo Ardivois 在位 20 年
Vist 在位 50 年
Ru 在位 100 年
Argentocoxos 约208 - 211
Gartnaith loc 在位 9 年
Breth mac Buthut/Brede Mac Muthut? 在位 7 年
Vipoig Namet 在位 30 年
Fiachu Albus 不明?
Canutulachama / Canutulachama 在位4 年
Donarmal / Dornornauch Nerales 不明
Vuradech / Wradech 'White Hero' 在位 2 年
Gartnait diuberr / Gartnaich diuberr 在位 40 年
Keother? ? - 388
Talorg mac Keother 388 - 413
Drust mac Erp / Yrb / Wirp 413 - 453
Talorg mac Aniel 453 - 456
Nectan Morbet mac Erp (the Great) 456 - 480
Drust Guorthinmoc 480 - 510
Galan Arilith / Galanan Erilich 510 - 522
Drust mac Udrost 522 - 527
Drust mac Gyrom 522 - 532
Gartnaidh mac Gyrom 532 - 539
Celtran mac Gyrom / Cailtram 539 - 540
Talorg mac Murtholic 540 - 551
Drust mac Munaith 551 - 552
Brudei mac Maelcon / Bridei 553 - 584
Gartnait mac Aedan (IV) 584 - 599
Nectan mac Connon mocu Erp (II) 599 - 621
Ciniath mac Luthrenn 621 - 631
Gartnaidh or Nectan mac Wid/Uid (III) 631 - 635
Bridei / Brude mac Wid (II) 635 - 641
Talorg mac Wid (IV) 641 - 653
Talorcan mac Eanfrith 653 - 657
Gartnaidh mac Donnel 657 - 663
Drust / Drest mac Donnel 663 - 672
Brudei mac Billi (III) 672 - 693
Taran mac Entifidich 693 - 697
Galam Cennelath 552 - 580
Talorn? ? - 668
Brude Derelei (IV) 697 - 706
Naiton / Nechtan mac Derile 706 - 724
Drest / Drostan mac Talorc 724 - 726
Alpin (I) 726 - 728
Angus / Oengus mac Fergus 728
Naiton / Nechtan mac Derile 728 - 729
Angus / Oengus mac Fergus 728 - 761
Talorcan / Talorgan mac Fergus 736? - 750
Brude mac Fergus (V) 761 - 763
Cinead / Cineod mac Wredech 763 - 776
Fergus (or Alpin / Elpin mac Wroid (II)) 776? - 781
Dubh Tolarg / Talorc (II) 781? - 782
Drest / Drust mac Talorgen (VII) 783
Talorgan / Talorc mac Angus (III) 783? - 785
Conall mac Tadc / Taidg / Tadg 785 - 789
Constantine mac Fergus 789 - 820
Angus / Oengus mac Fergus (II) 820 - 834
Alpin 832 - 834
Drest mac Constantine (VIII) 834 - 837
Talorc / Talorgan mac Wthoil 837
