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
《天命》
“妈妈,你肚子里的是弟弟还是妹妹?”灵儿稚嫩的声音问道。母亲温柔的回答“你希望是弟弟还是妹妹?”“都可以,我已经有个弟弟和妹妹了。要是再来个弟弟就更好了,这样就相平了。”母亲笑而不语。“灵儿!快来哄你妹妹睡觉,你弟弟又跑出去玩了。”父亲在一旁叫到。
这是一个幸福而美满的家庭。夫妻恩爱阖家欢乐,命运总是这样的不公平。原本美满幸福的家庭就因为一个男孩的到来而彻底改变了这个家庭的命运。
一九九三年农历三月二十一日的这一天夜里,灵儿的母亲不幸因难产而离开了人世。在那个医疗条件不好的年代尤其是贫困的农村,往往会出现因难产而去世的女人。没想到不幸降临在这个原本看是幸福的家庭中,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悲痛的打击。那天夜里照村里的习俗把逝者埋在芭蕉树下。在匆忙的下葬了这位不行的母亲后,丈夫一个人无助的望着怀里嗷嗷待脯的幼儿心中万般悲恸。不禁想起了那首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想到刚出生儿子还未吃到一口母乳,心里更加的沉痛。几行泪水顺着眼角无声的落了下来,转身看到还有三个正在熟睡的孩儿心里更添上几许的悲凉与凄惨,这一夜是漫长而无眠的!
第二天一早灵儿醒来就哭着找妈妈,哭声环绕在凄凉的屋内。父亲心里万般难受却又忍着悲痛微笑着对自己的女儿说:“妈妈去很远的地方了,过几天就回来了。”其实自己知道这事瞒不了多久,但此时也只能这样做了。父亲接着说:“别哭了,你快把弟弟妹妹吵醒了。”灵儿转头看着睡在两旁的弟弟和妹妹再看看父亲怀里抱着的小弟弟就停止了哭声。这时灵儿的姑姑走了进来。父亲知道昨晚自己的亲姐姐为了妻子的事一定累坏了就说到:“姐,昨晚麻烦你了,我这一个男人都没帮上什么太不是东西了。”说着有点哽咽了,姑姑忙说道:“这不算什么,再说了一家人说什么麻烦。只要孩子平安就好,只可惜,唉!、、、、、、”姑姑欲言又止,眼角泛红起来说道:“弟,你想好今后的路该如何走下去了没?”父亲想了想后说道:“今后想出去外面打工赚钱来养孩子,靠自己独自抚养为成人的孩子。只是苦了我的孩子们了,无论如何都要把孩子抚养成人。致死不休!”“这是自然,可是具体你该怎么办?”姑姑在一旁说到,父亲接着说:“首先写封信给远在千里之外的表哥们和他们说说家里这边的情况,让他们先帮衬一下,让后我好和朋友一起出去找工作。还有一事需要拜托姐姐你了。”姑姑轻声说道:“你说吧,有什么需要姐姐我帮忙的就尽管开口不要顾及别的。”其实她早已猜到自己的这个弟弟要说什么事了,只是不想说出来。弟弟语气缓慢地说道:“姐,我这次外出打工最不放心的就是自己的这几个幼儿,还有这个刚出生就失去母亲的孩子,这个还在嗷嗷待脯的幼儿是我最不放心的。虽然弟弟我知道姐姐也有几个孩子要抚养。所以再次拜托姐姐和姐夫能在我不在家的时候替我照顾一下我那几个还未成人的幼儿。能给口吃的就行了。”父亲哽咽着说完这些话后泪水又流了出来。姑姑急忙说道:“这事我和你姐夫一定完成,你就好好的踏踏实实的在外工作,家里你就别太操心了。就算再苦也不能苦了我们自家的孩子,弟啊!你就放心去工作吧。”姑姑说完这话就出门去忙活了。
夜里,父亲准备好了纸张和笔墨。心里想了很多很多的话却不知从何写起。沉思良久后提笔的第一句就写到:“未曾执笔泪先滢,唇齿欲言已失声。”开笔这句包含了多少的无助与悲恸。接下来写的就是事情的经过和现在的处境还有今后的打算。信中曾有过这样一句话;“、、、吾不知得罪了什么天神,要如此惩罚我 。让我幼时丧父母、中年丧妻,如今独剩我与那嗷嗷待脯的幼儿在这世上、、、”写完信后就独自一人走出门外望着苍穹中的残月顺手点起一只香烟深深的吸上一口吐出一团烟气,蒙蒙的烟雾中仿佛看到了离世妻子在烟雾中叫唤自己。眼角不知何时已有几行泪水落了下来,心中默念汤显祖《牡丹亭》中最经典的那段:“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
信邮寄出去后没几天父亲就出去打工了,和同村的一起出去找活干。存钱下来寄回家里给自己的姐姐让她帮忙照顾自己幼小的孩儿。真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也许“老天爷”对这个不幸的家庭没有一丝的同情,又或许这个不幸的家庭命该如此。甚至还“添油加醋”,让这个家庭承受着又一次沉痛的打击。在灵儿的父亲出去打工拼命赚钱的一年多里,不幸再一次的降临到这个命运多舛的家庭中。父亲在建桥的工作中不幸失足落下溺水身亡。同村的一起帮忙打捞上来后早已没有了生命的气象,在一起的亲戚急忙连夜赶回老家把这个噩耗告知家里人,并通知亲人前来认领死者。
