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都游记和推荐
来北京有些日子了,但直到最近这一年,才开始好好打量这个城市。起因于某天突然觉得,帝都名胜资源那么丰富,自己都没感受过,既然在一个地方生活,怎么能不去发掘此地之美呢。从此一到周末,我就往外跑,去了60多个博物馆和文化古迹。
我从中挑了15个我喜欢的景点来写。有智化寺、宣南文化博物馆这类小众景点介绍,也写了大家早已熟悉的国博、故宫,这种热门地方我会尽量介绍我所知道的冷门玩法。
1.首都博物馆
首博是我去的最多的博物馆,也是我最喜欢的博物馆之一。从博物馆设计到展览布置、介绍都很人性化。常设展览2楼的北京历史介绍,5楼的北京节日习俗展览都很不错。最近海昏侯的展览感觉是除了故宫石渠宝笈展览以外,又一个文化热,3月就开放个人网上免费预约(海昏侯展览的门票是单独的,否则就只能看其他的展览厅),过了一个月我才能约上。
身为吃货,默默说一下,首博负一楼东侧还有个自助餐厅,48元一位看起来还不错。首博是免费的,拿身份证领票即可,但每人每天只能领一张门票,所以想一天看完多个展览的小伙伴可以早上去,中午吃自助餐然后继续看展览。免费讲解
2.国家博物馆 (自己看展览方法介绍)
国家博物馆在初高中历史课本中都看到过它们的照片。国家博物馆真的太大了,连续参观三天都不一定能看完所有的展厅,所以要明确自己感兴趣的文物类别,然后找地图或者询问工作人员,很多门类会有好几个主题不太一样的展厅。国家博物馆在天安门广场东,想去国博就先要看近日有什么重大会议或者重大事件没,如果有,天安门的排长队安检会让你很头疼,需要在原定参观计划提前一到半小时,预留给安检和取门票排队。
想特别说下的是,去博物馆之前可以先去他们的官网看下现在有常设展览和临时展览,哪些你感兴趣,他们的位置分别在哪。最好加下他们的官方微信,像首博、国博等博物馆的微信公共账号都给你推送精彩展览的介绍文章。
3.故宫(怎样避开人群,选择东西路线)
去年有两件与故宫相关的事件算是轰动全国,也让“文化热”这个名词被大家所熟知。一件是“故宫跑”,一件是“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纪录片,让几个专家成了网红。哦,当然还有故宫淘宝店乾隆雍正画像的卖萌图。并且现在故宫开放面积已经超过65%,据说今年开放要到76%,不要觉得太少了,就这65%你全走下来也要三四天。人多的中轴线(三大殿)除非第一次去故宫,我劝你还是不要去寻求刺激。或者是网上先预购门票,然后8:30就从午门门口直接进去,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把中轴线好好看个够,当然抓紧时间拍照。
我经常是先看看最近故宫有什么展览,哪些展览想去,然后查下百度这些展览在故宫哪个方位,然后做个路线规划,截图并保存在手机里。去故宫游玩,规划路线真的很重要,否则你可能花很多时间在路上,或者因为没有避开中轴线,人挤人。一般我会尽量按照故宫的东西方来规划我的路线,尽量一次看的展览都在故宫的东边或者西边,一般是东边的展览比较多。
而且别因为钟表馆和珍宝馆需要另付10块门票,而错过了这两个地方。真的物超所值,不光文物精彩,关键正是由于这额外的门票这两个馆一般人很少。
午门城楼经常有很精彩的展览,看完午门的展览记得去东面城墙上走一圈。故宫的角楼是出了名,只有东南角楼我们可以进去参观。走在故宫的城墙上,看着墙内的宫殿和墙外的护城河,脑洞想象下古时候的皇帝大臣们的生活。
4.太庙(经常有展览,太庙有些规制比太和殿高)
太庙在故宫的左边,因为周礼中营建国都的规制“左祖右社”。太庙享殿、明长陵棱恩殿和紫禁城太和殿并称为中国三大殿。
在长和高方面,太庙享殿甚至要超过太和殿。享殿是整个太庙的主体,8根大柱及主要梁枋均为金丝楠木,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金丝楠木宫殿。有一点比较特别是太庙允许人们在里面拍摄婚纱照,所以经常能看到穿着礼服拍照的新人,即使冬天也不例外。
