舅爷
梁舅爷不是谁的亲戚,不过大家都这么叫,仿佛他生下来就是所有人的舅爷。婚丧嫁娶,喜庆寿宴,没有舅爷真就玩不转。冷热荤素,大小八盘,舅爷手拿把攥,所调油盐酱醋,均是恰到好处。大菜让你吃得鲜香舒爽,小菜更是别有滋味。落到别的厨师手里,这么多活计,这么多菜,除去烧火的,就靠一人,连个打下手的都没有,出来的菜油重汤腻,缺盐少醋,那太正常不过。再加上农村人多催菜,早就摔盆砸碗不干了。
舅爷就有这本事,厨房里烟熏火燎,厨房外人头攒动,他不急不躁,手却一点不慢,还好整以暇,抽两口烟。三个灶,一齐开火,几十个菜哪个先熟哪个后烂,舅爷了然于胸,纹丝不乱。桌上,案板上铺着洁白的桌布,走的时候,一揭,厨房干干净净,清清爽爽,不给主家添一点麻烦。舅爷杀猪宰鸡,小小一把尖刀,横平竖直地划过,不消一会儿,骨肉分离,猪与鸡的骨架丝毫无损,浑身的肉“哗”的一声委地。白森森的骨架,扔到大锅,熬出的汤雪白喷香,出锅前再撒把小青菜,喝上一小碗,美极了。
梁舅爷不是打小学这个的,厨师旧时叫勤行,说白了就是伺候人。舅爷是大户人家,少爷秧子,几百亩好田,靠着租子,吃喝不愁。土改来了,定了个富农。雕梁画栋的阔宅变成了大杂院,一家人蜗居其中一间。本来是要抓他做个典型,舅爷人缘好,几次都躲了过去。
没了钱,少了地,吃喝不会从天上来。细皮嫩肉的顶着毒日头下地种田,一个少爷胚子哪干过这个,手磨肿,脚起泡。老婆又是个小脚根本帮不了他,两个孩子嗷嗷待哺。生活从天上摔倒地下,一筹莫展。
孩子饿得都没个人形,捉知了烤着吃。邻居大嫂看不过眼,悄悄给他支了个招:给自己丈夫蹭勺。他丈夫是食堂厨师,所谓蹭勺就是给厨师打下手。但是蹭勺只能保证自己吃喝,养不活一家老小。
舅爷有办法,带着一个大海碗,吃饭时,别人盛的满满的,他只来一点点饭,一眨眼就吃完。此时木盆里的饭不多,但还够盛第二碗,他把大海碗塞得紧紧实实,大步流星往家走。就靠着这一个海碗,他在那风云变色的年月,养活了一家四口。看着孩子吃得狼吞虎咽,舅爷心满意足,浑身摸兜,舅奶奶知道他想抽烟了。
晚年痴呆的舅奶奶祥林嫂般地重复那句话:你们舅爷聪明啊,要是第一碗盛得满满的,等他吃完,饭早没了,一家人就得饿死。她脸上的神色得意而幸福。
打下手,得穿旧衣服,弄脏了也不心疼。舅爷穿得整整齐齐,利利落落,活呢,却干得又快又好,仿佛天生干这个的。天天身边有这么个精神明亮的人,谁看了都欢喜。歇的时候,大家都逗他讲故事,全本的三侠五义,他讲的栩栩如生,热闹火炽。
那年月肚子里没油水,都喜欢听吃的过过干瘾。舅爷出身富贵,是吃过见过的主儿。大家又都是在勤行里混,不是没见过世面,不讲点新奇有趣的拿不住人。他最擅讲的是吃熊掌,熊掌那玩意又大又厚,割下来得先放上一年半载,等水分蒸发。你要是只放水炖,那你等着吧,怎么炖也不烂,得先抹上蜂蜜。要说这熊掌味道还真说不上有多好,相当粘稠,但吃完,必须有小伙计拿着手巾板在旁边伺候着,要立即擦嘴。熊掌蛋白质多,要是晚一会儿啊,保管你那嘴就张不开了。大家听得是又怕又想,怕的是越听越饿,干听吃不到嘴,想的是他继续讲。
