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功夫(一)
谈谈功夫(一)
2016-05-18 王珏 私家会馆17号
今天,我们来谈谈功夫。
功夫这个词,我们似乎很熟悉,但是细想想,我们又不知道它的具体含义究竟是指什么。让我说,我也不好一句两句说明白,虽然我每天都在说练功夫练功夫的。还真是抱歉啊。
虽然很难给出一个定义,但是我可以大致描述一下它所涉及的内容。
功夫的一个层面,是时间。
我们常说,做了某某事,花了多少功夫。为了做成一些事,我们下了多少多少功夫。从这些不难看出来,功夫至少是有时间的含义的,而且应该是挺长的一段时间的。那好了,多长时间,算是长时间呢?呵呵,我想这个就不好说了。用佛陀的话来讲,千百年也只是弹指一挥间吧。时间长短,对每个人的意义都不一样,所以这还要引出功夫的第二个含义。
功夫,不单单是耗费了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还投入了当量的心血,也就是精神的消耗。
加上这一点,我想大家应该能引起共鸣了。长时间的等待,长时间的努力,大量消耗的心力,我们在这段时间里投入了大量生命。那我再问一个问题,如果这件事的结果从一开始就不是各位所向往的,那么这个消耗算功夫吗?怀揣这个疑问,我们可以试试揭开第三层。
功夫,花费了漫长的时间,消耗了大量的心血,但是我们的内心却始终充满了喜悦与兴奋。
对的,在这个巨大的消耗里,我们的心态一直是健康而积极的。这种积极的状态,使得我持之以恒地进行着这个消耗,去等待那个充满未知数的结果。
功夫,以巨额消耗的方式,饱含着希望,秉持着勇敢,以面对未知的一切风险。功夫,不是一个结果,它始终是一种过程,一种可以被记载的过程。但凡下过功夫的事,都不会白费。时间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时间流逝,就是流逝了,再也回不来了。十八岁已经过去,二十八岁也已过去,三十八、四十八、五十八……也终将会过去,它们都不会再回来了,可是在流逝的时间里,你所下的功夫却会始终蓄积在那里,它会随着你的年岁而增长,你的阅历而丰富,它见证了你的年轻岁月,见证了你的坚持,见证那些所有不为人所知的苦痛。用我们业界的一句话来说“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
说了这么多废话,可能各位都有点厌倦了,那我来讲几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
前不久,我遇见了一位禅师——释衍严师傅。他是圣一老和尚的弟子,贴身侍奉老和尚十六载,禅宗沩仰宗第十世传人。讲求实修实证,即是悟道之后,秉求证道之路。他的左手缺一根无名指,因为燃指供佛了。这不是一咬牙,一跺脚,一狠心就能做到的。你悟不到,是肯定不会愿意这么做的,但是你悟道了,却未必能做道,因为功夫还不够,只有悟证两到了,你才会用这个方法来检验自己是否真的能舍下这些,一心向佛。这不是动动嘴皮子的事,这是功夫。禅宗的修行是很残酷的,容不得半点虚假。劈一捆柴,担一担水,开一片地……每一样你都得实做,保持着谦虚务实的心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去做,才在某一天潸然泪下,了却佛心。
第二个故事
