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与感性——心理及人格自查自纠+人生观学习思考,阶段小结。
一、绪论
本文一是近期学习思考心理学、哲学心得的小结;二是对自我心理及人格认知的阶段性梳理;三是对自我如何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完善人格,提高获取幸福能力的方法探究;四是负面情绪疏导和思辨总结能力的练习。
如果可能,希望通过微博这一开放平台,在自我剖析和打开心门的同时,有幸与感兴趣的有缘的朋友交流互助,彼此关爱,创造结交善良正面友谊的可能。
二、心理学、哲学心得小结
(一)认知失调
1.概念。当“所悦”与“所为”产生矛盾时,人会由于混乱、欲求不满产生痛苦,此时人的心理将自动扭曲自己“所悦”(但其实真正的“所悦”并没因为心理的掩饰扭曲改变)或不真实地美化自己“所为”,产生虚伪的认知统一、愉悦。
2.举例。我从小认为自己长得胖(所为),又希望自己苗条(所悦),为此自卑、悲观、爱美的追求无法满足(痛苦),我却一直以为自己不颜控,并信奉不以貌取人(认知失调),深以为傲(虚伪的认知统一、愉悦)。
当我得知别人对我的这一判断时,我是笃定否决的,并举出大量似乎知行合一的例子:父母、对美型偶像的长久态度、过去伴侣等。
但虽然如此,我却依然是认知失调。心理问题会反应在人的行为生活中:我十来岁时在网络上以虚伪的美女照片做头像骗人,甚至在面对心仪的网恋对象时也以此为欺骗(我的【真实】想法是美女才能被爱,我以为的自己不以貌取人显然是被扭曲的)。
3.存在范围。认知失调是最普遍的心理问题和心理反应之一,几乎人人不可避免:经历过贫困的人赋予贫困有利于人生的价值;父母认为养育孩子带给自己莫大的幸福能够抵御操劳的痛苦;军人宣称部队生活改善了自己的人生;军训后同学们认为亲密的友谊产生了……
4.影响。好处是增加人的自我认可、提高幸福度、帮助我们容纳痛苦和遗憾。坏处是这些好处都建立在被扭曲的假象上,所以不能真正解决问题。被蒙蔽的真相使我们无法正确认知自己,也无法看见真正的症结所在,从而不会开展有效的改善行动。
5.方法论。承认关于喜恶利害的普遍规律,如人普遍就是爱美的、爱吃喝玩乐性的、爱清闲的。客观思考对人们包括自己对事物的判断是否属实:加班真的对个人大于坏处的好处吗?公务员的工作真的不如北漂做程序员吗?前任真的渣吗?探求自己情绪的产生不要往他物、现象找,而要直达自己、根源:我用照片骗网恋对象浅层原因是我很喜爱对方,根本原因是我自卑。爱不是自卑的借口。
(二)缺爱
1.概念。感受到了关爱和偏爱(很重要)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若缺爱者不能正确认知,往往表现为爱上瘾和爱冷淡两种相反的极端表现。爱上瘾者轻易爱上他人,草率为爱情牺牲自己的利益,无法自控。爱冷淡者低评或诋毁爱情的重要和美好性,对爱情产生回避态度。两者可以同时在一个人身上共存。缺爱往往与幼年父母的关爱缺失有关,也很隐蔽,因为中国社会有”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的传统文化,父母对孩子关爱上的欠缺往往被认为是正常的、无妨的、正确的(如”棍棒底下出孝子“),连孩子自己也这么想。
2.举例。我从没有过长久的、稳定的、愉悦的恋爱,对爱情的追求不能达到满足(缺爱)。所以少年时期前期中期对暗恋对象付出的感情已经到了逾越生命的病态程度,后期一旦遇见愿意和我交往的我也有好感的对象几乎来者不拒,也很容易对他人产生好感(爱上瘾),而青年时期则自得其乐,认为自己是更适合单身的人内心独立充实的强者,认为爱情不重要,也不可靠,择偶标准不考虑爱情,看不起为了爱情相当程度放弃亲情和物质安逸的举动,并认定愚蠢而不得善终(爱冷淡)。
尤其在后期的爱冷淡上,我对反驳的论调是嗤之以鼻的,能以大量的例子说明自己真是不看重也不需要爱情,事实上由于我天性开朗、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都比较充盈,确实一个人过得也很开心,但我依然还是缺爱的。典型的几种表现经历因为隐私问题不说,可以说的例子有我几乎只爱写爱情题材的小说。
3.存在范围。我好像在知乎上关于缺爱的问题的高票回答上看见过”98%的人都或多或少缺爱“。大家想想身边,大部分人应该都能找出几个缺爱的例子,不多说。
