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左右着我的判断?——《白夜行》唐泽雪穗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卑劣女人吗?
是什么左右着我的判断?
——《白夜行》唐泽雪穗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卑劣女人吗?
没有人想知道真像,他们只想知道自己已经相信的。我更相信我愿意相信的事,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思维习惯感受的东西才是我值得信任并认定为事实的基础。想要引导我的思维与判断,完全不需要对我撒谎,只要告诉我部分事实,或者一点含沙射影的暗示,剩下的我会自行脑补。
不要把人想的太好,也不要把人想的太坏。
如果说笹垣警官的推理是完全正确的,那么唐泽雪穗是无论美貌还是恶毒都不逊于妲己的女人。评论里,多数人认为雪穗早已丧失人性,一生都在夺取和占有,亮司始终躲在阴影中保护着她,直到最后自杀。这样的定性,所有的事件就可以串联起来,所有人的猜测便得到了印证,又将小说升华到对社会黑暗面和人性的探求上,故事性更加完整。
可我始终觉着,把雪穗定性为一个没有人性的阴谋者、掠夺者,为达到目的,一生都在处心积虑、不择手段的,毁掉了身边的同学、闺蜜、爱人、亲人,最终彻底走向行尸走肉,有失公平。
是什么左右着我们对雪穗的评判呢?如果仅仅从作者的字面描写来看,基本都是正面的,无论是美貌、性格、待人处事,还是商业头脑,她几乎就是完美到无可挑剔的女人。为什么作者对雪穗的着墨风格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我们的情绪却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呢?我认为有两个人的作用很关键——筱冢一成和笹垣润三,一人作了引导暗示,一人作了结论认定。
对雪穗外貌提到最多的是眼睛,像贵族猫咪的眼睛。筱冢一成第一次正面见雪穗的时候,他对她猫咪般的双眼还产生了另一种感觉,就是这种感觉让其认为雪穗并不是一般的名门闺秀——她的眼神里有一种微妙的难以言喻的刺,可以说是卑劣下流的光。这里应该算是雪穗形象转折的开始。筱冢一成地道的豪门公子身份,潜台词在告诉大家,他见过很多的千金小姐,他对雪穗所做的评价是有道理的。从这之后,雪穗的高贵、优雅、有教养、有气质的形象被贴上了“卑劣”的属性。后来,今枝侦探询问筱冢一成调查雪穗的动机时,他给出了“感觉她身边的人都会遭遇某些不幸”的理由,甚至把离婚视为雪穗给高宫诚带来的不幸。筱冢一成这两次对雪穗的评价,被很多人理解为是作者给出的线索,没有怀疑地相信了。然而,筱冢一成却承认自己作出这些评价缘自“极度主观而模糊”。
事实上,筱冢一成对雪穗有过完全相反的印象。在雪穗继母的葬礼上,他开始产生一个想法,认为自己或许对她产生了天大的误会。“她的眼泪,她的颤抖,实在不像作假。她看到仙人掌而呜咽的身影,与过去一成对她的印象截然不同。她的本质刚才不就显现出来了吗?会不会因为自己向来对此不加正视,才会在心里塑造出一个扭曲的形象?反而高宫诚和康晴从一开始就看到了她的原貌?”这时筱冢一成眼中的雪穗,是美丽、独立、坚强、充满正能量,同时又极度缺乏安全感的脆弱女人。前后两种截然相反的评价,大多数人选择性接受了一成在心中塑造的扭曲形象,把后者理解为雪穗高超的演技险些将一成蒙蔽。
笹垣润三警官,警察身份、追查案件18年、被只要政绩的上司不理解、退休后仍在跟踪案件等属性,让大家认为这位老头警察是正义的代言人,对他的话深信不疑,并完全接受了他作出的推理。而他“枪虾与虾虎鱼”的关系论述,成为很多数读者接受的雪穗与亮司关系的形象比喻。但在我看来,笹垣润三除了敬业意外,很难说是一位优秀的警官。首先,19年前桐原亮司父亲遇害案件中,案发场所经常有小孩玩耍,案发地多是小孩脚印,通风管道只有小孩身材的人能通过等是最直接明了的现场信息,却在侦查过程中疏忽,主观地把所有小孩排除在了嫌疑人之外,这就比较业余了。