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太庙另一个名字)经常有艺术展览,很多就是在享殿里展览。记得第一次进享殿看展览,根本就一直在仰头在看建筑,没有一点心思看那个展览。
太庙还有一个点,就是从最北边挨着故宫护城河的那条路上,看故宫午门、护城河和角楼。我是不会告诉你网上很多故宫的美照都是从这个角度拍出来的。
5.古建筑博物馆 (观耕台、先农坛、天神坛、地祇)
先农坛,古时候皇帝祭祀先农的地方。先农坛给我第一感觉是建筑很规整,人少安静,建筑群规制很高,毕竟是皇帝亲耕的地方。太岁殿拜殿展览的是中国古建筑史,很有意思的是讲解中国古建筑史的同时,下半部分时不时会介绍同一时期世界上其他地区的建筑。
太岁殿里面精品蛮多的,我每次会先跑去隆福寺的藻井下面看上许久。站在藻井侧下方,看藻井给人的震撼更强烈。然后就跑去看看金砖的展品,有一块新的,一块文物,都可以用旁边的木槌或者手去敲击感受。
东配殿有讲四合院的基础知识,里面有个很小的礼品店,有些小玩意很有意思,也不是很贵。太岁殿西边院落也有展览,讲先农坛的历史。很多人看完太岁殿的展览就走了,而忽略了好几个地方,如:观耕台、庆成宫、天神坛、地祇。庆成宫位于先农坛内坛东北部,里面时不时有些艺术展览在里面,这以前可是皇帝休息的地方呢。
6.天坛(夜游)
在我看来天坛应为“五坛”之首,因为它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坛庙建筑群(→_→)。就不说什么祈年殿,圜丘坛,皇穹宇,皇乾殿,祈年门,回音壁,七星石等等,就说其实天坛是公园,所以天坛并不会像其它大多数的文化古迹下午四五点左右就关门了,它晚上开放一直到十点,甚至十点后也没人赶你,自己出园就好。
停止售票时间理论上八点,劝你不要卡点去买票,或者干脆买个北京公园年票好了(我已经犹豫很久了)。虽然晚上很多建筑都进不去了,但是晚上天坛主建筑灯光都很足,所以格外漂亮。晚上经常有人在公园里放那种比人还大,全身带着发光二极管的酷炫风筝。话说我第一次晚上看见这样的风筝误以为是飞机,然后在想为啥能一直停着不动只是闪光,脑补不会是UFO吧,囧。
晚上天坛里有很多大爷大妈锻炼身体,等到九点左右,我最喜欢的时候就到了,就是包园!整个天坛就没多少人,感觉自己把整个天坛“包”了一样。当然。胆小者需叫人陪同或者干脆就不要寻求刺激(o.o)。天坛最多的就是古树和草地,夏夜游园,绿意沁心。哦对了,晚上去天坛记得多穿点衣服,不过包园的时候冻得自己撒欢跑起来,也没人会理你。
7.北海(让我们荡起双桨,白塔,仿膳)
一提到北海公园,肯定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话说最近北海公园新更新了小船,以便我们更愉快的“浪”。去北海就不要直勾勾冲着琼岛过去,周围还有很多景点,比如九龙壁(除了故宫,全国也就这儿有了),小西天,五龙亭,快雪堂书法博物馆等等。不过这些景点很多下午四点就关门了,所以推荐自己上午带点吃的去或者钱多的主去北海公园里“仿膳”吃下皇家菜(御膳),然后下午再看几个景点,就开始荡起双桨吧。
说到仿膳,就不得不多说两句。一直心向往之,虽然不是什么特别出名或者特别好吃,但是既然来到皇城下,又来到皇帝的园林,就顺道感受下御膳吧。“仿膳饭庄”最早是清王朝垮台后,一些御厨就来北海开了个饭馆,由于他们做的菜是仿照清宫的御膳,所以被称为“仿膳”。最近仿膳在维修,迁出了琼岛,而新址在北海公园北岸,1925年仿膳茶社的旧址,老舍先生题的仿膳老匾换成了溥杰题写的新匾。
8.大觉寺
说到大觉寺肯定就会提到大觉寺八绝之一的千年银杏,很多大觉寺的照片都是秋天拍的古银杏。很多文人墨客,还有皇帝大臣都来过大觉寺,像乾隆、慈禧留下过笔墨,冰心在这里结婚,季羡林在这里写书喝茶等等。正因为大觉寺太出名了,所以偶尔会人多。大觉寺晚上也开放,而且夜景很美。很多人都在说大觉寺内乾隆年间的古玉兰,每到四五月份很多人来专程欣赏玉兰花,但是我想说的是石刻博物馆的玉兰花比大觉寺的还漂亮,树也更大。但是石刻博物馆的古银杏没有大觉寺的漂亮。大觉寺中有个餐馆“绍兴菜馆”,菜真的很不错,在旅游景点里能吃到这么好吃的饭菜真的不容易,特别提下那里的鱼很好吃,传说经常有人专门开车从市区来这里吃鱼。