4.影响。好处是会更珍惜恋人或其他所爱的人,对我还有利于文学创作,能提高同情心和同理心,不被物质完全奴役。坏处是饥不择食,容易因为所爱非人做出自毁的行为,遭受物质、身体、精神各方面的损失。内心痛苦。好不容易遇见爱时因为操之过急反而适得其反,甚至失去所爱。部分人会产生过强的控制欲。
5.方法论。一方面从加强已有的爱的获得感,如单身人士多和亲朋走动。另一方面拓宽获得所缺爱的渠道,向他人敞开心扉,发出真正的需求:想恋爱的就多去参加相亲,想被呵护的就不要老是对外说自己是攻(过去的我就是典型,我是双性恋,希望自己是受,但总说自己是攻,为什么会这样我也不知道,还在继续学习)。最重要的是,与其寄希望于他人,不如付出行动提高自己获得爱的概率——看书、看心理医生、思考、做笔记总结,全面认识自己是什么样的、自己想要什么样的、为了让自己得到想要的自己该成为什么样的。然后行动起来。认识到自己缺爱并试图改善已经很了不起了,知识改变命运,思想指导行为从不是说说而已。
(三)知行合一
1.概念。行动基本符合且在不断追求考进自己的三观。”知行合一“最重要并不是”行“,而是有稳定的三观和完善的人格,如果三观不稳定,人格不健全,内心将充满矛盾,言行也将矛盾纠结犹豫。
2.举例。我和前任无法扯证,但私定终身,视同夫妻。我很确定自己把她当丈夫,也很确定我认为妻子的义务包括财产共享、忠贞信任、孝敬长辈、财务共享和长相厮守。别的方面我都做得很好,但却死活不愿意辞职去北京,也不对她提出财务共享的要求,以至于我自己都产生了疑惑,是不是我根本没把她当丈夫呢?后来经过一系列的自查,发现我确实把她当丈夫,但是我自卑(表面很自信,我和周围的人除了前任以外都被我的虚伪的表象欺骗了),我自卑自己不配也没能力被她长久所爱,也自卑自己没有能力在北京谋生,自然认为辞职过去不得善终,最严重的是会失去她的爱,所以不敢提出财务共享,也不敢辞职去北京,即使她说她能给我找工作。这里我的知行不合一就是人格不完善的原因,我认定自己不被爱。我的这种缺乏安全感、自卑、认定自己不会爱催生了扭曲的自保机制,看见任何风吹草动——比如她记不住我去见她的日子——我就觉得她不爱我,就提出分手。这种先下手为强可以避免自己日后被抛弃。
3.存在范围。这个不知道有多普遍,反正知行合一的表现之一就是双标,这个网上还是挺多的。比如很多女性在尊敬、婚恋上要求男女平等,反对”剩女“论,反对女人是男人的附属,坚持女人可以去职场打拼、可以男装、可以性开放。可是又反对男人当全职丈夫、女装,认为男人就该让女人依靠,而不是同样独立奋斗。这就属于”三观“不稳定。对于性别平等问题,他们根本没有稳定完善的三观,所以对各种涉及性别平等的现象的评价就没有统一而稳定的标准,凭借感情、利益、情绪做出毫无根据的判断,自然双标。
4.影响。好处是显得随和,交友、择偶在很多层面上会容易得多,避免很多形而上的烦恼,能享受生活中的小确幸。坏处是遇见关键选择(到底要不要辞掉家乡公务员的职位去结束异地和恋人北漂?要不要和总是吵架但相爱的相处起来很痛苦,社会有阻力的恋人分手?要不要婚前性行为?要不要出柜?)时瞻前顾后,犹犹豫豫,反复无常,事后容易后悔,因为决定根本没想清楚,而且纠结的状态很内耗生命。知行不合一就是面对世界、人生时没有一个成系统的科学的方法论,搞不清楚自己认可什么,要什么,就是人格和人的高级精神世界还是断瓦残垣,活在人世间,精神这么低端,我个人认为是一种可悲和遗憾。知行合一的人不容易后悔,因为每一个选择都是清晰坚定的。知行合一的人行动和目标很明确,过得踏实,悦纳自己的可能性更高。当然也可能得抑郁症,或者变成钻牛角尖的神经病、狂人,孤独终老,比如尼采。
5.方法论。知道学无止境,认识自己、认识世界、认识他人、认识规律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知行合一是一种需要奋斗终身的美好追求。多思考,多总结,多归纳,多学习。系统学习书籍、多看书,多看知乎,多和比自己强的或者愿意一起奋斗的同道中人交流。
三、自我认知。
(一)人格完善或积极的方面
1.人生经历尤其是原生家庭整体顺利、美满、充满善和爱。因而对友谊、亲情、爱情、生活、工作和自己抱有喜欢接纳的态度,对他人和世界信任。
2.有不断学习的能力,兴趣爱好有一定追求,看书看剧也是如此,有一定的自我认知,天生的智商情商中等偏上,勤于思考,有改善自己的动力和行为习惯,有总结和计划的习惯。
