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
5月,偶尔出走,行走认识了一些人,透过他们,越发觉得一切如此美妙和友爱。
唐家·山房路
月初,去了一趟唐家,这次不同的是,告白了喧嚣和人头攒动,我和友人选择安静的感受这段旅程。也许是阔别太久才出行的原因,一路上我都显得很兴奋,唐家人自家做的糕点,甜点,我都一一买了品尝,感觉十分美味。或许旅行就是这样,让你暂时忘了生活的其它烦恼,到别处走走,散散心,观赏风景,颇有一种“偷得浮生半日闲”之感。
去唐家的这段旅程里,印象最深的是与唐家艺术人的谈话。我被他的别具一格的装修风格吸引,忍不住想进去一探到底。让我们意外的是,印象里的艺术家难与人保持亲近,但他,却大方的敞开他的工作室给我们参观。他随和,让我们随便参观他的个人展览。自己则坐在沙发上,看看书,偶尔走过来跟我们解释一下他的设计缘由。他的工作室是民宅,经由他改造也颇有艺术气息。一楼的小院里种着各种花花草草,窗台贴着他制作的明信片、绘画作品,还有他早年骑过的摩托车、收藏的CD、各式各样的陈年物品等,二楼有书法台,墙壁上挂着他的作品。偌大的阳台,最适合午后品尝咖啡放空自己,看看人来人往,独自小憩一会。
我们的攀谈随性随心,交谈中我感觉他是个挺有故事和经历的人,但越是见过大山大水,他的气质和言谈却非常谦和,也很接地气,是个让人感觉很舒服的人。他所领悟感触用他在墙壁上的寄语或许可以概括:一路走来的脚印只是我们的修行的脚步,走过了就有圆满的幸福,就像梅花香自苦寒来。不要否定经历,那是你孕育幸福的路…我不禁想起前些天参加猪飞的婚礼,八年的长跑姐夫和姐姐迎来了他们的新生活,小小的沙画里都写满了他们的故事,是感动,是珍惜,是知足,是快乐…他们一路的走来,虽经历不少磕磕碰碰跌跌撞撞的考验,旁观者的我们尽管无法贴身感受,但由他们传递出来的美好情感让人动容。所以,让我们原谅那些让我们或苦或痛或乐的经历吧,只有经历了它们,才能走向幸福的路。
走过唐家艺术工作室,我们观摩了香山艺术馆。香山艺术馆的前身是一间更具特色的老建筑-广达唐公祠,据说已有168年的历史。广达唐公祠经过多次修葺之后变身成了香山艺术馆,里面收藏了许多古物,还有我说不出名的珠啊、玉啊,看的人眼花缭乱。我对珠宝、收藏类的研究之乎其微,所以也只能是走马观花,凑凑热闹罢了。山房路上一路上都是颇具特色的咖啡小店,屋檐盛放的杜鹃花让这个古朴的小镇因此变得诗意盎然。我们还走了唐绍仪故居和共乐园外,吃了唐家特色菜“唐家牙抱菜”、“蟹王鸡”,满满的意兴阑珊·····
斗门·莲洲横山
来横山,是个意外收获。那是我心血来潮想转转斗门,看看有没新发现。因此下班后径直来到总站搭乘401便出发了。没有提前做攻略,只是在QQ上问了一个本地通的朋友,想着如果他没答复我,那我就在车开了一半的路程后下车,就当出来欣赏一下田园风光。但让我惊奇的是,那位朋友及时的答复我,还建议我来横山“小澳门”走走。
401的总站是去莲溪,我之前看油菜花的时候就是去的十里莲江,所以对它的线路也还不算陌生。车一路向前开,走走停停,我从窗外眺望,道路两旁开始远离城区的拥挤嘈杂,数不尽道不完的绿油油一片呈现眼前,清风轻抚脸庞。春耕后的田野,多了一份静谧祥和,农民弯腰聆听大地的呼吸,小孩奔跑追逐于田间,还有那黄牛也在悠闲的吃着草。斑斓的大地,满格的绿像极了那一排排整齐的五线谱音符。一路尽收眼底的遍野嫩绿让人心情舒畅,让人的心境也不由的陶醉在这一片绿色稻田里。