大觉寺有几点让我非常喜欢,一个是辽代建的寺院,所以寺院是东西走向,在有阳光的下午,从一个殿宇走出,穿过木门的时候,阳光撒下,内暗外明,周围都是古树,瞬间就让我停下了脚步。还有一个就是大觉寺内古树多、树种多,兰花、丁香、海棠等等都有,春天傍晚去大觉寺,门票半价,人还少。喜欢拍照的请把设备充好电。其次就是大觉寺整个寺院布局感觉跟一个古代园林一样,后面还有假山石、长廊和亭子。
9.智化寺
很多人知道东四,知道史家胡同博物馆,但是不知道附近还有个智化寺。可能你百度下发现智化寺是,明初大太监王振的家庙(就是那个让明英宗被俘的大太监),但是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智化寺里包含的历史故事更让人着迷。
一开始智化寺是宦官王振建的家庙,但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他,想在这个家庙里搞各种僭越的事,但是又不能明目张胆,就整低调奢华风,像寺院的瓦片,远看和普通砖石无异,但当你走近了,你会发现人家用的是皇家才能用的琉璃瓦,只不过是灰色的。
还有有名的京音乐,王振凭借独特的地位将明代的宫廷音乐带出宫院高墙,送进自己的私庙。由于智化寺具有太监家庙共有的封闭性,艺僧们按照十分严格的“口传心授”的方式代代传受,不与外界接触,明代寺院的音乐就相对完整地延续下来了。流传至今虽历经五百年,因为它仍然保存相对完整的明代迹风,堪称“中国音乐的活化石”。智化寺中的佛龛、佛像、转轮藏、藻井等等都相当精彩。
建议去史家胡同博物馆时,留些许时间步移至智化寺,然后找个讲解或者蹭别人的讲解,听下智化寺饱受风霜的历史故事。想听“活化石”的朋友,一进智化寺的就要留意智化殿门口的表演时刻表,貌似淡季是一天两场(貌似上午10点和下午3点),旺季是一天四场,最好去之前打电话询问下表演时间,合理安排下路线。
10.箭扣长城
箭扣长城,近几年来非常火爆的一段野长城,一年四季景色分外迷人。
从一开始进山沿途的景色就让人着迷,途中有一段林荫公路,两旁树木枝干交错在头顶,一眼望去,前方除了公路,就只有茂密林木。有人来这里拍过汽车广告。
其实游箭扣长城更应该算是户外徒步类,建议有想法的朋友,找旅行团或者靠谱的驴友、环保组织,一起爬箭扣,不然真的非常危险。。
11.南北锣鼓巷的周边胡同
传说北京有两条龙脉:一条是旱脉,指的是故宫中轴线,一条是水脉,指中南海,后海,一直到恭王府的那一条线。所以南锣鼓巷那段的胡同,打清朝以来,很多达官贵人都住在这水龙脉上,也就是恭王府的附近。正因如此南锣鼓巷胡同里的四合院很多都规格都不低,而且保护的也不错。去南锣鼓巷不要只顾着逛那条人多店多的街道,可以往旁边的胡同走走,经常能发现一些网上很火爆的小店或者一些规格很高的四合院、纪念馆。而且在南锣鼓巷的北边还有条北锣鼓巷,很多人说这里更像是心中北京胡同的样子,有文艺店、潮店、餐馆、四合院。
我去过东四、什刹海、后海、南北锣鼓巷、鼓楼大街、国子监和雍和宫附近,感觉东四人文气息浓厚些,但是四合院很多由于种种原因被破坏的挺严重;什刹海、后海景色不错,但是人太多了,没事遛个弯还不错;鼓楼大街附近的胡同,最具有老北京生活气息,可以去那里感受老北京的日常生活;国子监和雍和宫附近,这片胡同感觉是最文艺的胡同,周围有五道营和国子监街,去那里有种每个店都不想错过的感觉;南北锣鼓巷这片四合院保护的最好,也是最适合去研究或者浏览四合院的区域,是我在这几个里面最喜欢的区域。
12.恭王府
来到皇城,去了故宫(皇宫),去了鼓楼、东四或者南锣鼓巷(胡同),没去恭王府(王府)实在是说不过去。