Eoganan / Uven mac Angus 837- 839
Uurad / Wrad mac Bargoit 839 - 842
Brede mac Degart 842 - 843
Kenneth mac Ferath 843
Brede mac Fethal 843 - 845
Drest mac Fethal (IX) 845 - 848
皮克特人并非只是一群莽夫,成天只会舞刀弄枪。与人类各民族的早期先民一样,他们依山傍水而居,过着游牧、农耕、或狩猎的生活。在石碑上常见的两种动物是狗与鹰,它们是猎户忠实的伙伴,甚至也有水磨这样的高级农具,可见在中世纪前期,皮克特的农耕文明已经发展到一定水平。皮克特人的住宅主要有两种样式,一为上一篇曾提到的圆塔broch,最常见于凯特王国,也就是现在的凯特内斯郡和萨瑟兰郡地区。
关于圆塔的用途曾有过军事防御的推测,但更多出土物件表明圆塔用作民居也许是更可靠的假设。一般说来,圆塔内部是一个多层结构,比如底层是马厩牛棚之类,一层住人,再上面可能用于储存之类,层与层靠内外壁中间的楼梯连接,因为圆塔的两层墙壁间可宽达3米。我比较好奇的是通风问题,圆塔只有一个不高的入口,外壁不曾开凿窗户,也许茅草屋顶透气性好?另一种常见的皮克特建筑是水上住宅(crannog)。Crannog并非皮克特人的独创,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分布也很广泛,在爱尔兰现存的crannog比苏格兰的数目多三倍左右。苏格兰的Crannog依水而建,或者就建在水中,多为土木建筑,在一些中西部内陆湖边(比如泰湖Loch Tay,欧湖Loch Awe和尼斯湖)最为常见。下图是泰湖边考古学家重建的crannog,号称苏格兰目前最完整的原始水上住宅。Crannog被认为有很高的防御性,居民及牲口在其内可免遭劫匪突袭,我倒觉得这样的住宅一旦遭劫,估计是人财两失的后果,因为根本没有后路可退,而且防潮也是个大问题。
长话短说,最后来谈谈皮克特人的灭亡。也许这个词用得不贴切,因为皮克特人的消失更多意义上是一个族群融合的过程。自六世纪末期一直到八世纪早期,苏格兰的另一支凯尔特人——盖尔人(皮克特人也被当作是凯尔特人的一支)逐渐通过宗教、联姻、文化影响等手段取代了皮克特人。自五世纪圣尼尼安在皮克特的土地上埋下基督教的种子后,爱尔兰人圣哥伦巴于六世纪后半叶又来到苏格兰传教,直至公元八世纪前夕,皮克特人放弃了多神教的信仰,转投耶稣的怀抱,这一改宗给了原先因为基督教信仰已经拥有一定宗教势力的盖尔人更多政治权力的砝码,再加上联姻的老把戏,盖尔人在皮克特王国的政治参与度越来越高。在848年之后,Cináed mac Ailpín国王继位,名义上仍是皮克特国王,但实际上他已是盖尔人,之后他的兄弟子孙继位,也都昭示皮克特已是盖尔人的天下。到公元889年左右Giric继位时,顺势废除了皮克特语,取而代之盖尔语成为官方通用语言,盖尔文化以铺天盖地的速度在皮克特人间传播,900年,王国名不再是皮克特(当然这也是拉丁文译名),而成了阿尔巴(Alba,盖尔语),延续了五个多世纪甚至更长久的一段文明似乎就此停下了脚步。
史学家目前达成的共识是,皮克特人是公元3世纪到8世纪生活在苏格兰北部与中部的人群。皮克特人的说法最早出现在公元297年古罗马演说家欧墨尼乌斯(Eumenius)的一篇颂词里,其拉丁文拼写为Picti,意为“用颜料画”(英语的picture也与这一词源相关),因此关于皮克特人的猜想之一是他们是全身画有纹饰或者有纹身的部落。同样,盖尔语里的皮克特人称作Cruithni,直译为people of the designs,也与装饰图案相关。于是,就有了后人关于纹身皮克特人的想象:
![]() |
怒发冲冠的皮克特人有着不输维京海盗的气势,只有强健的体魄与坚韧的意志才能让他们抵御来自南北的敌人,在风雨凄凄的苏格兰土地上存活下来。不过与其他欧洲原住民一样,皮克特人是罗马人眼中彻彻底底的蛮族,他们是不列颠岛哈德良长城以北的外邦人,是不懂之乎者也巴拉巴拉满口胡言的野蛮人。在1588年英国人托马斯·哈瑞厄特(Thomas Hariot)的《新大陆弗吉尼亚的真实简报》一书中,版画家德布莱引入几幅皮克特人的形象,目的是“说明大不列颠的原住民曾经像弗吉尼亚人一样野蛮,”皮克特人似乎给了大不列颠人驯化北美洲的弗吉尼亚原住民莫大的信心,当然言下之意,德布莱至少承认自己身上还流淌着先民皮克特人的血。
