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兆骞《赠赤公》笺注
赠赤公(1)
怜君杖锡欲何依?寂寂花宫一磐微。(2)
欲使边城传白拂,却教汉法到缁衣。(3)
灯然鹿苑诸天静,杯渡狼河杂部归。(4)
知是随缘无远近,不将迁谪扰轻机。(5)蒙古人多称弟子者。
【笺注】
(1)赤公:按照诗中含义,约是一位年长的僧人或道人。释函可也有《赠赤公》五首,诗中皆有僧人之诗义。赤公,疑是是指赤松子,传说中远古时人。为神农时雨师。一说,尝为帝喾之师。后为道教所崇奉,故以赤公称之学道之人。又疑是,亦是可能袈裟之色为红,披红色袈裟之年长僧人谓之赤公。据,此诗赤公大致是孙赤崖:即孙旸,字寅仲,一字赤崖,自号荐庵。清初学者、书法家。顺治十四年举人,因科场作弊案遭株连,谪戍尚羊堡多年,晚年居苏州,流连诗酒,著有《荐庵集》。 另一说,诗中之赤公是赤崖和尚,非孙旸。见张玉兴《孙赤崖与赤崖和尚考》一文。
(2)杖锡:拄着锡杖。谓僧人出行。锡,锡杖。云游僧所持法器。 庐山诸道人《游石门诗》序:“释法师以隆安四年仲春之月,因咏山水,遂杖锡而游。”诗中所言疑是年长之人拄着锡杖。 寂寂:曹植《释愁文》:“愁之为物,惟惚惟怳,不召自来,推之弗往,寻之不知其际,握之不盈一掌。寂寂长夜,或羣或党,去来无方,乱我精爽。”又秦嘉《赠妇诗》:“寂寂独居,寥寥空室。”寂静无声貌,言外之意为孤单;冷落,愁死也。花宫:指佛寺。李颀《宿莹公禅房闻梵》诗:“花宫仙梵远微微,月隐高城鐘漏稀。”寂寂花宫:李时行《海珠寺登眺》诗:“花宫寂寂俯中流”之句,屠隆《采真诗再为慧虚度师恭撰》六首其三 :“寂寂花宫独掩关”之句。一磐微:《吕氏春秋·纪部》卷九《季秋纪·精通》:钟子期夜闻击磬者而悲,使人召而问之曰:『子何击磬之悲也?』
(3)传白拂:白色的拂尘。法显《佛国记》:“在右边执白拂而侍。” 玄奘《大唐西域记·羯若鞠闍国》:“拘摩罗王作梵王之仪,执白拂而右侍。”传白拂意为传播佛法。汉法:张元凯《边词》十二首其八:“调遣备边兵,尺寸守汉法。”本义是指汉代的法律制度,引申为法律,此处指守汉法之边民。缁衣:僧尼的服装。韦应物《秋景诣琅琊精舍》诗:“悟言緇衣子,萧洒中林行。”彭乘《续墨客挥犀·香山寺猴》:“多羣猴,至相呼沿掛簷楹之上……又常污僧緇衣。”
(4)灯然:杜甫《过卢四员外宅看饭僧共题七韵》诗:“不须愁日暮,自有一灯然。”鹿苑:指僧园、佛寺。“鹿野苑”简称“鹿苑”。佛教地名。在中天竺波罗奈国 。释迦 成道后,始来此说四谛之法,度 憍陈如 等五比丘,故名 仙人论处 。《杂阿含经》卷二三:“此处仙人园 鹿野苑 ,如来於中为五比丘三转十二行法轮。”诸天:佛教语。指护法众天神。佛经言欲界有六天,色界之四禅有十八天,无色界之四处有四天,其他尚有日天、月天、韦驮天等诸天神,总称之曰诸天。《长阿含经》卷一:“佛告比丘,毗婆尸菩萨 生时,诸天在上於虚空中,手执白盖宝扇,以障寒暑风雨尘土。”杯渡:《高僧传》卷十:“杯渡者,不知姓名,常乘木杯渡水,因而为目。初见在冀州,不脩细行,神力卓越,世莫测其由来。尝于北方寄宿一家,家有一金象,度窃而将去。家主觉而追之,见度徐行,走马逐而不及。至孟津河,浮木杯于水,凭之度河,无假风棹,轻疾如飞,俄而度岸,达于京师。”《大正新脩大藏经》卷五十《史传部三》:“杯度者,不知姓名,常乘木杯度水,因而为目。初见在冀州,不修细行,神力卓越,世莫测其由来。尝于北方寄宿一家,家有一金像,度窃而将去,家主觉而追之,见度徐行,走马逐而不及。至孟津河,浮木杯于水,凭之度河,无假风棹,轻疾如飞,俄而度岸达于京师。”故“杯渡”以称僧人出行。狼河:即白狼河,今辽宁大凌河。见《塔山道中望海二十韵》注(6)
(5).佛教语。谓佛应众生之缘而施教化。缘,指身心对外界的感触。宗炳《明佛论》:“然羣生之神,其极虽齐,而随缘迁流,成麤妙之识,而与本不灭矣。”迁谪:谓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似指吴兆骞自己。轻机:轻捷机敏。应是指(僧人)赤公。按照诗下小字注:“蒙古人多称弟子者。”轻机是蒙古人称呼弟子(僧人)的一种叫法。