恭王府一年四季人都很多,主要是旅行团,这也不是没有一点好处,就是可以随意蹭导游,听听他们讲的不一样的和珅和他的发家秘史(呵呵)。我喜欢恭王府,一个是因为它是现存清代规模最大的一座王府,并且对游客开放(想当年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使了很大的努力才开放的)。北京很多王府都是不对外开放的,所以去恭王府一定要好好欣赏里面的各个元素,包括王府的布局,大门,砖墙,彩画,假山,戏楼等等,只要你有耐心去查资料,每一个元素都有很多文化寓意和历史故事,毕竟这个宅子在历史上太出名了。
还有就是恭王府的位置太方便,周围有数不清的景点,像梅兰芳故居,郭沫若故居,宋庆龄故居,后海,前海,积水潭,德胜门,北海公园等等。早点出发,规划好路线,能在附近浏览很多景点,推荐梅兰芳故居,恭王府,郭沫若故居三个一起浏览,从西边梅兰芳故居开始一路向东走,然后看完恭王府,再向东看看郭沫若故居(郭沫若故居和宋庆龄故居以前都是和珅宅子的一部分),一起对比浏览下不同风格的四合院。
13.牛街礼拜寺(晚上去“包寺”并且能看仪式)
一提到牛街,就想到很多好吃的,聚宝源涮羊肉、白记年糕、洪记小吃、吐鲁番餐厅、爆肚歪、爆肚冯、奶酪魏、老诚伊、宝记豆汁儿店、东兴楼、致美斋等等,这些不是在牛街,就是牛街附近,我是不会告诉你这些全都经过我官方认证了,哈哈。吃饱喝足了,咱就来点精神层面的追求,接下来三个全都是在牛街附近的景点。
牛街上藏着一个从辽代始建的清真寺,也是北京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一座清真寺,现在仍在正常进行礼拜活动。礼拜寺平常很少有人进去参观,大多都是在门外和大影壁和望月楼合影留念后就走了,寺内部保留了不少民国和清朝建筑风格的建筑。
礼拜寺内彩画、砖雕、建筑都是结合了汉族传统风格和伊斯兰元素。去了两次礼拜寺每次都能感受到“朵斯提”的友善,一次门卫大叔说,门票给我五折买学生票就行,第二次晚上去的,连门票都没收,还说大晚上有什么好看的啊。我默默的想,可能跟我长得像少数民族有关→_→。
推荐晚上去礼拜寺,游客很少,大概七八点左右有礼拜活动(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时候就能感受到“包寺”的待遇,整个礼拜寺就只有你,微风徐徐,周围都是葱葱郁郁的大树,可以坐在四合院中看着天空发呆。也可以远处看“朵斯提”进行礼拜活动(毕竟是宗教仪式,最好还是安静的远远观望比较好,拍照一定要把闪光灯关掉),因为礼拜殿白天是看不到里面的情况,都被门窗挡住,但是晚上他们做礼拜的时候,大门都是打开的,可以很容易看清里面的建构和彩画装饰,同时可以默默地观察他们的礼拜仪式。
14.宣南文化博物馆(北京草根文化 )
牛街附近第2个想推荐的好去处是宣南文化博物馆。“宣南史迹,源远流长。周封蓟城,金建中都。古都北京,始于斯也。”
个人感觉,这个博物馆是介绍北京文化比较全也比较好的地方。首博的北京节日习俗展览讲的是老北京逢年过节的风俗人情,而宣南文化博物馆介绍的有北京的历史、宣南士人文化、百年兴商(里面展示的是南城的一些老字号)、梨园盛景等,能更全面的了解老北京草根文化,他们的日常衣食住行。
而且宣南博物馆前身是在万历年间被称为“京师首刹”的长椿寺,在下雪天去宣南博物馆,景色很美。博物馆里不光有传统的照片和文字介绍,还有很多小模型,生动的展现宣南文化,还有一个天桥的全景沙盘,展示京师民俗文化和民间艺术。
15.法源寺 (雨天、佛教节日、看仪式)
最后一个想介绍的就是大名鼎鼎的法源寺,而且现在还有很多僧人在里面修行,说来也很奇特,紧挨着法源寺是中国佛学院,而法源寺的西南角是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往西走一个胡同就到了牛街礼拜寺,而几千米外宣武门附件又有被称为“南堂”的,宣武门天主教堂。
介绍或提及法源寺的文学作品太多,“一座法源寺半部中国史”,无需我过多介绍。老北京说:“法源寺的和尚,三圣庵的姑子,雍和宫的喇嘛,白云观的老道”。想推荐这里是有几个画面,让我印象深刻。
巧遇到佛教节日,看僧人和善男信女们在寺里举行佛法仪式,姿态郑重妥帖,让人生出庄严安静之心。雨天游法源寺也是别有味道。
