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望秦 ”:秦咸阳宫国家遗址公园
《遊城記》-- “ 望秦”
秦咸陽宮國家遺址公園
咸陽歷史悠久,風景秀麗,物產豐富,人傑地靈,歷史上曾經是我國第一個封建國家秦王朝的國都及漢、唐等13個王朝的京畿之地,境內有27座帝王陵和400余座皇親國戚王公大臣的陪葬墓,綿延百里,蔚為壯觀,素以“秦都、漢陵”聞名於世。
咸陽
《西京賦》記載:漢氏初都,在渭之涘,秦裏其朔,實為咸陽。
李商隱賦詩《咸陽》道:咸陽宮闕郁嵯峨,六國樓臺艷綺羅。自是當時天帝醉,不關秦地有山河。秦都咸陽的宮殿門闕、樓臺周閣,千門萬戶,坐落重重。仿造的六國樓臺中住着諸侯國來的妃嬪佳麗絕艷,顯現着秦都的強盛與繁華。然一把大火將其焚燒灰燼,怕是當時天帝醉了,失卻了對秦地山河的關照!
秦地有山河
咸陽位處渭水北岸與九峻山之南,引述《三秦記》中『咸陽,秦都也,在九峻山南,渭水北。山水俱陽,故名咸陽。』
引《史記•高祖本記》記載:秦,形勝之囤,帶河山之險,懸隔千裏。持戟百萬,秦得百二焉。意為秦地山河險固,百萬兵可低諸侯二百萬。
有一次秦穆公一睡不起,七天之後才醒過來,把咸陽宮上上下下的人都嚇壞了。他興沖沖地對我說起他這期間的見聞:他覲見了天帝,天帝高興,不但讓他欣賞了『鈞天廣樂』,還在酒醉未醒時,把『金策』也賜給了他。因此,秦國才能據有山川秀美的關中。一旁史官聽罷,忙作記載。後張衡作《西京賦》諷刺長安社會的奢靡風氣。引《西京賦》記載:『大帝說秦穆公而覲之,饗以鈞天廣樂。帝有醉焉,乃為金策,錫用此土,而翦諸鶉首。是時也,並為強國者有六,然而四海同宅西秦,豈不詭哉!』
渭水貫都
《史記》記載:『諸廟、章臺、上林在渭南』。
可見秦咸陽城經過七代秦王的營建後,秦都城已跨過渭河向南發展,渭北有咸陽宮,渭南有輿宮。秦昭王為連接南北二宮,於渭水上造橋,名為橫橋,也形成了『渭水貫都』的城池格局。《三輔黃圖》記載:『渭水貫都,以象天漢;橫橋南渡,以法牽牛』。
秦咸陽城是戰國時期秦國的都城,也是秦統一六國、建立秦王朝後的都城。公元前350年,商鞅仿照魯國和衛國的建築,初建咸陽城,並在城內營築冀闕。翌年,秦都城初期營建完工,秦孝公遷都咸陽。其後歷代秦王又增建了許多宮殿。至到秦昭王時,即公元前300年,咸陽宮已建成。
火燒咸陽
公元前206年,秦王朝滅亡。咸陽城作為秦的都城長達144年,然經歷代秦王多次擴建後達『離宮別館,亭臺樓閣,連綿覆壓三百余裏,隔離天日』的宮殿,於王朝滅亡前一年毀於一場連綿大火。
他是亂世英雄,是時勢逼他造反起義,為抗秦王暴政。但他終究不是成王的材料。或許上天給項羽的使命只是滅秦,而非稱帝王統天下。他攻入咸陽城時,已被仇恨和勝利沖昏頭腦,屠城縱火,是一場累積已久的怨恨爆發!這也註定了他終要成為亂世中的悲劇英雄,帶着他的自負歸去。
火燒咸陽,相傳大火燒了足足三個月才燃盡,秦咸陽宮終被夷為廢墟。後來我遇到詩人杜牧,杜牧憂國憂民,匡時濟俗,賦詞『楚人一炬,可憐焦土』。我回想起那日火光燃天,黑煙滾滾,淚眼模糊乃至沒有心力告知他,當日燒的不是阿房宮,而是咸陽宮。
千年留痕
1959年陜西省考古研究所和陜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聯合對咸陽城遺址進行了考古調研和發掘,1973年11月至次年4月,秦都咸陽考古工作站在此探出一長方形的城墻遺跡,1974~1975年發現了咸陽宮遺址,位於陜西省咸陽市渭城區窯店鎮北塬一帶,西距咸陽城區15公裏。
通過對城墻試掘,證明其為戰國所築。考古朋友告知我,遺址發現大片的紅燒土遺跡,由此可推測,千年以前秦咸陽宮的確毀於火焚。火如此可恨,一旦點燃,不復挽救,留痕千年。
