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比起孩子我更爱你
作为一个婚龄7年,已经有两个孩子的中年妇女,谈论“爱情”这个话题是不是略显矫揉造作?最受朋友圈里姐妹们欢迎的文章不是诸如《上了年纪才知道,爱不爱是其次,相处不累最重要》,《婚姻里,你孤独吗?》这类的绝望主妇风吗?我试着在百度里输入“爱情、婚姻”两个关键字,首先引入眼帘的是“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婚姻和爱情是两回事,慎重!”,输入“夫妻、孩子”两个关键字,最先跳出来的网页则是“夫妻关系有多脆弱,生个孩子就知道了。”是的,你不是一个人,大部分女人和你一样,拥有生完孩子后走样的身材,负分的颜值,却不再奢望拥有爱情。这个世界对中年妇女真是无时不刻都充满了深深的恶意啊!
记得年轻时你陪我看雪看星星看月亮,现在连我都懒得看,那时候我们每天有说不完的话,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哲学,现在,话倒不少,每次等我终于唠叨完问你意见,你才会把目光从手机上移开,对着我缓缓来一句:“你刚才说什么?”每当夜深人静之时,想起以上种种,真是各种孤独寂寞冷啊。这时孩子的啼哭会把我拉回现实,于是搜的一下从床上爬起,边冲奶粉边用世界上最温柔得声音对他说:“宝宝乖,等一下,马上就好了!”等哄完孩子重新躺下,想起要是刚才是老公肚子饿了让我去做夜宵,我一定真诚得建议他:“别想太多早点睡,睡着了就不会饿了。”然后继续睡我的觉不再理会他。看来,我们做坏人的时候也不少啊。
在武志红的《家为何会伤人》一书中,这些伤害似乎找到了出口——恋爱时,恋人会扮演彼此的理想父母,因为我们潜意识中都会知道对方需要什么。但结婚仪式后,理想父母回归到了现实,我们不再扮演彼此理想父母的形象,不愿意再给予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婚姻之所以容易成为爱情的坟墓,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婚姻只是我们过去家庭模式的复制。我们会把对方当成现实父母,以前对现实父母的那些不满,现在会转移到恋人的头上。而且,在转嫁时,我们就是一个蛮不讲理的孩子。恋人越爱我们,我们越不讲理。那些年,我们的爱情可以简单“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一眼”,而步入婚姻后,少看了那么几眼,都会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不止一个闺蜜跟我抱怨过类似的经历:孩子生病要带去医院,临出门前孩子他爸居然也吵闹着说不舒服要去看病。都这么大的人了,还这么幼稚,居然要吃自己孩子的醋。我们在抱怨老公粗枝大叶常常忽视我们的感受时,有没有想过,很多时候我们无意中也做着同样的伤害:以疼爱孩子之名,把同样渴望获得关注和爱的老公们狠狠打入了冷宫。心理学告诉我们,人只有在获得了足够的无条件的爱之后,才会退行到童年。所以不要再对这种看似任性的行为呲之以鼻,其实这样孩子气的老公很可爱,这种负担也很甜蜜,就把他当成家里另一个没长大的孩子吧,哄一哄,发颗糖。引用女侠郭芙蓉的一句名言:这个世界如此美好,而你却如此暴躁,这样不好,不好。
在豆瓣上讨论热烈的一则演讲《简论婚外情》中说,调查显示,造成女人婚外情最大的原因是孤独和缺乏认同感,而男人则是无聊和忽视。在女人的价值排序中,孩子一定是最重要的那一个,老公只能退而求其次。然而,这种排序方式不论从心理学还是社会学上分析,都会引发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容易陷入困境。社工理论认为家庭和人一样有一个成长、发展的周期。从恋人进入婚姻,我们脱离原生家庭,形成夫妻角色的分工;有了孩子,我们调整夫妻的角色,学习父亲和母亲的角色。在每一个阶段转化时,由于经验缺乏和准备不足,出现各种问题在所难免。这里就不得不提本文开头提到的那几篇文章,在面对家庭转型期遇到的共性问题时,它们提出的是一种简单粗暴的解决方式:鼓励女人像单亲妈妈一样抚养自己的子女,独自承担所有责任。多么潇洒、痛快,简直是彪悍的人生不需要多余的解释。女人上了年纪就该看开点,再去奢望爱情不是自取其辱吗?夫妻俩能相处得不累就行了。这些一碗接一碗的毒鸡汤,暂时麻痹了我们的神经,让我们的痛苦彷佛减少了那么一点点。但是,一段时间过后,你会发现,家庭关系不会因此而得到任何改善,你和老公之间只会被推得越来越远。
