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寻茶人物篇 丨 桐木村彭叔的好茶
“这个茶叶你们喝起来觉得怎样?刚刚做好的。”
彭叔给我们泡上一泡小种红茶。“这是外山的,前几天在江西收的茶青。这个品质没有做得很好,你看这几天下雨,下雨采的茶确实做得不够好。”
彭叔没等我们猜,就直接告诉我们。
让人惊叹的生态
桐木庙湾
彭叔见了两面。
第一面是我们刚到桐木村,彭叔非常热情地要请我们吃中午饭,然后去他家里,大家初次来到桐木,心情激动,参观完加工厂,品了彭叔做的茶之后忍不住继续出去走走看看。
第二面是第二天我们再次探访,想继续深度了解彭叔的种植和加工细节。
桐木村庙湾
原来生产队的老茶厂
彭叔他们之前都是去这儿做茶
很多正山小种和金骏眉故事发生在这里
房子后面的红豆杉树上
长出野生的石斛
茶园的小路
彭叔不多说话,家里正在做茶,吃完饭回来后,就直奔后院的加工厂,要把刚刚揉捻完的茶青解块去发酵。
“这批是今年第一次自家山场采摘的小赤甘(做正山小种),之前做的都是外山的。”彭叔一边忙着一边给我解释着。
彭叔的老婆和女婿在一旁正在一堆做好的毛茶里面捡黄片和茶梗。“这是一个老客户要的,他急着要卖今年的新茶啊。”彭叔一边干活一边给我们介绍,“但不能这样发给他的,必须要手工挑拣一下黄片和茶梗,这样才好看,匀称,也好喝。”
彭叔把揉捻完的小种红茶
用机器解块然后去发酵
而刚揉捻完的金骏眉
都是手工解块后去发酵的
发酵中的小种红茶
品尝彭叔今年做的茶
“做茶,我们从来不说假话的,是哪里的就是哪里的,做得好与不好,我们也会直接跟客户说的。”彭叔换了一泡烟熏小种给我们试。“谁身边都有几个懂茶的人吧,你说假话,总有一天人家会知道的,这不就砸了自己的牌子了。”
“从什么时候到桐木村我也记不清楚了,我知道我爷爷的时候就有种茶了。中间生意不好,便在茶园里种毛竹呢,后来过了些年茶叶慢慢好起来了,就慢慢把毛竹砍了,兴起茶园来。”
认真做笔记的小伙伴
“保护区里管理的非常严,已经很多年不允许砍伐和开荒,除非之前是茶园的地改种了毛竹,可以砍掉毛竹,兴茶为主,其他都不允许的。前一段我们村子里有人砍树还被抓了呢,那是要坐牢的。”
“你们可以一起来看看我的烟熏小种的加工房,这个好多人过来专门看呢。”彭叔家保留了正山小种的传统烟熏房。尾随彭叔,钻进烟熏房,一股松烟扑面而来,熏得人眼泪直流。
彭叔的烟熏房
一次24小时
大约熏制180斤茶叶
茶叶要经过这样的熏制过程,才会有那种传统正山小种的松烟香和桂圆味。
。。。。。
彭叔话不多,人也朴实,可能专心做茶的人就是这样,埋头干活,和茶叶对话和自然交流。无需言语,靠的是手艺和时间。
桐木村僻静、出世隔绝的自然,因为很久以前人的迁徙而至,并创造了闻名的正山小种而让世人知晓。虽然桐木村有自己的方言,但我们看到很多当地人之间也在用普通话聊天。这或许是茶叶交换所带来的交流吧。
桐木因为偏远而人们很少远足而至,这恰恰成就和保护了现在美好的生态,也让他的茶显得更有魅力和回味无穷。
下一站,好茶美物,继续走。
民间找茶人 丨 叶小菜
原IT职业经理人
梦想回归乡土
2011年下地种茶
后创办【一或】
想聊聊,加微信
微信:Joshye-CN