(保護範圍北起高幹渠,南至渭河,西起渭陽鎮塔爾坡,東至正陽鎮柏家咀,東西12公裏,南北6公裏,保護面積72平方公裏。1988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第三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8月被確定為陜西省重點保護的四大遺址之一,2000年被評為二十世紀中國一百項重大考古發現之一。)
共識
文物遺址眾多被人們稱為『天然歷史博物館』,然而時至今日,國家遺址公園的規劃與設計已不能僅僅服務於對出土文物的展示功能。
大軸線景觀可體現出秦咸陽宮國家公園的宏偉氣勢,顯示出秦咸陽宮輝煌的歷史。 從宏觀到微觀,均體現遺址保護和展示的主旨。
圈層的防護綠地,整體上保護公園不受城市建設的侵擾,公園內則盡量避免遺址的建設性破壞,並劃定了典型保護展示區,通過現代景觀的設計手法,創造了多種不同形式的保護和展示方式,為遊客帶來全新的視覺體驗感受。
傳承大秦歷史文明,彰顯秦漢新城特色。以『秦文化』為主題,打造秦漢新城核心旅遊文化產業。 既適合白天具有歷史滄桑感的遊賞,又能通過高科技手段創造奇妙的夜晚體驗。 遺址公園和城市生態公園這兩重內涵能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回報。
百米線性公園
園區強調中軸線,貫穿南北,為整個遺址公園的空間景觀主軸線。兩邊多功能格局園區如旅遊休閑商務區、秦文化體驗區、秦遺址展示區呈軸線排布,分別將遺址公園與城市兩側建築設置100米寬的帶狀公園,與城市相對獨立而不孤立,實現兩者的過渡和融合。
公園應能承載遺址保護示範園區和國家公園的雙重功能,同時滿足外地遊客和本地居民的使用需求。即是一個進行歷史文化教育科普的基地,又是一個適應不同年齡層次的遊客和居民的休閑場所。
秦漢之門
秦漢之門是以秦闕為主題,取秦孝公遷都咸陽之後,使商鞅『築冀闕宮廷』,說明秦咸陽宮也曾築有闕門;采用鏤空的手法,一是避免了對已經確定的秦皇雕像的視線造成遮擋,讓秦皇的視線從中穿透並向南延伸。二是闕作為我國古代設置在宮殿、城垣等大門兩側,標示地位尊崇的高層建築物,鏤空的秦闕作為一個虛實結合的地標,寓意秦文化公園正是通往秦咸陽宮的歷史之門,因而有着深刻的含義。
秦漢之門不僅可以作為一個觀景的地標,也可以設置展覽、旋轉餐廳等配套服務功能,成為咸陽最具吸引力的公共空間。
後世為鑒
東周百年群雄並起,然誰也沒有旗幟鮮明地表明將一統天下。秦人將西周的理想『溥天之下莫非王土』付諸實踐,確是英雄也。
秦人在結束了春秋戰國時期群雄割據的局面後,為促進國家的經濟發展,采取了書同文、幣同制、度同衡、車同軌、行同倫的統一措施,為後世的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也是有先見之明。秦的建築自然也承繼了兩周的高臺建築,並融合六國風格,興建城池,修築秦直道、都江堰、靈渠、鄭國渠等工程,惠及萬世。
先祖用汗血書寫歷史,自然望千秋百載、後世為鑒。活在現世,我從不深究自身應歸屬於先祖還是後人,因深知,無論身為何許人,都應活在當下。
更多內容請繼續關注《遊城記》,近期將發佈
《遊城記》|“南越”:南越王宮博物館
敬請期待••••••
秦咸陽宮國家遺址公園
![]() |
咸陽歷史悠久,風景秀麗,物產豐富,人傑地靈,歷史上曾經是我國第一個封建國家秦王朝的國都及漢、唐等13個王朝的京畿之地,境內有27座帝王陵和400余座皇親國戚王公大臣的陪葬墓,綿延百里,蔚為壯觀,素以“秦都、漢陵”聞名於世。
咸陽
《西京賦》記載:漢氏初都,在渭之涘,秦裏其朔,實為咸陽。
李商隱賦詩《咸陽》道:咸陽宮闕郁嵯峨,六國樓臺艷綺羅。自是當時天帝醉,不關秦地有山河。秦都咸陽的宮殿門闕、樓臺周閣,千門萬戶,坐落重重。仿造的六國樓臺中住着諸侯國來的妃嬪佳麗絕艷,顯現着秦都的強盛與繁華。然一把大火將其焚燒灰燼,怕是當時天帝醉了,失卻了對秦地山河的關照!
