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 | 人体的奇经八脉 3.15 十二经脉的运行
十二经脉
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包括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十二经脉具有表里经脉相合,与相应脏腑络属的主要特征。
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手足三阴经、三阳经,通过经别和别络互相沟通,组成六对“表里相合”关系。
十二经脉在体表的联系,是相为表里的两条经脉,都在四肢末端相交接,都分别循行于四肢内外两个侧面的相对应的位置(足厥阴肝经与足太阴脾经在下肢内踝上八寸处交叉后,变换前后位置:足太阴在前缘,足厥阴在中线)同时,还各有络脉互相联络;在体内,分别属络相为表里的脏腑,如足太阳膀胱经属膀胱络肾,足少阴肾经属肾络膀胱等。它们的经别除了共同通过所络属的脏腑外,六阴经脉的经别从体内走出体表之后又合入相为表里的六阳经脉的经别。
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不仅由于相为表里的两条经脉的衔接而加强了联系,而且由于相互络属于同一脏腑,因而使相为表里的一脏一腑在生理功能上互相配合,在病理上也可相互影响。如:脾主运化、升清,胃主受纳、降浊;心火可下移小肠等等。在治疗上,相为表里的两条经脉的腧穴可交叉使用,如肺经的穴位可用以治疗大肠或大肠经的疾病。
流注次序
气血系由中焦水谷精气所化生。十二经脉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十二经脉分布于人体各部,经脉中气血的运行是依次循环贯注的,即经脉在中焦受气后,上注于肺,自手太阴肺经开始,逐经依次相传至足厥阴肝经,再复注于手太阴肺经,首尾相贯,如环无端。
气血在十二经脉流注过程中,脉气交接主要通过两种形式:一是在体内有脏与腑的“属”、“络”关系,使脉气相通;二是在体表,通过支脉或络脉而交接于下一条经脉。如手太阴肺经,在内属肺,联络大肠;在外“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上述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是其主要规律,并非气血循行的唯一方式。气血在体内还通过多条路径、多种循行方式运行往复。诸如:营气行于脉中,按十二经脉走向,按时循经运行;卫气行于脉外,昼行于阳,夜行于阴,环周运行;经别着重于表里经内部的循行;络脉着重于体表的弥漫扩散;又有奇经以溢蓄调节式的经气运行等。
书源:
图说天下·国学书院系列:黄帝内经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时令
www.eshiling.com
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包括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十二经脉具有表里经脉相合,与相应脏腑络属的主要特征。
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手足三阴经、三阳经,通过经别和别络互相沟通,组成六对“表里相合”关系。
十二经脉在体表的联系,是相为表里的两条经脉,都在四肢末端相交接,都分别循行于四肢内外两个侧面的相对应的位置(足厥阴肝经与足太阴脾经在下肢内踝上八寸处交叉后,变换前后位置:足太阴在前缘,足厥阴在中线)同时,还各有络脉互相联络;在体内,分别属络相为表里的脏腑,如足太阳膀胱经属膀胱络肾,足少阴肾经属肾络膀胱等。它们的经别除了共同通过所络属的脏腑外,六阴经脉的经别从体内走出体表之后又合入相为表里的六阳经脉的经别。
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不仅由于相为表里的两条经脉的衔接而加强了联系,而且由于相互络属于同一脏腑,因而使相为表里的一脏一腑在生理功能上互相配合,在病理上也可相互影响。如:脾主运化、升清,胃主受纳、降浊;心火可下移小肠等等。在治疗上,相为表里的两条经脉的腧穴可交叉使用,如肺经的穴位可用以治疗大肠或大肠经的疾病。
流注次序
气血系由中焦水谷精气所化生。十二经脉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十二经脉分布于人体各部,经脉中气血的运行是依次循环贯注的,即经脉在中焦受气后,上注于肺,自手太阴肺经开始,逐经依次相传至足厥阴肝经,再复注于手太阴肺经,首尾相贯,如环无端。
气血在十二经脉流注过程中,脉气交接主要通过两种形式:一是在体内有脏与腑的“属”、“络”关系,使脉气相通;二是在体表,通过支脉或络脉而交接于下一条经脉。如手太阴肺经,在内属肺,联络大肠;在外“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上述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是其主要规律,并非气血循行的唯一方式。气血在体内还通过多条路径、多种循行方式运行往复。诸如:营气行于脉中,按十二经脉走向,按时循经运行;卫气行于脉外,昼行于阳,夜行于阴,环周运行;经别着重于表里经内部的循行;络脉着重于体表的弥漫扩散;又有奇经以溢蓄调节式的经气运行等。
书源:
图说天下·国学书院系列:黄帝内经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时令
www.eshil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