3.在浅层和短期需求上,很清楚自己知道什么,所以很多事情做事果敢、自信。
4.有同情心和同理心,整体善良,有融洽的人际关系和家庭关系,能爱人,也被一些人爱过。我相信至少今天为止我还在被爱,就像我还爱着对方一样。(如果是我自作多情,那就真的该彻底断念了,现在还没有,现在还怀抱着一丝希望,希望成为更强大的自己,可能会去迎来峰回路转的爱情)
5.懂得自己减压,善于屏蔽繁杂的负面信息。
6.整体的人格状态走向是是逐年更完善,几乎从无倒退。
7.外向性格,乐于沟通。
8.有一定的责任心,遇见任何事情都知道自己要担当主要责任。也清楚地知道无论是为谁好,自己做的任何事情都要承担后果,而且不得善终时主要归责在自己,少说他人。所以从小到大分手、失败、交恶,都不归咎于对方的渣,客观承认自己的问题。
(二)人格欠缺或消极的方面
1.人生经历尤其是幼年记忆有不少被批评、否定、冷落、非暴力或隐性排挤的情况,遭遇过性猥亵,甚至是长年累月的同性信任的亲人之间的猥亵(但是对方也是孩童无恶意,且不严重),造成内心自卑,惧怕不被爱、惧怕被抛弃。
2.三观不完善,活在自己纯粹的小世界里,心智幼稚,没有应付复杂残酷的人生和社会的方法论、经验甚至意图。
3.有一定的遗传因素,有悲情的心理态势,不愿走出安全区。而且悲情和情绪化是个恶性循环,心理学上说人总是在不断追求”熟悉“的感觉,比如小时候爸爸殴打自己,长大了反而更容易嫁给有暴力倾向的渣男,因为那种被虐打的痛苦感觉很熟悉,而熟悉的感觉让人觉得安全。
4.不能悦纳自己的缺点,比如外形。自己不自信,需要他人的认可,爱听表扬,爱形式化的浪漫和高峰体验,有爱上瘾倾向,也有性上瘾倾向(但行动上并无滥交,因为整体人格还算健康)。
5.强势,有控制欲,包容心较差,对与自己认知和经验不合的事物缺乏容忍度,内涵浅薄稀少。
6.因为三观不够健全,意志力薄弱,所以行动力和上进心不足,且缺乏长远的目光,和为了达到更高目标推后和牺牲更低的享乐的忍耐力。
(三)注意事项
无论是否有意,是否被洗脑,毫无疑问,这番自我剖析,都是吻合身边特定对象对我的判断的,而此人在对我长期的判断中让我产生了很巨大的排斥、不认可和痛苦,以至于多次试图离开。这些认知尤其是我人格缺陷的部分也与我自己长期以来的自我认知、身边亲朋的判断南辕北辙。或许我现在在靠近真相,但也可能我现在正在远离真相,在错误的牛角尖越走越远。狂人都有异常的自信和感染力,但历史已经多次证明,这些人的判断往往是大错特错的。我很确定《不要用爱控制我》那本书中所有的问题都归责于对方,自己是全然无错的理论不符合我的三观,是错误的,哪怕有合理性但因为显然与我三观冲突我也不会去做。哪怕你选择了一个暴力狂,第一责任也是你自己而不是对方,因为你自己都不保护自己都不离开。此人同理心较低,相当不理解为何一些行为和言论如此伤人,在对电影的探讨、我穿衣风格和我人格问题上,我一定是遭受过语言暴力的,且是刻薄到狂风暴雨的言语暴力,无论如何,因为我认为《超人:钢铁之躯》里地球人对超人的态度傻逼,就被大骂”由此可见你就是一个偏激、认知缺陷、可怜的人“,还有我25岁穿水手服就被高声叫骂”自己感觉可爱,其实别人看起来就像美国那个留胡子的扎辫子大叔一样恶心!“的那些瞬间,配上此人一脸扭曲嫌弃的表情和声调,是绝对不合理的。她绝对有她自己的人格问题。我也绝非一无是处,不然不可能有融洽的友谊。现在打这些字,因为回忆起那些场景,心都在颤抖,不由自主写了这么多,并包含着终于解脱的庆幸。我希望自己无论未来做出什么选择,这段时间关注自身,不去做打扰自己自我建设思索的平静和独立性,不要沉浸在过往的甜蜜和不切实际的幻想里,想清楚我到底还要不要和这个人建立联系,如果重新建立联系,我能否受得了她的这些缺点,她又是否受得了我的纠结、哭泣、情绪崩溃、控制欲、没安全感、言语暴力(是的,我也有,比她更严重,只是风格不同,所以看见我这篇文的朋友不要以为我这位故人多错多坏,她是相当美好的人,对我尽全力真诚爱护了)的缺点。
我要去看德国电影《浪潮》。
还有,以后和任何人建立亲密关系,都要更善良、成熟、强大,不要用言语暴力伤人。这些伤害是很难抹去的,而亲密关系的断裂不是看你作对了多少事,而是看你错了多少事。一件错事的杀伤力胜过几十个对事。人的天性对伤害更加耿耿于怀。在一段亲密关系中,对对方的伤害,对方都会同样回报过去,哪怕不是有益的。举例:一对恋人,男生忙于工作动辄一星期都不理女生一个字,而女生就闹分手,总有一天,会变成男生轻易说分手,而女生对男生的留言也动辄一整天不看不回。
