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一样的女子
![]() |
01
小时候,父亲让她去学堂读书。
她大大咧咧说:不当吃不当喝的,我不去。
父亲拗不过他,也只好作罢。
她擅长的是挖芋头,拾粪,打猪草。每次出去回来都是她的篮子最满。踢毽子,抓石子也是她强项。谁谁要是出去玩,那肯定是要找她。
她从来不惹事,但事来了也从不怕事。有男孩欺负人,她三下五除二后来直接骑在男孩身上打。被打的人怕了,看热闹的人也怕了,此后大家伙都知道她打起架来很厉害,也都不敢在她面前撩贱了。
平日父母不在家,洗衣做饭,料理家务井井有条。家里来客人,该让烟让烟,该倒水倒水,还能做一桌好菜留客人吃饭。
她一直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唯独读书这件事,她觉得自己太草率了。
02
为了挣钱,她做过很多事:在砖窑厂撂过砖,在家里糊过木箱,到市里卖过早餐,集市开门面卖过饲料,还养过几年蛋鸡,做得时间最长的是粮食生意。
天不亮她就一个人赶着毛驴车出去收粮食,吆喝,谈生意,装卸车。虽然没读过书,乘法口诀比谁背的都熟,算起账来一点也不亚于噼里啪啦打算盘。认识她的人都说要是她肯读书,以她的智商一准能考上大学。
她几乎不给孩子做衣服鞋子,她说太浪费时间,车轮子出去转一圈挣的够买好几双鞋子,在家里做一天也不见得能做好一双鞋。
晴天有晴天的活,下雨天有下雨天的事情。村里那些东家长西家短鸡毛蒜皮的事情从来都与她无关,她说:“有那闲工夫闹门子聊家常,还不如想想明天去哪里收粮食。”
当周围邻居还在靠一亩三分地维持生计,外出打零工贴补家用的时候,她已经给家里添置了电视,开起了农用三轮。
她常常说:穷就要多折腾,说不定就折腾出钱来了。天天坐着打麻将,谁也不会给你送钱来。
03
儿子名牌大学毕业,一直是她引以为荣的。临近毕业,儿子失恋了,一蹶不振。不去考研,也不去找工作,一天到晚在房间打游戏,打的昏天暗地,由于抑郁头发都掉了几撮。
她在老家呆不住了,心急如焚,连夜坐车来到儿子的住处。那一刻她不再想儿子能不能读研,也不再想儿子要不要留学,她只想儿子尽快找个工作,然后结婚生子好好过日子。
一见到儿子,她告诉儿子身体不舒服,头很晕。儿子问她可要吃饭,她摇摇头,说:“没胃口,还是躺一会吧”
躺在床上,她用虚弱的声音跟儿子说:“儿子啊,以前为了你安心读书家里什么事都不告诉你,但是这两年我和你爸的身体是一年不如一年了,你爸有心脏病,干活不能负重,走路都不能走快,心脏跳的厉害,平日里都靠药维持着。我吧,又有高血压,动不动就会晕,天天要喝降压药。我们也没啥劳动能力了,你爷爷奶奶年龄也越来越大,家里的负担是越来越重了,以后家里的事只能指望你了。”
她生的儿子她了解,劝他不能硬碰硬,必须示弱以柔克刚。他可以任性,可以懈怠,但是照顾家的责任不允许他再消沉下去,男子汉大丈夫必须有勇气挑起家里的大梁。
她看到儿子投简历、面试、上班,一切就绪,才买车票回了家。
她就是这样,对付自己生养的孩子,总有办法让他找回勇气面对生活。
04
婆家有两个儿子,小儿子和小儿媳妇喜欢占父母的便宜,有事没事总喜欢从老人那里捞点东西。
在农村这个现象也很常见,有的子女为了争父母的那点家产都打的头破血流,甚至老死不相往来,一点儿一奶同胞的情分都没有了。
她从来不去争,有人跟她说老二怎么怎么着的时候,她也只是嫣然一笑。
她心里有自己的打算,她不会去争家产的,分给她她就要,不分给她她也不会去闹。一是兄弟之间为了这点事打架让父母心寒,外人也跟着看笑话,二是有算计家底的功夫还不如去琢磨琢磨挣钱门道呢。靠榨取父母的那点家底过日子算什么本事,那未来还不得喝西北风啊,更何况在农村父母能有什么家底。
这就是她,靠自己打拼才是她风格。
05
儿子跟她说:你把家里的地承包出去,来城里吧,我们家有地方住。
她微笑着说:再等等吧,我们在家里挺好的,你爷爷奶奶年龄也大了离不开人。即使去了也不住你家,我都想好了,在你附近租个房子就行,方便自在,我还可以做点小生意。等到实在干不动了,我们就回老家,金窝银窝都不如自己的狗窝,习惯了。
这也是她,永远都比你打算的远一点。
你猜对了,她是我妈,一个不识字的普通农村妇女,也是一直默默影响着我前行的人。
龙应台说: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我低头默默祈祷,希望往后的时光慢些再慢些走远!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