其次,在这十几年跟踪案件中,笹垣润三一直受主观情绪左右。“最好不要娶那女人,她可不是普通的狐狸精”,“和那个女人扯上关系,绝对不会有好事儿。这是我调查十八年所得到的结论”。在与今枝交流雪穗和亮司关系时,他提出了“枪虾和虾虎鱼然”的比喻。他给筱冢一成的主观模糊认识下了肯定性结论,而他又承认这一切都是他的想象,什么证据都没有。直到最后与古贺警官讨论案情的时候,仍然承认“没有关键证据”。当然,客观上来说,案发时间久远,寻找证据已几乎不可能。但是对一名职业警察来说,在没有足够证据的情况下,可以做任何假设、推理和猜测,却不能妄下定论,这是职业素养。可以说,一个豪门公子极度主观又模糊的认识,加之一个警官没有关键证据的推论,左右了对雪穗的定论。
看看其他证人提供的信息:元冈邦子,一个雪穗不同班的同学提供了一则诡异的传闻;已经离职的证券公司的营业员完全出自记忆提供的股票买卖情况;不动产老板田川说,如果雪穗早回家半小时,其母或许还有救;滨本夏美等店员的聊天,认为雪穗继母去世的时间恰巧不影响雪穗事业的拓展。这些都有一个共同点,信息提供者都与雪穗的生活有交集,却不足以证明他们能对雪穗的生活有客观、真实、全面的了解,而他们提供的信息都属于传闻、猜测或着个人臆断。如果说先给雪穗做了反面的定性,那么他们提供的信息就都可以解释的通。相反,用这些信息去评价雪穗,那基本上是可以忽略不计的,恰恰又被当作证据来接受。而读者一定程度上都受到了这些信息影响,对雪穗表现出的正面言论和行为,选择性地忽视或解读为对真实目的的掩饰。
除了主观认知和个人情绪影响,“红颜祸水效应”一直笼罩在雪穗周围。在我有限的认知里,美女大多被认为是祸害的根源。相貌出众、富有魅力的美女,不仅令人倾慕、妒忌,也总是遭受额外的、无缘由的议论和质疑,雪穗的美貌也被定性为了对男人的魅惑。有人研究职场的性别歧视发现,有吸引力的女性在找那些被归类为“男性的工作”时往往会被歧视,譬如说当美女申请做建筑工人时,她们常常被认为不适合担任这份工作。另外,财务主管、机械工程师、工地检测员、安全总管和硬件销售人员等也同属“拒绝美女”的行列之内。上帝给了她美貌,就不会再给她智慧。雪穗在股票市场、经营精品店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可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认可。在筱冢一成等人甚至读者看来,单凭雪穗一个女人肯定是做不到的,背后肯定有其他势力的支持或通过见不得人的勾当得到了内幕消息。
除此之外,当一个曾经令人同情、尊重、爱慕、仰视的完美形象破灭的时候,他从不是慢慢消失,而是极速之下的180度反转,立刻遭人憎恨、唾弃和仇视。好像只有这样,才能赎回那些曾经话费在他身上的积极情感。从部分评论中,我感受到了读者的这种心理变化,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
在书中,对雪穗做评价,最最关键的一点便是她和亮司的关系,这也是读者争论的所有问题的归结点。与雪穗在整个事件中起到了的作用始终缺乏事实证据和直接证人不同,亮司对的案件组织实施,却是事实清楚,细节具体,证人证物都在。只要断明了两人的关系,一切都可以解释清楚了。
在很多人看来,两人关系是非常明了的。 第一层关系,枪虾和虾虎鱼似的互利共生关系。第二层纠纠葛葛难以言喻似爱非爱的爱情关系。第一层是大多数人认可的关系,自从笹垣警官作出这个比喻之后,后续看似完整而符合逻辑的推理不断巩固着读者的印象。我却非常赞同微信群一朋友说的,两人应该存在警察经验之外的关系。第二层关系中,对雪穗是否爱桐亮司有有争议,而普遍认可桐原是爱雪穗的。认为他们相爱的证据集中在两点:一是雪穗为亮司编织的杂物袋和为自己的店取名R&K(两人名字首字母);二是雪穗与店员的一段对话,“我的天空里没有太阳,总是黑夜,但并不暗,因为有东西代替了太阳。虽然没有太阳那么明亮,但对我来说已经足够。凭借着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当成白天。我从来就没有太阳,所以不怕失去。”在很多人看来,代替太阳的东西就是亮司,桐原自始至终的行为,甚至最后的自杀,都被解读为对雪穗的保护。而在外人看来,两个人在19年生活中没有任何交点,雪穗的两段婚姻以及亮司死后雪穗的冷漠反应等,又令人对雪穗对亮司的感情产生怀疑。