![]() |
在德布莱的描述中, “他们(皮克特人)垂发及肩……剃光胡须,只留唇上部分。他们胸前画着鸟首,乳头周边阳光四射,腹部一张骇人的怪脸,光线至此延伸到大腿。他们的双膝画着狮首,小腿布满鱼鳞。他们的肩头画着狮鹫首部,手臂爬着蟒蛇。”我觉得德布莱的版画更多了几分古典构图的规范和崇高感,比如无处不在的对称及弧线三角,颀长的人物,更显著的是背景的自然风光,这些在约半个世纪后普桑的画作中都是熟见的主题。这也许是古典主义复兴的先驱之作,也可能是德布莱表达对先祖(无论其如何野蛮)崇敬的方式,包括那些精美的纹身/图案,都显示出原始性的精良与复杂,透出典雅的气息。只有地上手里的人头,才让人心惊胆战,庆幸自己远离了远古最简单直接的暴力掠夺。
关于皮克特人身上的纹饰,考古学家并没有在现存任何皮克特人的历史遗物上找到确凿证据,相反,石刻的皮克特人像身上没有任何纹身,“图案”的说法只是基于词源学的猜测而已。不过,皮克特人的生活,无论是日常还是信仰,都与“图案”有莫大的关联,我会在下一节讨论皮克特石碑时详述其常用的图形象征。
![]() |
凯德波尔的希尔顿石,现存苏格兰博物馆
皮克特人与高卢人、日耳曼人等群落一样,并非单民族的部落,而是具有多民族、多文化的复杂集体。苏格兰地区原住的凯尔特人本身就是一个十分笼统的语言族群概念,包括皮克特人、盖尔人都是这一语种下人群分化的结果。根据古罗马历史学家马塞林(Ammianus Marcellinus)所著罗马史中的记载,公元四世纪后半叶,皮克特人分为两支,底加里东人(Dicalydones)和维条瑞恩人(Verturiones),前者对应古希腊罗马对苏格兰人的统称加乐多尼亚人(Caledonians),而后者则是古罗马学者对于皮克特王国之一福特日乌(Fortriu)人的拉丁语称谓。不论有多少分支,皮克特人并非单一民族是不争的事实。如同历史上所有民族团结的先例一样,只有在面临侵略、或者为了共同利益的时刻,弱小的势力才会抱团以抵御或进攻强大的对手。罗马人成为皮克特人内部凝聚的催化剂,在一次次击退北上入侵的“开化”军团的同时,原来的部落消除彼此民族、习性、甚至语言之间的隔阂,一个统一的皮克特王国形象逐渐清晰起来,到五世纪,皮克特人已然成为苏格兰的霸主之一,但他们牢牢占据着福斯河(River Forth)到彭特兰湾(Pentland Firth)的广袤土地(约莫是斯特灵一直向北的领土,除去东北角群岛,几乎相当于整个苏格兰中北部)。随着409年罗马军队完全撤出不列颠岛,各蛮族进入更为猛烈的相互厮杀阶段,以获取更多生存立足的机会,皮克特人也迎来他们最值得铭记的历史一刻——邓尼肯战役(the Battle of Dunnichen)大捷。685年,皮克特国王布莱迪(King Bridei)在邓尼肯山附近大败诺森伯兰国王(Kingdom of Northumbria)艾克格福瑞斯(King Ecgfrith),诺森伯兰王国包括北英格兰与苏格兰东南地区,那儿是盎格鲁人的大本营,这次战役结束了盎格鲁人在北方的统治,自此这支日耳曼部落一蹶不振,布莱迪也因此名垂青史,反观内部,虽然各部族间仍有权力分配的瓜葛,皮克特统一在即。
现存巴黎法国国家图书馆的Poppleton手稿对于皮克特人的历史提供了些许记载,手稿据信由14世纪约克郡一位叫罗伯特的牧师写成,不乏传说的成分。其中有三份文献与皮克特人有关,分别是“厄尔巴地理概况”(de Situ Albanie,缩写dSA),“古皮克特人来源编年史”和“皮克特国王列表”。dSA在介绍苏格兰地理的同时,将皮克特领地分为七个王国,分属皮克特首位国王Cruithne(前文已提到盖尔语中Cruithni是people of the design的意思)的七个儿子凯特(Cat/Cait)、瑟(Ce)、瑟辛(Circinn)、费伯(Fib)、费达切(Fidach)、福特拉(Fotla)和福特瑞日乌(Fortriu),而这七位的名字也成了他们领土的王国名。
![]() |
爱尔兰人在11世纪时写了一首诗,附在威尔士僧侣奈尼乌斯(Nennius)约828年著成的《不列颠历史》一书中,此诗也许是后世关于Cruithne及其七子一说的来源。
“Moirsheiser do Cruithne clainn,
Raindset Albain i secht raind,
Cait, Ce, Cirig, cethach clan,
Fib, Fidach, Fotla, Fortrenn.”
