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攀登——为广州登协K6领队班绳索课程记
念念不忘那奇妙的山中一日。
2016年3月18日清晨7时31分,我登上了四姑娘山大峰5025米的顶峰。站在山巅环视四周——四姑娘山的清晨,如史诗般壮美。
这是我攀登的第一座雪山。
那一日,山间飞雪纷扬,凛冽的山风裹挟着细小的雪粉,刺得人脸颊生疼。风雪后的清晨,洁白的积雪凝滞在漆黑坚实的山脊,在金色朝阳的映照下,仿佛神话里的天国,圣洁得让人不忍踏足。
一切文明社会的属性:身份、财产、地位、名声,在这纯粹而严苛的冰天雪地之中,像是一堆可笑的妄想。寒冷迫使我们抛下所有的概念,全然专注于生命本身的温度。
专注,全然地专注,专注于呼吸,专注于行走。当我专注,我便忘却了山峦起伏的表象,忘却了征服巅峰的快感,也忘却了攀登之后的劳累。此刻,我在攀登,不为目标、不为征服,登山的整个过程,像是一场快意酣畅的搏斗。登顶那刻,没有激动,没有设想中的喜极而泣,我感受到的,只有搏斗过后的疲劳和淡然。登山于我,不像是我征服了山,而更像是我与山之间的一次邂逅、一场和解。
与雪山初次相遇的记忆,不断地撞击着我庸常而疲惫的生活,那种感觉,像是一次又一次地渴望着重生。我只愿在某一个不经意的时刻当中,与雪山重逢。
为此,我要掌握足够的攀登理念与技术,我要走得更远。这是我报名K6领队班的理由。
2016年5月6日,K6领队班正式开课,庆幸自己能够成为其中的一份子。在当初报名时候,我是心怀忐忑的,因为我的户外经历并不长,没有走过太多的地方,更没有当过领队。去年独自一人的川西之旅,当我第一日踏足高原,我就无可救药地爱上了那些在阳光下洁白透亮的雪山。
在参加广登初级户外培训以前,我还是一个穿着全棉T恤,背个不专业的背包,走个白云山就以为是登山的门外汉。广登的初级和中级培训为我开启了一片新的天地。户外还可以这么玩儿!至于我的高海拔经历,就只有今年3月的四姑娘山大峰攀登了。而我的同班同学们,要么是专职的户外领队、要么是户外经历极为丰富的老驴,要说和他们相比,我只算是个菜驴吧。还能聊以自慰的,便是自己对山野的热爱,以及在任职媒体记者时练就的学习能力了。
5月7日,雨川教练和何老师分别为我们带来了《技术装备的认识》、《绳结知识》两堂理论课。当我第一眼见到雨川教练带进课堂的一大串装备的时候,我确信自己心跳加速了——这些装备定能助我走得更远。而接下来的绳结技术却让我头疼万分。小小的绳结竟能如此千变万化,实在是奇妙!我感觉自己学得比别人都慢,是不是自己太笨了呢。
5月8日和14日,分两个小组进行《基础攀登与保护设置》以及《保护站的设置与下降》练习。雨川与何老师向我们介绍了装备和绳索的穿戴以及使用顺序和技巧,还有技术装备的管理等等。这些户外技术对我而言,无疑是非常新颖的,我很兴奋、但同时也感到惴惴不安。以我的能力,真的能够很好地完成这些技术的操作吗?
建立自我保护、建立保护站、绳子与保护站的连接、安装抓结、安装下降器、测试抓结、检查装备、转移重心、重新检查装备、解除自我保护、下降、解除装备、收绳……
若不是参加了学习,你又岂能知道,一个非常基础的下降技术,竟有着如此细致繁复的步骤,只要一个步骤出现了问题,都有可能酿成大错。坦言说,第一次下降时,内心是特别恐惧的。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多,恐惧被渐渐克服了。我不断地告诫自己,这只是基础,你连基础技能都无法掌握,又怎能去面对更严苛的野外环境?在野外环境里,需要掌握到的攀登、下降技术就更加复杂了。一个微小细节的疏忽,例如一个主锁没锁好,一个绳结没打对,都有可能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乃至伤亡。
所以,那些真正的攀登者又怎能不让我肃然起敬?