怜君杖锡欲何依?寂寂花宫一磐微。(2)
欲使边城传白拂,却教汉法到缁衣。(3)
灯然鹿苑诸天静,杯渡狼河杂部归。(4)
知是随缘无远近,不将迁谪扰轻机。(5)蒙古人多称弟子者。
【笺注】
(1)赤公:按照诗中含义,约是一位年长的僧人或道人。释函可也有《赠赤公》五首,诗中皆有僧人之诗义。赤公,疑是是指赤松子,传说中远古时人。为神农时雨师。一说,尝为帝喾之师。后为道教所崇奉,故以赤公称之学道之人。又疑是,亦是可能袈裟之色为红,披红色袈裟之年长僧人谓之赤公。据,此诗赤公大致是孙赤崖:即孙旸,字寅仲,一字赤崖,自号荐庵。清初学者、书法家。顺治十四年举人,因科场作弊案遭株连,谪戍尚羊堡多年,晚年居苏州,流连诗酒,著有《荐庵集》。 另一说,诗中之赤公是赤崖和尚,非孙旸。见张玉兴《孙赤崖与赤崖和尚考》一文。
(2)杖锡:拄着锡杖。谓僧人出行。锡,锡杖。云游僧所持法器。 庐山诸道人《游石门诗》序:“释法师以隆安四年仲春之月,因咏山水,遂杖锡而游。”诗中所言疑是年长之人拄着锡杖。 寂寂:曹植《释愁文》:“愁之为物,惟惚惟怳,不召自来,推之弗往,寻之不知其际,握之不盈一掌。寂寂长夜,或羣或党,去来无方,乱我精爽。”又秦嘉《赠妇诗》:“寂寂独居,寥寥空室。”寂静无声貌,言外之意为孤单;冷落,愁死也。花宫:指佛寺。李颀《宿莹公禅房闻梵》诗:“花宫仙梵远微微,月隐高城鐘漏稀。”寂寂花宫:李时行《海珠寺登眺》诗:“花宫寂寂俯中流”之句,屠隆《采真诗再为慧虚度师恭撰》六首其三 :“寂寂花宫独掩关”之句。一磐微:《吕氏春秋·纪部》卷九《季秋纪·精通》:钟子期夜闻击磬者而悲,使人召而问之曰:『子何击磬之悲也?』
(3)传白拂:白色的拂尘。法显《佛国记》:“在右边执白拂而侍。” 玄奘《大唐西域记·羯若鞠闍国》:“拘摩罗王作梵王之仪,执白拂而右侍。”传白拂意为传播佛法。汉法:张元凯《边词》十二首其八:“调遣备边兵,尺寸守汉法。”本义是指汉代的法律制度,引申为法律,此处指守汉法之边民。缁衣:僧尼的服装。韦应物《秋景诣琅琊精舍》诗:“悟言緇衣子,萧洒中林行。”彭乘《续墨客挥犀·香山寺猴》:“多羣猴,至相呼沿掛簷楹之上……又常污僧緇衣。”
(4)灯然:杜甫《过卢四员外宅看饭僧共题七韵》诗:“不须愁日暮,自有一灯然。”鹿苑:指僧园、佛寺。“鹿野苑”简称“鹿苑”。佛教地名。在中天竺波罗奈国 。释迦 成道后,始来此说四谛之法,度 憍陈如 等五比丘,故名 仙人论处 。《杂阿含经》卷二三:“此处仙人园 鹿野苑 ,如来於中为五比丘三转十二行法轮。”诸天:佛教语。指护法众天神。佛经言欲界有六天,色界之四禅有十八天,无色界之四处有四天,其他尚有日天、月天、韦驮天等诸天神,总称之曰诸天。《长阿含经》卷一:“佛告比丘,毗婆尸菩萨 生时,诸天在上於虚空中,手执白盖宝扇,以障寒暑风雨尘土。”杯渡:《高僧传》卷十:“杯渡者,不知姓名,常乘木杯渡水,因而为目。初见在冀州,不脩细行,神力卓越,世莫测其由来。尝于北方寄宿一家,家有一金象,度窃而将去。家主觉而追之,见度徐行,走马逐而不及。至孟津河,浮木杯于水,凭之度河,无假风棹,轻疾如飞,俄而度岸,达于京师。”《大正新脩大藏经》卷五十《史传部三》:“杯度者,不知姓名,常乘木杯度水,因而为目。初见在冀州,不修细行,神力卓越,世莫测其由来。尝于北方寄宿一家,家有一金像,度窃而将去,家主觉而追之,见度徐行,走马逐而不及。至孟津河,浮木杯于水,凭之度河,无假风棹,轻疾如飞,俄而度岸达于京师。”故“杯渡”以称僧人出行。狼河:即白狼河,今辽宁大凌河。见《塔山道中望海二十韵》注(6)
(5).佛教语。谓佛应众生之缘而施教化。缘,指身心对外界的感触。宗炳《明佛论》:“然羣生之神,其极虽齐,而随缘迁流,成麤妙之识,而与本不灭矣。”迁谪:谓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似指吴兆骞自己。轻机:轻捷机敏。应是指(僧人)赤公。按照诗下小字注:“蒙古人多称弟子者。”轻机是蒙古人称呼弟子(僧人)的一种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