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山那人那狗
影片定格在一条土路上,小路崎岖,转了个弯,不见了儿子的身影。远处是大山,茫茫的绿色,不知道延伸到哪里。。。。。。
电影的开始也是宁静的绿色,故事开始,一个村庄,20世纪80年代,中国湖南的西部山区。
这条路是父亲给儿子的,但开始儿子也说了,家里总要有个国家干部,他也是愿意,尽管他也知道,这不是一条简单的路。
早晨,音乐想起,流畅的绿色,清新的早晨,父亲在重新收拾儿子整理好的邮包。儿子的语气,是一些担忧,也有很自信的成分,“一回生,二回熟嘛。”他知道父亲的行程时间,“第一天我要是能多走点,没准两天我就能回来。”儿子轻描淡写,但这不是普通的赶路,因为有些苦,是只能自己知道,而不说出来的,“老二”不愿跟着儿子走,父亲转身回屋,拿起包和斗笠,跟着儿子走了出去,儿子喊着母亲,跟她道别,父亲对儿子稍稍的吃醋,忽然间我们能看到这对父子是会不断的消磨隔阂,会有许多他们共同的语言。。。
这条路开始了,3天的行程,让父亲释怀,放下自己肩头的重担,欣慰的看着儿子笑,让儿子坚定自己的信心,去了解和融入走进这条山路。
那座拱桥,从开始似乎就站着一个身影,看着蜿蜒的小路,望着无尽的绿色的山。。。
父亲对“老二”说:“走慢点,他还没走惯。”儿子或许有些不在乎“它走它的,我没事”。儿子无话,休息的时候,儿子和父亲同时说出了句“累不累?”然后相视笑笑。我也跟着会心的笑笑。。。。
上山和下山的一段路,儿子忽然间看不到了父亲,于是放下邮包回头去找父亲,看到“老二”的时候,他急切的问道“老二,我爸呢?”然后父亲出现,或者儿子的心忽然间靠近了父亲,但这是父亲不理解的,因为儿子丢下了邮包。儿子独白里说,父亲出奇的发了脾气。
影片没有太多对白,只是音乐缓缓响起,像是溪流,悠远而安静。
在村委会父亲点起了旱烟,儿子说我也来试试,父子之间第一次微笑的面对在父亲的打趣中实现了,不见一点突兀,父亲说:“我还不知道你,你也会抽。”儿子一点也不否认,接过来说“你不常回家,你回家我就不抽。”父亲的笑,和儿子的坦白如同阳光,忽然间一切明朗起来。
村里所有人都来看新的乡邮员,儿子有点扭捏的不知道该怎么应付,父亲帮他介绍。儿子局促的打了招呼,离开村子,父亲根本没有回头,儿子却转身看到了村民们依旧看着他们,那些亲切和爱戴是谁也不能夺走的。儿子忽然间明白,父亲的乡邮员生涯,不是什么都没得到,至少这些村民的感情。之后儿子独白里说了父亲和母亲的爱情,很老套的剧情,但是却干净清新。儿子不很理解父亲,老是从心里埋怨父亲。父亲和母亲的爱,简单伟大。儿子路上漫不经心的听着收音机,问父亲闷吗,父亲责备地说,不闷,安心赶路,看着脚下。记得以前我对别人说过,走路拉屎也是要认真的,关键是你对待事情的态度。父亲让儿子念一封根本没有内容的信,开始让儿子有些不满和崇敬的去看待父亲了。
父子之间谈论爱情是因为一个侗族姑娘,父亲说“我每次进山,只要看见她就想起了你;我在心里面说,不定哪天要是我儿子看见了你啊,一定会迈不动步的。”父亲因为不经意,或者故意的经过看到了儿子和侗族姑娘的举动,说出了自己心里憨厚的想法。这里,不禁微微笑的看着儿子的邮包和电影上的朴素画面。
