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的基因
对道金斯(Richard Dawkins)所著的《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吴国盛有如下评价:“听完道金斯讲述基因的故事,人类应该感到绝望。进化是偶然的、无目的的,基因是冷酷和自私的。它们聪明绝顶,经过几十亿年的进化,它们都已经成精了。从这里我们确实可以学会不少求生存的本领,但同时我们也会陷入这样一个境地:我们不知道我们为什么要生存。生存是偶然的,也是荒谬的。生命的意义可以说是微不足道的。在人性的世界里那么崇高和辉煌的舍生取义、视死如归,在一个所谓的客观世界里完全是不合情理的。近代科学制造的这种人与世界的分裂,在今天由于更加精致化、合理化,而显得更难弥合。”
不只是这位哲学教授感到了绝望,据我所知,很多人读罢此书都会感到绝望。因为正如书中所解释的那样,所有的生命,包括人类,都是自私基因的容器和它们用以复制自己的工具。而基因的形成和发展,则“归咎”于冰冷的自然法则,并伴有随机性。在这个意义上,每个生命的由来确实是“偶然的、无目的的”,而且“基因是冷酷和自私的”。即使是各类物种间的相互信任与合作,甚至人世间的某些茫茫大义与温情,都被自私基因的理论阐释到赤裸,到本质的自私。更进一步来说,生命本质上就是自私的,人人都被生存和繁殖利益所驱使,我们的社会也将变得弱肉强食。物竞天择,处处都被笼罩在“达尔文主义”的自私自利之中。
然而,绝望者们曲解了作者的本意。他们错在没分清解释与主张。正如戴蒙德(Jared Diamond)在《第三种黑猩猩》(The Third Chimpanzee)中所写到的:“对他们来说,‘解释’某些行为,与为那些行为辩护,两者之间似乎没有明显的界限”,“证明某种野蛮行为的演化根源,无异于主张那种行为是正当的;证明某一行为有遗传基础,无异于宣告不可能改变那种行为。”
但实际上,道金斯在开篇第一章就强调:“我并不提倡以进化论为基础的道德观,我只是讲事物是如何进化的,而不是讲人类应该怎样行动才符合道德准则。”他接着说到:“我自己也觉得,一个单纯以基因那种普遍的、无情的自私性法则为基础的人类社会,生活在其中将会令人厌恶至极”,“如果你和我一样希望为了共同的利益,建立一个人与人之间慷慨大度、相互无私合作的社会,那你就不能指望从生物的本性获得什么助益。让我们设法通过教育把慷慨大度和利他主义灌输到人们的头脑中去吧!因为我们生来就是自私的。让我们懂得我们自私的基因居心何在,因为这样我们才至少有机会去打乱它们的计划,而这是其他物种从来未能希望做到的。”
是啊,毕竟我们是自然界中最为幸运和特殊的物种。进化的历程赋予了人类复杂精密的大脑。物理学家加莱道雄(Michio Kaku)曾说过:“顶在你肩膀上面的,是已知宇宙中最复杂的东西。”依靠它,我们得以对事物的发展做出可靠的预测,建立科学的理论解释,直至探索自身的本性和由来。我们通过了解细菌病毒的基因如何自私,才得以克服致命的疾病;我们通过理解各类动植物的基因如何自私,才有可能去帮助维护脆弱的生态平衡;我们通过探索自己的基因如何自私,才会在某些时候有意识地脱离它们的操控,才会真正深刻地体味生命的痛苦与幸福。
那目的呢?我们过完匆匆的一生,最终也不过是基因传递的临时载体。而基因的行为只是自然法则的体现。正如那位哲学教授所说,到头来“我们不知道我们为什么要生存。生存是偶然的,也是荒谬的。生命的意义可以说是微不足道的。”一切都终将化为宇宙的尘埃!他继续将矛头指向现代科学,指责科学的发展制造了“人与世界的分裂”,且在今天变得“更难弥合”。
但是,我要再次反驳他的看法。的确,生命的诞生是偶然的,生命也是短暂的,当然也可以是微不足道的。在《拆散彩虹》(Unweaving the Rainbow)这本书中的开头,道金斯写道:“我们终将逝去,这使我们已是幸运。大多数人都不会有死,因为他们从来就没有被生。”正是因为偶然、短暂、微不足道,我们的存在才成为了了不起的奇迹。你我生命和意识的出现,是建立在简单的物理法则、纷繁的化学反应、自私的生物演化之上的伟大奇迹。在感叹宇宙的广袤的同时,我们也要感叹生命的可贵,更应努力珍惜!生存本是美丽的馈赠,何来荒谬?苛求生命的意义,恰恰是在把自私的本性发挥到了极致。