上周,我去参加了央视拍摄的纪录片《功夫少林》的首映式。其间有一位武者上台献艺。在主持人访谈的过程中,他的话语很多,有点聒噪,我是不太喜欢的。因为这种谈论武术理论的东西,在我看来只是胡乱吹牛而已。夸夸其谈,都是想象的虚妄罢了。但是他一开练,我就来了兴趣,因为能把一趟外家的少林小洪拳打出内劲,这着实让我眼前一亮,心生佩服。拳风遒劲,又蕴含着勃勃生机。正如片中对他的描述所言,每天五点,开打第一拳,七点晨钟敲响之时,已然收拳。每天都在这日升日落间,习练不修。所下的功夫,旁人是很难看见的,只有自己知道,天知道。然而一旦行拳,则必然能够显现无疑。这就是功夫的力量。
点击可以看到小洪拳的现场视频
第三个故事
是我自己的。我练府内拳已经快十年了。这十年里的每一天,我从未因为生病,因为天气,因为旅途而终止过练拳。有一年冬天,我穿的鞋子不太合适,三九天里鞋被冻硬了,把脚趾给挤压了,曾经一度面临截取一个脚趾的风险,那我也没有停止过练拳。当时心里很清楚,脚趾没有了,就没有了,但是拳不不能停,功夫不能断,这是对自己的承诺,对师父的承诺,对与过去的每一代逝去的前辈们的承诺。到目前为止,我已经总结出了全面的,在各种条件下,练拳的方法。
脚受伤时,拳该怎么练;腰受伤时,拳该怎么练;肩受伤时,拳该怎么练;咳嗽时,拳该怎么练;腹泻时,拳该怎么练;没有睡觉时,拳该怎么练;下雨时,拳该怎么练;下雪时,拳该怎么练;刮大风时,拳该怎么练;上班忙时,拳该怎么练;坐飞机时,拳该怎么练;坐火车时,拳该怎么练;等车时,拳该怎么练;等人时,拳该怎么练;没吃饭时,拳该怎么练;聚会时,拳该怎么练;经济紧张必须赚钱时,拳该怎么练;经济宽裕时,拳该怎么练。
点击可以查看王珏行拳视频
其实,功夫就是这样,不练的时候不用给自己找借口。不练拳的理由只有一个,就是“不想练”。话得说明白了,断了的,就不叫功夫了。
因此,功夫也是一种信念。
我们有空再聊功夫下一话。
作者:
王珏
中医师,康复医师
中华中医药学会养生康复学会委员
精武会常务委员,汇川派秘书长,龙神派掌门
鹰爪王陈子正第四代传人,府内拳第七代传人
微信号 WeChat(wangjue2680)
2016-05-18 王珏 私家会馆17号
今天,我们来谈谈功夫。
功夫这个词,我们似乎很熟悉,但是细想想,我们又不知道它的具体含义究竟是指什么。让我说,我也不好一句两句说明白,虽然我每天都在说练功夫练功夫的。还真是抱歉啊。
虽然很难给出一个定义,但是我可以大致描述一下它所涉及的内容。
功夫的一个层面,是时间。
我们常说,做了某某事,花了多少功夫。为了做成一些事,我们下了多少多少功夫。从这些不难看出来,功夫至少是有时间的含义的,而且应该是挺长的一段时间的。那好了,多长时间,算是长时间呢?呵呵,我想这个就不好说了。用佛陀的话来讲,千百年也只是弹指一挥间吧。时间长短,对每个人的意义都不一样,所以这还要引出功夫的第二个含义。
功夫,不单单是耗费了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还投入了当量的心血,也就是精神的消耗。
加上这一点,我想大家应该能引起共鸣了。长时间的等待,长时间的努力,大量消耗的心力,我们在这段时间里投入了大量生命。那我再问一个问题,如果这件事的结果从一开始就不是各位所向往的,那么这个消耗算功夫吗?怀揣这个疑问,我们可以试试揭开第三层。
功夫,花费了漫长的时间,消耗了大量的心血,但是我们的内心却始终充满了喜悦与兴奋。
对的,在这个巨大的消耗里,我们的心态一直是健康而积极的。这种积极的状态,使得我持之以恒地进行着这个消耗,去等待那个充满未知数的结果。
功夫,以巨额消耗的方式,饱含着希望,秉持着勇敢,以面对未知的一切风险。功夫,不是一个结果,它始终是一种过程,一种可以被记载的过程。但凡下过功夫的事,都不会白费。时间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时间流逝,就是流逝了,再也回不来了。十八岁已经过去,二十八岁也已过去,三十八、四十八、五十八……也终将会过去,它们都不会再回来了,可是在流逝的时间里,你所下的功夫却会始终蓄积在那里,它会随着你的年岁而增长,你的阅历而丰富,它见证了你的年轻岁月,见证了你的坚持,见证那些所有不为人所知的苦痛。用我们业界的一句话来说“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