彭叔给我们泡上一泡小种红茶。“这是外山的,前几天在江西收的茶青。这个品质没有做得很好,你看这几天下雨,下雨采的茶确实做得不够好。”
彭叔没等我们猜,就直接告诉我们。
让人惊叹的生态
桐木庙湾
![]() |
彭叔见了两面。
第一面是我们刚到桐木村,彭叔非常热情地要请我们吃中午饭,然后去他家里,大家初次来到桐木,心情激动,参观完加工厂,品了彭叔做的茶之后忍不住继续出去走走看看。
第二面是第二天我们再次探访,想继续深度了解彭叔的种植和加工细节。
![]() |
桐木村庙湾
原来生产队的老茶厂
彭叔他们之前都是去这儿做茶
很多正山小种和金骏眉故事发生在这里
![]() |
房子后面的红豆杉树上
长出野生的石斛
![]() |
茶园的小路
彭叔不多说话,家里正在做茶,吃完饭回来后,就直奔后院的加工厂,要把刚刚揉捻完的茶青解块去发酵。
“这批是今年第一次自家山场采摘的小赤甘(做正山小种),之前做的都是外山的。”彭叔一边忙着一边给我解释着。
彭叔的老婆和女婿在一旁正在一堆做好的毛茶里面捡黄片和茶梗。“这是一个老客户要的,他急着要卖今年的新茶啊。”彭叔一边干活一边给我们介绍,“但不能这样发给他的,必须要手工挑拣一下黄片和茶梗,这样才好看,匀称,也好喝。”
![]() |
彭叔把揉捻完的小种红茶
用机器解块然后去发酵
![]() |
而刚揉捻完的金骏眉
都是手工解块后去发酵的
![]() |
发酵中的小种红茶
![]() |
品尝彭叔今年做的茶
“做茶,我们从来不说假话的,是哪里的就是哪里的,做得好与不好,我们也会直接跟客户说的。”彭叔换了一泡烟熏小种给我们试。“谁身边都有几个懂茶的人吧,你说假话,总有一天人家会知道的,这不就砸了自己的牌子了。”
“从什么时候到桐木村我也记不清楚了,我知道我爷爷的时候就有种茶了。中间生意不好,便在茶园里种毛竹呢,后来过了些年茶叶慢慢好起来了,就慢慢把毛竹砍了,兴起茶园来。”
![]() |
认真做笔记的小伙伴
“保护区里管理的非常严,已经很多年不允许砍伐和开荒,除非之前是茶园的地改种了毛竹,可以砍掉毛竹,兴茶为主,其他都不允许的。前一段我们村子里有人砍树还被抓了呢,那是要坐牢的。”
![]() |
“你们可以一起来看看我的烟熏小种的加工房,这个好多人过来专门看呢。”彭叔家保留了正山小种的传统烟熏房。尾随彭叔,钻进烟熏房,一股松烟扑面而来,熏得人眼泪直流。
![]() |
彭叔的烟熏房
一次24小时
大约熏制180斤茶叶
茶叶要经过这样的熏制过程,才会有那种传统正山小种的松烟香和桂圆味。
。。。。。
彭叔话不多,人也朴实,可能专心做茶的人就是这样,埋头干活,和茶叶对话和自然交流。无需言语,靠的是手艺和时间。
桐木村僻静、出世隔绝的自然,因为很久以前人的迁徙而至,并创造了闻名的正山小种而让世人知晓。虽然桐木村有自己的方言,但我们看到很多当地人之间也在用普通话聊天。这或许是茶叶交换所带来的交流吧。
桐木因为偏远而人们很少远足而至,这恰恰成就和保护了现在美好的生态,也让他的茶显得更有魅力和回味无穷。
下一站,好茶美物,继续走。
民间找茶人 丨 叶小菜
原IT职业经理人
梦想回归乡土
2011年下地种茶
后创办【一或】
想聊聊,加微信
微信:Joshy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