但好事是,亲密关系中的爱护也是会彼此传染的。举例:一对恋人,女生特别贴心,会观察男生缺什么东西然后每月持续送礼物关爱,而男生呢对女孩很坚定无论女孩怎么说分手都去挽留,后来男生也学会观察女孩缺什么,送礼物,女孩也不再轻易说分手。
控制自己的脾气,通过认知的完善和对自己对他人对世界的悦纳戒骄戒躁,人在狂暴的时候面目狰狞,表情语言是很丑陋的。
(四)悦纳自己
1.我所有的缺点都是有原因的,尤其是童年经历和家族业力(婚姻状态往往是家族代代相传的,父母的优缺点会被孩子继承,李阳父亲家暴,他也家暴),这不是我的错,这是我无法控制的。
2.我绝非一无是处,我减肥瘦过快20斤,我大龄学习钢琴和古筝还坚持下来了,我从小到大不乏高分通过的考试,我跑步一口气能跑9公里,以为膝盖疼才放弃,我有5个从小到大的朋友,我有人喜爱,我写文好多人看得如痴如醉,我和人真心相爱过,我善良且有学习能力。
3.对症下药。我自卑,因为我胖,所以我就要减肥而不是推崇不颜控,正确认知+科学方法比什么安慰剂都好使,已瘦2斤,不怎么痛苦,因为方法比较科学,又知道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我想要精神契合的爱情,我就要去读书自查,建立稳定的三观和人格,多相亲,和相亲对象真诚的谈心,不要迷信那些乱七八糟的什么相亲技巧。真诚是最强大的力量,当然没有正知正见是没用的。
4.不要迷信初恋。我以前总觉得初恋就是要白头偕老,其实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很难,没有人是天生的,不去谈怎么有能力留住真爱呢?怎么能给我家春眠找到下一个铲屎官呢?如果我和一人相爱,两人灵魂伴侣生活搭档白头偕老同甘共苦,那他以前哪怕是出来卖的我都不在乎。比起我和真爱两个人都是初恋,都没能力建立亲密关系,虽然有缘又深爱彼此又都倾其所有了,但两个菜鸟互啄,一地鸡毛分开了,当然是两人之前虽然都拿别人试过手、刷过经验值,变得更强大更销魂更美丽,结果天雷地火勾搭上了,高手过招白头偕老好啊!和灵魂伴侣长相厮守比起来,那些早已结束的恋情、亲吻、承诺、性爱算个屁呢!大脑才是最大的性器官啊!所以,我现在认为,如果两人相爱但因为能力有限决定分开,那就分开吧,实在思念就去视奸人家微博、知乎、朋友圈,就去梦里相见,自己赶快趁着分开提高自己,我去相亲我的,拿人练手(但不是欺骗,也是抱着如果合适就在一起处的心态的,而且如果真的移情别恋处了就不去联系前任了),看到底对方多重要,他也去相亲他的,如果我想明白了去找他,他已经不要我了或者有新人了,那就为他高兴吧,爱一个人不就是希望他过得幸福吗?我难道就真的没人爱了吗?还有恋爱、结婚、生子、衰老、一地鸡毛鬼知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呢。还是要相信命运自有安排,前提是君子自强不息。
5.正视自己的阴暗面。我前几天看微博一对女画触更新她们的日常秀恩爱,心理有点异样,仔细一分析(不错,我现在会停下来思考,听听自己的心声了),我晕,原来我是盼人家分手啊。就是这么恶毒~这也没什么,后来我琢磨到了之后,分析了一下自己为何会这样,告诉自己这是人之常情,没关系的,想想而已嘛,再说了,人家是微博大V诶,晒恩爱是圈粉的,她们是出本子赚小钱钱的,谁知道是不是真有这么傻白甜哟。有也很好啊,谁知道未来会咋样,说不定我哪天还真辞职突然告辞父母去北漂娶妻去了,我也喜欢画画,那谁也喜欢画画,我们可以勾搭啊,可以取经啊,一切皆有可能嘛。结果自然而然就心态平衡不这么想了。这就是很正面的一个例子,接纳自己的阴暗面,反而会成为更善良的人。
6.多与自己对话。每个人与自己对话的方式不同,有人喜欢对着镜子碎碎念,有人喜欢叩问哲学问题钻研,我就喜欢书写。失恋之后,我每天睡前都会在你们不知道的地方写一篇失恋100天日记,很有帮助。我建议无论多忙,每天都要抽出至少5到10分钟和自己对话。这是爱自己的表现。了解自己是一个珍贵而受益无穷的人生命题,值得我们用一辈子去孜孜以求。
====================完======================
希望《理性与感性》系列被很多人看见,被很多人回馈,找到很多愿意一起奋进的人。
如果没有,我也会继续写。
因为我最好的灵魂伴侣就是我自己呀。