翻译过来就是:
那时Cruithne七个儿子
瓜分阿尔巴土地成七份,
Cait, Ce, Cirig,尚武的氏族
另有Fib, Fidach, Fotla和Fortrenn。
无论历史的真相如何,这些半传说半事实的文字都寄托或反应了后世人对于祖先的想象,以及为当下生活寻根或寻得某种正当性而做出的努力。Poppleton手稿里的皮克特国王列表是肯尼斯二世时期修订的皮克特编年史中的一部分,学者综合编年史,《牛津英国史》第一卷及苏格兰东北部发现的10世纪手稿“迪尔经”(Book of Deer),列出史料中除去Cruithne及七子外曾提到的所有皮克特国王(见下表)。皮克特的大部落割据南北两边,自553年到697年,北皮克特作为相对统一的政治体存在,南皮克特则受到北皮克特人及来自南方的盎格鲁人双重侵扰,只在六世纪中叶到七世纪后半叶期间有过暂时的自治。大约697年皮克特实现真正的统一。
Gilgidi 在位 150 年
Tharain 在位 100 年
Morleo 在位 15 年
Deocilunon 在位 40 年
Cimoiod son of Arcois 在位 7 年
Deoord 在位50 年
Bliesbltituth 在位 5 年
Dectotric brother of Diu 在位 40 年
Usconbuts 在位 30 年
Corbredus / Calgacus / Galdus 76 - 86后
Carvorst 在位 40 年
Deo Ardivois 在位 20 年
Vist 在位 50 年
Ru 在位 100 年
Argentocoxos 约208 - 211
Gartnaith loc 在位 9 年
Breth mac Buthut/Brede Mac Muthut? 在位 7 年
Vipoig Namet 在位 30 年
Fiachu Albus 不明?
Canutulachama / Canutulachama 在位4 年
Donarmal / Dornornauch Nerales 不明
Vuradech / Wradech 'White Hero' 在位 2 年
Gartnait diuberr / Gartnaich diuberr 在位 40 年
Keother? ? - 388
Talorg mac Keother 388 - 413
Drust mac Erp / Yrb / Wirp 413 - 453
Talorg mac Aniel 453 - 456
Nectan Morbet mac Erp (the Great) 456 - 480
Drust Guorthinmoc 480 - 510
Galan Arilith / Galanan Erilich 510 - 522
Drust mac Udrost 522 - 527
Drust mac Gyrom 522 - 532
Gartnaidh mac Gyrom 532 - 539
Celtran mac Gyrom / Cailtram 539 - 540
Talorg mac Murtholic 540 - 551
Drust mac Munaith 551 - 552
Brudei mac Maelcon / Bridei 553 - 584
Gartnait mac Aedan (IV) 584 - 599
Nectan mac Connon mocu Erp (II) 599 - 621
Ciniath mac Luthrenn 621 - 631
Gartnaidh or Nectan mac Wid/Uid (III) 631 - 635
Bridei / Brude mac Wid (II) 635 - 641
Talorg mac Wid (IV) 641 - 653
Talorcan mac Eanfrith 653 - 657
Gartnaidh mac Donnel 657 - 663
Drust / Drest mac Donnel 663 - 672
Brudei mac Billi (III) 672 - 693
Taran mac Entifidich 693 - 697
Galam Cennelath 552 - 580
Talorn? ? - 668
Brude Derelei (IV) 697 - 706
Naiton / Nechtan mac Derile 706 - 724
Drest / Drostan mac Talorc 724 - 726
Alpin (I) 726 - 728
Angus / Oengus mac Fergus 728