然而在评价两人关系的时,很多人自动忽略了一个重要因素——时间。整个故事时间跨度足足有19年,两个人从懵懂的孩子长大成为成熟的青年。不论是互利共生或者难以言表的情爱关系一直存在。
我个人认为,这19年里,两个人的关系是有变化的,不能简单的定性为一种一成不变的关系。我个人极度主观而模糊的认识是这样的:
首先,我不认可两个人之间一开始就存在爱情关系。在我狭隘的个人认知范畴内,即使在激素催熟的2016年,也不好轻易定性两个10岁少年之间存在爱情的萌芽,何况那是上世纪70年代。把绣有两人名字首字母的小杂物袋作为爱情的证据,也实在太过牵强。这个年龄段的雪穗和亮司,应该和普通的孩子一样,是要好的童年伙伴关系似乎更加合理。
其次,要雪穗爱上桐原应该是存在巨大的心理障碍。讨论雪穗与桐原的关系时,有两个人的关系是很好的对比参照——雪穗与江利子。从初三开始的好闺蜜,江利子一直以拥有雪穗这样的朋友自豪,在遭到意外的初期,对雪穗的温柔对待始终心怀感激,随着内心不断扩大的疑虑最终疏远了雪穗,而只要提到雪穗,那件可怕的往事就会涌上她的心头。雪穗已经成了江利子的噩梦播放键。雪穗对于江利子的心理影响,难道亮司之于雪穗不存在吗?如果在少年时,桐原亮司与桐原洋介的身份界限还是非常清晰的,对亮司的杀父相救心怀感激,加之一直存在的友谊,两人之间保持较好的联系和互动那就是很正常的。但随着心智成熟,只要提到亮司,雪穗是不是也像江利子想起自己一样,立刻想到那可怕的往事?我一直在想,如果我是雪穗,我会爱上亮司吗?他知道甚至是目睹了我童年最不堪、一生都不愿再想起的噩梦,每见他一次,那仍未愈合的伤疤就要揭开一次。虽然他救过我,但给我造成巨大心灵和身体创伤的,却又恰恰是他的父亲!要一个为维护生活形象,极力掩饰母亲自杀真相的人,去爱上一个与自己所有痛苦和不堪有复杂牵扯的人,实在是有些难度。在我看来,如果没有发生后续的一系列事件,雪穗最终也是要逐渐疏远桐原的。但偏偏他们又被一次又一次的拴在了一起。
第三,自始至终的一切不应该是两人的阴谋策划,而是形势所迫的选择,用一个错误去掩饰上一个错误。一开始两人被绑在了一起,亮司亲历了雪穗的不堪往事,雪穗同样目睹了桐原杀父的犯罪事实,一个人要摆脱阴影坚强的活下去,一个要逃避法理审判。藤村对雪穗是不是有恶意难以判断,但菊池所拍照片对亮司是巨大的威胁,亮司事败则雪穗会被牵扯出来,这应该是诱发初三藤村遇袭案的根本原因。松浦再次出现,亮司被他彻底挟持,此时曾经的杀父案件才过去12年,仍然在诉讼时效之内,他只得孤注一掷杀人灭口。旧案未平,新案再起。本来有机会回到阳光下过正常人生活的亮司,只能继续在生活在黑暗中。对于雪穗,无论是出于自愿还是被迫,她都要给桐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确保桐原始终与自己站在一边的同时,也除掉生活中的麻烦,得到了可观的经济利益。
雪穗的两段婚姻,是主动的选择,而不是谋取利益的布局。有人认为雪穗与高宫诚、筱冢康晴的婚姻,是为了打入他们家族企业内部,为桐原提供内部机密,从而谋取经济利益。我并不认可。首先说与高宫诚的婚姻。从假怀孕、婚前阻止高宫诚与人私奔到后来的离婚,在有些人看来雪穗是要极力留在豪门,又在对方没有利用价值后使出了金蝉脱壳之计。我个人感情角度认为是欲加之罪。策划假怀孕是为了顺利嫁入豪门。他们之间是否有过爱情不好说,但对于雪穗来说,在当时与高宫诚结婚是最理想的选择,经济因素是首要考量因素。被迫与恋童癖的变态做肉体交易、被母亲卖与他人做“干女儿”,母亲的自杀,所有不幸的开始都来自巨大的经济压力,那一无所有的成年雪穗选择嫁入豪门就是再正常不过的选择了。后两次精心策划的目的,我认为同她掩饰母亲自杀的事实是相同的——保护自己的生活形象,以免遭社会的非议。如果说母亲的自杀,会令她在今后的生活中难以抬起头来的话,那么结婚前一天未婚夫与人私奔、婚后短短几年内被出轨的丈夫抛弃,同样会令她在今后很难做人。而这些对男权社会的男人来说,影响就要小得太多了。