每次看时,心中都会冒出许多感叹和疑问,然后,在很久之后的某一次参观浏览中,突然找到了上次疑问的答案。这种喜悦驱使着我,没事就乱跑。
我从中挑了15个我喜欢的景点来写。有智化寺、宣南文化博物馆这类小众景点介绍,也写了大家早已熟悉的国博、故宫,这种热门地方我会尽量介绍我所知道的冷门玩法。
1.首都博物馆
首博是我去的最多的博物馆,也是我最喜欢的博物馆之一。从博物馆设计到展览布置、介绍都很人性化。常设展览2楼的北京历史介绍,5楼的北京节日习俗展览都很不错。最近海昏侯的展览感觉是除了故宫石渠宝笈展览以外,又一个文化热,3月就开放个人网上免费预约(海昏侯展览的门票是单独的,否则就只能看其他的展览厅),过了一个月我才能约上。
身为吃货,默默说一下,首博负一楼东侧还有个自助餐厅,48元一位看起来还不错。首博是免费的,拿身份证领票即可,但每人每天只能领一张门票,所以想一天看完多个展览的小伙伴可以早上去,中午吃自助餐然后继续看展览。免费讲解
2.国家博物馆 (自己看展览方法介绍)
国家博物馆在初高中历史课本中都看到过它们的照片。国家博物馆真的太大了,连续参观三天都不一定能看完所有的展厅,所以要明确自己感兴趣的文物类别,然后找地图或者询问工作人员,很多门类会有好几个主题不太一样的展厅。国家博物馆在天安门广场东,想去国博就先要看近日有什么重大会议或者重大事件没,如果有,天安门的排长队安检会让你很头疼,需要在原定参观计划提前一到半小时,预留给安检和取门票排队。
想特别说下的是,去博物馆之前可以先去他们的官网看下现在有常设展览和临时展览,哪些你感兴趣,他们的位置分别在哪。最好加下他们的官方微信,像首博、国博等博物馆的微信公共账号都给你推送精彩展览的介绍文章。
3.故宫(怎样避开人群,选择东西路线)
去年有两件与故宫相关的事件算是轰动全国,也让“文化热”这个名词被大家所熟知。一件是“故宫跑”,一件是“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纪录片,让几个专家成了网红。哦,当然还有故宫淘宝店乾隆雍正画像的卖萌图。并且现在故宫开放面积已经超过65%,据说今年开放要到76%,不要觉得太少了,就这65%你全走下来也要三四天。人多的中轴线(三大殿)除非第一次去故宫,我劝你还是不要去寻求刺激。或者是网上先预购门票,然后8:30就从午门门口直接进去,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把中轴线好好看个够,当然抓紧时间拍照。
我经常是先看看最近故宫有什么展览,哪些展览想去,然后查下百度这些展览在故宫哪个方位,然后做个路线规划,截图并保存在手机里。去故宫游玩,规划路线真的很重要,否则你可能花很多时间在路上,或者因为没有避开中轴线,人挤人。一般我会尽量按照故宫的东西方来规划我的路线,尽量一次看的展览都在故宫的东边或者西边,一般是东边的展览比较多。
而且别因为钟表馆和珍宝馆需要另付10块门票,而错过了这两个地方。真的物超所值,不光文物精彩,关键正是由于这额外的门票这两个馆一般人很少。
午门城楼经常有很精彩的展览,看完午门的展览记得去东面城墙上走一圈。故宫的角楼是出了名,只有东南角楼我们可以进去参观。走在故宫的城墙上,看着墙内的宫殿和墙外的护城河,脑洞想象下古时候的皇帝大臣们的生活。
4.太庙(经常有展览,太庙有些规制比太和殿高)
太庙在故宫的左边,因为周礼中营建国都的规制“左祖右社”。太庙享殿、明长陵棱恩殿和紫禁城太和殿并称为中国三大殿。
在长和高方面,太庙享殿甚至要超过太和殿。享殿是整个太庙的主体,8根大柱及主要梁枋均为金丝楠木,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金丝楠木宫殿。有一点比较特别是太庙允许人们在里面拍摄婚纱照,所以经常能看到穿着礼服拍照的新人,即使冬天也不例外。
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太庙另一个名字)经常有艺术展览,很多就是在享殿里展览。记得第一次进享殿看展览,根本就一直在仰头在看建筑,没有一点心思看那个展览。
