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醍醐寺珍宝展 品尝“世间第一上味”
【雅昌专稿】来醍醐寺珍宝展 品尝“世间第一上味”
很多人都听过“醍醐灌顶”一词,却极少人知道何为“醍醐”?其实“醍醐”原本是指经过反复提炼的酥酪,其味美妙无比,被誉为“世间第一上味”,后来作为佛家用语,以醍醐灌顶比喻灌输智慧,使人彻底觉悟。日本京都的醍醐寺从这一佛语中得名,其幽雅内蕴的禅味和珍贵精美的文物,更是留给世人的一剂美味。2016年5月11日,上海博物馆将推出年度重磅展览:“菩提的世界:醍醐寺艺术珍宝展”,让中国的观众也能近距离品尝“醍醐”滋味。
【醍醐寺艺术珍宝展展出64件珍贵文物】
本次展览由上海博物馆向京都醍醐寺借展,展出的64件组珍贵文物,有雕刻、工艺、绘画等,其中24件是日本重要文化财产,另有6件日本国宝。这些珍藏很少出国展览,除日本本土,此前仅在德国展出过一次。此次来中国的这场特展是醍醐寺珍藏第二次走出国门。展览从5月11日到7月10日,仅仅持续两个月,之后将移师陕西历史博物馆展出。
上博“菩提的世界:醍醐寺艺术珍宝展”布展现场
上博“菩提的世界:醍醐寺艺术珍宝展”布展现场
“醍醐寺艺术珍宝展”以醍醐寺文物类别为脉络,分三部分展出。第一部分主要是关于醍醐寺的创建,如创始人圣宝(理源大师)如何创寺,寺庙从上醍醐到下醍醐再到三宝院的发展过程,与理源大师相关的文物也将在此一同展示;第二部分以佛像、曼陀罗、屏风画和大坛法器等组成一个真言宗道场,再现佛教艺术品的“原生环境”,并依次展示佛教雕塑、绘画和法器;第三部分则展览与“醍醐花见”有关的文物及该寺珍藏的屏风画等。
上博“菩提的世界:醍醐寺艺术珍宝展”现场
上海博物馆副馆长李仲谋表示,策划醍醐寺文物赴中国展览难度非常之大。一方面,醍醐寺的藏品中日本国宝和重要文化财产占的比例很高,文物出国的难度很大;另一方面,日本对于材质脆弱的织绣、纸质绘画、木雕等文物都有非常严格的展览规定,最多只能展示四周至八周;此外,由于上海博物馆不能直接和寺庙签署协议举办展览,此次是通过东京国立博物馆作为日本的协调方进行沟通。
【醍醐寺:日本佛教艺术的殿堂宝库】
《醍醐寺缘起》,江户时代(17世纪)
醍醐寺为日本佛教真言宗总寺
醍醐寺位于日本京都市伏见区。相传在平安时代(约874年),空海(弘法大师)的孙弟子圣宝登笠取山,得到了山神指点发现了一眼灵泉,甘甜宛如醍醐之味,于是将笠取山改名为了醍醐山,并就地结庵修行,醍醐寺的历史由此开始。后来,由于醍醐、朱雀、村上三位天皇信仰佛教,依照醍醐天皇的愿望,逐渐完成醍醐寺的构建。
醍醐寺是日本佛教真言宗小野流派的中心寺院。真言宗,密宗的一种,是日本佛教主要宗派之一,空海法师在唐求法,回国后以东寺为道场弘法,故称“东密”。。其根本经典为《大日经》、《金刚顶经》两部大经。后逐渐分为小野、广泽二流,醍醐寺即为小野流派。
醍醐寺保存数量惊人的佛教文物
作为日本真言宗一大艺术中心,醍醐寺内收藏有69419件文物精品、6522件重要文化遗产,其他寺宝更是多达15万件。其年代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八世纪的奈良时期,其中以平安、镰仓时代的文物最为精彩。千余年来,醍醐寺虽几经战火,但数量庞大的寺宝一直被历代住持和无数僧侣用心守护。特别是在明治维新时期 “废佛毁释”的浩劫中,很多寺庙的文化遗产大量流向海外,而醍醐寺的僧人保护着寺内珍贵的文物,奇迹般地躲过了这场劫难。从明治三十八年(1905年)起,醍醐寺开始致力于编制调查目录,为如今系统科学的文物管理打下基础。
醍醐寺文物主要分为三大部分:一部分为开山祖师圣宝的相关文物;一部分为醍醐寺藏佛教文物,这些文物以日本真言宗为主,兼及其他宗派的文物,如雕塑、绘画、曼荼罗和法器等;第三部分是16世纪以来陈设于三宝院中的大量精美的屏风画等。除了供奉在建筑物及诸殿堂内的神像之外,大多数的文物被收在“灵宝馆”内。
雕像类:
修验者装扮的理源大师像,江户时代·安永八年(1779)
不动明王,木雕彩绘, 平安时代
明王是密宗特有的尊像,其样貌多惊怖愤怒,具有威力、可开导众生。不动明王是大日如来的化身,与其他四明王并称“五大明王”。与菩萨一样,明王也身佩各种装饰物,姿态非凡。
降三世明王
军荼利明王
金刚夜叉明王
大威德明王
艺|术|头|条
艺术阅读应用
极具纵深力的新闻发现思维,生产并聚合国内外艺术媒体优质内容。
智能分析专家
根据用户兴趣进行新闻精准投放,使用户得到个人专属艺术资讯。
科技互动平台
便利的语音阅读功能和流畅的轻视频功能,与艺术事件的发生几乎同步。