5月15日,绳索技能考核。由温暖的手和欧拉两位教练对我们进行考核。大家们怀着忐忑不安的情绪开始了考试。毕竟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经过数日的努力,在考核中都能够完整无误,且都较为熟练地完成了各项绳索技术的操作。
我们K6的教练阵容似乎也是空前强大。雨川、何老师、温暖的手、欧拉……虽然我以前并不认识他们,但据说他们都是户外圈里响当当的人物。
其实,当雨川教练出现在班级微信群,大家称呼他为大神的时候,我并没太大感觉。作为一个菜鸟且不太关注户外圈子的人,我自然不熟悉雨川。而在接受雨川教练指导的几天时间里,我逐渐发现,他是一个对户外有着极深刻情怀的人。在他看似随性的行事风格背后,却是一颗对每个细节、每个当下都极其专注的心。
那天训练结束的时候,雨川教练让我们盘绳子。我盘得不好,他让我重盘,并告诫说,绳子不能盘成这样,玩户外的人要有追求。
在岩场的时候,他聊起了对无保护攀登的一些看法。他说,他虽然不会这么做,但他对这些运动员是充满敬意的。中国现在缺乏的也是这样的运动精神。
我还收藏了他在微信群里说的话:“培训不能说一套做一套,这个也是对这项运动的不尊重,说严重点就是对生命的不忠诚。”
是的,我开始对雨川心怀敬意。
还有教导我们绳降的何老师,他有着严谨、专业,且极富耐心的教学态度。以及两位负责考核的教练——温暖的手、欧拉,他们也是非常专业,而且富有人格魅力的教练。
有一幕让人印象深刻:在考核的最后时刻,突降暴雨,温暖教练急忙撑开伞,为最后一位考试的同学玉玲珑挡雨,自己却被大雨打湿。这样的举动也是让人感动不已。
遇到他们,是学员的福气。
在绳索课程当中,感悟最深的事情是专注,以及由专注而产生的敬畏之心。攀登,是勇者的游戏,他们以自己的身躯去丈量每一寸岩壁,每一座山峰。攀登,必须是对每一个行动和细节的专注,因为只要你走错一步,便可能堕入万丈深渊。因此,从最基础的技能学习开始,攀登者就必须养成极其专注的态度。
当我在专注的时候,我似乎感知到雪山正在对我召唤。是的,我想好好看看那些圣洁无瑕的土地。而此时,我们要做的,只能是全然地专注,专注于当下的学习,专注于踏出每一步。山峦是永无止境的,攀登也是永无止境的,当我们对攀登心生敬畏,敬畏它的每一个步骤、敬畏它的每一个细节,那么我坚信,这样的敬畏,必定会让我们走得更远。
接下来的领队课程,将会是我踏出去的第一步,我满怀期待。
2016年3月18日清晨7时31分,我登上了四姑娘山大峰5025米的顶峰。站在山巅环视四周——四姑娘山的清晨,如史诗般壮美。
这是我攀登的第一座雪山。
![]() |
在大峰峰顶远眺幺妹峰 |
![]() |
登顶前一日在大峰大本营 |
![]() |
我与队友的登顶照 |
那一日,山间飞雪纷扬,凛冽的山风裹挟着细小的雪粉,刺得人脸颊生疼。风雪后的清晨,洁白的积雪凝滞在漆黑坚实的山脊,在金色朝阳的映照下,仿佛神话里的天国,圣洁得让人不忍踏足。
一切文明社会的属性:身份、财产、地位、名声,在这纯粹而严苛的冰天雪地之中,像是一堆可笑的妄想。寒冷迫使我们抛下所有的概念,全然专注于生命本身的温度。
![]() |
雪后的大峰大本营 |
![]() |
下撤途中 |
![]() |
远眺四姑娘山 |
专注,全然地专注,专注于呼吸,专注于行走。当我专注,我便忘却了山峦起伏的表象,忘却了征服巅峰的快感,也忘却了攀登之后的劳累。此刻,我在攀登,不为目标、不为征服,登山的整个过程,像是一场快意酣畅的搏斗。登顶那刻,没有激动,没有设想中的喜极而泣,我感受到的,只有搏斗过后的疲劳和淡然。登山于我,不像是我征服了山,而更像是我与山之间的一次邂逅、一场和解。
与雪山初次相遇的记忆,不断地撞击着我庸常而疲惫的生活,那种感觉,像是一次又一次地渴望着重生。我只愿在某一个不经意的时刻当中,与雪山重逢。
为此,我要掌握足够的攀登理念与技术,我要走得更远。这是我报名K6领队班的理由。
![]() |
K6领队班全体成员开班合照 |
![]() |
广州登协副会长任力先生的开班致辞 |
![]() |
何老师开班致辞 |
2016年5月6日,K6领队班正式开课,庆幸自己能够成为其中的一份子。在当初报名时候,我是心怀忐忑的,因为我的户外经历并不长,没有走过太多的地方,更没有当过领队。去年独自一人的川西之旅,当我第一日踏足高原,我就无可救药地爱上了那些在阳光下洁白透亮的雪山。
在参加广登初级户外培训以前,我还是一个穿着全棉T恤,背个不专业的背包,走个白云山就以为是登山的门外汉。广登的初级和中级培训为我开启了一片新的天地。户外还可以这么玩儿!至于我的高海拔经历,就只有今年3月的四姑娘山大峰攀登了。而我的同班同学们,要么是专职的户外领队、要么是户外经历极为丰富的老驴,要说和他们相比,我只算是个菜驴吧。还能聊以自慰的,便是自己对山野的热爱,以及在任职媒体记者时练就的学习能力了。
![]() |
雨川教练在为同学们上课 |
![]() |
雨川教练的装备 |
![]() |
何老师为同学们做下降的示范 |
5月7日,雨川教练和何老师分别为我们带来了《技术装备的认识》、《绳结知识》两堂理论课。当我第一眼见到雨川教练带进课堂的一大串装备的时候,我确信自己心跳加速了——这些装备定能助我走得更远。而接下来的绳结技术却让我头疼万分。小小的绳结竟能如此千变万化,实在是奇妙!我感觉自己学得比别人都慢,是不是自己太笨了呢。
![]() |
同学们在穿戴装备 |
![]() |
同学们在进行下降前的各种操作 |
![]() |
下降 |
![]() |
盘绳子 |
5月8日和14日,分两个小组进行《基础攀登与保护设置》以及《保护站的设置与下降》练习。雨川与何老师向我们介绍了装备和绳索的穿戴以及使用顺序和技巧,还有技术装备的管理等等。这些户外技术对我而言,无疑是非常新颖的,我很兴奋、但同时也感到惴惴不安。以我的能力,真的能够很好地完成这些技术的操作吗?