背得起父亲,儿子就算长成了。儿子背起父亲过一条溪,父亲开始是面无表情,然后低下头,他的心里有很多欣慰和感慨,想起儿子小时候在肩头,接下来泪在眼珠里打转,开始哽咽了,到岸上的时候,儿子说“你还没邮包重呢。”父亲背过脸,岔开话题,擦去泪水。
接下来父亲和儿子的对话靠近了许多,说起对方不知道的关于自己的事,如山泉一样,似乎都互相浇灌着对方。
忽然间起风,父亲去追被刮飞的信件,儿子护着邮包,喊着父亲,父亲跌倒扑住信件,“老二”也衔住一封,这个镜头,让这条狗,富有情态,一个忠实而又可靠的龙套。
最后真正的让父亲放心,是儿子交代家里的事,在村里怎么跟村长处事,交代母亲一到冬天就咳嗽,父亲欢喜欲泪,儿子是长大了。
儿子在睡梦中抱住父亲,腿压住了父亲的腿,看到这里不自禁的流泪,父爱如同大山,伟大朴实,我们会不自觉的去依靠。于是父亲想到小时候回家,在桥头站着妻子抱着儿子,然后儿子长大,会跟母亲一样在桥头等他,有些怯,再之后成人,还是在桥头等,看到他会接下他的邮包。
父亲再次目送儿子走远,把老二推出去,跟上儿子,儿子也没有回头,一直走向那条路。。。
电影的最后也不禁欲泪。
没有对刘烨有特别好的印象,只是看了硬汉觉得很2,但是这部电影,比之其获奖的作品要出色的不知多少倍,陌生,坚强,细腻,自然,朴素,这个阳光大男孩,在那片青山绿水中闪耀着白色的光。
美学上我不知道怎么评价,只是觉得电影里安静的美,美的清新自然,风景,人情,语言,没有说教,没有喧闹,只是淡淡的,但是一段段的故事却让我们心灵受一次感触。
在如今大片横飞,偶像爱情白痴,韩剧喧闹的年代,回头看下《那山那人那狗》,如一朵盛开的青莲。。。
原文链接:http://www.mdrink.cn/archives/3209
电影的开始也是宁静的绿色,故事开始,一个村庄,20世纪80年代,中国湖南的西部山区。
这条路是父亲给儿子的,但开始儿子也说了,家里总要有个国家干部,他也是愿意,尽管他也知道,这不是一条简单的路。
早晨,音乐想起,流畅的绿色,清新的早晨,父亲在重新收拾儿子整理好的邮包。儿子的语气,是一些担忧,也有很自信的成分,“一回生,二回熟嘛。”他知道父亲的行程时间,“第一天我要是能多走点,没准两天我就能回来。”儿子轻描淡写,但这不是普通的赶路,因为有些苦,是只能自己知道,而不说出来的,“老二”不愿跟着儿子走,父亲转身回屋,拿起包和斗笠,跟着儿子走了出去,儿子喊着母亲,跟她道别,父亲对儿子稍稍的吃醋,忽然间我们能看到这对父子是会不断的消磨隔阂,会有许多他们共同的语言。。。
这条路开始了,3天的行程,让父亲释怀,放下自己肩头的重担,欣慰的看着儿子笑,让儿子坚定自己的信心,去了解和融入走进这条山路。
那座拱桥,从开始似乎就站着一个身影,看着蜿蜒的小路,望着无尽的绿色的山。。。
父亲对“老二”说:“走慢点,他还没走惯。”儿子或许有些不在乎“它走它的,我没事”。儿子无话,休息的时候,儿子和父亲同时说出了句“累不累?”然后相视笑笑。我也跟着会心的笑笑。。。。
上山和下山的一段路,儿子忽然间看不到了父亲,于是放下邮包回头去找父亲,看到“老二”的时候,他急切的问道“老二,我爸呢?”然后父亲出现,或者儿子的心忽然间靠近了父亲,但这是父亲不理解的,因为儿子丢下了邮包。儿子独白里说,父亲出奇的发了脾气。