太庙还有一个点,就是从最北边挨着故宫护城河的那条路上,看故宫午门、护城河和角楼。我是不会告诉你网上很多故宫的美照都是从这个角度拍出来的。
5.古建筑博物馆 (观耕台、先农坛、天神坛、地祇)
先农坛,古时候皇帝祭祀先农的地方。先农坛给我第一感觉是建筑很规整,人少安静,建筑群规制很高,毕竟是皇帝亲耕的地方。太岁殿拜殿展览的是中国古建筑史,很有意思的是讲解中国古建筑史的同时,下半部分时不时会介绍同一时期世界上其他地区的建筑。
太岁殿里面精品蛮多的,我每次会先跑去隆福寺的藻井下面看上许久。站在藻井侧下方,看藻井给人的震撼更强烈。然后就跑去看看金砖的展品,有一块新的,一块文物,都可以用旁边的木槌或者手去敲击感受。
东配殿有讲四合院的基础知识,里面有个很小的礼品店,有些小玩意很有意思,也不是很贵。太岁殿西边院落也有展览,讲先农坛的历史。很多人看完太岁殿的展览就走了,而忽略了好几个地方,如:观耕台、庆成宫、天神坛、地祇。庆成宫位于先农坛内坛东北部,里面时不时有些艺术展览在里面,这以前可是皇帝休息的地方呢。
6.天坛(夜游)
在我看来天坛应为“五坛”之首,因为它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坛庙建筑群(→_→)。就不说什么祈年殿,圜丘坛,皇穹宇,皇乾殿,祈年门,回音壁,七星石等等,就说其实天坛是公园,所以天坛并不会像其它大多数的文化古迹下午四五点左右就关门了,它晚上开放一直到十点,甚至十点后也没人赶你,自己出园就好。
停止售票时间理论上八点,劝你不要卡点去买票,或者干脆买个北京公园年票好了(我已经犹豫很久了)。虽然晚上很多建筑都进不去了,但是晚上天坛主建筑灯光都很足,所以格外漂亮。晚上经常有人在公园里放那种比人还大,全身带着发光二极管的酷炫风筝。话说我第一次晚上看见这样的风筝误以为是飞机,然后在想为啥能一直停着不动只是闪光,脑补不会是UFO吧,囧。
晚上天坛里有很多大爷大妈锻炼身体,等到九点左右,我最喜欢的时候就到了,就是包园!整个天坛就没多少人,感觉自己把整个天坛“包”了一样。当然。胆小者需叫人陪同或者干脆就不要寻求刺激(o.o)。天坛最多的就是古树和草地,夏夜游园,绿意沁心。哦对了,晚上去天坛记得多穿点衣服,不过包园的时候冻得自己撒欢跑起来,也没人会理你。
7.北海(让我们荡起双桨,白塔,仿膳)
一提到北海公园,肯定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话说最近北海公园新更新了小船,以便我们更愉快的“浪”。去北海就不要直勾勾冲着琼岛过去,周围还有很多景点,比如九龙壁(除了故宫,全国也就这儿有了),小西天,五龙亭,快雪堂书法博物馆等等。不过这些景点很多下午四点就关门了,所以推荐自己上午带点吃的去或者钱多的主去北海公园里“仿膳”吃下皇家菜(御膳),然后下午再看几个景点,就开始荡起双桨吧。
说到仿膳,就不得不多说两句。一直心向往之,虽然不是什么特别出名或者特别好吃,但是既然来到皇城下,又来到皇帝的园林,就顺道感受下御膳吧。“仿膳饭庄”最早是清王朝垮台后,一些御厨就来北海开了个饭馆,由于他们做的菜是仿照清宫的御膳,所以被称为“仿膳”。最近仿膳在维修,迁出了琼岛,而新址在北海公园北岸,1925年仿膳茶社的旧址,老舍先生题的仿膳老匾换成了溥杰题写的新匾。
8.大觉寺
说到大觉寺肯定就会提到大觉寺八绝之一的千年银杏,很多大觉寺的照片都是秋天拍的古银杏。很多文人墨客,还有皇帝大臣都来过大觉寺,像乾隆、慈禧留下过笔墨,冰心在这里结婚,季羡林在这里写书喝茶等等。正因为大觉寺太出名了,所以偶尔会人多。大觉寺晚上也开放,而且夜景很美。很多人都在说大觉寺内乾隆年间的古玉兰,每到四五月份很多人来专程欣赏玉兰花,但是我想说的是石刻博物馆的玉兰花比大觉寺的还漂亮,树也更大。但是石刻博物馆的古银杏没有大觉寺的漂亮。大觉寺中有个餐馆“绍兴菜馆”,菜真的很不错,在旅游景点里能吃到这么好吃的饭菜真的不容易,特别提下那里的鱼很好吃,传说经常有人专门开车从市区来这里吃鱼。