![]() |
秦地有山河
咸陽位處渭水北岸與九峻山之南,引述《三秦記》中『咸陽,秦都也,在九峻山南,渭水北。山水俱陽,故名咸陽。』
引《史記•高祖本記》記載:秦,形勝之囤,帶河山之險,懸隔千裏。持戟百萬,秦得百二焉。意為秦地山河險固,百萬兵可低諸侯二百萬。
![]() |
有一次秦穆公一睡不起,七天之後才醒過來,把咸陽宮上上下下的人都嚇壞了。他興沖沖地對我說起他這期間的見聞:他覲見了天帝,天帝高興,不但讓他欣賞了『鈞天廣樂』,還在酒醉未醒時,把『金策』也賜給了他。因此,秦國才能據有山川秀美的關中。一旁史官聽罷,忙作記載。後張衡作《西京賦》諷刺長安社會的奢靡風氣。引《西京賦》記載:『大帝說秦穆公而覲之,饗以鈞天廣樂。帝有醉焉,乃為金策,錫用此土,而翦諸鶉首。是時也,並為強國者有六,然而四海同宅西秦,豈不詭哉!』
渭水貫都
《史記》記載:『諸廟、章臺、上林在渭南』。
可見秦咸陽城經過七代秦王的營建後,秦都城已跨過渭河向南發展,渭北有咸陽宮,渭南有輿宮。秦昭王為連接南北二宮,於渭水上造橋,名為橫橋,也形成了『渭水貫都』的城池格局。《三輔黃圖》記載:『渭水貫都,以象天漢;橫橋南渡,以法牽牛』。
![]() |
秦咸陽城是戰國時期秦國的都城,也是秦統一六國、建立秦王朝後的都城。公元前350年,商鞅仿照魯國和衛國的建築,初建咸陽城,並在城內營築冀闕。翌年,秦都城初期營建完工,秦孝公遷都咸陽。其後歷代秦王又增建了許多宮殿。至到秦昭王時,即公元前300年,咸陽宮已建成。
火燒咸陽
公元前206年,秦王朝滅亡。咸陽城作為秦的都城長達144年,然經歷代秦王多次擴建後達『離宮別館,亭臺樓閣,連綿覆壓三百余裏,隔離天日』的宮殿,於王朝滅亡前一年毀於一場連綿大火。
他是亂世英雄,是時勢逼他造反起義,為抗秦王暴政。但他終究不是成王的材料。或許上天給項羽的使命只是滅秦,而非稱帝王統天下。他攻入咸陽城時,已被仇恨和勝利沖昏頭腦,屠城縱火,是一場累積已久的怨恨爆發!這也註定了他終要成為亂世中的悲劇英雄,帶着他的自負歸去。
火燒咸陽,相傳大火燒了足足三個月才燃盡,秦咸陽宮終被夷為廢墟。後來我遇到詩人杜牧,杜牧憂國憂民,匡時濟俗,賦詞『楚人一炬,可憐焦土』。我回想起那日火光燃天,黑煙滾滾,淚眼模糊乃至沒有心力告知他,當日燒的不是阿房宮,而是咸陽宮。
千年留痕
1959年陜西省考古研究所和陜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聯合對咸陽城遺址進行了考古調研和發掘,1973年11月至次年4月,秦都咸陽考古工作站在此探出一長方形的城墻遺跡,1974~1975年發現了咸陽宮遺址,位於陜西省咸陽市渭城區窯店鎮北塬一帶,西距咸陽城區15公裏。
![]() |
通過對城墻試掘,證明其為戰國所築。考古朋友告知我,遺址發現大片的紅燒土遺跡,由此可推測,千年以前秦咸陽宮的確毀於火焚。火如此可恨,一旦點燃,不復挽救,留痕千年。
(保護範圍北起高幹渠,南至渭河,西起渭陽鎮塔爾坡,東至正陽鎮柏家咀,東西12公裏,南北6公裏,保護面積72平方公裏。1988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第三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8月被確定為陜西省重點保護的四大遺址之一,2000年被評為二十世紀中國一百項重大考古發現之一。)
