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和远方,也有苟且时的不得不~from V
原创 2016-04-15 V 啡尝友爱
"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
但是诗和远方也未必只有浪漫
Dear 阿卡
这一阵子常听到一句话”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去问了度娘,原来这句话是出自高晓松),很多真假文青以及大小清新都把这句话奉为圭臬,我一度也深深被这句话打动著,觉得自己不该沈溺在苟且中不思长进。
等到我毅然决然的放下那微不足道的苟且时,发现诗和远方其实也得有苟且时的妥协、挣扎与无奈。(这里指的苟且就是那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上班族工作﹔此处指的诗和远方就是我和阿卡的咖啡梦想…定义清楚了,可以接著发挥了。)
前工作上班最后一天在下班途中所拍,那天觉得从此后生活何止诗和远方?还有美丽的花、清新的微风,最好还有帅帅小鲜肉。
最早喜欢咖啡是因为爱上喝咖啡的氛围以及那些迷人的咖啡馆环境及时光,一切总是在朋友的谈心以及充满咖啡香的情境下所进行。等到开始把咖啡当做一个需要努力才能实现的梦想时,我才发现原来苟且中的所有元素无所不在。
首先是有关咖啡豆的所有专业知识,各种咖啡豆的风味、特色,这些不但要用鼻子闻香(乾香、湿香不同)、啜饮品尝风味…然后还要用舌头、用大脑一一记得。我当年高考都没这么用功,以前上班的时候做报告也没这么认真过(前老板看到的话请多见谅啊…)
豆豆说:烤我之前先认识我们吧,我们品种不同、产地不同、处理方法不同,长得也不同喔...(V内心的小剧场:你们明明都长得那么像...)
不是来上感官的课,也是得要杯测的啦,干香、湿香、酸、香、boby、涩...Jerry老师说的一套套,有的酸是活泼、有的酸是明亮、有的酸很闷...(V心里的小剧场:最好这些酸都有多重人格啦...)
然后本以为咖啡就是无限的感性,可以让我在那边无病呻吟、风花雪月。错了,感性的权力是喝咖啡的人才有的,做咖啡的人必须理性处理咖啡豆、感性处理客人(也就是理性与感性兼备,缺一不可)。
理性处理咖啡豆主要讲烘豆和萃取,因为不论是烘豆或是萃取咖啡都必须要有稳健的手法。烘豆的最高境界是把同一支豆子在每一次烘烤中,烘焙出最相近的风味,否则每次风味不稳,肯定要被客诉惨了(而影响风味的变数百百种,要把一支豆每一次的风味烘的一样,真的是难度极高)。而萃取咖啡则每次都像是科学实验,水的温度、水流强弱、注水手法…都会影响到咖啡豆萃取的风味(手冲像是温度与手的温定度的控制与练习、虹吸壶看起来就像是长在化学实验室里…)。
看看V有多认真在烤豆啊...(唉,别拆穿我啦,我也希望下辈子手臂能像我的气质美女同学那么细...不知道咖啡多喝点,手臂能不能变细一点...)
阿卡,即使是这些专业像是物理、化学般的艰深与困难,都抵挡不了我对诗和远方的追求。但是有一件事情真的挑战了我的极限,那就是我最近上的烘豆认证课程,Jerry老师说,烘豆师除了要能分辨出成功烘焙的豆子,也要分辨的出失败烘焙的风味,否则怎么能判断自己烘的豆子成功与否?(怎样分辨?教了一百次不如用舌头自己尝一次。)这时候终于知道世界上也有难以入口的咖啡,以及闻起来不但不香还带著塑胶味的咖啡。
于是乎,带有生豆风味的不熟咖啡风味、半生不熟的、过焦的、快速烘焙的、过长时间烘焙的…由我们亲手做出这些失败的豆子(尝试过失败的手法,就会牢牢记得、难以忘怀…),再经由杯测把这些失败品的咖啡牢牢记得味道,也要记得不能烘出这些风味的咖啡给到客人喝啊(一想到阿卡你的名言,自己烘的豆跪著也要喝完,我不免心生怕怕,这些特意做失败的咖啡豆风味很可怕啊)…
我们在烘豆?还是化学实?精密的仪器检测水份、密度,还有CM100透过光感来检测焙度。现在咖啡的"诗和远方"经过化学变化,成为〝死和怨方〞。
最后已经数不清喝了多少烤失败的豆子所做成的咖啡了,一连好几天胃都超级难受(牢记这些烘豆失败的苦,之后别让喝我豆子的人也受到相同之苦,Jerry老师真是用心良苦啊),喝到后面是靠胃药度过那无穷无尽的杯测。
阿卡,你可能会冷笑一声的看著我说,现在知道诗和远方没有听起来和看起来那么爽吧?
真实的"诗和远方",全无修片。去年曾经去过这么美的地方,热情会有燃烧完的一天,最后只有坚持跟信念能到达。
是的,诗和远方从来都不会是我想的那么浪漫,但是至少可以让我感觉到酸甜苦香以及追逐过程中的有趣,也让我被苟且所麻痹的心智慢慢找回了知觉。同时也知道了诗要每天勤劳的背诵才能体会到其中意境、远方还得拿出骑行青海湖的毅力才能到达…
一起奔跑著朝向诗和远方吧!