再者,如书中最后所阐述到的,人类生命的演化不只是基因的演化,还伴随着文因(meme,西文取形自“模仿”,译文取意于“文化基因”)的演化。和基因类似,文因也是自私的,只有精于复制和传播之道,才能谋得生存发展。除了基因,文因以操控大脑的方式更深刻地影响着我们。戴蒙德也说:“人类行为的目标不可一概而论,‘留下更多的子孙’不是唯一的考量。一旦人类发展了文化,文化就有了自己的生命、自己的目标。今天许多人在辩论要不要生孩子,已经有许多人决定不要孩子,他们要把时间、精力投注在其他的活动上”,“简言之,我们与其他动物一样,在演化过程中必须赢得生殖竞赛。我们过去发展出的生殖策略,塑造了我们。但是我们也发展出了道德意识,为了追求道德目标,即使违反生殖竞赛的目标与方法,也在所不惜,无怨无悔。我们能有天人交战的经验,就是人与其他动物最根本的差异。”
地球上的生灵,他们生来便是自私的。他们的命运没有方向,因为演化本无方向。基因控制着他们的躯壳,唯一的目的就是生存与繁殖。而文因寄居于他们的大脑, 以强大的力量影响着他们的行为,无论高尚还是卑微。这两种生来的自私会把他们带向何方?只有人类的科学理性才可能回答,也只有人类发展出的人文精神才可能力挽狂澜。既然生命是馈赠,生命也可以是一种责任。只有懂得基因和文因自私的本性,反抗基因的暴政,传播优秀的文因,才可能肩负起这个责任,继续保留这份珍贵的生命奇迹。这可作为每一个有志者一生追求的目标,使原本微不足道的生命变得伟大。
而绝望者们乞求来生,或乞求死后虚无的天堂。这正是诱惑的文因在脑中作怪。不是吗?生命自私的本性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敢去坦然面对。绝望的人不仅是不懂得珍惜的人,也是懦弱的人。他们时时刻刻都期望自己的付出会收到回报。他们所能感知的世界和他们的人生希望,不能没有一个所谓的目的。如果真没有,他们就变得无法体味生活的美好、生存的意义。
道金斯曾写道:“假设宇宙的终极命运的确没有目的,我们是不是真的都要把我们的人生希望和宇宙的终极命运绑在一块呢?当然不,如果我们精神正常的话,不会如此。我们的生活被各色各样更亲密、更温暖的事物以及人类的雄心和洞察所主宰着。指责科学剥夺了使人生值得一过的生活温馨,这个错误是如此的荒唐,如此的与我本人和大多数科学家的感受绝然相反,以至于我几乎要变得绝望,就象我被错误地怀疑过的那样。”
不只是这位哲学教授感到了绝望,据我所知,很多人读罢此书都会感到绝望。因为正如书中所解释的那样,所有的生命,包括人类,都是自私基因的容器和它们用以复制自己的工具。而基因的形成和发展,则“归咎”于冰冷的自然法则,并伴有随机性。在这个意义上,每个生命的由来确实是“偶然的、无目的的”,而且“基因是冷酷和自私的”。即使是各类物种间的相互信任与合作,甚至人世间的某些茫茫大义与温情,都被自私基因的理论阐释到赤裸,到本质的自私。更进一步来说,生命本质上就是自私的,人人都被生存和繁殖利益所驱使,我们的社会也将变得弱肉强食。物竞天择,处处都被笼罩在“达尔文主义”的自私自利之中。
然而,绝望者们曲解了作者的本意。他们错在没分清解释与主张。正如戴蒙德(Jared Diamond)在《第三种黑猩猩》(The Third Chimpanzee)中所写到的:“对他们来说,‘解释’某些行为,与为那些行为辩护,两者之间似乎没有明显的界限”,“证明某种野蛮行为的演化根源,无异于主张那种行为是正当的;证明某一行为有遗传基础,无异于宣告不可能改变那种行为。”
但实际上,道金斯在开篇第一章就强调:“我并不提倡以进化论为基础的道德观,我只是讲事物是如何进化的,而不是讲人类应该怎样行动才符合道德准则。”他接着说到:“我自己也觉得,一个单纯以基因那种普遍的、无情的自私性法则为基础的人类社会,生活在其中将会令人厌恶至极”,“如果你和我一样希望为了共同的利益,建立一个人与人之间慷慨大度、相互无私合作的社会,那你就不能指望从生物的本性获得什么助益。让我们设法通过教育把慷慨大度和利他主义灌输到人们的头脑中去吧!因为我们生来就是自私的。让我们懂得我们自私的基因居心何在,因为这样我们才至少有机会去打乱它们的计划,而这是其他物种从来未能希望做到的。”