共識
文物遺址眾多被人們稱為『天然歷史博物館』,然而時至今日,國家遺址公園的規劃與設計已不能僅僅服務於對出土文物的展示功能。
大軸線景觀可體現出秦咸陽宮國家公園的宏偉氣勢,顯示出秦咸陽宮輝煌的歷史。 從宏觀到微觀,均體現遺址保護和展示的主旨。
圈層的防護綠地,整體上保護公園不受城市建設的侵擾,公園內則盡量避免遺址的建設性破壞,並劃定了典型保護展示區,通過現代景觀的設計手法,創造了多種不同形式的保護和展示方式,為遊客帶來全新的視覺體驗感受。
![]() |
傳承大秦歷史文明,彰顯秦漢新城特色。以『秦文化』為主題,打造秦漢新城核心旅遊文化產業。 既適合白天具有歷史滄桑感的遊賞,又能通過高科技手段創造奇妙的夜晚體驗。 遺址公園和城市生態公園這兩重內涵能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回報。
![]() |
百米線性公園
園區強調中軸線,貫穿南北,為整個遺址公園的空間景觀主軸線。兩邊多功能格局園區如旅遊休閑商務區、秦文化體驗區、秦遺址展示區呈軸線排布,分別將遺址公園與城市兩側建築設置100米寬的帶狀公園,與城市相對獨立而不孤立,實現兩者的過渡和融合。
![]() |
公園應能承載遺址保護示範園區和國家公園的雙重功能,同時滿足外地遊客和本地居民的使用需求。即是一個進行歷史文化教育科普的基地,又是一個適應不同年齡層次的遊客和居民的休閑場所。
![]() |
秦漢之門
秦漢之門是以秦闕為主題,取秦孝公遷都咸陽之後,使商鞅『築冀闕宮廷』,說明秦咸陽宮也曾築有闕門;采用鏤空的手法,一是避免了對已經確定的秦皇雕像的視線造成遮擋,讓秦皇的視線從中穿透並向南延伸。二是闕作為我國古代設置在宮殿、城垣等大門兩側,標示地位尊崇的高層建築物,鏤空的秦闕作為一個虛實結合的地標,寓意秦文化公園正是通往秦咸陽宮的歷史之門,因而有着深刻的含義。
![]() |
秦漢之門不僅可以作為一個觀景的地標,也可以設置展覽、旋轉餐廳等配套服務功能,成為咸陽最具吸引力的公共空間。
後世為鑒
東周百年群雄並起,然誰也沒有旗幟鮮明地表明將一統天下。秦人將西周的理想『溥天之下莫非王土』付諸實踐,確是英雄也。
秦人在結束了春秋戰國時期群雄割據的局面後,為促進國家的經濟發展,采取了書同文、幣同制、度同衡、車同軌、行同倫的統一措施,為後世的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也是有先見之明。秦的建築自然也承繼了兩周的高臺建築,並融合六國風格,興建城池,修築秦直道、都江堰、靈渠、鄭國渠等工程,惠及萬世。
先祖用汗血書寫歷史,自然望千秋百載、後世為鑒。活在現世,我從不深究自身應歸屬於先祖還是後人,因深知,無論身為何許人,都應活在當下。
![]() |
更多內容請繼續關注《遊城記》,近期將發佈
《遊城記》|“南越”:南越王宮博物館
敬請期待••••••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