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的人生(发一篇以前写的文字)
![]() |
秋,是一个诗意的季节。红的火、枯黄的叶,微凉的风,幻化的梦。而每年的这个时候总是会想到志摩。
七十八年前的11月19日,中国新月派的代表诗人,自成一格的散文大家——徐志摩,在从南京飞往北平的飞机上于济南附近坠落,不幸罹难,而他所乘坐的那架飞机的名字正是“济南号”。生命于他开了个莫大的玩笑!那样奔放的生命,那样潇洒的灵魂,却如流星般的划过天际,在霎那间陨灭了光辉……
或许,很多人对他的熟悉还来源于那首《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然而,他的逝去,并没如他诗中所言那般的洒脱,留给我们的是无限的遐想,也更让人们深切缅怀和追忆他生前的事迹。他那轻盈飘动的一生,狂放不羁的个性,虽然没有什么值得称颂的丰功伟绩,他毕生却都活的透彻而坚定,虽然短暂,却弥发真实,比那些所谓的长久也要永恒的多。
在他死后,蔡元培为其写下如此挽联:
“谈话是诗,举动是诗,毕生行径都是诗,诗的意味渗透了,随遇自有乐土……”
他确是个经典的人物,他高尚的人格,他对林徽因的苦恋,与陆小曼的爱情,与泰戈尔、胡适、梁启超等的友谊总是被人们反复提及。
读志摩的诗,感悟其字句的清新、华丽,神思飘逸,意境优美而又韵律十足。他的诗也正如他的人。
他是个自由的人,用他自己的话说:“也许,从现在起,爱、自由、美将成为我终其一生的追求”。这样的一个人,在那样的年代里,矢志不渝的追求梦想,对完美爱情的向往,对艺术矢志不渝的追求,与封建世俗的不屈抗争,对人性本身的热爱和关怀,总是带给人阳光般的温暖和些许的慰藉。
他是个可爱的人,林徽因曾经这样评价他,“志摩认真的诗情,绝不含有任何矫伪,他那种痴,那种孩子似的天真实能令人惊讶”。也正是这种认真,这种“完全诗意的信仰”着实害苦了他,终身所求总是不尽人意。想到这里,我又不得不感叹人生和梦想对他的不公!
他是个执着的人,他更是青春与才华的化身,他处处要求完美的苛刻,他把爱情当作信仰,爱的纯粹,义无反顾。他作为浪漫主义的诗人,常常禁不住把自己的爱情绝对的理想化、神圣化,无条件的美化,他更想用同样的思维来要求对方的回馈。作为一个摒弃世俗偏见,勇于追求自由恋爱的典型,他无疑是成功的。但他过度的热情,这种浓烈的、无空间的爱,却在无意之间忽略了对方个性的独立,所以最后留下的总是遗憾。
他虽然饱尝心酸,却一直对自然怀有一种深切的情感,在这种“坦诚相见”的心灵默契里,体验到常人所不能感悟的真、善、美,并也时时刻刻激发着他的灵感,这种超脱的快感,这种美妙的和谐,却也真的难能可贵。
他的离去,对于热爱他、喜欢他的人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却也由此铸成了传奇。
他曾这样说过:“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灵魂之唯一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字句间流露的诗意与悲情跃然纸上。
可能,很多熟悉他的人正如林徽因一样,内心里深深知道,诗人徐志摩,是感动过自己,并值得自己去感动的人。
相信,有他的存在,天堂里也不会缺少诗意。
“顺着我的指头看,
那天边一小星的蓝——
那是一座岛,岛上有青草,
鲜花,美丽的走兽与飞鸟;
快上这轻快的小艇,
去到那理想的天庭——
恋爱,欢欣,自由——
辞别了人间,永远!”
09年10月,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