是啊,毕竟我们是自然界中最为幸运和特殊的物种。进化的历程赋予了人类复杂精密的大脑。物理学家加莱道雄(Michio Kaku)曾说过:“顶在你肩膀上面的,是已知宇宙中最复杂的东西。”依靠它,我们得以对事物的发展做出可靠的预测,建立科学的理论解释,直至探索自身的本性和由来。我们通过了解细菌病毒的基因如何自私,才得以克服致命的疾病;我们通过理解各类动植物的基因如何自私,才有可能去帮助维护脆弱的生态平衡;我们通过探索自己的基因如何自私,才会在某些时候有意识地脱离它们的操控,才会真正深刻地体味生命的痛苦与幸福。
那目的呢?我们过完匆匆的一生,最终也不过是基因传递的临时载体。而基因的行为只是自然法则的体现。正如那位哲学教授所说,到头来“我们不知道我们为什么要生存。生存是偶然的,也是荒谬的。生命的意义可以说是微不足道的。”一切都终将化为宇宙的尘埃!他继续将矛头指向现代科学,指责科学的发展制造了“人与世界的分裂”,且在今天变得“更难弥合”。
但是,我要再次反驳他的看法。的确,生命的诞生是偶然的,生命也是短暂的,当然也可以是微不足道的。在《拆散彩虹》(Unweaving the Rainbow)这本书中的开头,道金斯写道:“我们终将逝去,这使我们已是幸运。大多数人都不会有死,因为他们从来就没有被生。”正是因为偶然、短暂、微不足道,我们的存在才成为了了不起的奇迹。你我生命和意识的出现,是建立在简单的物理法则、纷繁的化学反应、自私的生物演化之上的伟大奇迹。在感叹宇宙的广袤的同时,我们也要感叹生命的可贵,更应努力珍惜!生存本是美丽的馈赠,何来荒谬?苛求生命的意义,恰恰是在把自私的本性发挥到了极致。
再者,如书中最后所阐述到的,人类生命的演化不只是基因的演化,还伴随着文因(meme,西文取形自“模仿”,译文取意于“文化基因”)的演化。和基因类似,文因也是自私的,只有精于复制和传播之道,才能谋得生存发展。除了基因,文因以操控大脑的方式更深刻地影响着我们。戴蒙德也说:“人类行为的目标不可一概而论,‘留下更多的子孙’不是唯一的考量。一旦人类发展了文化,文化就有了自己的生命、自己的目标。今天许多人在辩论要不要生孩子,已经有许多人决定不要孩子,他们要把时间、精力投注在其他的活动上”,“简言之,我们与其他动物一样,在演化过程中必须赢得生殖竞赛。我们过去发展出的生殖策略,塑造了我们。但是我们也发展出了道德意识,为了追求道德目标,即使违反生殖竞赛的目标与方法,也在所不惜,无怨无悔。我们能有天人交战的经验,就是人与其他动物最根本的差异。”
地球上的生灵,他们生来便是自私的。他们的命运没有方向,因为演化本无方向。基因控制着他们的躯壳,唯一的目的就是生存与繁殖。而文因寄居于他们的大脑, 以强大的力量影响着他们的行为,无论高尚还是卑微。这两种生来的自私会把他们带向何方?只有人类的科学理性才可能回答,也只有人类发展出的人文精神才可能力挽狂澜。既然生命是馈赠,生命也可以是一种责任。只有懂得基因和文因自私的本性,反抗基因的暴政,传播优秀的文因,才可能肩负起这个责任,继续保留这份珍贵的生命奇迹。这可作为每一个有志者一生追求的目标,使原本微不足道的生命变得伟大。
而绝望者们乞求来生,或乞求死后虚无的天堂。这正是诱惑的文因在脑中作怪。不是吗?生命自私的本性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敢去坦然面对。绝望的人不仅是不懂得珍惜的人,也是懦弱的人。他们时时刻刻都期望自己的付出会收到回报。他们所能感知的世界和他们的人生希望,不能没有一个所谓的目的。如果真没有,他们就变得无法体味生活的美好、生存的意义。
道金斯曾写道:“假设宇宙的终极命运的确没有目的,我们是不是真的都要把我们的人生希望和宇宙的终极命运绑在一块呢?当然不,如果我们精神正常的话,不会如此。我们的生活被各色各样更亲密、更温暖的事物以及人类的雄心和洞察所主宰着。指责科学剥夺了使人生值得一过的生活温馨,这个错误是如此的荒唐,如此的与我本人和大多数科学家的感受绝然相反,以至于我几乎要变得绝望,就象我被错误地怀疑过的那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