说了这么多废话,可能各位都有点厌倦了,那我来讲几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
前不久,我遇见了一位禅师——释衍严师傅。他是圣一老和尚的弟子,贴身侍奉老和尚十六载,禅宗沩仰宗第十世传人。讲求实修实证,即是悟道之后,秉求证道之路。他的左手缺一根无名指,因为燃指供佛了。这不是一咬牙,一跺脚,一狠心就能做到的。你悟不到,是肯定不会愿意这么做的,但是你悟道了,却未必能做道,因为功夫还不够,只有悟证两到了,你才会用这个方法来检验自己是否真的能舍下这些,一心向佛。这不是动动嘴皮子的事,这是功夫。禅宗的修行是很残酷的,容不得半点虚假。劈一捆柴,担一担水,开一片地……每一样你都得实做,保持着谦虚务实的心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去做,才在某一天潸然泪下,了却佛心。
![]() |
左为释衍严法师、右为王珏医师 |
第二个故事
上周,我去参加了央视拍摄的纪录片《功夫少林》的首映式。其间有一位武者上台献艺。在主持人访谈的过程中,他的话语很多,有点聒噪,我是不太喜欢的。因为这种谈论武术理论的东西,在我看来只是胡乱吹牛而已。夸夸其谈,都是想象的虚妄罢了。但是他一开练,我就来了兴趣,因为能把一趟外家的少林小洪拳打出内劲,这着实让我眼前一亮,心生佩服。拳风遒劲,又蕴含着勃勃生机。正如片中对他的描述所言,每天五点,开打第一拳,七点晨钟敲响之时,已然收拳。每天都在这日升日落间,习练不修。所下的功夫,旁人是很难看见的,只有自己知道,天知道。然而一旦行拳,则必然能够显现无疑。这就是功夫的力量。
点击可以看到小洪拳的现场视频
第三个故事
是我自己的。我练府内拳已经快十年了。这十年里的每一天,我从未因为生病,因为天气,因为旅途而终止过练拳。有一年冬天,我穿的鞋子不太合适,三九天里鞋被冻硬了,把脚趾给挤压了,曾经一度面临截取一个脚趾的风险,那我也没有停止过练拳。当时心里很清楚,脚趾没有了,就没有了,但是拳不不能停,功夫不能断,这是对自己的承诺,对师父的承诺,对与过去的每一代逝去的前辈们的承诺。到目前为止,我已经总结出了全面的,在各种条件下,练拳的方法。
脚受伤时,拳该怎么练;腰受伤时,拳该怎么练;肩受伤时,拳该怎么练;咳嗽时,拳该怎么练;腹泻时,拳该怎么练;没有睡觉时,拳该怎么练;下雨时,拳该怎么练;下雪时,拳该怎么练;刮大风时,拳该怎么练;上班忙时,拳该怎么练;坐飞机时,拳该怎么练;坐火车时,拳该怎么练;等车时,拳该怎么练;等人时,拳该怎么练;没吃饭时,拳该怎么练;聚会时,拳该怎么练;经济紧张必须赚钱时,拳该怎么练;经济宽裕时,拳该怎么练。
点击可以查看王珏行拳视频
其实,功夫就是这样,不练的时候不用给自己找借口。不练拳的理由只有一个,就是“不想练”。话得说明白了,断了的,就不叫功夫了。
因此,功夫也是一种信念。
我们有空再聊功夫下一话。
作者:
王珏
![]() |
王珏 |
中医师,康复医师
中华中医药学会养生康复学会委员
精武会常务委员,汇川派秘书长,龙神派掌门
鹰爪王陈子正第四代传人,府内拳第七代传人
微信号 WeChat(wangjue2680)
![]() |
王珏微信 |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