我和我的人格鞠躬下。
本文一是近期学习思考心理学、哲学心得的小结;二是对自我心理及人格认知的阶段性梳理;三是对自我如何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完善人格,提高获取幸福能力的方法探究;四是负面情绪疏导和思辨总结能力的练习。
如果可能,希望通过微博这一开放平台,在自我剖析和打开心门的同时,有幸与感兴趣的有缘的朋友交流互助,彼此关爱,创造结交善良正面友谊的可能。
二、心理学、哲学心得小结
(一)认知失调
1.概念。当“所悦”与“所为”产生矛盾时,人会由于混乱、欲求不满产生痛苦,此时人的心理将自动扭曲自己“所悦”(但其实真正的“所悦”并没因为心理的掩饰扭曲改变)或不真实地美化自己“所为”,产生虚伪的认知统一、愉悦。
2.举例。我从小认为自己长得胖(所为),又希望自己苗条(所悦),为此自卑、悲观、爱美的追求无法满足(痛苦),我却一直以为自己不颜控,并信奉不以貌取人(认知失调),深以为傲(虚伪的认知统一、愉悦)。
当我得知别人对我的这一判断时,我是笃定否决的,并举出大量似乎知行合一的例子:父母、对美型偶像的长久态度、过去伴侣等。
但虽然如此,我却依然是认知失调。心理问题会反应在人的行为生活中:我十来岁时在网络上以虚伪的美女照片做头像骗人,甚至在面对心仪的网恋对象时也以此为欺骗(我的【真实】想法是美女才能被爱,我以为的自己不以貌取人显然是被扭曲的)。
3.存在范围。认知失调是最普遍的心理问题和心理反应之一,几乎人人不可避免:经历过贫困的人赋予贫困有利于人生的价值;父母认为养育孩子带给自己莫大的幸福能够抵御操劳的痛苦;军人宣称部队生活改善了自己的人生;军训后同学们认为亲密的友谊产生了……
4.影响。好处是增加人的自我认可、提高幸福度、帮助我们容纳痛苦和遗憾。坏处是这些好处都建立在被扭曲的假象上,所以不能真正解决问题。被蒙蔽的真相使我们无法正确认知自己,也无法看见真正的症结所在,从而不会开展有效的改善行动。
5.方法论。承认关于喜恶利害的普遍规律,如人普遍就是爱美的、爱吃喝玩乐性的、爱清闲的。客观思考对人们包括自己对事物的判断是否属实:加班真的对个人大于坏处的好处吗?公务员的工作真的不如北漂做程序员吗?前任真的渣吗?探求自己情绪的产生不要往他物、现象找,而要直达自己、根源:我用照片骗网恋对象浅层原因是我很喜爱对方,根本原因是我自卑。爱不是自卑的借口。
(二)缺爱
1.概念。感受到了关爱和偏爱(很重要)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若缺爱者不能正确认知,往往表现为爱上瘾和爱冷淡两种相反的极端表现。爱上瘾者轻易爱上他人,草率为爱情牺牲自己的利益,无法自控。爱冷淡者低评或诋毁爱情的重要和美好性,对爱情产生回避态度。两者可以同时在一个人身上共存。缺爱往往与幼年父母的关爱缺失有关,也很隐蔽,因为中国社会有”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的传统文化,父母对孩子关爱上的欠缺往往被认为是正常的、无妨的、正确的(如”棍棒底下出孝子“),连孩子自己也这么想。
2.举例。我从没有过长久的、稳定的、愉悦的恋爱,对爱情的追求不能达到满足(缺爱)。所以少年时期前期中期对暗恋对象付出的感情已经到了逾越生命的病态程度,后期一旦遇见愿意和我交往的我也有好感的对象几乎来者不拒,也很容易对他人产生好感(爱上瘾),而青年时期则自得其乐,认为自己是更适合单身的人内心独立充实的强者,认为爱情不重要,也不可靠,择偶标准不考虑爱情,看不起为了爱情相当程度放弃亲情和物质安逸的举动,并认定愚蠢而不得善终(爱冷淡)。
尤其在后期的爱冷淡上,我对反驳的论调是嗤之以鼻的,能以大量的例子说明自己真是不看重也不需要爱情,事实上由于我天性开朗、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都比较充盈,确实一个人过得也很开心,但我依然还是缺爱的。典型的几种表现经历因为隐私问题不说,可以说的例子有我几乎只爱写爱情题材的小说。
3.存在范围。我好像在知乎上关于缺爱的问题的高票回答上看见过”98%的人都或多或少缺爱“。大家想想身边,大部分人应该都能找出几个缺爱的例子,不多说。
