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美国大片和电视剧等影视类型到底不好在哪里
接受了意识形态分析的洗脑后(虽然只听懂了个毛皮)觉得好莱坞电影再也引起不了任何兴趣了。觉得无聊庸俗,但是具体哪里不好还真说不上来。说《疯狂动物城》一点都不好看,但是人家洗脑般地背景乐歌词是“try everything”倡导大家多多尝试人生无限可能好像没什么不好,但是感觉就是哪里不对劲。
今天传播学课上看了英剧《黑镜》,本来就听说过的神作,看完了并写了一份媒介作用分析后,觉得此片只能打三颗星,就三颗。晚上躺在床上又想起来,这片子哪里让我给三颗星,回忆片子给我的体验,我发现了,在看完这个影视作品后,我没有任何的想象空间。好的艺术是能容纳下观者的想象世界的,而好莱坞美剧英剧这样的作品,打造再多的曲折猎奇情节,也扩充不了一点片子本身的精神蕴含。感觉编剧精心设计的东西反而不值几个钱,观众只是感到哦讲了他和猪发生关系,哦他该怎么办,哦原来他最可怜,哦他的生活被毁了,哦原来是制造了一场舆论威胁,哦。这些片子容不下一点我的精神世界,只是在少数人类共性的地方可以引起我的共鸣。而引起共鸣时我就发现了,片子为了赚钱所以要观众笑或者哭,所以有了能成功引导观众笑或者哭的剧情设计,所以他们赚到钱了。广大的群众在这样的影视作品里,他们的需求也就是笑笑放松一下,或者哭哭释放一下,或者惊讶一下,八卦一下。所以好莱坞以及广大影视作品的目的和做出来的效果是同一的。
到底哪里不好,其实也没什么不好,非常合理的存在,给辛苦打拼人生的人们一些放松的空间,根本不是艺术而是娱乐,精神世界得到快乐的最低级与最高级形式的差别。如果你编一堆这样的东西还想扯自己是艺术,那就容忍不了了。
作为一个以思考为精神快乐的追求的人,你在大屏幕里唱“try everything”对我来说是噪音,如果是一个艺术作品它想涉及可能的无限性这个主题,一定不是喊出来的,也许是人物的行动去尝试去碰撞,也许是一个故事留下一片空白,那时候我想到了也许人生可以“have a try”,这时我得到的便是我由作品而联想到的,我得到的是我的经历与感情经由思考得出的,观看影视作品后得到的是我自己的感情,过程也是独一无二的经验。
观看《黑镜》我本人无法产生任何关于自身的联想,原来大家都说的神作是猎奇多么的神,替电影艺术表示遗憾。突然想起了戏剧老师说‘“你们永远不要写社会问题剧!”。
今天传播学课上看了英剧《黑镜》,本来就听说过的神作,看完了并写了一份媒介作用分析后,觉得此片只能打三颗星,就三颗。晚上躺在床上又想起来,这片子哪里让我给三颗星,回忆片子给我的体验,我发现了,在看完这个影视作品后,我没有任何的想象空间。好的艺术是能容纳下观者的想象世界的,而好莱坞美剧英剧这样的作品,打造再多的曲折猎奇情节,也扩充不了一点片子本身的精神蕴含。感觉编剧精心设计的东西反而不值几个钱,观众只是感到哦讲了他和猪发生关系,哦他该怎么办,哦原来他最可怜,哦他的生活被毁了,哦原来是制造了一场舆论威胁,哦。这些片子容不下一点我的精神世界,只是在少数人类共性的地方可以引起我的共鸣。而引起共鸣时我就发现了,片子为了赚钱所以要观众笑或者哭,所以有了能成功引导观众笑或者哭的剧情设计,所以他们赚到钱了。广大的群众在这样的影视作品里,他们的需求也就是笑笑放松一下,或者哭哭释放一下,或者惊讶一下,八卦一下。所以好莱坞以及广大影视作品的目的和做出来的效果是同一的。
到底哪里不好,其实也没什么不好,非常合理的存在,给辛苦打拼人生的人们一些放松的空间,根本不是艺术而是娱乐,精神世界得到快乐的最低级与最高级形式的差别。如果你编一堆这样的东西还想扯自己是艺术,那就容忍不了了。
作为一个以思考为精神快乐的追求的人,你在大屏幕里唱“try everything”对我来说是噪音,如果是一个艺术作品它想涉及可能的无限性这个主题,一定不是喊出来的,也许是人物的行动去尝试去碰撞,也许是一个故事留下一片空白,那时候我想到了也许人生可以“have a try”,这时我得到的便是我由作品而联想到的,我得到的是我的经历与感情经由思考得出的,观看影视作品后得到的是我自己的感情,过程也是独一无二的经验。
观看《黑镜》我本人无法产生任何关于自身的联想,原来大家都说的神作是猎奇多么的神,替电影艺术表示遗憾。突然想起了戏剧老师说‘“你们永远不要写社会问题剧!”。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