所谓:厨子不偷,五谷不收。厨子偷吃是好事,被人认为是家业兴旺的兆头,可也得分时候。领导下来视察,带来两瓶绍兴黄,几斤猪肉,放在食堂。吃饭时,觥筹交错,喝了几十年酒的人,酒掺没掺水,那还不是心明眼亮。厨子收拾收拾滚蛋,但菜总得有人做,谁都不敢接。舅爷就被推了出来,大伙儿的话是:他说吃的说得那么好,手底下也差不了。舅爷就这样赶鸭子上架,他没别的诀窍,看了一晚上菜谱。有些人天生是祖师爷赏饭吃,适合干这一行,做出来的菜,都挑大拇哥儿。只是邻居大嫂的脸色不好看,自己家男人的工作被顶了,心情能好吗?出来进去嘴里老说着白眼狼。
舅爷是才子命,厨子身。月光西斜,家人睡熟,他总要铺开纸写两笔,舅爷的字是赵孟頫的底子,姿态俊朗,飘逸潇洒,神韵动人。县里的两大造反派争着拉拢他,让他写大字报,刷标语,不为别的,舅爷的字有气魄,压得住别人。他哪个也没答应,逍逍遥遥,安安稳稳做他的厨子,伺候好领导的嘴,他的饭碗就丢不了,这道理舅爷懂。
世道乱,家里的书能烧的都烧了,免得惹事,留了一本《论语》舍不得,藏在枕巾里。孩子当时十三四岁,哪懂其中的利害,无意中口风就透给了邻家大嫂,一下子就坏了菜了。
那本《论语》当场就被烧成了灰,强迫舅爷吃下去。舅爷躬着身子刚抓了一把,一巴掌就把他打翻在地,鼻血横流。批判会上舅爷被剃了个阴阳头,半人半鬼,似人似妖,脖子上是根细细的铁丝,坠着沉沉的木牌。舅爷体力不支,跪了下去,继而躺了下来。这么大的场合,还没开始批判,哪容得你如此模样?又是一顿拳打脚踢。
回来时,已是半夜。木板朝地上一跌,院子里叫了一声,一群人就走了,床板上是已半昏迷的舅爷。舅奶奶看着背上腰上血红的伤痕,拿着跌打油,轻轻地上药,生怕药用得重,刺痛了他。凌晨,舅爷迷迷糊糊地醒来,一片沉沉的黑暗,床尾是孩子抱着自己的脚,他在慢慢地给自己剪脚趾甲。没有一丝光,他小心翼翼地摸索,一点点地剪。孩子感受到了背上的目光,转身低沉地叫了声:爸。父子两人的眼泪都滚了下来。
熬过了那些天翻地覆的岁月,吃上了口安生饭,两个儿子也相继成家立业。五十岁的舅爷却要离婚,钱钟书讲:老年人的恋爱那是老房子着火没救了。女方是个菜贩子,有过男人,死了,四十多,但没生养过,模样长得匀净。舅爷去那进菜,和几个老哥们神侃自己的富家子弟岁月,那女人陡然来了一句:君子远庖厨,干的是杀鸡宰羊的事儿,就别提以前的阿弥陀佛。舅爷嘴上沉默了,心里却亮了:这个女人不简单。买菜卖菜,一来二去,也就好上了。
子女不同意:“爸,你这么大岁数了,别整这花花事儿,我孩子刚生下来,两个人都忙,还指着你们老两口帮衬着呢。”
“我忙了一辈子,把你们养大了,现在又来了个屎尿不知的,还指望我,我这把老骨头你们是熬干血还得榨油啊!”
儿女的劝不听,舅奶奶是个没主心骨的人,一辈子听他的,现在出了这事儿,索性自己住儿女家。大儿子出了个主意,把舅爷的抽屉撬了,钱,存折都拿了。
“那女人八成奔着咱爸的钱来的,爸的钱没了,那女人也就知难而退了。”
舅爷叹气:“我这辈子属鱼鹰的命,攒了半辈子的钱都被他们叼走了。”
“没事儿,又不是都躺倒动不了了,都有手艺,还有把子力气,过日子图个平安舒心。”女人笑眯眯地说。
一起的老伙计都不明白舅爷为什么这么折腾?看着他都不怀好意地笑:“行啊,老了,老了,老牛吃嫩草,真给我们挣脸!”
舅爷把烟头一掐:“我是活了半辈子才活开了,就是想找个说话的人,心里憋得慌。人啊,找个懂你的人,多难得啊!”