终于到横山的站了,我下车等朋友来带我去他所说的“小澳门”。等待的空隙,我细细观察着民宅,发现横山的民居跟唐家的民居建设风格也颇为相似,一排排建筑整齐的瓦砖盖起的房子,配上雕刻精致的图案,每一户都标上“横山街xx号”。我想起先前下乡经过莲洲时总是匆匆而来,匆匆而别,不免有些遗憾。脑海里开始浮现我对横山的印象,一个是同事曾告诉我该村名是因为村有一横状小山而得名,即无论从什么角度看那座山,都是横的。另一个则是来源于我曾吃过的“横山鸭扎包”、“横山粉葛”这一类美食。朋友不久也来了,他带我参观了他的清心书屋、梦工坊、一间水吧。让我颇为震惊的是,小小的清心书屋,摆放了琳琅满目的书籍和他做公益、推广书屋的照片,朋友赠送他的书法作品等,另个房间里堆放了他个人精心珍藏的“宝物”,多是水上人家捕鱼的各类工具,可谓是传统手工技艺的展现,更是那鲜活的渔乡文化推广素材。在他的梦工坊里,他给我翻看了许多极其珍贵的历史文物,如六七十年代的印刷出版的杂志、报纸、书籍等刊物,裱好珍藏九十年代的珠海景点旅游门票,个人设计的十二生肖书法作品······他兴致勃勃,跟我介绍了许多,看到他珍藏的众多“宝物”,也唤醒着我许多儿时温暖的记忆。他的梦工坊还开放给平时学生来读书、自习,桌上摆放着学生弹的吉他、绘画和书法作品,墙壁上也任由学生各种涂鸦,这样的创意空间,让我耳目一新,让我既开了眼界,也从心底佩服他有如此开阔的视界格局。他真属于古人所说的“士”,在物质横流的社会,他淡泊名利孑然一身,坚守内心的选择,即便不被世俗理解也要尽一己之力一技之长力推家乡文化,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士,博学又谦虚,好学又乐施。我更是从内心希望更多的人能加入到他的队伍里,共同推广普及莲洲人民淳朴的渔乡文化,让他美“梦”成真。
许是太好奇和兴奋,朋友跟我一边介绍一边聊天,观赏完毕,夜幕已降临,跟友人告别之后,我才发现自己没有吃晚饭。只好走到一家看似已收摊的早餐档口,询问老板是否还营业。本不抱希望的我,却得到肯定的回答。老板放下手中的活,给我下了一碗牛腩河粉,怕我吃不饱放了好多料,怕我迷路还热心给我指坐公车的路,让我感慨莲洲人民好淳朴好热心肠,被他们感动得不要不要的。晚上,虽已回到井岸,但我思绪却仍停留在朋友的梦工坊里,回味着短短几小时带来的思想激荡。
尘世里的我们,都因这宇宙的浩大而显得渺小。有时我们甚至会沮丧的发现,穷尽一生,我们也只是个普通而平凡的人。但却有这么一群人,是超越自我,甘愿平凡,只为心中的执念,不管最终的结果如何,都依然坚持去做,无论是坚守艺术梦想的他,还是致力推广家乡文化的他,或者是芸芸众生里的他或她,他们心存善念,心怀感恩,谦卑宽厚,以己之力让周围的一切变得美好。或许正是由于不起眼的他、他们,让这个城市慢慢变得有温度和厚度,也让人更加动容和不舍。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如此甚好。
唐家·山房路