建立自我保护、建立保护站、绳子与保护站的连接、安装抓结、安装下降器、测试抓结、检查装备、转移重心、重新检查装备、解除自我保护、下降、解除装备、收绳……
若不是参加了学习,你又岂能知道,一个非常基础的下降技术,竟有着如此细致繁复的步骤,只要一个步骤出现了问题,都有可能酿成大错。坦言说,第一次下降时,内心是特别恐惧的。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多,恐惧被渐渐克服了。我不断地告诫自己,这只是基础,你连基础技能都无法掌握,又怎能去面对更严苛的野外环境?在野外环境里,需要掌握到的攀登、下降技术就更加复杂了。一个微小细节的疏忽,例如一个主锁没锁好,一个绳结没打对,都有可能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乃至伤亡。
所以,那些真正的攀登者又怎能不让我肃然起敬?
![]() |
雨川教练在为我们讲解攀登与保护 |
![]() |
雨川教练在示范攀登 |
![]() |
同学们在练习攀登与保护 |
5月15日,绳索技能考核。由温暖的手和欧拉两位教练对我们进行考核。大家们怀着忐忑不安的情绪开始了考试。毕竟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经过数日的努力,在考核中都能够完整无误,且都较为熟练地完成了各项绳索技术的操作。
我们K6的教练阵容似乎也是空前强大。雨川、何老师、温暖的手、欧拉……虽然我以前并不认识他们,但据说他们都是户外圈里响当当的人物。
其实,当雨川教练出现在班级微信群,大家称呼他为大神的时候,我并没太大感觉。作为一个菜鸟且不太关注户外圈子的人,我自然不熟悉雨川。而在接受雨川教练指导的几天时间里,我逐渐发现,他是一个对户外有着极深刻情怀的人。在他看似随性的行事风格背后,却是一颗对每个细节、每个当下都极其专注的心。
那天训练结束的时候,雨川教练让我们盘绳子。我盘得不好,他让我重盘,并告诫说,绳子不能盘成这样,玩户外的人要有追求。
在岩场的时候,他聊起了对无保护攀登的一些看法。他说,他虽然不会这么做,但他对这些运动员是充满敬意的。中国现在缺乏的也是这样的运动精神。
我还收藏了他在微信群里说的话:“培训不能说一套做一套,这个也是对这项运动的不尊重,说严重点就是对生命的不忠诚。”
是的,我开始对雨川心怀敬意。
还有教导我们绳降的何老师,他有着严谨、专业,且极富耐心的教学态度。以及两位负责考核的教练——温暖的手、欧拉,他们也是非常专业,而且富有人格魅力的教练。
![]() |
欧拉教练 |
![]() |
温暖教练 |
![]() |
温暖教练为考核中的同学撑伞 |
有一幕让人印象深刻:在考核的最后时刻,突降暴雨,温暖教练急忙撑开伞,为最后一位考试的同学玉玲珑挡雨,自己却被大雨打湿。这样的举动也是让人感动不已。
遇到他们,是学员的福气。
在绳索课程当中,感悟最深的事情是专注,以及由专注而产生的敬畏之心。攀登,是勇者的游戏,他们以自己的身躯去丈量每一寸岩壁,每一座山峰。攀登,必须是对每一个行动和细节的专注,因为只要你走错一步,便可能堕入万丈深渊。因此,从最基础的技能学习开始,攀登者就必须养成极其专注的态度。
![]() |
风雪过后的大峰大本营 |
当我在专注的时候,我似乎感知到雪山正在对我召唤。是的,我想好好看看那些圣洁无瑕的土地。而此时,我们要做的,只能是全然地专注,专注于当下的学习,专注于踏出每一步。山峦是永无止境的,攀登也是永无止境的,当我们对攀登心生敬畏,敬畏它的每一个步骤、敬畏它的每一个细节,那么我坚信,这样的敬畏,必定会让我们走得更远。
接下来的领队课程,将会是我踏出去的第一步,我满怀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