这里我想插一句,有人认为雪穗母亲是否是自杀值得怀疑。我想提醒一下,1973年桐原洋介买雪穗作“干女儿”时,可能向其母亲支付的价码是100万元。到雪穗母亲死亡的1974年,因为石油危机,已经有很多人到超市抢购市价4万元的清洁剂了,而雪穗母亲因桐原洋介被杀案受调查而丢掉了工作,生活早已无法为继,自杀成了最后的解脱。雪穗之所以对与筱冢康晴的结合反复犹豫,能从在继母葬礼上与筱冢一成的交谈中得出一二,也许她爱的是筱冢一成,也许她真的不懂如何爱一个男人,也许上次事败的婚姻给她造成了阴影,她极其需要一个男人给她安全感,这里我还说不好。诚然,她在婚姻生活中,做了损害丈夫利益去帮助亮司的事,我还是认为那是恰恰当时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她需要维护与桐原相互扶持,相互隐瞒关系的无奈又不得不的选择,努力维持与高宫诚的婚姻和最后的离婚,都是雪穗真实的想法和选择。
第四,两个人都想拥有正常人的生活,也许还是是相互独立的。雪穗一直在努力追寻自己想要的生活,亮司则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我认可江利子说的,雪穗身上一直存在着强大的正能量,一直在坚强的生活着。她虽然嫁入豪门,仍在想通过自己努力去创造幸福生活。或许雪穗炒股和创业的初始资金来路不正,但她在这两方面的才能却是没有任何反驳证据的。她曾努力尝试挽回和高宫诚的婚姻,极度失望后“全身而退”的同时,也帮助撮合了高宫诚和千都留,这说明她的心还是有善良的一面。不论何时,她都在努力维护自己的形象,同时努力坚强的生活着。多次出现的名著《飘》也应该对评价雪穗有一定参考,可惜我没有读过。对于亮司,无论是从小时候所读的百科图书,还是高中时组织男同学做皮肉交易赚钱买电脑设备,都看出来他对计算机和黑客技术的痴迷。他也在努力的学习探索电脑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实际生活应用,虽然他都用在了不正当牟利上。而这期间,恰恰雪穗所接触到的人、所处的环境,都有他所需要的东西。基于他们的关系,雪穗给他提供了支持和帮助,又让他们的关系进一步复杂化。
第五,亮司的死,对雪穗是一种解脱。从儿时的好玩伴,到共同经历重大变故的相互支持,到为了隐瞒罪证犯下一系列罪行,到最后桐原自杀,他们两人的关系应该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很多人认为,全书最后的一句“她一次也没回头”,充分说明了雪穗的冷血无情。再读一遍雪穗的那就话,“我的天空里没有太阳,总是黑夜,但并不暗,因为有东西代替了太阳。虽然没有太阳那么明亮,但对我来说已经足够。凭借着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当成白天。我从来就没有太阳,所以不怕失去。”我个人能的理解却是,雪穗的生命中从来就没有太阳,亮司不是太阳,也不是代替太阳的东西,她是不会害怕失去亮司的。生命中代替太阳的东西,是在之前她对手下店长夏美所说的,“你要有自信,相信自己是最好的”。亮司的死,对雪穗是一种解脱,她终于摆脱了跟随自己的,始终提醒着自己童年噩梦的人,这个人的存在使她从没有生活在太阳底下。
短暂的解脱之后,将是更加黑暗的未来。她摆脱了亮司的影响,而亮司的死却让一切都浮出水面,彻底的绝望使她也不会再回头。
我不想给雪穗洗白,她和所有发生的一切很难脱了干系。如果说这本书描述了案件的侦查阶段,那么读者评论就是对小说男女主人公的最后审判。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提供了能找到的所有证物,所有有关人员做了陈述,却没有给两个当事人辩解的机会。对读者来说,小说全说透了就会失去魅力,故事讲过了也就死了。但对于“雪穗们”来说,所有人都给她做了一个自认为公正的审判,她自己却没有说过一句话,这像极了我们自己的生活。
——《白夜行》唐泽雪穗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卑劣女人吗?
