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鸟朝凤 千年匠心
百鸟朝凤 千年匠心
昨天看了一部电影——《百鸟朝凤》。
临时决定去看的,因为害怕这次不去就没有机会再看到了。
因为排片实在太惨淡,惨淡得我害怕它明天就下架。
当然,这是商业片的时代,连张艺谋冯小刚这样的老一代电影导演都抛弃文艺路线改走商业道路了,谁还能妄想救回大势已去的文艺片。
毕竟大家都这么忙,谁会愿意花两个小时去了解一个平凡人的人生故事,去听一首没有任何吸引力的过时曲目呢。人们都宁愿去看一个蹩脚的明星在屏幕上装疯卖傻硬凑出来的尴尬笑点,也不愿意去听一个普通人呕心沥血用生命演奏出来的一曲人生绝唱。
何况今天这一曲还是用唢呐吹的。
几无人知的唢呐。
可是我去了,毫不犹豫。
只因为前几天曾在一个公众号看到的一句话 : 你还有无数机会看到超级英雄一次次拯救世界,但却不一定有机会再看到中国老电影人憋了一口气,闷住一口血,吹奏的那一曲《百鸟朝凤》了。
我真庆幸我去了,真庆幸自己没有错过老匠人憋了一口气,闷住一口血,吹出的那一曲《百鸟朝凤》。
两个小时的电影,没有一次的出戏,还有好几次的泪目,看完以后我说不出话只敢沉默,虽然心里早已是五味杂陈不是滋味。
有满足,满足自己没有错过一部好电影;有开心,开心三十几块钱的电影票花得值;有难过,难过这么好的电影没有几个人看;有愤怒,愤怒这么好的电影却只有这么少的排片;有无奈,无奈自己再愤怒再难过也改变不了这类文艺片排片惨淡观影惨淡的事实。就像剧里的唢呐匠不管如何努力如何坚持也改变不了唢呐终将被洋乐器取代而惨遭淘汰的事实,时代洪流,滚滚如此,一个普通人能做什么?
一个坚持拍到最后一刻的电影导演,一个情愿死在表演才会坐的太师椅上的唢呐艺人,是什么让他们宁愿付出生命也要坚守?除了热爱,我实在想不出其他的理由。
曾经看到这样一段话,
最深的孤独是不被理解,在他人与你分庭而立的时候,在你的所作所为与别人的嗤笑互呛的时候,在你孤独苦闷不被了解没人知道的时候,在你细数那些仿佛永远也没办法结束的寂寞夜晚和清晨的时候,你那执拗而笨拙的坚持靠什么支持下去?热爱。唯有热爱可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唯有热爱可以长久地抵挡人生中不绝的孤独时刻。
是热爱吧。是热爱让他们不管时代变迁,不顾旁人劝解,固执地憋住了那一口气,闷住了那一口血,去吹奏那一曲滴着鲜血的《百鸟朝凤》。
这份热爱,让屏幕之外的我,泪流满面,肃然起敬。
如果你看到这里,有一点触动的话,请去买上一张电影票吧,就为了那两个老人的那份热爱,那份坚持到死也不放弃的执着,为我长时间的无言泪流。我保证,它绝对值你手中那两张钞票,绝对值你坐在黑暗里的那两个小时。
中午也好,半夜也好,去看一看,如果有排片的话。
本来以为自己会说不出什么东西,直到动笔写到这里的时候才发现其实想说的还有很多很多。电影的每一个镜头我都喜欢,每一个镜头都带给我很多触动,在那里我看到了童年的记忆,看到了我故乡的父老乡亲,看到了我已故去的奶奶爷爷,看到了我曾经历过的悲喜。
我看到爷爷几乎不离手的烟斗,他被烟雾缭绕眉飞色舞唾沫飞扬的激动表情,藤椅上打着盹的白色后脑勺和此起彼伏的鼾眠声,双手绕后微驼着步履蹒跚的背影,被病魔折磨瘦了的黝黑脸庞,上面密布着的皱纹和老年斑,还有到死也不喊痛的固执而不甘的呻吟,弥留之际粗糙得让我恐惧的喘气声。
看到漆黑饭桌上画着一圈青花的碗,没有什么卖相的青椒炒豆腐,几个清淡的小菜,一盘蒸红薯和一碗喝起来滋溜作响的小米粥,桌上掉下的饭粒被奶奶捡起放到嘴里。
看到夏夜里奶奶的花背心,铺在院子里的木板和凉席,轻摇着的妈妈手里的大蒲扇,闪着光的池塘边草丛里的萤火虫,冰凉的土屋门口的青石台阶和怕热的奶奶的大赤脚,还有大雨里的斗笠和草鞋蓑衣。
看到我尘封多年的童年记忆。
所以到这里,它于已我远不止是一部电影。它给我的感动不只是《百鸟朝凤》的背后流传千年的匠心,还是纵使千帆过尽世界早已面目全非,吴天明和焦三爷仍坚守不变的一份初心。
而这份初心,于我,是永远鲜活的记忆。于焦三爷,则是那句,
唢呐不是吹给别人吹的,是吹给自己听的。
物来物去,有盛有衰,自有天意,可以惋惜,但不必悲哀。最后一刻,陪我听一曲《百鸟朝凤》,静静目送一个时代的死去吧。
最后再说一句,
你还有无数次机会
看到英雄拯救世界
却不一定再有机会
看到一位匠心艺人
憋一口气闷一口血