大觉寺有几点让我非常喜欢,一个是辽代建的寺院,所以寺院是东西走向,在有阳光的下午,从一个殿宇走出,穿过木门的时候,阳光撒下,内暗外明,周围都是古树,瞬间就让我停下了脚步。还有一个就是大觉寺内古树多、树种多,兰花、丁香、海棠等等都有,春天傍晚去大觉寺,门票半价,人还少。喜欢拍照的请把设备充好电。其次就是大觉寺整个寺院布局感觉跟一个古代园林一样,后面还有假山石、长廊和亭子。
9.智化寺
很多人知道东四,知道史家胡同博物馆,但是不知道附近还有个智化寺。可能你百度下发现智化寺是,明初大太监王振的家庙(就是那个让明英宗被俘的大太监),但是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智化寺里包含的历史故事更让人着迷。
一开始智化寺是宦官王振建的家庙,但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他,想在这个家庙里搞各种僭越的事,但是又不能明目张胆,就整低调奢华风,像寺院的瓦片,远看和普通砖石无异,但当你走近了,你会发现人家用的是皇家才能用的琉璃瓦,只不过是灰色的。
还有有名的京音乐,王振凭借独特的地位将明代的宫廷音乐带出宫院高墙,送进自己的私庙。由于智化寺具有太监家庙共有的封闭性,艺僧们按照十分严格的“口传心授”的方式代代传受,不与外界接触,明代寺院的音乐就相对完整地延续下来了。流传至今虽历经五百年,因为它仍然保存相对完整的明代迹风,堪称“中国音乐的活化石”。智化寺中的佛龛、佛像、转轮藏、藻井等等都相当精彩。
建议去史家胡同博物馆时,留些许时间步移至智化寺,然后找个讲解或者蹭别人的讲解,听下智化寺饱受风霜的历史故事。想听“活化石”的朋友,一进智化寺的就要留意智化殿门口的表演时刻表,貌似淡季是一天两场(貌似上午10点和下午3点),旺季是一天四场,最好去之前打电话询问下表演时间,合理安排下路线。
10.箭扣长城
箭扣长城,近几年来非常火爆的一段野长城,一年四季景色分外迷人。
从一开始进山沿途的景色就让人着迷,途中有一段林荫公路,两旁树木枝干交错在头顶,一眼望去,前方除了公路,就只有茂密林木。有人来这里拍过汽车广告。
其实游箭扣长城更应该算是户外徒步类,建议有想法的朋友,找旅行团或者靠谱的驴友、环保组织,一起爬箭扣,不然真的非常危险。。
11.南北锣鼓巷的周边胡同
传说北京有两条龙脉:一条是旱脉,指的是故宫中轴线,一条是水脉,指中南海,后海,一直到恭王府的那一条线。所以南锣鼓巷那段的胡同,打清朝以来,很多达官贵人都住在这水龙脉上,也就是恭王府的附近。正因如此南锣鼓巷胡同里的四合院很多都规格都不低,而且保护的也不错。去南锣鼓巷不要只顾着逛那条人多店多的街道,可以往旁边的胡同走走,经常能发现一些网上很火爆的小店或者一些规格很高的四合院、纪念馆。而且在南锣鼓巷的北边还有条北锣鼓巷,很多人说这里更像是心中北京胡同的样子,有文艺店、潮店、餐馆、四合院。
我去过东四、什刹海、后海、南北锣鼓巷、鼓楼大街、国子监和雍和宫附近,感觉东四人文气息浓厚些,但是四合院很多由于种种原因被破坏的挺严重;什刹海、后海景色不错,但是人太多了,没事遛个弯还不错;鼓楼大街附近的胡同,最具有老北京生活气息,可以去那里感受老北京的日常生活;国子监和雍和宫附近,这片胡同感觉是最文艺的胡同,周围有五道营和国子监街,去那里有种每个店都不想错过的感觉;南北锣鼓巷这片四合院保护的最好,也是最适合去研究或者浏览四合院的区域,是我在这几个里面最喜欢的区域。
12.恭王府
来到皇城,去了故宫(皇宫),去了鼓楼、东四或者南锣鼓巷(胡同),没去恭王府(王府)实在是说不过去。
恭王府一年四季人都很多,主要是旅行团,这也不是没有一点好处,就是可以随意蹭导游,听听他们讲的不一样的和珅和他的发家秘史(呵呵)。我喜欢恭王府,一个是因为它是现存清代规模最大的一座王府,并且对游客开放(想当年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使了很大的努力才开放的)。北京很多王府都是不对外开放的,所以去恭王府一定要好好欣赏里面的各个元素,包括王府的布局,大门,砖墙,彩画,假山,戏楼等等,只要你有耐心去查资料,每一个元素都有很多文化寓意和历史故事,毕竟这个宅子在历史上太出名了。