没有人想知道真像,他们只想知道自己已经相信的。我更相信我愿意相信的事,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思维习惯感受的东西才是我值得信任并认定为事实的基础。想要引导我的思维与判断,完全不需要对我撒谎,只要告诉我部分事实,或者一点含沙射影的暗示,剩下的我会自行脑补。
不要把人想的太好,也不要把人想的太坏。
如果说笹垣警官的推理是完全正确的,那么唐泽雪穗是无论美貌还是恶毒都不逊于妲己的女人。评论里,多数人认为雪穗早已丧失人性,一生都在夺取和占有,亮司始终躲在阴影中保护着她,直到最后自杀。这样的定性,所有的事件就可以串联起来,所有人的猜测便得到了印证,又将小说升华到对社会黑暗面和人性的探求上,故事性更加完整。
可我始终觉着,把雪穗定性为一个没有人性的阴谋者、掠夺者,为达到目的,一生都在处心积虑、不择手段的,毁掉了身边的同学、闺蜜、爱人、亲人,最终彻底走向行尸走肉,有失公平。
是什么左右着我们对雪穗的评判呢?如果仅仅从作者的字面描写来看,基本都是正面的,无论是美貌、性格、待人处事,还是商业头脑,她几乎就是完美到无可挑剔的女人。为什么作者对雪穗的着墨风格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我们的情绪却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呢?我认为有两个人的作用很关键——筱冢一成和笹垣润三,一人作了引导暗示,一人作了结论认定。
对雪穗外貌提到最多的是眼睛,像贵族猫咪的眼睛。筱冢一成第一次正面见雪穗的时候,他对她猫咪般的双眼还产生了另一种感觉,就是这种感觉让其认为雪穗并不是一般的名门闺秀——她的眼神里有一种微妙的难以言喻的刺,可以说是卑劣下流的光。这里应该算是雪穗形象转折的开始。筱冢一成地道的豪门公子身份,潜台词在告诉大家,他见过很多的千金小姐,他对雪穗所做的评价是有道理的。从这之后,雪穗的高贵、优雅、有教养、有气质的形象被贴上了“卑劣”的属性。后来,今枝侦探询问筱冢一成调查雪穗的动机时,他给出了“感觉她身边的人都会遭遇某些不幸”的理由,甚至把离婚视为雪穗给高宫诚带来的不幸。筱冢一成这两次对雪穗的评价,被很多人理解为是作者给出的线索,没有怀疑地相信了。然而,筱冢一成却承认自己作出这些评价缘自“极度主观而模糊”。
事实上,筱冢一成对雪穗有过完全相反的印象。在雪穗继母的葬礼上,他开始产生一个想法,认为自己或许对她产生了天大的误会。“她的眼泪,她的颤抖,实在不像作假。她看到仙人掌而呜咽的身影,与过去一成对她的印象截然不同。她的本质刚才不就显现出来了吗?会不会因为自己向来对此不加正视,才会在心里塑造出一个扭曲的形象?反而高宫诚和康晴从一开始就看到了她的原貌?”这时筱冢一成眼中的雪穗,是美丽、独立、坚强、充满正能量,同时又极度缺乏安全感的脆弱女人。前后两种截然相反的评价,大多数人选择性接受了一成在心中塑造的扭曲形象,把后者理解为雪穗高超的演技险些将一成蒙蔽。
笹垣润三警官,警察身份、追查案件18年、被只要政绩的上司不理解、退休后仍在跟踪案件等属性,让大家认为这位老头警察是正义的代言人,对他的话深信不疑,并完全接受了他作出的推理。而他“枪虾与虾虎鱼”的关系论述,成为很多数读者接受的雪穗与亮司关系的形象比喻。但在我看来,笹垣润三除了敬业意外,很难说是一位优秀的警官。首先,19年前桐原亮司父亲遇害案件中,案发场所经常有小孩玩耍,案发地多是小孩脚印,通风管道只有小孩身材的人能通过等是最直接明了的现场信息,却在侦查过程中疏忽,主观地把所有小孩排除在了嫌疑人之外,这就比较业余了。其次,在这十几年跟踪案件中,笹垣润三一直受主观情绪左右。“最好不要娶那女人,她可不是普通的狐狸精”,“和那个女人扯上关系,绝对不会有好事儿。这是我调查十八年所得到的结论”。在与今枝交流雪穗和亮司关系时,他提出了“枪虾和虾虎鱼然”的比喻。他给筱冢一成的主观模糊认识下了肯定性结论,而他又承认这一切都是他的想象,什么证据都没有。直到最后与古贺警官讨论案情的时候,仍然承认“没有关键证据”。当然,客观上来说,案发时间久远,寻找证据已几乎不可能。但是对一名职业警察来说,在没有足够证据的情况下,可以做任何假设、推理和猜测,却不能妄下定论,这是职业素养。可以说,一个豪门公子极度主观又模糊的认识,加之一个警官没有关键证据的推论,左右了对雪穗的定论。