4.影响。好处是会更珍惜恋人或其他所爱的人,对我还有利于文学创作,能提高同情心和同理心,不被物质完全奴役。坏处是饥不择食,容易因为所爱非人做出自毁的行为,遭受物质、身体、精神各方面的损失。内心痛苦。好不容易遇见爱时因为操之过急反而适得其反,甚至失去所爱。部分人会产生过强的控制欲。
5.方法论。一方面从加强已有的爱的获得感,如单身人士多和亲朋走动。另一方面拓宽获得所缺爱的渠道,向他人敞开心扉,发出真正的需求:想恋爱的就多去参加相亲,想被呵护的就不要老是对外说自己是攻(过去的我就是典型,我是双性恋,希望自己是受,但总说自己是攻,为什么会这样我也不知道,还在继续学习)。最重要的是,与其寄希望于他人,不如付出行动提高自己获得爱的概率——看书、看心理医生、思考、做笔记总结,全面认识自己是什么样的、自己想要什么样的、为了让自己得到想要的自己该成为什么样的。然后行动起来。认识到自己缺爱并试图改善已经很了不起了,知识改变命运,思想指导行为从不是说说而已。
(三)知行合一
1.概念。行动基本符合且在不断追求考进自己的三观。”知行合一“最重要并不是”行“,而是有稳定的三观和完善的人格,如果三观不稳定,人格不健全,内心将充满矛盾,言行也将矛盾纠结犹豫。
2.举例。我和前任无法扯证,但私定终身,视同夫妻。我很确定自己把她当丈夫,也很确定我认为妻子的义务包括财产共享、忠贞信任、孝敬长辈、财务共享和长相厮守。别的方面我都做得很好,但却死活不愿意辞职去北京,也不对她提出财务共享的要求,以至于我自己都产生了疑惑,是不是我根本没把她当丈夫呢?后来经过一系列的自查,发现我确实把她当丈夫,但是我自卑(表面很自信,我和周围的人除了前任以外都被我的虚伪的表象欺骗了),我自卑自己不配也没能力被她长久所爱,也自卑自己没有能力在北京谋生,自然认为辞职过去不得善终,最严重的是会失去她的爱,所以不敢提出财务共享,也不敢辞职去北京,即使她说她能给我找工作。这里我的知行不合一就是人格不完善的原因,我认定自己不被爱。我的这种缺乏安全感、自卑、认定自己不会爱催生了扭曲的自保机制,看见任何风吹草动——比如她记不住我去见她的日子——我就觉得她不爱我,就提出分手。这种先下手为强可以避免自己日后被抛弃。
3.存在范围。这个不知道有多普遍,反正知行合一的表现之一就是双标,这个网上还是挺多的。比如很多女性在尊敬、婚恋上要求男女平等,反对”剩女“论,反对女人是男人的附属,坚持女人可以去职场打拼、可以男装、可以性开放。可是又反对男人当全职丈夫、女装,认为男人就该让女人依靠,而不是同样独立奋斗。这就属于”三观“不稳定。对于性别平等问题,他们根本没有稳定完善的三观,所以对各种涉及性别平等的现象的评价就没有统一而稳定的标准,凭借感情、利益、情绪做出毫无根据的判断,自然双标。
4.影响。好处是显得随和,交友、择偶在很多层面上会容易得多,避免很多形而上的烦恼,能享受生活中的小确幸。坏处是遇见关键选择(到底要不要辞掉家乡公务员的职位去结束异地和恋人北漂?要不要和总是吵架但相爱的相处起来很痛苦,社会有阻力的恋人分手?要不要婚前性行为?要不要出柜?)时瞻前顾后,犹犹豫豫,反复无常,事后容易后悔,因为决定根本没想清楚,而且纠结的状态很内耗生命。知行不合一就是面对世界、人生时没有一个成系统的科学的方法论,搞不清楚自己认可什么,要什么,就是人格和人的高级精神世界还是断瓦残垣,活在人世间,精神这么低端,我个人认为是一种可悲和遗憾。知行合一的人不容易后悔,因为每一个选择都是清晰坚定的。知行合一的人行动和目标很明确,过得踏实,悦纳自己的可能性更高。当然也可能得抑郁症,或者变成钻牛角尖的神经病、狂人,孤独终老,比如尼采。
5.方法论。知道学无止境,认识自己、认识世界、认识他人、认识规律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知行合一是一种需要奋斗终身的美好追求。多思考,多总结,多归纳,多学习。系统学习书籍、多看书,多看知乎,多和比自己强的或者愿意一起奋斗的同道中人交流。
三、自我认知。
(一)人格完善或积极的方面
1.人生经历尤其是原生家庭整体顺利、美满、充满善和爱。因而对友谊、亲情、爱情、生活、工作和自己抱有喜欢接纳的态度,对他人和世界信任。
2.有不断学习的能力,兴趣爱好有一定追求,看书看剧也是如此,有一定的自我认知,天生的智商情商中等偏上,勤于思考,有改善自己的动力和行为习惯,有总结和计划的习惯。
3.在浅层和短期需求上,很清楚自己知道什么,所以很多事情做事果敢、自信。