很多人都听过“醍醐灌顶”一词,却极少人知道何为“醍醐”?其实“醍醐”原本是指经过反复提炼的酥酪,其味美妙无比,被誉为“世间第一上味”,后来作为佛家用语,以醍醐灌顶比喻灌输智慧,使人彻底觉悟。日本京都的醍醐寺从这一佛语中得名,其幽雅内蕴的禅味和珍贵精美的文物,更是留给世人的一剂美味。2016年5月11日,上海博物馆将推出年度重磅展览:“菩提的世界:醍醐寺艺术珍宝展”,让中国的观众也能近距离品尝“醍醐”滋味。
【醍醐寺艺术珍宝展展出64件珍贵文物】
本次展览由上海博物馆向京都醍醐寺借展,展出的64件组珍贵文物,有雕刻、工艺、绘画等,其中24件是日本重要文化财产,另有6件日本国宝。这些珍藏很少出国展览,除日本本土,此前仅在德国展出过一次。此次来中国的这场特展是醍醐寺珍藏第二次走出国门。展览从5月11日到7月10日,仅仅持续两个月,之后将移师陕西历史博物馆展出。
![]() |
上博“菩提的世界:醍醐寺艺术珍宝展”布展现场
![]() |
上博“菩提的世界:醍醐寺艺术珍宝展”布展现场
“醍醐寺艺术珍宝展”以醍醐寺文物类别为脉络,分三部分展出。第一部分主要是关于醍醐寺的创建,如创始人圣宝(理源大师)如何创寺,寺庙从上醍醐到下醍醐再到三宝院的发展过程,与理源大师相关的文物也将在此一同展示;第二部分以佛像、曼陀罗、屏风画和大坛法器等组成一个真言宗道场,再现佛教艺术品的“原生环境”,并依次展示佛教雕塑、绘画和法器;第三部分则展览与“醍醐花见”有关的文物及该寺珍藏的屏风画等。
![]() |
上博“菩提的世界:醍醐寺艺术珍宝展”现场
上海博物馆副馆长李仲谋表示,策划醍醐寺文物赴中国展览难度非常之大。一方面,醍醐寺的藏品中日本国宝和重要文化财产占的比例很高,文物出国的难度很大;另一方面,日本对于材质脆弱的织绣、纸质绘画、木雕等文物都有非常严格的展览规定,最多只能展示四周至八周;此外,由于上海博物馆不能直接和寺庙签署协议举办展览,此次是通过东京国立博物馆作为日本的协调方进行沟通。
【醍醐寺:日本佛教艺术的殿堂宝库】
![]() |
《醍醐寺缘起》,江户时代(17世纪)
醍醐寺为日本佛教真言宗总寺
醍醐寺位于日本京都市伏见区。相传在平安时代(约874年),空海(弘法大师)的孙弟子圣宝登笠取山,得到了山神指点发现了一眼灵泉,甘甜宛如醍醐之味,于是将笠取山改名为了醍醐山,并就地结庵修行,醍醐寺的历史由此开始。后来,由于醍醐、朱雀、村上三位天皇信仰佛教,依照醍醐天皇的愿望,逐渐完成醍醐寺的构建。
醍醐寺是日本佛教真言宗小野流派的中心寺院。真言宗,密宗的一种,是日本佛教主要宗派之一,空海法师在唐求法,回国后以东寺为道场弘法,故称“东密”。。其根本经典为《大日经》、《金刚顶经》两部大经。后逐渐分为小野、广泽二流,醍醐寺即为小野流派。
醍醐寺保存数量惊人的佛教文物
作为日本真言宗一大艺术中心,醍醐寺内收藏有69419件文物精品、6522件重要文化遗产,其他寺宝更是多达15万件。其年代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八世纪的奈良时期,其中以平安、镰仓时代的文物最为精彩。千余年来,醍醐寺虽几经战火,但数量庞大的寺宝一直被历代住持和无数僧侣用心守护。特别是在明治维新时期 “废佛毁释”的浩劫中,很多寺庙的文化遗产大量流向海外,而醍醐寺的僧人保护着寺内珍贵的文物,奇迹般地躲过了这场劫难。从明治三十八年(1905年)起,醍醐寺开始致力于编制调查目录,为如今系统科学的文物管理打下基础。
醍醐寺文物主要分为三大部分:一部分为开山祖师圣宝的相关文物;一部分为醍醐寺藏佛教文物,这些文物以日本真言宗为主,兼及其他宗派的文物,如雕塑、绘画、曼荼罗和法器等;第三部分是16世纪以来陈设于三宝院中的大量精美的屏风画等。除了供奉在建筑物及诸殿堂内的神像之外,大多数的文物被收在“灵宝馆”内。
雕像类:
![]() |
修验者装扮的理源大师像,江户时代·安永八年(1779)
![]() |
不动明王,木雕彩绘, 平安时代
明王是密宗特有的尊像,其样貌多惊怖愤怒,具有威力、可开导众生。不动明王是大日如来的化身,与其他四明王并称“五大明王”。与菩萨一样,明王也身佩各种装饰物,姿态非凡。
![]() |
降三世明王
![]() |
军荼利明王
![]() |
金刚夜叉明王
![]() |
大威德明王
艺|术|头|条
艺术阅读应用
极具纵深力的新闻发现思维,生产并聚合国内外艺术媒体优质内容。
智能分析专家
根据用户兴趣进行新闻精准投放,使用户得到个人专属艺术资讯。
科技互动平台
便利的语音阅读功能和流畅的轻视频功能,与艺术事件的发生几乎同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