看看其他证人提供的信息:元冈邦子,一个雪穗不同班的同学提供了一则诡异的传闻;已经离职的证券公司的营业员完全出自记忆提供的股票买卖情况;不动产老板田川说,如果雪穗早回家半小时,其母或许还有救;滨本夏美等店员的聊天,认为雪穗继母去世的时间恰巧不影响雪穗事业的拓展。这些都有一个共同点,信息提供者都与雪穗的生活有交集,却不足以证明他们能对雪穗的生活有客观、真实、全面的了解,而他们提供的信息都属于传闻、猜测或着个人臆断。如果说先给雪穗做了反面的定性,那么他们提供的信息就都可以解释的通。相反,用这些信息去评价雪穗,那基本上是可以忽略不计的,恰恰又被当作证据来接受。而读者一定程度上都受到了这些信息影响,对雪穗表现出的正面言论和行为,选择性地忽视或解读为对真实目的的掩饰。
除了主观认知和个人情绪影响,“红颜祸水效应”一直笼罩在雪穗周围。在我有限的认知里,美女大多被认为是祸害的根源。相貌出众、富有魅力的美女,不仅令人倾慕、妒忌,也总是遭受额外的、无缘由的议论和质疑,雪穗的美貌也被定性为了对男人的魅惑。有人研究职场的性别歧视发现,有吸引力的女性在找那些被归类为“男性的工作”时往往会被歧视,譬如说当美女申请做建筑工人时,她们常常被认为不适合担任这份工作。另外,财务主管、机械工程师、工地检测员、安全总管和硬件销售人员等也同属“拒绝美女”的行列之内。上帝给了她美貌,就不会再给她智慧。雪穗在股票市场、经营精品店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可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认可。在筱冢一成等人甚至读者看来,单凭雪穗一个女人肯定是做不到的,背后肯定有其他势力的支持或通过见不得人的勾当得到了内幕消息。
除此之外,当一个曾经令人同情、尊重、爱慕、仰视的完美形象破灭的时候,他从不是慢慢消失,而是极速之下的180度反转,立刻遭人憎恨、唾弃和仇视。好像只有这样,才能赎回那些曾经话费在他身上的积极情感。从部分评论中,我感受到了读者的这种心理变化,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
在书中,对雪穗做评价,最最关键的一点便是她和亮司的关系,这也是读者争论的所有问题的归结点。与雪穗在整个事件中起到了的作用始终缺乏事实证据和直接证人不同,亮司对的案件组织实施,却是事实清楚,细节具体,证人证物都在。只要断明了两人的关系,一切都可以解释清楚了。
在很多人看来,两人关系是非常明了的。 第一层关系,枪虾和虾虎鱼似的互利共生关系。第二层纠纠葛葛难以言喻似爱非爱的爱情关系。第一层是大多数人认可的关系,自从笹垣警官作出这个比喻之后,后续看似完整而符合逻辑的推理不断巩固着读者的印象。我却非常赞同微信群一朋友说的,两人应该存在警察经验之外的关系。第二层关系中,对雪穗是否爱桐亮司有有争议,而普遍认可桐原是爱雪穗的。认为他们相爱的证据集中在两点:一是雪穗为亮司编织的杂物袋和为自己的店取名R&K(两人名字首字母);二是雪穗与店员的一段对话,“我的天空里没有太阳,总是黑夜,但并不暗,因为有东西代替了太阳。虽然没有太阳那么明亮,但对我来说已经足够。凭借着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当成白天。我从来就没有太阳,所以不怕失去。”在很多人看来,代替太阳的东西就是亮司,桐原自始至终的行为,甚至最后的自杀,都被解读为对雪穗的保护。而在外人看来,两个人在19年生活中没有任何交点,雪穗的两段婚姻以及亮司死后雪穗的冷漠反应等,又令人对雪穗对亮司的感情产生怀疑。