远在老家的姑姑当听到这个消息时当场晕厥过去,姑父急忙把姑姑搀扶到屋里休息。出门就和亲戚们一起商讨如何处理灵儿父亲的后事。没多几天灵儿的叔叔们就把父亲火化后带了回来,面对眼前的一切年仅十岁的灵儿早已泣不成声,不知道自己这美好的家庭为什么在这两年内出现这么大的灾难。爹娘相继离世只留下幼小的弟弟妹妹和未成人的自己,屋里所有人都抽泣哽咽着。
父亲的道场(广西都安葬礼风俗)简简单单办了一晚就下葬了,而且还是亲戚们凑钱来开这场道场的。下葬的地方是叔叔婶婶们商量好后决定的,把父亲和母亲葬在一块,选在山脚下里房屋近些的地方。道场上师公的叹孝让人潸然泪下。师公叹孝时神情庄重,语气拉长,祭别叹孝内容包括生活方方面面,曲调十分凄凉,语义催人泪下,主要追忆逝者生前的养育之恩,勾起家属对逝者的怀念和愧疚。告诉人们对家庭每一个人的关心和爱戴,好好照顾亲人。而不是他们跟我们阴阳两隔之后才知道惋惜。非常有教育意义!师公用当地土话加本地杂谚语诗歌形式唱给孝主家族听。
由于逝者的子女还未成人,道场上很多事情都是亲戚们帮忙做的。或者教灵儿还有海岸(灵儿的大弟弟)完成师公的“任务”。道场中自己的小妹和最小的弟弟的哭声回荡在房屋内,更添加几许的悲伤。当师公唱到悲伤的地方时亲戚们都抽泣哽咽着抹去伤心的泪水。“、、、、、、孝男跪倒酒,泪水流不停;跪在灵台前,哭三声向父;杯倒杯又满,瓶空又拿瓶来;孝男跪倒酒,泪水流不停;师道同邀我,送上路天庭;跪拜灵台前,哭三声向父;咱倒酒奠别,咱父别去远;今后或明后,越望越远去;亲戚来到齐,父别去今早;亲友来相商,添布请师道;儿披麻戴孝,照旧老时行;亡去冥阴路,又去哪里见;亲友来相商,照生时孝老;儿披麻戴孝;照旧老时行、、、、、、(根据本地网友提供的资料,开头一小段。)”
多年以后在山脚下一块不太大的地方就是埋葬着灵儿父母的墓地,两个小小的土堆前立着一对墓碑。一个大一个小,小的那个是母亲上面没有刻上碑文。大的那个是父亲的上面有几行碑文,这是叔叔们在下葬父子几年后凑钱给刻下的。当最小的那个男孩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后独自一人站在亲生父母的墓前,心中悲恸之极口中不禁念到碑文上所刻的文字。中间几个大字是“顯考黄(諱)天麟大人之陵墓”正对着墓碑右边的几行小字刻着“父乃家寧公之獨子排辈为十七世祖 生於公元一九五二年七月十九日 故於公元一九九四年十月十六日 於廣西桂平市建橋落河失命骨尸火化 享陽四十二歳 兒為痛念撫育恩深刻片石 後裔永不忘紀念 ”左边刻的是“奉祀男海定海岸 女方汝灵斌 孫 ”最左边还有一行小字“公元二零零 年 月 日 時 仝拜立碑大吉”(四个孩子的名字如今已有些自己改过)
二十几年后的今天,那个男孩早已长大成人。在得知了自己这不同于常人的身世后立下誓言,无论十年二十年都要把自己的一切写成一部自传。传于后世,永不忘此!男孩曾对哥哥姐姐们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虽然不能决定出生在怎样的家庭环境,但是我们能决定自己今后的人生道路。”有的时候男孩觉得自己就像日本动漫《火影忍者》的主角,他那不向命运低头始终坚持自己理想的精神一直鼓舞着男孩。男孩也以此为动力不断努力实现着自己一直以来的梦想。男孩不知为何会喜爱文学还有写作,不知是遗传还是父亲未完的夙愿寄托在男孩身上让他今后能谱写出一部属于这个不幸家庭的记忆之书。男孩很感激自己的亲生父母把自己带到这个世界,让他经历人世间的百态,让他体会了做人的滋味,让他生活在紫陌红尘中。
男孩在得知一切后性格上有了些许的变化,有时候莫名的会伤感、还会想一些事情。男孩所写的一些文章中总是给人一种凄凉沧桑之感,有时男孩会想象着自己哥哥姐姐童年的生活是怎样的?因此就更加的悲凉。男孩的表姐看过他写过的文章,曾给过这样的一句建议“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这种情感是对鲁迅先生笔下的啊Q而言。在你的文章中应该是哀其不幸,欣其觉醒或崛起。”
生活在这个世上的每个人的命运都是不同的,不同的出生环境;不同的生长空间;不一样的生活方式造就着不同的人生。如果灵儿的母亲没有怀上那个男孩,这个家庭或许还是一个美满而幸福的五口之家。就是因为这件大事的发生,原本是亲姐弟的四人从此经历了不同的人生道路。这也许不是故事的结局,而是这个故事的开始、、、、、、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