老伙计们面面相觑,都愣了。
舅爷走的那天,早上喝了两大碗小米粥。到了菜场,捂着心口就躺了下去。抬回来的时候,还有意识,手指虚弱地指了指神龛。女人把神龛拿了下来,底下是两块老旧的银元。
女人转身,舅爷含笑而逝。
来悼念的老哥们说:“死的时候没遭罪,挺好。”
舅爷就有这本事,厨房里烟熏火燎,厨房外人头攒动,他不急不躁,手却一点不慢,还好整以暇,抽两口烟。三个灶,一齐开火,几十个菜哪个先熟哪个后烂,舅爷了然于胸,纹丝不乱。桌上,案板上铺着洁白的桌布,走的时候,一揭,厨房干干净净,清清爽爽,不给主家添一点麻烦。舅爷杀猪宰鸡,小小一把尖刀,横平竖直地划过,不消一会儿,骨肉分离,猪与鸡的骨架丝毫无损,浑身的肉“哗”的一声委地。白森森的骨架,扔到大锅,熬出的汤雪白喷香,出锅前再撒把小青菜,喝上一小碗,美极了。
梁舅爷不是打小学这个的,厨师旧时叫勤行,说白了就是伺候人。舅爷是大户人家,少爷秧子,几百亩好田,靠着租子,吃喝不愁。土改来了,定了个富农。雕梁画栋的阔宅变成了大杂院,一家人蜗居其中一间。本来是要抓他做个典型,舅爷人缘好,几次都躲了过去。
没了钱,少了地,吃喝不会从天上来。细皮嫩肉的顶着毒日头下地种田,一个少爷胚子哪干过这个,手磨肿,脚起泡。老婆又是个小脚根本帮不了他,两个孩子嗷嗷待哺。生活从天上摔倒地下,一筹莫展。
孩子饿得都没个人形,捉知了烤着吃。邻居大嫂看不过眼,悄悄给他支了个招:给自己丈夫蹭勺。他丈夫是食堂厨师,所谓蹭勺就是给厨师打下手。但是蹭勺只能保证自己吃喝,养不活一家老小。
舅爷有办法,带着一个大海碗,吃饭时,别人盛的满满的,他只来一点点饭,一眨眼就吃完。此时木盆里的饭不多,但还够盛第二碗,他把大海碗塞得紧紧实实,大步流星往家走。就靠着这一个海碗,他在那风云变色的年月,养活了一家四口。看着孩子吃得狼吞虎咽,舅爷心满意足,浑身摸兜,舅奶奶知道他想抽烟了。
晚年痴呆的舅奶奶祥林嫂般地重复那句话:你们舅爷聪明啊,要是第一碗盛得满满的,等他吃完,饭早没了,一家人就得饿死。她脸上的神色得意而幸福。
打下手,得穿旧衣服,弄脏了也不心疼。舅爷穿得整整齐齐,利利落落,活呢,却干得又快又好,仿佛天生干这个的。天天身边有这么个精神明亮的人,谁看了都欢喜。歇的时候,大家都逗他讲故事,全本的三侠五义,他讲的栩栩如生,热闹火炽。
那年月肚子里没油水,都喜欢听吃的过过干瘾。舅爷出身富贵,是吃过见过的主儿。大家又都是在勤行里混,不是没见过世面,不讲点新奇有趣的拿不住人。他最擅讲的是吃熊掌,熊掌那玩意又大又厚,割下来得先放上一年半载,等水分蒸发。你要是只放水炖,那你等着吧,怎么炖也不烂,得先抹上蜂蜜。要说这熊掌味道还真说不上有多好,相当粘稠,但吃完,必须有小伙计拿着手巾板在旁边伺候着,要立即擦嘴。熊掌蛋白质多,要是晚一会儿啊,保管你那嘴就张不开了。大家听得是又怕又想,怕的是越听越饿,干听吃不到嘴,想的是他继续讲。
所谓:厨子不偷,五谷不收。厨子偷吃是好事,被人认为是家业兴旺的兆头,可也得分时候。领导下来视察,带来两瓶绍兴黄,几斤猪肉,放在食堂。吃饭时,觥筹交错,喝了几十年酒的人,酒掺没掺水,那还不是心明眼亮。厨子收拾收拾滚蛋,但菜总得有人做,谁都不敢接。舅爷就被推了出来,大伙儿的话是:他说吃的说得那么好,手底下也差不了。舅爷就这样赶鸭子上架,他没别的诀窍,看了一晚上菜谱。有些人天生是祖师爷赏饭吃,适合干这一行,做出来的菜,都挑大拇哥儿。只是邻居大嫂的脸色不好看,自己家男人的工作被顶了,心情能好吗?出来进去嘴里老说着白眼狼。
舅爷是才子命,厨子身。月光西斜,家人睡熟,他总要铺开纸写两笔,舅爷的字是赵孟頫的底子,姿态俊朗,飘逸潇洒,神韵动人。县里的两大造反派争着拉拢他,让他写大字报,刷标语,不为别的,舅爷的字有气魄,压得住别人。他哪个也没答应,逍逍遥遥,安安稳稳做他的厨子,伺候好领导的嘴,他的饭碗就丢不了,这道理舅爷懂。
世道乱,家里的书能烧的都烧了,免得惹事,留了一本《论语》舍不得,藏在枕巾里。孩子当时十三四岁,哪懂其中的利害,无意中口风就透给了邻家大嫂,一下子就坏了菜了。
那本《论语》当场就被烧成了灰,强迫舅爷吃下去。舅爷躬着身子刚抓了一把,一巴掌就把他打翻在地,鼻血横流。批判会上舅爷被剃了个阴阳头,半人半鬼,似人似妖,脖子上是根细细的铁丝,坠着沉沉的木牌。舅爷体力不支,跪了下去,继而躺了下来。这么大的场合,还没开始批判,哪容得你如此模样?又是一顿拳打脚踢。