然而在评价两人关系的时,很多人自动忽略了一个重要因素——时间。整个故事时间跨度足足有19年,两个人从懵懂的孩子长大成为成熟的青年。不论是互利共生或者难以言表的情爱关系一直存在。
我个人认为,这19年里,两个人的关系是有变化的,不能简单的定性为一种一成不变的关系。我个人极度主观而模糊的认识是这样的:
首先,我不认可两个人之间一开始就存在爱情关系。在我狭隘的个人认知范畴内,即使在激素催熟的2016年,也不好轻易定性两个10岁少年之间存在爱情的萌芽,何况那是上世纪70年代。把绣有两人名字首字母的小杂物袋作为爱情的证据,也实在太过牵强。这个年龄段的雪穗和亮司,应该和普通的孩子一样,是要好的童年伙伴关系似乎更加合理。
其次,要雪穗爱上桐原应该是存在巨大的心理障碍。讨论雪穗与桐原的关系时,有两个人的关系是很好的对比参照——雪穗与江利子。从初三开始的好闺蜜,江利子一直以拥有雪穗这样的朋友自豪,在遭到意外的初期,对雪穗的温柔对待始终心怀感激,随着内心不断扩大的疑虑最终疏远了雪穗,而只要提到雪穗,那件可怕的往事就会涌上她的心头。雪穗已经成了江利子的噩梦播放键。雪穗对于江利子的心理影响,难道亮司之于雪穗不存在吗?如果在少年时,桐原亮司与桐原洋介的身份界限还是非常清晰的,对亮司的杀父相救心怀感激,加之一直存在的友谊,两人之间保持较好的联系和互动那就是很正常的。但随着心智成熟,只要提到亮司,雪穗是不是也像江利子想起自己一样,立刻想到那可怕的往事?我一直在想,如果我是雪穗,我会爱上亮司吗?他知道甚至是目睹了我童年最不堪、一生都不愿再想起的噩梦,每见他一次,那仍未愈合的伤疤就要揭开一次。虽然他救过我,但给我造成巨大心灵和身体创伤的,却又恰恰是他的父亲!要一个为维护生活形象,极力掩饰母亲自杀真相的人,去爱上一个与自己所有痛苦和不堪有复杂牵扯的人,实在是有些难度。在我看来,如果没有发生后续的一系列事件,雪穗最终也是要逐渐疏远桐原的。但偏偏他们又被一次又一次的拴在了一起。
第三,自始至终的一切不应该是两人的阴谋策划,而是形势所迫的选择,用一个错误去掩饰上一个错误。一开始两人被绑在了一起,亮司亲历了雪穗的不堪往事,雪穗同样目睹了桐原杀父的犯罪事实,一个人要摆脱阴影坚强的活下去,一个要逃避法理审判。藤村对雪穗是不是有恶意难以判断,但菊池所拍照片对亮司是巨大的威胁,亮司事败则雪穗会被牵扯出来,这应该是诱发初三藤村遇袭案的根本原因。松浦再次出现,亮司被他彻底挟持,此时曾经的杀父案件才过去12年,仍然在诉讼时效之内,他只得孤注一掷杀人灭口。旧案未平,新案再起。本来有机会回到阳光下过正常人生活的亮司,只能继续在生活在黑暗中。对于雪穗,无论是出于自愿还是被迫,她都要给桐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确保桐原始终与自己站在一边的同时,也除掉生活中的麻烦,得到了可观的经济利益。
雪穗的两段婚姻,是主动的选择,而不是谋取利益的布局。有人认为雪穗与高宫诚、筱冢康晴的婚姻,是为了打入他们家族企业内部,为桐原提供内部机密,从而谋取经济利益。我并不认可。首先说与高宫诚的婚姻。从假怀孕、婚前阻止高宫诚与人私奔到后来的离婚,在有些人看来雪穗是要极力留在豪门,又在对方没有利用价值后使出了金蝉脱壳之计。我个人感情角度认为是欲加之罪。策划假怀孕是为了顺利嫁入豪门。他们之间是否有过爱情不好说,但对于雪穗来说,在当时与高宫诚结婚是最理想的选择,经济因素是首要考量因素。被迫与恋童癖的变态做肉体交易、被母亲卖与他人做“干女儿”,母亲的自杀,所有不幸的开始都来自巨大的经济压力,那一无所有的成年雪穗选择嫁入豪门就是再正常不过的选择了。后两次精心策划的目的,我认为同她掩饰母亲自杀的事实是相同的——保护自己的生活形象,以免遭社会的非议。如果说母亲的自杀,会令她在今后的生活中难以抬起头来的话,那么结婚前一天未婚夫与人私奔、婚后短短几年内被出轨的丈夫抛弃,同样会令她在今后很难做人。而这些对男权社会的男人来说,影响就要小得太多了。这里我想插一句,有人认为雪穗母亲是否是自杀值得怀疑。