4.有同情心和同理心,整体善良,有融洽的人际关系和家庭关系,能爱人,也被一些人爱过。我相信至少今天为止我还在被爱,就像我还爱着对方一样。(如果是我自作多情,那就真的该彻底断念了,现在还没有,现在还怀抱着一丝希望,希望成为更强大的自己,可能会去迎来峰回路转的爱情)
5.懂得自己减压,善于屏蔽繁杂的负面信息。
6.整体的人格状态走向是是逐年更完善,几乎从无倒退。
7.外向性格,乐于沟通。
8.有一定的责任心,遇见任何事情都知道自己要担当主要责任。也清楚地知道无论是为谁好,自己做的任何事情都要承担后果,而且不得善终时主要归责在自己,少说他人。所以从小到大分手、失败、交恶,都不归咎于对方的渣,客观承认自己的问题。
(二)人格欠缺或消极的方面
1.人生经历尤其是幼年记忆有不少被批评、否定、冷落、非暴力或隐性排挤的情况,遭遇过性猥亵,甚至是长年累月的同性信任的亲人之间的猥亵(但是对方也是孩童无恶意,且不严重),造成内心自卑,惧怕不被爱、惧怕被抛弃。
2.三观不完善,活在自己纯粹的小世界里,心智幼稚,没有应付复杂残酷的人生和社会的方法论、经验甚至意图。
3.有一定的遗传因素,有悲情的心理态势,不愿走出安全区。而且悲情和情绪化是个恶性循环,心理学上说人总是在不断追求”熟悉“的感觉,比如小时候爸爸殴打自己,长大了反而更容易嫁给有暴力倾向的渣男,因为那种被虐打的痛苦感觉很熟悉,而熟悉的感觉让人觉得安全。
4.不能悦纳自己的缺点,比如外形。自己不自信,需要他人的认可,爱听表扬,爱形式化的浪漫和高峰体验,有爱上瘾倾向,也有性上瘾倾向(但行动上并无滥交,因为整体人格还算健康)。
5.强势,有控制欲,包容心较差,对与自己认知和经验不合的事物缺乏容忍度,内涵浅薄稀少。
6.因为三观不够健全,意志力薄弱,所以行动力和上进心不足,且缺乏长远的目光,和为了达到更高目标推后和牺牲更低的享乐的忍耐力。
(三)注意事项
无论是否有意,是否被洗脑,毫无疑问,这番自我剖析,都是吻合身边特定对象对我的判断的,而此人在对我长期的判断中让我产生了很巨大的排斥、不认可和痛苦,以至于多次试图离开。这些认知尤其是我人格缺陷的部分也与我自己长期以来的自我认知、身边亲朋的判断南辕北辙。或许我现在在靠近真相,但也可能我现在正在远离真相,在错误的牛角尖越走越远。狂人都有异常的自信和感染力,但历史已经多次证明,这些人的判断往往是大错特错的。我很确定《不要用爱控制我》那本书中所有的问题都归责于对方,自己是全然无错的理论不符合我的三观,是错误的,哪怕有合理性但因为显然与我三观冲突我也不会去做。哪怕你选择了一个暴力狂,第一责任也是你自己而不是对方,因为你自己都不保护自己都不离开。此人同理心较低,相当不理解为何一些行为和言论如此伤人,在对电影的探讨、我穿衣风格和我人格问题上,我一定是遭受过语言暴力的,且是刻薄到狂风暴雨的言语暴力,无论如何,因为我认为《超人:钢铁之躯》里地球人对超人的态度傻逼,就被大骂”由此可见你就是一个偏激、认知缺陷、可怜的人“,还有我25岁穿水手服就被高声叫骂”自己感觉可爱,其实别人看起来就像美国那个留胡子的扎辫子大叔一样恶心!“的那些瞬间,配上此人一脸扭曲嫌弃的表情和声调,是绝对不合理的。她绝对有她自己的人格问题。我也绝非一无是处,不然不可能有融洽的友谊。现在打这些字,因为回忆起那些场景,心都在颤抖,不由自主写了这么多,并包含着终于解脱的庆幸。我希望自己无论未来做出什么选择,这段时间关注自身,不去做打扰自己自我建设思索的平静和独立性,不要沉浸在过往的甜蜜和不切实际的幻想里,想清楚我到底还要不要和这个人建立联系,如果重新建立联系,我能否受得了她的这些缺点,她又是否受得了我的纠结、哭泣、情绪崩溃、控制欲、没安全感、言语暴力(是的,我也有,比她更严重,只是风格不同,所以看见我这篇文的朋友不要以为我这位故人多错多坏,她是相当美好的人,对我尽全力真诚爱护了)的缺点。
我要去看德国电影《浪潮》。
还有,以后和任何人建立亲密关系,都要更善良、成熟、强大,不要用言语暴力伤人。这些伤害是很难抹去的,而亲密关系的断裂不是看你作对了多少事,而是看你错了多少事。一件错事的杀伤力胜过几十个对事。人的天性对伤害更加耿耿于怀。在一段亲密关系中,对对方的伤害,对方都会同样回报过去,哪怕不是有益的。举例:一对恋人,男生忙于工作动辄一星期都不理女生一个字,而女生就闹分手,总有一天,会变成男生轻易说分手,而女生对男生的留言也动辄一整天不看不回。
