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还是要多读些书
![]() |
最近开始给自己制定一些读书计划,大到列下今年一年的读书清单,都是些一直想读却因为自己的懒惰而没有读的书,什么《霍乱时期的爱情》啊,《生命不可承受之轻》啊等等。小到要求自己每天必须阅读两个小时,都是利用碎片时间拼凑起来的阅读时间,还刻意下载了阅读APP单读,每天闲下来就提醒自己赶紧打开看看,哪怕就是阅读几行文字也好。
记忆里自己很爱读书的人,小学就开始被妈妈要求看一些书,记忆最深刻的是《海底两万里》和《窗边的小豆豆》。初中时上得是寄宿制学校,离家远,离开家人,内心自卑且羞怯,同时非常孤独,经常孤零零的一个人来去,尽管和班上的同学相处融洽,有时也开些玩笑,但心里还是觉得自己是一个人,想要躲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想走出也不愿别人进入。那时最爱干的事就是去图书馆借书,看的都是些名著,那时候给自己立的目标是要看完课本后面的世界60名著,所以就一发不可收拾的扎进了书里,为了这个小目标也为了不让自己孤独。那时候最喜欢的两本书是余华的《活着》和一本外国的小说《海蒂》,看《海蒂》时对那种高山牧场的生活向往得没有办法,经常晚上睡不着觉。初三的时候就迷上了郭敬明,看了他的所有书,也顺带看了笛安,落落等人的书,经常陷在那种巨大的悲伤中,现在看来其实只是些空泛的故事罢了,还是太年轻。
高一时发生了许多事,转学,父母离异等等,内心焦躁不平静,除了叛逆还是叛逆,所以基本没怎么读书,只是把时间浪费在许多无意义的事情上。高二第一学期,因为偶然开始看安妮宝贝,看的第一本安妮的书是《告别薇安》,接着又看了好多安妮的书,基本每一个故事都锋利而又直白,记得好多个晚自习都在看安妮宝贝的书中度过,然后一个人心痛得无以复加,没有缘由的心痛。读完安妮宝贝后的好大一段时间都没有再读过书了。冗长的一段时间都无所事事,乏善可陈。高三的下月期,那个蝉鸣的夏天,班里的同学个个如同打了鸡血,成了一腔热血的孤勇战士。而我依旧找不到方向,百无聊赖的开始看安妮的《得未曾有》,这个时候安妮宝贝已经把笔名改成了庆山,这本书大多记录生活小事,中间也掺杂一些关于烹饪的知识,这本书里的文字不再锋利刻薄,变得柔软温和,没有那些伤人的棱角,剩下的只有圆润平和。不知是不是受这本书影响,看完这本书后,我加入高考热血大队。那段日子痛苦又充满着希望,我满脑子都是文综题和英语完形填空,我买了好几本文综选择题专项练习,做得越多错得越多,经常哭,哭完了又继续做,那段时间我也没有读书,我脑子里只有高考,最终我平静的走入高考考场,获得了和自己努力成正比的成绩,虽然分数平平但我也没有悲伤。
现在是大一下学期,我最终学习的专业是新闻学,没有学习我向往的播音主持或者表演,虽有惋惜但不后悔。现在我也开始变得温和,不再叛逆不再孤独,内心逐渐丰盛。我开始认真听课,努力学习新闻知识,担忧未来同时也相信希望。每天会要求自己读书写一些文字,多干一些有意义的事,因为我深知只有内心丰富,才能越走越远。年轻还是应该多读些书吧,然后一步一个脚印,不疾不徐的往前走。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