回来时,已是半夜。木板朝地上一跌,院子里叫了一声,一群人就走了,床板上是已半昏迷的舅爷。舅奶奶看着背上腰上血红的伤痕,拿着跌打油,轻轻地上药,生怕药用得重,刺痛了他。凌晨,舅爷迷迷糊糊地醒来,一片沉沉的黑暗,床尾是孩子抱着自己的脚,他在慢慢地给自己剪脚趾甲。没有一丝光,他小心翼翼地摸索,一点点地剪。孩子感受到了背上的目光,转身低沉地叫了声:爸。父子两人的眼泪都滚了下来。
熬过了那些天翻地覆的岁月,吃上了口安生饭,两个儿子也相继成家立业。五十岁的舅爷却要离婚,钱钟书讲:老年人的恋爱那是老房子着火没救了。女方是个菜贩子,有过男人,死了,四十多,但没生养过,模样长得匀净。舅爷去那进菜,和几个老哥们神侃自己的富家子弟岁月,那女人陡然来了一句:君子远庖厨,干的是杀鸡宰羊的事儿,就别提以前的阿弥陀佛。舅爷嘴上沉默了,心里却亮了:这个女人不简单。买菜卖菜,一来二去,也就好上了。
子女不同意:“爸,你这么大岁数了,别整这花花事儿,我孩子刚生下来,两个人都忙,还指着你们老两口帮衬着呢。”
“我忙了一辈子,把你们养大了,现在又来了个屎尿不知的,还指望我,我这把老骨头你们是熬干血还得榨油啊!”
儿女的劝不听,舅奶奶是个没主心骨的人,一辈子听他的,现在出了这事儿,索性自己住儿女家。大儿子出了个主意,把舅爷的抽屉撬了,钱,存折都拿了。
“那女人八成奔着咱爸的钱来的,爸的钱没了,那女人也就知难而退了。”
舅爷叹气:“我这辈子属鱼鹰的命,攒了半辈子的钱都被他们叼走了。”
“没事儿,又不是都躺倒动不了了,都有手艺,还有把子力气,过日子图个平安舒心。”女人笑眯眯地说。
一起的老伙计都不明白舅爷为什么这么折腾?看着他都不怀好意地笑:“行啊,老了,老了,老牛吃嫩草,真给我们挣脸!”
舅爷把烟头一掐:“我是活了半辈子才活开了,就是想找个说话的人,心里憋得慌。人啊,找个懂你的人,多难得啊!”
老伙计们面面相觑,都愣了。
舅爷走的那天,早上喝了两大碗小米粥。到了菜场,捂着心口就躺了下去。抬回来的时候,还有意识,手指虚弱地指了指神龛。女人把神龛拿了下来,底下是两块老旧的银元。
女人转身,舅爷含笑而逝。
来悼念的老哥们说:“死的时候没遭罪,挺好。”
-
一川烟草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6-05-18 20:47:26
-
金桂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6-05-17 17:18:26
-
城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6-05-17 17:12:54
-
蒙古包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6-05-17 17:03:39
-
聂音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6-05-17 16:46:35
-
灰姑娘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6-05-17 16:25:43
-
金口河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6-05-17 16:21:37
-
范甘迪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6-05-17 16:11:42
-
余人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6-05-17 16:04:18
-
雪儿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6-05-17 15:51:23
-
木事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6-05-17 15:47:17
-
马斯哈多夫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6-05-17 15:42:12
-
moonsixpence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6-05-17 15:2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