影片没有太多对白,只是音乐缓缓响起,像是溪流,悠远而安静。
在村委会父亲点起了旱烟,儿子说我也来试试,父子之间第一次微笑的面对在父亲的打趣中实现了,不见一点突兀,父亲说:“我还不知道你,你也会抽。”儿子一点也不否认,接过来说“你不常回家,你回家我就不抽。”父亲的笑,和儿子的坦白如同阳光,忽然间一切明朗起来。
村里所有人都来看新的乡邮员,儿子有点扭捏的不知道该怎么应付,父亲帮他介绍。儿子局促的打了招呼,离开村子,父亲根本没有回头,儿子却转身看到了村民们依旧看着他们,那些亲切和爱戴是谁也不能夺走的。儿子忽然间明白,父亲的乡邮员生涯,不是什么都没得到,至少这些村民的感情。之后儿子独白里说了父亲和母亲的爱情,很老套的剧情,但是却干净清新。儿子不很理解父亲,老是从心里埋怨父亲。父亲和母亲的爱,简单伟大。儿子路上漫不经心的听着收音机,问父亲闷吗,父亲责备地说,不闷,安心赶路,看着脚下。记得以前我对别人说过,走路拉屎也是要认真的,关键是你对待事情的态度。父亲让儿子念一封根本没有内容的信,开始让儿子有些不满和崇敬的去看待父亲了。
父子之间谈论爱情是因为一个侗族姑娘,父亲说“我每次进山,只要看见她就想起了你;我在心里面说,不定哪天要是我儿子看见了你啊,一定会迈不动步的。”父亲因为不经意,或者故意的经过看到了儿子和侗族姑娘的举动,说出了自己心里憨厚的想法。这里,不禁微微笑的看着儿子的邮包和电影上的朴素画面。
背得起父亲,儿子就算长成了。儿子背起父亲过一条溪,父亲开始是面无表情,然后低下头,他的心里有很多欣慰和感慨,想起儿子小时候在肩头,接下来泪在眼珠里打转,开始哽咽了,到岸上的时候,儿子说“你还没邮包重呢。”父亲背过脸,岔开话题,擦去泪水。
接下来父亲和儿子的对话靠近了许多,说起对方不知道的关于自己的事,如山泉一样,似乎都互相浇灌着对方。
忽然间起风,父亲去追被刮飞的信件,儿子护着邮包,喊着父亲,父亲跌倒扑住信件,“老二”也衔住一封,这个镜头,让这条狗,富有情态,一个忠实而又可靠的龙套。
最后真正的让父亲放心,是儿子交代家里的事,在村里怎么跟村长处事,交代母亲一到冬天就咳嗽,父亲欢喜欲泪,儿子是长大了。
儿子在睡梦中抱住父亲,腿压住了父亲的腿,看到这里不自禁的流泪,父爱如同大山,伟大朴实,我们会不自觉的去依靠。于是父亲想到小时候回家,在桥头站着妻子抱着儿子,然后儿子长大,会跟母亲一样在桥头等他,有些怯,再之后成人,还是在桥头等,看到他会接下他的邮包。
父亲再次目送儿子走远,把老二推出去,跟上儿子,儿子也没有回头,一直走向那条路。。。
电影的最后也不禁欲泪。
没有对刘烨有特别好的印象,只是看了硬汉觉得很2,但是这部电影,比之其获奖的作品要出色的不知多少倍,陌生,坚强,细腻,自然,朴素,这个阳光大男孩,在那片青山绿水中闪耀着白色的光。
美学上我不知道怎么评价,只是觉得电影里安静的美,美的清新自然,风景,人情,语言,没有说教,没有喧闹,只是淡淡的,但是一段段的故事却让我们心灵受一次感触。
在如今大片横飞,偶像爱情白痴,韩剧喧闹的年代,回头看下《那山那人那狗》,如一朵盛开的青莲。。。
原文链接:http://www.mdrink.cn/archives/3209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