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译】作为阈限之神和亡灵指引者的赫尔墨斯
作者:Richard Stromer
赫尔墨斯是一个戴着多重面具的神:神使,交流神,商业神,诡诈者,魔术师。或许,他最神秘的一面是:阈限之神和亡灵的指引者。赫尔墨斯这两个角色——边界地带的掌控者和死者灵魂的引路人——是这篇论文关注的重点。本文亦会考虑一些重要心理学家、古典学家和其他学者关于赫尔墨斯这两个身份的意义与暗示的讨论。
Edward Edinger,著名的荣格研究者认为,赫尔墨斯的亡灵指引者身份,对精神分析学家具有特殊重要性。“他是手持魔杖的魔术师,”他写到,“其跨越边界的能力让他成为神界和人界的纽带,用心理学术语来说,横亘于自我与潜意识之间。”Edinger认识到,自从“精神分析学尝试将意识和潜意识相联系并屡次跨越它们之间的边界时,赫尔墨斯的作用便凸显出来了。”赫尔墨斯实际上是人类深层心理的守护神。
Karl Kerenyi评价了赫尔墨斯在《伊利亚特》中所扮演的角色,他发现,“《伊利亚特》并不是属于赫尔墨斯的世界,”因为《伊利亚特》大部分内容讲诉了各个阵营之间无法解决的争斗,无论是神的还是人的。在这个世界中,一个总是用各种聪明办法化解争斗、寻找中立地带的神是找不到自己位置的。但,Kerenyi继续谈到:“在这本苦乐参半的书的最后,以赫尔墨斯的来临为标志,这个属于英雄的世界突然展现出了一种出乎意料的温柔。”
Kerenyi说,《伊利亚特》中,赫尔墨斯的活动都发生于夜间,这点十分重要。黑夜给他在普里阿摩斯面前现身提供了便利,“这是他的活动的夜间性一面,”他写到,“指引的道路上是如此黑暗,这让我们体会到赫尔墨斯与灵魂、死亡和死神之领域的联系。”Walter Otto提到:“夜晚寓于其自身之中”,“只有经历过黑夜,我们才会充分认识到,这个领域的神祗是赫尔墨斯。”我认为需要指出的是,黑夜,并不单单指白天之后接踵而至的、物理上的黑暗(虽然赫尔墨斯经常在这个背景下出现),而是由赫尔墨斯按其意愿唤起的、内在灵魂的黑夜,“心理危机的黑夜,当白昼逝去,心灵的重要性便凸显出来。”正如Murray Stein所说的那样。William Doty认为:“灵魂准备放弃白天的全神贯注,转而从过去和未来中重拾自我的一致性。”
和他这个职能相关,他也是赐予梦境的神。Arianna Stasinopoulos形容他“用他的神杖使人入睡,赐予他们梦境,给他们带来日常生活之外的经验,并带给时间以永恒。”她补充说,他的“梦境赐予者”身份,也叫作‘Psithyristis’,此词仍存在于现代希腊语中,意为“私语者”,他“告诉我从内心纷乱的杂音中解脱出来,去聆听心灵更深处的私语,重视并尊敬自己的梦。”Otto提到,因为赫尔墨斯具备这一能力,古希腊人“如果谁做了有意义的梦,便会带着敬意想起赫尔墨斯。”
Stein提醒我们,除了梦境赐予者这个角色,“赫尔墨斯是个能使人入睡并在危险时将人唤醒的魔术师”。我们明显能从《伊利亚特》中看到赫尔墨斯的这重面具——他使希腊护卫在准备晚餐时入睡;他在黎明时分降临,将普里阿摩斯从沉睡中唤醒,叫他快点回到特洛伊。同样的道理,Ginnete Paris指出,现代心理学中常用这种方法来治疗“身心失调患者”,“他让问题进入沉睡(减弱自我保护机制的功能),以便将之根除。”