La ViE de Cafe
想天天偷看我们的日记吗?加我吧
![]() |
"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
但是诗和远方也未必只有浪漫
Dear 阿卡
这一阵子常听到一句话”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去问了度娘,原来这句话是出自高晓松),很多真假文青以及大小清新都把这句话奉为圭臬,我一度也深深被这句话打动著,觉得自己不该沈溺在苟且中不思长进。
等到我毅然决然的放下那微不足道的苟且时,发现诗和远方其实也得有苟且时的妥协、挣扎与无奈。(这里指的苟且就是那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上班族工作﹔此处指的诗和远方就是我和阿卡的咖啡梦想…定义清楚了,可以接著发挥了。)
![]() |
前工作上班最后一天在下班途中所拍,那天觉得从此后生活何止诗和远方?还有美丽的花、清新的微风,最好还有帅帅小鲜肉。
最早喜欢咖啡是因为爱上喝咖啡的氛围以及那些迷人的咖啡馆环境及时光,一切总是在朋友的谈心以及充满咖啡香的情境下所进行。等到开始把咖啡当做一个需要努力才能实现的梦想时,我才发现原来苟且中的所有元素无所不在。
首先是有关咖啡豆的所有专业知识,各种咖啡豆的风味、特色,这些不但要用鼻子闻香(乾香、湿香不同)、啜饮品尝风味…然后还要用舌头、用大脑一一记得。我当年高考都没这么用功,以前上班的时候做报告也没这么认真过(前老板看到的话请多见谅啊…)
![]() |
豆豆说:烤我之前先认识我们吧,我们品种不同、产地不同、处理方法不同,长得也不同喔...(V内心的小剧场:你们明明都长得那么像...)
![]() |
不是来上感官的课,也是得要杯测的啦,干香、湿香、酸、香、boby、涩...Jerry老师说的一套套,有的酸是活泼、有的酸是明亮、有的酸很闷...(V心里的小剧场:最好这些酸都有多重人格啦...)
然后本以为咖啡就是无限的感性,可以让我在那边无病呻吟、风花雪月。错了,感性的权力是喝咖啡的人才有的,做咖啡的人必须理性处理咖啡豆、感性处理客人(也就是理性与感性兼备,缺一不可)。
理性处理咖啡豆主要讲烘豆和萃取,因为不论是烘豆或是萃取咖啡都必须要有稳健的手法。烘豆的最高境界是把同一支豆子在每一次烘烤中,烘焙出最相近的风味,否则每次风味不稳,肯定要被客诉惨了(而影响风味的变数百百种,要把一支豆每一次的风味烘的一样,真的是难度极高)。而萃取咖啡则每次都像是科学实验,水的温度、水流强弱、注水手法…都会影响到咖啡豆萃取的风味(手冲像是温度与手的温定度的控制与练习、虹吸壶看起来就像是长在化学实验室里…)。
![]() |
看看V有多认真在烤豆啊...(唉,别拆穿我啦,我也希望下辈子手臂能像我的气质美女同学那么细...不知道咖啡多喝点,手臂能不能变细一点...)
阿卡,即使是这些专业像是物理、化学般的艰深与困难,都抵挡不了我对诗和远方的追求。但是有一件事情真的挑战了我的极限,那就是我最近上的烘豆认证课程,Jerry老师说,烘豆师除了要能分辨出成功烘焙的豆子,也要分辨的出失败烘焙的风味,否则怎么能判断自己烘的豆子成功与否?(怎样分辨?教了一百次不如用舌头自己尝一次。)这时候终于知道世界上也有难以入口的咖啡,以及闻起来不但不香还带著塑胶味的咖啡。
于是乎,带有生豆风味的不熟咖啡风味、半生不熟的、过焦的、快速烘焙的、过长时间烘焙的…由我们亲手做出这些失败的豆子(尝试过失败的手法,就会牢牢记得、难以忘怀…),再经由杯测把这些失败品的咖啡牢牢记得味道,也要记得不能烘出这些风味的咖啡给到客人喝啊(一想到阿卡你的名言,自己烘的豆跪著也要喝完,我不免心生怕怕,这些特意做失败的咖啡豆风味很可怕啊)…
![]() |
我们在烘豆?还是化学实?精密的仪器检测水份、密度,还有CM100透过光感来检测焙度。现在咖啡的"诗和远方"经过化学变化,成为〝死和怨方〞。
最后已经数不清喝了多少烤失败的豆子所做成的咖啡了,一连好几天胃都超级难受(牢记这些烘豆失败的苦,之后别让喝我豆子的人也受到相同之苦,Jerry老师真是用心良苦啊),喝到后面是靠胃药度过那无穷无尽的杯测。
阿卡,你可能会冷笑一声的看著我说,现在知道诗和远方没有听起来和看起来那么爽吧?
![]() |
真实的"诗和远方",全无修片。去年曾经去过这么美的地方,热情会有燃烧完的一天,最后只有坚持跟信念能到达。
是的,诗和远方从来都不会是我想的那么浪漫,但是至少可以让我感觉到酸甜苦香以及追逐过程中的有趣,也让我被苟且所麻痹的心智慢慢找回了知觉。同时也知道了诗要每天勤劳的背诵才能体会到其中意境、远方还得拿出骑行青海湖的毅力才能到达…
一起奔跑著朝向诗和远方吧!
La ViE de Cafe
![]() |
想天天偷看我们的日记吗?加我吧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