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间·食物
![]() |
外婆家位于偏僻的山山坳里,四周是绵延起伏的山丘,门前有一条小溪,小溪的前面是笔直的公路和路灯,再往前就是一亩亩长方形的稻田,上面铺满绿油油的水稻。以外婆家家为原心,方圆五里内没有零食店,只有一家杂货店,陈旧的橱窗里放着布满尘埃的日用品。
暑假在外婆家待了两个月,奇怪的是我没有记挂零食也没有嘴馋,反而馋的是家乡的小食和外婆煮的食物。
清晨六点左右的样子,外婆的屋外会摆起两个摊位,一个卖猪肉,一个卖豆浆和糕点。
这个时候外婆家门口就格外热闹,村子里的人想买肉的人就会赶早来我们家屋门口买猪肉,若是来晚了,好的肉早已被挑完,再晚一点,就要到二十几公里外的集市才能买到肉了。卖猪肉的大叔每天杀一只猪,将猪肉往砧板一摆,不需吆喝就会有一群妇女们围上去,七嘴八舌地跟大叔讨价还价地买猪肉,这个要肩胛骨肉,那个要排骨肉,那个要求送搭一点猪肠好煲汤,这个要求送搭一点猪肝用来爆炒……有时候卖猪肉的大叔心情好,就懒得跟妇女们大声讨价了,要什么就送什么,大叔心情不好的时候就会跟妇女们陷入胶着战,你一句“赚钱艰难”我一句“那么熟了”,看谁口舌厉害……
想买早餐的人也得早起,迟了也买不到农家自产的纯手工制作豆浆和糕点。卖早餐的大娘只卖一定量的豆浆和糕点,每天天还没亮就起床磨豆子和面粉,黄豆是自家产的,面粉是自己家磨的,每一份豆浆和糕点都飘着“家里”的味道。快到六点的时候大娘就挑起两箩筐蒸笼,来到外婆屋子拿出小板凳静静的坐着,也不吆喝,有人来卖豆浆和糕点就揭开蒸笼,一阵糕香就扑鼻而来,惹得周围还没吃早餐的人立刻掏钱买豆浆和糕点。虽然豆浆和糕点卖出速度没有猪肉卖出速度快,大娘也不着急,就乐呵呵的坐在板凳上跟来买猪肉的人聊天,偶尔也会打趣卖猪肉的大叔,直到豆浆和糕点卖完了,大娘则开始慢悠悠地收拾东西,担着两个轻飘飘的箩筐回家去。
因为地理位置优势,外婆每天只需打开门,跟卖猪肉的大叔和卖早餐的大娘打个招呼,就可以拿到猪肉和糕点豆浆了。外婆将豆浆糕点放在锅内保温等着我起来吃早餐,把猪肉放在橱柜里等着中午煮给我吃。等我起来刷牙洗脸之际,外婆就把锅里在保温的糕点摆在桌上,给我倒上一杯豆浆,在我刷洗漱完后,就会拿起豆浆就着糕点唧巴唧把的吃了起来。糕点和豆浆没有城市里的“诱人”的香味,飘着是一种吸收了天地大自然草本豆香和甜而不腻的糕点味。每天早上的早餐都是豆浆和糕点,吃了足足一个夏天也依旧不嫌弃。
![]() |
离午饭还有一段时间的时候,外婆就开始忙碌起来了。外婆煮饭很慢,别人家的大妈们总是在别人家闲聊到都11点多才开始煮饭,12点多的时候就可以吃上饭了。而我的外婆总要10点多就开始煮饭了,摘菜洗菜,洗米煲饭,起火煮菜,一餐饭做下来需要两个多小时。但是外婆煮的饭菜简直是人间美味!简简单单的菜经过蒸煮焖煲,就会成为散发出原始又具有独特天然之香的菜肴。也许是因为食物都种在没有污染的大山里,也许是是因为外婆用最简单的方式蒸煮食物,吃进去的时候,菜在口腔里会迸发一股甘甜,咽下去嘴里也依旧残留着食物香甜可口的口感。妈妈有空的时候也会试着模仿外婆煮菜,但煮出来的食物总缺少那股原始天然的香味,每每这个时候我也会取笑妈妈的厨艺相差外婆一大截。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