Naiton / Nechtan mac Derile 728 - 729
Angus / Oengus mac Fergus 728 - 761
Talorcan / Talorgan mac Fergus 736? - 750
Brude mac Fergus (V) 761 - 763
Cinead / Cineod mac Wredech 763 - 776
Fergus (or Alpin / Elpin mac Wroid (II)) 776? - 781
Dubh Tolarg / Talorc (II) 781? - 782
Drest / Drust mac Talorgen (VII) 783
Talorgan / Talorc mac Angus (III) 783? - 785
Conall mac Tadc / Taidg / Tadg 785 - 789
Constantine mac Fergus 789 - 820
Angus / Oengus mac Fergus (II) 820 - 834
Alpin 832 - 834
Drest mac Constantine (VIII) 834 - 837
Talorc / Talorgan mac Wthoil 837
Eoganan / Uven mac Angus 837- 839
Uurad / Wrad mac Bargoit 839 - 842
Brede mac Degart 842 - 843
Kenneth mac Ferath 843
Brede mac Fethal 843 - 845
Drest mac Fethal (IX) 845 - 848
皮克特人并非只是一群莽夫,成天只会舞刀弄枪。与人类各民族的早期先民一样,他们依山傍水而居,过着游牧、农耕、或狩猎的生活。在石碑上常见的两种动物是狗与鹰,它们是猎户忠实的伙伴,甚至也有水磨这样的高级农具,可见在中世纪前期,皮克特的农耕文明已经发展到一定水平。皮克特人的住宅主要有两种样式,一为上一篇曾提到的圆塔broch,最常见于凯特王国,也就是现在的凯特内斯郡和萨瑟兰郡地区。
![]() |
![]() |
关于圆塔的用途曾有过军事防御的推测,但更多出土物件表明圆塔用作民居也许是更可靠的假设。一般说来,圆塔内部是一个多层结构,比如底层是马厩牛棚之类,一层住人,再上面可能用于储存之类,层与层靠内外壁中间的楼梯连接,因为圆塔的两层墙壁间可宽达3米。我比较好奇的是通风问题,圆塔只有一个不高的入口,外壁不曾开凿窗户,也许茅草屋顶透气性好?另一种常见的皮克特建筑是水上住宅(crannog)。Crannog并非皮克特人的独创,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分布也很广泛,在爱尔兰现存的crannog比苏格兰的数目多三倍左右。苏格兰的Crannog依水而建,或者就建在水中,多为土木建筑,在一些中西部内陆湖边(比如泰湖Loch Tay,欧湖Loch Awe和尼斯湖)最为常见。下图是泰湖边考古学家重建的crannog,号称苏格兰目前最完整的原始水上住宅。Crannog被认为有很高的防御性,居民及牲口在其内可免遭劫匪突袭,我倒觉得这样的住宅一旦遭劫,估计是人财两失的后果,因为根本没有后路可退,而且防潮也是个大问题。
![]() |
长话短说,最后来谈谈皮克特人的灭亡。也许这个词用得不贴切,因为皮克特人的消失更多意义上是一个族群融合的过程。自六世纪末期一直到八世纪早期,苏格兰的另一支凯尔特人——盖尔人(皮克特人也被当作是凯尔特人的一支)逐渐通过宗教、联姻、文化影响等手段取代了皮克特人。自五世纪圣尼尼安在皮克特的土地上埋下基督教的种子后,爱尔兰人圣哥伦巴于六世纪后半叶又来到苏格兰传教,直至公元八世纪前夕,皮克特人放弃了多神教的信仰,转投耶稣的怀抱,这一改宗给了原先因为基督教信仰已经拥有一定宗教势力的盖尔人更多政治权力的砝码,再加上联姻的老把戏,盖尔人在皮克特王国的政治参与度越来越高。在848年之后,Cináed mac Ailpín国王继位,名义上仍是皮克特国王,但实际上他已是盖尔人,之后他的兄弟子孙继位,也都昭示皮克特已是盖尔人的天下。到公元889年左右Giric继位时,顺势废除了皮克特语,取而代之盖尔语成为官方通用语言,盖尔文化以铺天盖地的速度在皮克特人间传播,900年,王国名不再是皮克特(当然这也是拉丁文译名),而成了阿尔巴(Alba,盖尔语),延续了五个多世纪甚至更长久的一段文明似乎就此停下了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