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和港澳台之间差的不止一张签证
打开Facebook,看到在台湾做交换生时的学姐正在为自己的毕业旅行忙碌筹备,这次的目的地是澳大利亚,我混在一大票拥趸者之中,毫不犹豫地按了赞,为她去见识世界的壮举送上祝福。继续滑动我的Facebook,在这个毕业的时节,广大青年们纷纷背起行囊,把穿着学士服的年青和激情播散在这世界的各个角落,日本、菲律宾、泰国、尼泊尔、新西兰、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海峡对岸的同学们,我认识的,我不认识的,他们在全世界打卡,那么多的免签国,让他们有太多机会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同样资产薄弱的年轻人,他们拥有更多见识世界的机会,这一点,大陆的普通年轻人难以望其项背。
我在台湾做交换生的一个学期里,认识的那许多同学里没有出过国的基本不到十分之一,大学生一、二年级的出国首选目的国是日本,大三的学生,你再去问,基本没有没去过日本的,至少我认识的从大一到研究生都去过日本,去日本之便利和容易我们是体会不到了。
在台的一个学期里,基本每个周末都会去或远或近的地方走走看看,住在那些名不见经传的青旅中,能碰到各色的年轻人。那次一个人到了台南,下榻在一处的青旅中,共处一室的姑娘是香港人,她说,之前也在台湾做过为期半年的交换生,很喜欢台湾,之后每半年便要来一次台湾,基于相似的经历,也基于我们对彼此的兴趣,那天聊起了很多,她说,生活在香港,对所谓的社会主义充满了好奇与不解,于是一个人跑去了柬埔寨,一头扎进纪念“红色高棉时期”的历史博物馆,目睹了假以自由之名进行的暴力血腥屠戮,从博物馆出来时间已近傍晚,她久久不能平静,接下来那几天寝食难安的日子,她开始思考自由和人权的价值,开始重新审视人的主体地位,这影响了她后来的专业选择,她后来攻读的是教育学,这也是她的硕士研究方向,将来还可能是她的博士研究方向。她说,那个心头阴霾密布的时刻,让她深深觉得开民智之要意义重大。人活着,活成人,那是丛林世界,有民权,有自由才是现代文明社会的基准。我想,可能这就是我们看世界的意义吧。也是免签对年青人的影响吧。
为什么面对经济总量日益庞大的大陆,许多国家依然不愿对其开放免签,绝不仅仅是意识形态问题。学姐说,她假期去尼泊尔的时候,住在当地的寄宿家庭里,和他们交流的时候,对方很直接地就说,“听你们说话好容易就分辨出是大陆人还是港澳台的,要是大陆人的话,一样的东西卖给你价钱是平时的3~5倍”,她咂舌,对方补到“大陆人有钱啊,又好炫富,那就多赚他们一些”。我听完只有苦笑。有时候是外媒的故意抹黑,或者是他们依然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中国人,可是我真正在街头看到蹲下来给孩子把尿的父母,一颗心直凉到脚底。
当然更让我喜欢的是随时随地可以使用Google,Facebook,Instagram,YouTube等等这些网站,你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资讯,冲击着你原本的价值观念,势必会存在你观念里接受不了的东西,相悖的意识形态,各异的语言表达,可是正是这些不同构成了这个让我们或多或少有些抗拒之余心里又隐隐艳羡的世界。你说,“那在大陆,为了看这些还要学会科学上网”。所以,任何选择都是有代价的。有一天,即使没有了防火墙,也不见得人人都会涌上Google,墙高万丈,挡的始终是不来的人。我如今也回来了,身在大陆,每个月依然掏着相当一部分费用用以“科学上网”,还要忍受着它3、5分钟掉线一次的尴尬网速,可是我愿意为此支付,因为我想了解,除了我们之外,同样经纬的年轻人他们在做些什么,除了微博热搜以为的世界每天有什么事情发生,你说“有卵用”,可是真的有唉,你试试科学上网,扩充了词汇量,先考过了四六级,可好?