真正良好健康的家庭关系是怎么建立的?比起爱孩子,你要更爱自己的老公。老公永远是第一顺位,是最爱,不是次爱。德国心理治疗大师伯特.海灵格指出,在一个家庭内部,夫妻关系比亲子关系更重要。良好的夫妻关系可以让孩子感到被爱、被尊重、更自信。还记得陪伴我们一起长大的一部美国电视剧《成长的烦恼》吗?里面的爸爸西佛医生和妈妈麦琪总是毫不吝啬得在孩子们面前表现出彼此的恩爱,赞美、拥抱、亲吻,一切都是那么真实自然。他们的出现,让我们看到原来爸爸妈妈不端着架子时可以这么有趣可爱。那时候也会忍不住想,我们长大了也要成为这么酷的父母。国内知名的心理学家曾奇峰说,夫妻关系是“家庭的定海神针”。充满爱的婚姻,传递给孩子的是安全感和幸福感,也会给他们树立正确的婚姻观和家庭观。
最最棒的一点是,夫妻恩爱,困扰中国人几个世纪的婆媳问题也会迎刃而解。婆媳矛盾怎么来的?对媳妇来说,很多委屈都是因为老公把妈妈排在了自己前面。这和中国受儒家文化几千年的影响是分不开的,中国人奉行的就是百善孝为先。婆婆含辛茹苦把儿子拉扯大,为了这个家辛苦煎熬了大半辈子,你忍心去跟他争夺这份爱吗?就算你下的了这个决心,社会舆论大概会给你下个人品有问题的结论吧!所以,问题的根源根本不是那个夹在中间的老公,而是婆婆。因为在很多婆婆心目中最重要的人一直是儿子而不是自己的老公。她们对儿子不求回报的爱在有意无意中阻止了儿子与媳妇建立最亲密的关系。如果婆婆年轻时就意识到夫妻关系才是家庭关系的核心,他们心目中最重要的人一直是自己的老公而不是儿子,那么与儿子的分离是不是就不会这么难受。
我们都想以后做一个开明的婆婆,不去做讨人嫌的老太婆。那么从现在开始,我们就比爱孩子更爱自己的老公吧,等到儿子长大娶媳妇的那天,你终于可以如释重负的跟他说:“儿子,恭喜你找到了这辈子最爱的人,你妈我终于有时间跟你爸四处走走,一起看看这个世界了!”
——谨以此文纪念我们的十三周年
记得年轻时你陪我看雪看星星看月亮,现在连我都懒得看,那时候我们每天有说不完的话,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哲学,现在,话倒不少,每次等我终于唠叨完问你意见,你才会把目光从手机上移开,对着我缓缓来一句:“你刚才说什么?”每当夜深人静之时,想起以上种种,真是各种孤独寂寞冷啊。这时孩子的啼哭会把我拉回现实,于是搜的一下从床上爬起,边冲奶粉边用世界上最温柔得声音对他说:“宝宝乖,等一下,马上就好了!”等哄完孩子重新躺下,想起要是刚才是老公肚子饿了让我去做夜宵,我一定真诚得建议他:“别想太多早点睡,睡着了就不会饿了。”然后继续睡我的觉不再理会他。看来,我们做坏人的时候也不少啊。
在武志红的《家为何会伤人》一书中,这些伤害似乎找到了出口——恋爱时,恋人会扮演彼此的理想父母,因为我们潜意识中都会知道对方需要什么。但结婚仪式后,理想父母回归到了现实,我们不再扮演彼此理想父母的形象,不愿意再给予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婚姻之所以容易成为爱情的坟墓,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婚姻只是我们过去家庭模式的复制。我们会把对方当成现实父母,以前对现实父母的那些不满,现在会转移到恋人的头上。而且,在转嫁时,我们就是一个蛮不讲理的孩子。恋人越爱我们,我们越不讲理。