我想提醒一下,1973年桐原洋介买雪穗作“干女儿”时,可能向其母亲支付的价码是100万元。到雪穗母亲死亡的1974年,因为石油危机,已经有很多人到超市抢购市价4万元的清洁剂了,而雪穗母亲因桐原洋介被杀案受调查而丢掉了工作,生活早已无法为继,自杀成了最后的解脱。雪穗之所以对与筱冢康晴的结合反复犹豫,能从在继母葬礼上与筱冢一成的交谈中得出一二,也许她爱的是筱冢一成,也许她真的不懂如何爱一个男人,也许上次事败的婚姻给她造成了阴影,她极其需要一个男人给她安全感,这里我还说不好。诚然,她在婚姻生活中,做了损害丈夫利益去帮助亮司的事,我还是认为那是恰恰当时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她需要维护与桐原相互扶持,相互隐瞒关系的无奈又不得不的选择,努力维持与高宫诚的婚姻和最后的离婚,都是雪穗真实的想法和选择。
第四,两个人都想拥有正常人的生活,也许还是是相互独立的。雪穗一直在努力追寻自己想要的生活,亮司则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我认可江利子说的,雪穗身上一直存在着强大的正能量,一直在坚强的生活着。她虽然嫁入豪门,仍在想通过自己努力去创造幸福生活。或许雪穗炒股和创业的初始资金来路不正,但她在这两方面的才能却是没有任何反驳证据的。她曾努力尝试挽回和高宫诚的婚姻,极度失望后“全身而退”的同时,也帮助撮合了高宫诚和千都留,这说明她的心还是有善良的一面。不论何时,她都在努力维护自己的形象,同时努力坚强的生活着。多次出现的名著《飘》也应该对评价雪穗有一定参考,可惜我没有读过。对于亮司,无论是从小时候所读的百科图书,还是高中时组织男同学做皮肉交易赚钱买电脑设备,都看出来他对计算机和黑客技术的痴迷。他也在努力的学习探索电脑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实际生活应用,虽然他都用在了不正当牟利上。而这期间,恰恰雪穗所接触到的人、所处的环境,都有他所需要的东西。基于他们的关系,雪穗给他提供了支持和帮助,又让他们的关系进一步复杂化。
第五,亮司的死,对雪穗是一种解脱。从儿时的好玩伴,到共同经历重大变故的相互支持,到为了隐瞒罪证犯下一系列罪行,到最后桐原自杀,他们两人的关系应该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很多人认为,全书最后的一句“她一次也没回头”,充分说明了雪穗的冷血无情。再读一遍雪穗的那就话,“我的天空里没有太阳,总是黑夜,但并不暗,因为有东西代替了太阳。虽然没有太阳那么明亮,但对我来说已经足够。凭借着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当成白天。我从来就没有太阳,所以不怕失去。”我个人能的理解却是,雪穗的生命中从来就没有太阳,亮司不是太阳,也不是代替太阳的东西,她是不会害怕失去亮司的。生命中代替太阳的东西,是在之前她对手下店长夏美所说的,“你要有自信,相信自己是最好的”。亮司的死,对雪穗是一种解脱,她终于摆脱了跟随自己的,始终提醒着自己童年噩梦的人,这个人的存在使她从没有生活在太阳底下。
短暂的解脱之后,将是更加黑暗的未来。她摆脱了亮司的影响,而亮司的死却让一切都浮出水面,彻底的绝望使她也不会再回头。
我不想给雪穗洗白,她和所有发生的一切很难脱了干系。如果说这本书描述了案件的侦查阶段,那么读者评论就是对小说男女主人公的最后审判。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提供了能找到的所有证物,所有有关人员做了陈述,却没有给两个当事人辩解的机会。对读者来说,小说全说透了就会失去魅力,故事讲过了也就死了。但对于“雪穗们”来说,所有人都给她做了一个自认为公正的审判,她自己却没有说过一句话,这像极了我们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