James Hillman认为,梦境,从根本上来说与意识及潜意识世界相关,这是赫尔墨斯“从梦境活动中延伸出来的、具冥府性的一面。”这个说法将赫尔墨斯的睡梦赐予者形象和他更著名的亡灵指引者形象联系起来了。因为这种双重角色,Christine Downing提醒我们古希腊人“将赫尔墨斯的画像放置在卧室,请求他带给自己睡眠,而不是死亡。”同样地,Dotty说,“或许我们都该像古人那样,把床布置得正对赫尔墨斯的雕塑。”因为,“在梦中,人们可以了解赫尔墨斯作为亡灵指引者的身份。”
因为他的亡灵指引者身份,古希腊人十分敬畏赫尔墨斯,他们知道,要是没有赫尔墨斯的引导,他们的灵魂会一直在世间徘徊。不过,尽管他们敬畏他,却并不惧怕他,虽然赫尔墨斯担任这一可怕的职务,但他却十分温柔。Kerenyi对《奥德赛》中的一幕评论道:“神杖发出温和的光,赫尔墨斯出现在亡灵必经之路上。在此,他被称为akeketa,“无痛的”,因为他不会伤害那些不幸的灵魂。需要注意的是,用Walter Otto的话来说,赫尔墨斯在冥界有个诨名克托尼俄斯,是真正的死者之神。”不过,Otto细心地提醒道:“赫尔墨斯还是以指引者的身份出现的。”
Downing认为,赫尔墨斯的亡灵指引者角色与深层心理学相关。她联系自己的经历说道:“当我直接体验到赫尔墨斯时,他常常是以亡灵指引者身份出现的。”她将赫尔墨斯形容为“看似陌生,却是潜意识渴望已久的力量,将我推向冥府的力量。”在通向冥府的道路上——Hillman认为其对心灵的完整性来说十分重要——我们必须面对内心深处、自己总是找借口无视的阴暗面。“将亡灵引入冥府的任务不能在心理学意义上被轻视或忽略,”Lopez-Pedraza提醒道,因为“死亡即是死亡——生命至始至终可怖的对立面——即便我们的文化总是系统性地压抑死亡对心灵的意义。”
虽说有些去冥府的旅行出于自愿,但大多数人都不愿涉足冥府。不过,不同于珀耳塞福涅被哈迪斯所劫的神话,赫尔墨斯将人引导至冥界的方式更温和。Downing认为,“赫尔墨斯引导我们从更特殊的角度思考冥府体验,并询问:被引导至冥府与被劫掠至冥府,二者的区别在何处?”
由赫尔墨斯,而不是哈迪斯陪伴至冥府,会让我们明白死亡对于生存的意义。“赫尔墨斯的形象反复进入个人和社会的、充满巨大力量的深层世界中去。”Doty发现,“这个领域,人们会认识到在赫尔墨斯的引导下自愿深入黑暗的重要性,以及了解万物与死亡相关的意义的重要性。”此外,赫尔墨斯与哈迪斯不同的一点是,他会在之后将我们重新引入光明的意识世界,“他将我们引入冥府后,我们的体验并不仅限于死亡——这让我们的日常生活充满更加丰沛的复杂性。”
举个例子,作为冥府体验的一部分,我们会接触自身必死的命运,这让我们认识到“我们终究无法寄希望于运气、惊喜和神力,让自己幸免于尘世间的各种灾难”。(Downing 54)更重要的是,我们无法将死亡作为一种共同体验。Lopez-Pedraza提到,如果我们关照如今的人类“在深层心理中面对死亡的孤独感,便会认识到,这其实是他的财富,因为,这种孤独感提供给他想象、思虑死亡的自由,让他更了解自己、了解自己对死亡的思考,从而丰富自身的精神生活。”