还有就是恭王府的位置太方便,周围有数不清的景点,像梅兰芳故居,郭沫若故居,宋庆龄故居,后海,前海,积水潭,德胜门,北海公园等等。早点出发,规划好路线,能在附近浏览很多景点,推荐梅兰芳故居,恭王府,郭沫若故居三个一起浏览,从西边梅兰芳故居开始一路向东走,然后看完恭王府,再向东看看郭沫若故居(郭沫若故居和宋庆龄故居以前都是和珅宅子的一部分),一起对比浏览下不同风格的四合院。
13.牛街礼拜寺(晚上去“包寺”并且能看仪式)
一提到牛街,就想到很多好吃的,聚宝源涮羊肉、白记年糕、洪记小吃、吐鲁番餐厅、爆肚歪、爆肚冯、奶酪魏、老诚伊、宝记豆汁儿店、东兴楼、致美斋等等,这些不是在牛街,就是牛街附近,我是不会告诉你这些全都经过我官方认证了,哈哈。吃饱喝足了,咱就来点精神层面的追求,接下来三个全都是在牛街附近的景点。
牛街上藏着一个从辽代始建的清真寺,也是北京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一座清真寺,现在仍在正常进行礼拜活动。礼拜寺平常很少有人进去参观,大多都是在门外和大影壁和望月楼合影留念后就走了,寺内部保留了不少民国和清朝建筑风格的建筑。
礼拜寺内彩画、砖雕、建筑都是结合了汉族传统风格和伊斯兰元素。去了两次礼拜寺每次都能感受到“朵斯提”的友善,一次门卫大叔说,门票给我五折买学生票就行,第二次晚上去的,连门票都没收,还说大晚上有什么好看的啊。我默默的想,可能跟我长得像少数民族有关→_→。
推荐晚上去礼拜寺,游客很少,大概七八点左右有礼拜活动(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时候就能感受到“包寺”的待遇,整个礼拜寺就只有你,微风徐徐,周围都是葱葱郁郁的大树,可以坐在四合院中看着天空发呆。也可以远处看“朵斯提”进行礼拜活动(毕竟是宗教仪式,最好还是安静的远远观望比较好,拍照一定要把闪光灯关掉),因为礼拜殿白天是看不到里面的情况,都被门窗挡住,但是晚上他们做礼拜的时候,大门都是打开的,可以很容易看清里面的建构和彩画装饰,同时可以默默地观察他们的礼拜仪式。
14.宣南文化博物馆(北京草根文化 )
牛街附近第2个想推荐的好去处是宣南文化博物馆。“宣南史迹,源远流长。周封蓟城,金建中都。古都北京,始于斯也。”
个人感觉,这个博物馆是介绍北京文化比较全也比较好的地方。首博的北京节日习俗展览讲的是老北京逢年过节的风俗人情,而宣南文化博物馆介绍的有北京的历史、宣南士人文化、百年兴商(里面展示的是南城的一些老字号)、梨园盛景等,能更全面的了解老北京草根文化,他们的日常衣食住行。
而且宣南博物馆前身是在万历年间被称为“京师首刹”的长椿寺,在下雪天去宣南博物馆,景色很美。博物馆里不光有传统的照片和文字介绍,还有很多小模型,生动的展现宣南文化,还有一个天桥的全景沙盘,展示京师民俗文化和民间艺术。
15.法源寺 (雨天、佛教节日、看仪式)
最后一个想介绍的就是大名鼎鼎的法源寺,而且现在还有很多僧人在里面修行,说来也很奇特,紧挨着法源寺是中国佛学院,而法源寺的西南角是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往西走一个胡同就到了牛街礼拜寺,而几千米外宣武门附件又有被称为“南堂”的,宣武门天主教堂。
介绍或提及法源寺的文学作品太多,“一座法源寺半部中国史”,无需我过多介绍。老北京说:“法源寺的和尚,三圣庵的姑子,雍和宫的喇嘛,白云观的老道”。想推荐这里是有几个画面,让我印象深刻。
巧遇到佛教节日,看僧人和善男信女们在寺里举行佛法仪式,姿态郑重妥帖,让人生出庄严安静之心。雨天游法源寺也是别有味道。
每次看时,心中都会冒出许多感叹和疑问,然后,在很久之后的某一次参观浏览中,突然找到了上次疑问的答案。这种喜悦驱使着我,没事就乱跑。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