吹奏一曲《百鸟朝凤》
昨天看了一部电影——《百鸟朝凤》。
临时决定去看的,因为害怕这次不去就没有机会再看到了。
因为排片实在太惨淡,惨淡得我害怕它明天就下架。
当然,这是商业片的时代,连张艺谋冯小刚这样的老一代电影导演都抛弃文艺路线改走商业道路了,谁还能妄想救回大势已去的文艺片。
毕竟大家都这么忙,谁会愿意花两个小时去了解一个平凡人的人生故事,去听一首没有任何吸引力的过时曲目呢。人们都宁愿去看一个蹩脚的明星在屏幕上装疯卖傻硬凑出来的尴尬笑点,也不愿意去听一个普通人呕心沥血用生命演奏出来的一曲人生绝唱。
何况今天这一曲还是用唢呐吹的。
几无人知的唢呐。
可是我去了,毫不犹豫。
只因为前几天曾在一个公众号看到的一句话 : 你还有无数机会看到超级英雄一次次拯救世界,但却不一定有机会再看到中国老电影人憋了一口气,闷住一口血,吹奏的那一曲《百鸟朝凤》了。
我真庆幸我去了,真庆幸自己没有错过老匠人憋了一口气,闷住一口血,吹出的那一曲《百鸟朝凤》。
两个小时的电影,没有一次的出戏,还有好几次的泪目,看完以后我说不出话只敢沉默,虽然心里早已是五味杂陈不是滋味。
有满足,满足自己没有错过一部好电影;有开心,开心三十几块钱的电影票花得值;有难过,难过这么好的电影没有几个人看;有愤怒,愤怒这么好的电影却只有这么少的排片;有无奈,无奈自己再愤怒再难过也改变不了这类文艺片排片惨淡观影惨淡的事实。就像剧里的唢呐匠不管如何努力如何坚持也改变不了唢呐终将被洋乐器取代而惨遭淘汰的事实,时代洪流,滚滚如此,一个普通人能做什么?
一个坚持拍到最后一刻的电影导演,一个情愿死在表演才会坐的太师椅上的唢呐艺人,是什么让他们宁愿付出生命也要坚守?除了热爱,我实在想不出其他的理由。
曾经看到这样一段话,
最深的孤独是不被理解,在他人与你分庭而立的时候,在你的所作所为与别人的嗤笑互呛的时候,在你孤独苦闷不被了解没人知道的时候,在你细数那些仿佛永远也没办法结束的寂寞夜晚和清晨的时候,你那执拗而笨拙的坚持靠什么支持下去?热爱。唯有热爱可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唯有热爱可以长久地抵挡人生中不绝的孤独时刻。
是热爱吧。是热爱让他们不管时代变迁,不顾旁人劝解,固执地憋住了那一口气,闷住了那一口血,去吹奏那一曲滴着鲜血的《百鸟朝凤》。
这份热爱,让屏幕之外的我,泪流满面,肃然起敬。
如果你看到这里,有一点触动的话,请去买上一张电影票吧,就为了那两个老人的那份热爱,那份坚持到死也不放弃的执着,为我长时间的无言泪流。我保证,它绝对值你手中那两张钞票,绝对值你坐在黑暗里的那两个小时。
中午也好,半夜也好,去看一看,如果有排片的话。
本来以为自己会说不出什么东西,直到动笔写到这里的时候才发现其实想说的还有很多很多。电影的每一个镜头我都喜欢,每一个镜头都带给我很多触动,在那里我看到了童年的记忆,看到了我故乡的父老乡亲,看到了我已故去的奶奶爷爷,看到了我曾经历过的悲喜。
我看到爷爷几乎不离手的烟斗,他被烟雾缭绕眉飞色舞唾沫飞扬的激动表情,藤椅上打着盹的白色后脑勺和此起彼伏的鼾眠声,双手绕后微驼着步履蹒跚的背影,被病魔折磨瘦了的黝黑脸庞,上面密布着的皱纹和老年斑,还有到死也不喊痛的固执而不甘的呻吟,弥留之际粗糙得让我恐惧的喘气声。
看到漆黑饭桌上画着一圈青花的碗,没有什么卖相的青椒炒豆腐,几个清淡的小菜,一盘蒸红薯和一碗喝起来滋溜作响的小米粥,桌上掉下的饭粒被奶奶捡起放到嘴里。
看到夏夜里奶奶的花背心,铺在院子里的木板和凉席,轻摇着的妈妈手里的大蒲扇,闪着光的池塘边草丛里的萤火虫,冰凉的土屋门口的青石台阶和怕热的奶奶的大赤脚,还有大雨里的斗笠和草鞋蓑衣。
看到我尘封多年的童年记忆。
所以到这里,它于已我远不止是一部电影。它给我的感动不只是《百鸟朝凤》的背后流传千年的匠心,还是纵使千帆过尽世界早已面目全非,吴天明和焦三爷仍坚守不变的一份初心。
而这份初心,于我,是永远鲜活的记忆。于焦三爷,则是那句,
唢呐不是吹给别人吹的,是吹给自己听的。
物来物去,有盛有衰,自有天意,可以惋惜,但不必悲哀。最后一刻,陪我听一曲《百鸟朝凤》,静静目送一个时代的死去吧。
最后再说一句,
你还有无数次机会
看到英雄拯救世界
却不一定再有机会
看到一位匠心艺人
憋一口气闷一口血
吹奏一曲《百鸟朝凤》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