作为亡灵指引者的赫尔墨斯拥有一项特殊能力,让他能够自由穿梭于生者和死者的领域,穿梭于意识、个人潜意识和集体无意识的世界。由于他具备“跨越边界”的能力——无论这些边界是物理上的,心理上的,或是时间上的——赫尔墨斯同样也是一切处于边界、处于过渡阶段的事物的神祗。“作为一个过渡地带的形象,”Doty简单总结道:“赫尔墨斯将边界地带神圣化了”。“他就在那儿,处于所有的边界之上,将之封为神圣的,重要的,真谛式的。”Downing补充道,“他的存在提醒我们,跨越边界是一项神圣的举动。”她总结道:“我们对赫尔墨斯的意识,让我们特别惧怕、希望快点渡过的时刻充满了神圣意味。”荷马在《伊利亚特》中描绘了这种阈限性,当普里阿摩斯和他的使节在希腊和特洛伊营地交界处的浅滩上驻足时,赫尔墨斯突然从黑暗中出现,走近他们。James Redfield评论道,“世界一片黑暗,被包裹在雾中。这次旅程,就像一次关于别离和跨越的仪式。”
我认为,赫尔墨斯作为亡灵指引者的最后一个,同时也是最有力的一个特质是——他将我们引入或引出本性中固有的阈限地带,比如很多人所体验到的中年危机。我本人就有不少机会体验到赫尔墨斯在这方面的特质。Stein说:“中年时期,人的心理身份认同会有所转变。”他总结道(我也赞同),“当我们反思我们经历的中年危机以及从中体验到的阈限性时,赫尔墨斯的世界立即作为一种神话原型出现了。”
赫尔墨斯引导普里阿摩斯到特洛伊,取回心爱儿子的尸体,而特洛伊是个“人们直面死亡,悲痛直面它的制造者”的地方。我本人常会在死亡之地感受到自身身上所逝去的部分。同样重要的是,Stein提到了《伊利亚特》的某些章节,并评论道:“当人面临死亡的时候,同时也是人将一些已死的记忆进行掩埋的时候。”我自己正面临将童年阴影掩埋并治愈的阶段,并从更全面的角度关照未来,按照实际而不是理想来生活。最终,我发现我和Dotty看法相同,他认为“赫尔墨斯的影响力是无尽的,不会消逝,不会停滞,他确信着未来充满希望——那个与过去紧密相关的未来。”
赫尔墨斯是一个戴着多重面具的神:神使,交流神,商业神,诡诈者,魔术师。或许,他最神秘的一面是:阈限之神和亡灵的指引者。赫尔墨斯这两个角色——边界地带的掌控者和死者灵魂的引路人——是这篇论文关注的重点。本文亦会考虑一些重要心理学家、古典学家和其他学者关于赫尔墨斯这两个身份的意义与暗示的讨论。
Edward Edinger,著名的荣格研究者认为,赫尔墨斯的亡灵指引者身份,对精神分析学家具有特殊重要性。“他是手持魔杖的魔术师,”他写到,“其跨越边界的能力让他成为神界和人界的纽带,用心理学术语来说,横亘于自我与潜意识之间。”Edinger认识到,自从“精神分析学尝试将意识和潜意识相联系并屡次跨越它们之间的边界时,赫尔墨斯的作用便凸显出来了。”赫尔墨斯实际上是人类深层心理的守护神。
Karl Kerenyi评价了赫尔墨斯在《伊利亚特》中所扮演的角色,他发现,“《伊利亚特》并不是属于赫尔墨斯的世界,”因为《伊利亚特》大部分内容讲诉了各个阵营之间无法解决的争斗,无论是神的还是人的。在这个世界中,一个总是用各种聪明办法化解争斗、寻找中立地带的神是找不到自己位置的。但,Kerenyi继续谈到:“在这本苦乐参半的书的最后,以赫尔墨斯的来临为标志,这个属于英雄的世界突然展现出了一种出乎意料的温柔。”
Kerenyi说,《伊利亚特》中,赫尔墨斯的活动都发生于夜间,这点十分重要。黑夜给他在普里阿摩斯面前现身提供了便利,“这是他的活动的夜间性一面,”他写到,“指引的道路上是如此黑暗,这让我们体会到赫尔墨斯与灵魂、死亡和死神之领域的联系。”Walter Otto提到:“夜晚寓于其自身之中”,“只有经历过黑夜,我们才会充分认识到,这个领域的神祗是赫尔墨斯。”我认为需要指出的是,黑夜,并不单单指白天之后接踵而至的、物理上的黑暗(虽然赫尔墨斯经常在这个背景下出现),而是由赫尔墨斯按其意愿唤起的、内在灵魂的黑夜,“心理危机的黑夜,当白昼逝去,心灵的重要性便凸显出来。”正如Murray Stein所说的那样。William Doty认为:“灵魂准备放弃白天的全神贯注,转而从过去和未来中重拾自我的一致性。”