免签,对我们来讲意义重大,让我们自己的年轻人更多地走出去,也让更多的年轻人走进来,在相互交手的过程中,彼此以第一视角了解,那些深入人心、根深蒂固的成见会更容易消除,我不再完全仰赖于别人口中的你,因为我相信那个我真正接触过的你,我了解到的你,千言万语引述,毕竟敌不过一句:“嘿,我去过”!这个时代,瞬息万变,读万卷书难能可贵,行万里路势在必行。
我在台湾做交换生的一个学期里,认识的那许多同学里没有出过国的基本不到十分之一,大学生一、二年级的出国首选目的国是日本,大三的学生,你再去问,基本没有没去过日本的,至少我认识的从大一到研究生都去过日本,去日本之便利和容易我们是体会不到了。
在台的一个学期里,基本每个周末都会去或远或近的地方走走看看,住在那些名不见经传的青旅中,能碰到各色的年轻人。那次一个人到了台南,下榻在一处的青旅中,共处一室的姑娘是香港人,她说,之前也在台湾做过为期半年的交换生,很喜欢台湾,之后每半年便要来一次台湾,基于相似的经历,也基于我们对彼此的兴趣,那天聊起了很多,她说,生活在香港,对所谓的社会主义充满了好奇与不解,于是一个人跑去了柬埔寨,一头扎进纪念“红色高棉时期”的历史博物馆,目睹了假以自由之名进行的暴力血腥屠戮,从博物馆出来时间已近傍晚,她久久不能平静,接下来那几天寝食难安的日子,她开始思考自由和人权的价值,开始重新审视人的主体地位,这影响了她后来的专业选择,她后来攻读的是教育学,这也是她的硕士研究方向,将来还可能是她的博士研究方向。她说,那个心头阴霾密布的时刻,让她深深觉得开民智之要意义重大。人活着,活成人,那是丛林世界,有民权,有自由才是现代文明社会的基准。我想,可能这就是我们看世界的意义吧。也是免签对年青人的影响吧。
![]() |
为什么面对经济总量日益庞大的大陆,许多国家依然不愿对其开放免签,绝不仅仅是意识形态问题。学姐说,她假期去尼泊尔的时候,住在当地的寄宿家庭里,和他们交流的时候,对方很直接地就说,“听你们说话好容易就分辨出是大陆人还是港澳台的,要是大陆人的话,一样的东西卖给你价钱是平时的3~5倍”,她咂舌,对方补到“大陆人有钱啊,又好炫富,那就多赚他们一些”。我听完只有苦笑。有时候是外媒的故意抹黑,或者是他们依然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中国人,可是我真正在街头看到蹲下来给孩子把尿的父母,一颗心直凉到脚底。
当然更让我喜欢的是随时随地可以使用Google,Facebook,Instagram,YouTube等等这些网站,你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资讯,冲击着你原本的价值观念,势必会存在你观念里接受不了的东西,相悖的意识形态,各异的语言表达,可是正是这些不同构成了这个让我们或多或少有些抗拒之余心里又隐隐艳羡的世界。你说,“那在大陆,为了看这些还要学会科学上网”。所以,任何选择都是有代价的。有一天,即使没有了防火墙,也不见得人人都会涌上Google,墙高万丈,挡的始终是不来的人。我如今也回来了,身在大陆,每个月依然掏着相当一部分费用用以“科学上网”,还要忍受着它3、5分钟掉线一次的尴尬网速,可是我愿意为此支付,因为我想了解,除了我们之外,同样经纬的年轻人他们在做些什么,除了微博热搜以为的世界每天有什么事情发生,你说“有卵用”,可是真的有唉,你试试科学上网,扩充了词汇量,先考过了四六级,可好?
免签,对我们来讲意义重大,让我们自己的年轻人更多地走出去,也让更多的年轻人走进来,在相互交手的过程中,彼此以第一视角了解,那些深入人心、根深蒂固的成见会更容易消除,我不再完全仰赖于别人口中的你,因为我相信那个我真正接触过的你,我了解到的你,千言万语引述,毕竟敌不过一句:“嘿,我去过”!这个时代,瞬息万变,读万卷书难能可贵,行万里路势在必行。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