但好事是,亲密关系中的爱护也是会彼此传染的。举例:一对恋人,女生特别贴心,会观察男生缺什么东西然后每月持续送礼物关爱,而男生呢对女孩很坚定无论女孩怎么说分手都去挽留,后来男生也学会观察女孩缺什么,送礼物,女孩也不再轻易说分手。
控制自己的脾气,通过认知的完善和对自己对他人对世界的悦纳戒骄戒躁,人在狂暴的时候面目狰狞,表情语言是很丑陋的。
(四)悦纳自己
1.我所有的缺点都是有原因的,尤其是童年经历和家族业力(婚姻状态往往是家族代代相传的,父母的优缺点会被孩子继承,李阳父亲家暴,他也家暴),这不是我的错,这是我无法控制的。
2.我绝非一无是处,我减肥瘦过快20斤,我大龄学习钢琴和古筝还坚持下来了,我从小到大不乏高分通过的考试,我跑步一口气能跑9公里,以为膝盖疼才放弃,我有5个从小到大的朋友,我有人喜爱,我写文好多人看得如痴如醉,我和人真心相爱过,我善良且有学习能力。
3.对症下药。我自卑,因为我胖,所以我就要减肥而不是推崇不颜控,正确认知+科学方法比什么安慰剂都好使,已瘦2斤,不怎么痛苦,因为方法比较科学,又知道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我想要精神契合的爱情,我就要去读书自查,建立稳定的三观和人格,多相亲,和相亲对象真诚的谈心,不要迷信那些乱七八糟的什么相亲技巧。真诚是最强大的力量,当然没有正知正见是没用的。
4.不要迷信初恋。我以前总觉得初恋就是要白头偕老,其实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很难,没有人是天生的,不去谈怎么有能力留住真爱呢?怎么能给我家春眠找到下一个铲屎官呢?如果我和一人相爱,两人灵魂伴侣生活搭档白头偕老同甘共苦,那他以前哪怕是出来卖的我都不在乎。比起我和真爱两个人都是初恋,都没能力建立亲密关系,虽然有缘又深爱彼此又都倾其所有了,但两个菜鸟互啄,一地鸡毛分开了,当然是两人之前虽然都拿别人试过手、刷过经验值,变得更强大更销魂更美丽,结果天雷地火勾搭上了,高手过招白头偕老好啊!和灵魂伴侣长相厮守比起来,那些早已结束的恋情、亲吻、承诺、性爱算个屁呢!大脑才是最大的性器官啊!所以,我现在认为,如果两人相爱但因为能力有限决定分开,那就分开吧,实在思念就去视奸人家微博、知乎、朋友圈,就去梦里相见,自己赶快趁着分开提高自己,我去相亲我的,拿人练手(但不是欺骗,也是抱着如果合适就在一起处的心态的,而且如果真的移情别恋处了就不去联系前任了),看到底对方多重要,他也去相亲他的,如果我想明白了去找他,他已经不要我了或者有新人了,那就为他高兴吧,爱一个人不就是希望他过得幸福吗?我难道就真的没人爱了吗?还有恋爱、结婚、生子、衰老、一地鸡毛鬼知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呢。还是要相信命运自有安排,前提是君子自强不息。
5.正视自己的阴暗面。我前几天看微博一对女画触更新她们的日常秀恩爱,心理有点异样,仔细一分析(不错,我现在会停下来思考,听听自己的心声了),我晕,原来我是盼人家分手啊。就是这么恶毒~这也没什么,后来我琢磨到了之后,分析了一下自己为何会这样,告诉自己这是人之常情,没关系的,想想而已嘛,再说了,人家是微博大V诶,晒恩爱是圈粉的,她们是出本子赚小钱钱的,谁知道是不是真有这么傻白甜哟。有也很好啊,谁知道未来会咋样,说不定我哪天还真辞职突然告辞父母去北漂娶妻去了,我也喜欢画画,那谁也喜欢画画,我们可以勾搭啊,可以取经啊,一切皆有可能嘛。结果自然而然就心态平衡不这么想了。这就是很正面的一个例子,接纳自己的阴暗面,反而会成为更善良的人。
6.多与自己对话。每个人与自己对话的方式不同,有人喜欢对着镜子碎碎念,有人喜欢叩问哲学问题钻研,我就喜欢书写。失恋之后,我每天睡前都会在你们不知道的地方写一篇失恋100天日记,很有帮助。我建议无论多忙,每天都要抽出至少5到10分钟和自己对话。这是爱自己的表现。了解自己是一个珍贵而受益无穷的人生命题,值得我们用一辈子去孜孜以求。
====================完======================
希望《理性与感性》系列被很多人看见,被很多人回馈,找到很多愿意一起奋进的人。
如果没有,我也会继续写。
因为我最好的灵魂伴侣就是我自己呀。
我和我的人格鞠躬下。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