和他这个职能相关,他也是赐予梦境的神。Arianna Stasinopoulos形容他“用他的神杖使人入睡,赐予他们梦境,给他们带来日常生活之外的经验,并带给时间以永恒。”她补充说,他的“梦境赐予者”身份,也叫作‘Psithyristis’,此词仍存在于现代希腊语中,意为“私语者”,他“告诉我从内心纷乱的杂音中解脱出来,去聆听心灵更深处的私语,重视并尊敬自己的梦。”Otto提到,因为赫尔墨斯具备这一能力,古希腊人“如果谁做了有意义的梦,便会带着敬意想起赫尔墨斯。”
Stein提醒我们,除了梦境赐予者这个角色,“赫尔墨斯是个能使人入睡并在危险时将人唤醒的魔术师”。我们明显能从《伊利亚特》中看到赫尔墨斯的这重面具——他使希腊护卫在准备晚餐时入睡;他在黎明时分降临,将普里阿摩斯从沉睡中唤醒,叫他快点回到特洛伊。同样的道理,Ginnete Paris指出,现代心理学中常用这种方法来治疗“身心失调患者”,“他让问题进入沉睡(减弱自我保护机制的功能),以便将之根除。”
James Hillman认为,梦境,从根本上来说与意识及潜意识世界相关,这是赫尔墨斯“从梦境活动中延伸出来的、具冥府性的一面。”这个说法将赫尔墨斯的睡梦赐予者形象和他更著名的亡灵指引者形象联系起来了。因为这种双重角色,Christine Downing提醒我们古希腊人“将赫尔墨斯的画像放置在卧室,请求他带给自己睡眠,而不是死亡。”同样地,Dotty说,“或许我们都该像古人那样,把床布置得正对赫尔墨斯的雕塑。”因为,“在梦中,人们可以了解赫尔墨斯作为亡灵指引者的身份。”
因为他的亡灵指引者身份,古希腊人十分敬畏赫尔墨斯,他们知道,要是没有赫尔墨斯的引导,他们的灵魂会一直在世间徘徊。不过,尽管他们敬畏他,却并不惧怕他,虽然赫尔墨斯担任这一可怕的职务,但他却十分温柔。Kerenyi对《奥德赛》中的一幕评论道:“神杖发出温和的光,赫尔墨斯出现在亡灵必经之路上。在此,他被称为akeketa,“无痛的”,因为他不会伤害那些不幸的灵魂。需要注意的是,用Walter Otto的话来说,赫尔墨斯在冥界有个诨名克托尼俄斯,是真正的死者之神。”不过,Otto细心地提醒道:“赫尔墨斯还是以指引者的身份出现的。”
Downing认为,赫尔墨斯的亡灵指引者角色与深层心理学相关。她联系自己的经历说道:“当我直接体验到赫尔墨斯时,他常常是以亡灵指引者身份出现的。”她将赫尔墨斯形容为“看似陌生,却是潜意识渴望已久的力量,将我推向冥府的力量。”在通向冥府的道路上——Hillman认为其对心灵的完整性来说十分重要——我们必须面对内心深处、自己总是找借口无视的阴暗面。“将亡灵引入冥府的任务不能在心理学意义上被轻视或忽略,”Lopez-Pedraza提醒道,因为“死亡即是死亡——生命至始至终可怖的对立面——即便我们的文化总是系统性地压抑死亡对心灵的意义。”
虽说有些去冥府的旅行出于自愿,但大多数人都不愿涉足冥府。不过,不同于珀耳塞福涅被哈迪斯所劫的神话,赫尔墨斯将人引导至冥界的方式更温和。Downing认为,“赫尔墨斯引导我们从更特殊的角度思考冥府体验,并询问:被引导至冥府与被劫掠至冥府,二者的区别在何处?”