那些年,我们的爱情可以简单“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一眼”,而步入婚姻后,少看了那么几眼,都会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不止一个闺蜜跟我抱怨过类似的经历:孩子生病要带去医院,临出门前孩子他爸居然也吵闹着说不舒服要去看病。都这么大的人了,还这么幼稚,居然要吃自己孩子的醋。我们在抱怨老公粗枝大叶常常忽视我们的感受时,有没有想过,很多时候我们无意中也做着同样的伤害:以疼爱孩子之名,把同样渴望获得关注和爱的老公们狠狠打入了冷宫。心理学告诉我们,人只有在获得了足够的无条件的爱之后,才会退行到童年。所以不要再对这种看似任性的行为呲之以鼻,其实这样孩子气的老公很可爱,这种负担也很甜蜜,就把他当成家里另一个没长大的孩子吧,哄一哄,发颗糖。引用女侠郭芙蓉的一句名言:这个世界如此美好,而你却如此暴躁,这样不好,不好。
在豆瓣上讨论热烈的一则演讲《简论婚外情》中说,调查显示,造成女人婚外情最大的原因是孤独和缺乏认同感,而男人则是无聊和忽视。在女人的价值排序中,孩子一定是最重要的那一个,老公只能退而求其次。然而,这种排序方式不论从心理学还是社会学上分析,都会引发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容易陷入困境。社工理论认为家庭和人一样有一个成长、发展的周期。从恋人进入婚姻,我们脱离原生家庭,形成夫妻角色的分工;有了孩子,我们调整夫妻的角色,学习父亲和母亲的角色。在每一个阶段转化时,由于经验缺乏和准备不足,出现各种问题在所难免。这里就不得不提本文开头提到的那几篇文章,在面对家庭转型期遇到的共性问题时,它们提出的是一种简单粗暴的解决方式:鼓励女人像单亲妈妈一样抚养自己的子女,独自承担所有责任。多么潇洒、痛快,简直是彪悍的人生不需要多余的解释。女人上了年纪就该看开点,再去奢望爱情不是自取其辱吗?夫妻俩能相处得不累就行了。这些一碗接一碗的毒鸡汤,暂时麻痹了我们的神经,让我们的痛苦彷佛减少了那么一点点。但是,一段时间过后,你会发现,家庭关系不会因此而得到任何改善,你和老公之间只会被推得越来越远。
真正良好健康的家庭关系是怎么建立的?比起爱孩子,你要更爱自己的老公。老公永远是第一顺位,是最爱,不是次爱。德国心理治疗大师伯特.海灵格指出,在一个家庭内部,夫妻关系比亲子关系更重要。良好的夫妻关系可以让孩子感到被爱、被尊重、更自信。还记得陪伴我们一起长大的一部美国电视剧《成长的烦恼》吗?里面的爸爸西佛医生和妈妈麦琪总是毫不吝啬得在孩子们面前表现出彼此的恩爱,赞美、拥抱、亲吻,一切都是那么真实自然。他们的出现,让我们看到原来爸爸妈妈不端着架子时可以这么有趣可爱。那时候也会忍不住想,我们长大了也要成为这么酷的父母。国内知名的心理学家曾奇峰说,夫妻关系是“家庭的定海神针”。充满爱的婚姻,传递给孩子的是安全感和幸福感,也会给他们树立正确的婚姻观和家庭观。
最最棒的一点是,夫妻恩爱,困扰中国人几个世纪的婆媳问题也会迎刃而解。婆媳矛盾怎么来的?对媳妇来说,很多委屈都是因为老公把妈妈排在了自己前面。这和中国受儒家文化几千年的影响是分不开的,中国人奉行的就是百善孝为先。婆婆含辛茹苦把儿子拉扯大,为了这个家辛苦煎熬了大半辈子,你忍心去跟他争夺这份爱吗?就算你下的了这个决心,社会舆论大概会给你下个人品有问题的结论吧!所以,问题的根源根本不是那个夹在中间的老公,而是婆婆。因为在很多婆婆心目中最重要的人一直是儿子而不是自己的老公。她们对儿子不求回报的爱在有意无意中阻止了儿子与媳妇建立最亲密的关系。如果婆婆年轻时就意识到夫妻关系才是家庭关系的核心,他们心目中最重要的人一直是自己的老公而不是儿子,那么与儿子的分离是不是就不会这么难受。
我们都想以后做一个开明的婆婆,不去做讨人嫌的老太婆。那么从现在开始,我们就比爱孩子更爱自己的老公吧,等到儿子长大娶媳妇的那天,你终于可以如释重负的跟他说:“儿子,恭喜你找到了这辈子最爱的人,你妈我终于有时间跟你爸四处走走,一起看看这个世界了!”
——谨以此文纪念我们的十三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