由赫尔墨斯,而不是哈迪斯陪伴至冥府,会让我们明白死亡对于生存的意义。“赫尔墨斯的形象反复进入个人和社会的、充满巨大力量的深层世界中去。”Doty发现,“这个领域,人们会认识到在赫尔墨斯的引导下自愿深入黑暗的重要性,以及了解万物与死亡相关的意义的重要性。”此外,赫尔墨斯与哈迪斯不同的一点是,他会在之后将我们重新引入光明的意识世界,“他将我们引入冥府后,我们的体验并不仅限于死亡——这让我们的日常生活充满更加丰沛的复杂性。”
举个例子,作为冥府体验的一部分,我们会接触自身必死的命运,这让我们认识到“我们终究无法寄希望于运气、惊喜和神力,让自己幸免于尘世间的各种灾难”。(Downing 54)更重要的是,我们无法将死亡作为一种共同体验。Lopez-Pedraza提到,如果我们关照如今的人类“在深层心理中面对死亡的孤独感,便会认识到,这其实是他的财富,因为,这种孤独感提供给他想象、思虑死亡的自由,让他更了解自己、了解自己对死亡的思考,从而丰富自身的精神生活。”
作为亡灵指引者的赫尔墨斯拥有一项特殊能力,让他能够自由穿梭于生者和死者的领域,穿梭于意识、个人潜意识和集体无意识的世界。由于他具备“跨越边界”的能力——无论这些边界是物理上的,心理上的,或是时间上的——赫尔墨斯同样也是一切处于边界、处于过渡阶段的事物的神祗。“作为一个过渡地带的形象,”Doty简单总结道:“赫尔墨斯将边界地带神圣化了”。“他就在那儿,处于所有的边界之上,将之封为神圣的,重要的,真谛式的。”Downing补充道,“他的存在提醒我们,跨越边界是一项神圣的举动。”她总结道:“我们对赫尔墨斯的意识,让我们特别惧怕、希望快点渡过的时刻充满了神圣意味。”荷马在《伊利亚特》中描绘了这种阈限性,当普里阿摩斯和他的使节在希腊和特洛伊营地交界处的浅滩上驻足时,赫尔墨斯突然从黑暗中出现,走近他们。James Redfield评论道,“世界一片黑暗,被包裹在雾中。这次旅程,就像一次关于别离和跨越的仪式。”
我认为,赫尔墨斯作为亡灵指引者的最后一个,同时也是最有力的一个特质是——他将我们引入或引出本性中固有的阈限地带,比如很多人所体验到的中年危机。我本人就有不少机会体验到赫尔墨斯在这方面的特质。Stein说:“中年时期,人的心理身份认同会有所转变。”他总结道(我也赞同),“当我们反思我们经历的中年危机以及从中体验到的阈限性时,赫尔墨斯的世界立即作为一种神话原型出现了。”
赫尔墨斯引导普里阿摩斯到特洛伊,取回心爱儿子的尸体,而特洛伊是个“人们直面死亡,悲痛直面它的制造者”的地方。我本人常会在死亡之地感受到自身身上所逝去的部分。同样重要的是,Stein提到了《伊利亚特》的某些章节,并评论道:“当人面临死亡的时候,同时也是人将一些已死的记忆进行掩埋的时候。”我自己正面临将童年阴影掩埋并治愈的阶段,并从更全面的角度关照未来,按照实际而不是理想来生活。最终,我发现我和Dotty看法相同,他认为“赫尔墨斯的影响力是无尽的,不会消逝,不会停滞,他确信着未来充满希望——那个与过去紧密相关的未来。”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