月初,去了一趟唐家,这次不同的是,告白了喧嚣和人头攒动,我和友人选择安静的感受这段旅程。也许是阔别太久才出行的原因,一路上我都显得很兴奋,唐家人自家做的糕点,甜点,我都一一买了品尝,感觉十分美味。或许旅行就是这样,让你暂时忘了生活的其它烦恼,到别处走走,散散心,观赏风景,颇有一种“偷得浮生半日闲”之感。
去唐家的这段旅程里,印象最深的是与唐家艺术人的谈话。我被他的别具一格的装修风格吸引,忍不住想进去一探到底。让我们意外的是,印象里的艺术家难与人保持亲近,但他,却大方的敞开他的工作室给我们参观。他随和,让我们随便参观他的个人展览。自己则坐在沙发上,看看书,偶尔走过来跟我们解释一下他的设计缘由。他的工作室是民宅,经由他改造也颇有艺术气息。一楼的小院里种着各种花花草草,窗台贴着他制作的明信片、绘画作品,还有他早年骑过的摩托车、收藏的CD、各式各样的陈年物品等,二楼有书法台,墙壁上挂着他的作品。偌大的阳台,最适合午后品尝咖啡放空自己,看看人来人往,独自小憩一会。
我们的攀谈随性随心,交谈中我感觉他是个挺有故事和经历的人,但越是见过大山大水,他的气质和言谈却非常谦和,也很接地气,是个让人感觉很舒服的人。他所领悟感触用他在墙壁上的寄语或许可以概括:一路走来的脚印只是我们的修行的脚步,走过了就有圆满的幸福,就像梅花香自苦寒来。不要否定经历,那是你孕育幸福的路…我不禁想起前些天参加猪飞的婚礼,八年的长跑姐夫和姐姐迎来了他们的新生活,小小的沙画里都写满了他们的故事,是感动,是珍惜,是知足,是快乐…他们一路的走来,虽经历不少磕磕碰碰跌跌撞撞的考验,旁观者的我们尽管无法贴身感受,但由他们传递出来的美好情感让人动容。所以,让我们原谅那些让我们或苦或痛或乐的经历吧,只有经历了它们,才能走向幸福的路。
走过唐家艺术工作室,我们观摩了香山艺术馆。香山艺术馆的前身是一间更具特色的老建筑-广达唐公祠,据说已有168年的历史。广达唐公祠经过多次修葺之后变身成了香山艺术馆,里面收藏了许多古物,还有我说不出名的珠啊、玉啊,看的人眼花缭乱。我对珠宝、收藏类的研究之乎其微,所以也只能是走马观花,凑凑热闹罢了。山房路上一路上都是颇具特色的咖啡小店,屋檐盛放的杜鹃花让这个古朴的小镇因此变得诗意盎然。我们还走了唐绍仪故居和共乐园外,吃了唐家特色菜“唐家牙抱菜”、“蟹王鸡”,满满的意兴阑珊·····
斗门·莲洲横山
来横山,是个意外收获。那是我心血来潮想转转斗门,看看有没新发现。因此下班后径直来到总站搭乘401便出发了。没有提前做攻略,只是在QQ上问了一个本地通的朋友,想着如果他没答复我,那我就在车开了一半的路程后下车,就当出来欣赏一下田园风光。但让我惊奇的是,那位朋友及时的答复我,还建议我来横山“小澳门”走走。
401的总站是去莲溪,我之前看油菜花的时候就是去的十里莲江,所以对它的线路也还不算陌生。车一路向前开,走走停停,我从窗外眺望,道路两旁开始远离城区的拥挤嘈杂,数不尽道不完的绿油油一片呈现眼前,清风轻抚脸庞。春耕后的田野,多了一份静谧祥和,农民弯腰聆听大地的呼吸,小孩奔跑追逐于田间,还有那黄牛也在悠闲的吃着草。斑斓的大地,满格的绿像极了那一排排整齐的五线谱音符。一路尽收眼底的遍野嫩绿让人心情舒畅,让人的心境也不由的陶醉在这一片绿色稻田里。
终于到横山的站了,我下车等朋友来带我去他所说的“小澳门”。等待的空隙,我细细观察着民宅,发现横山的民居跟唐家的民居建设风格也颇为相似,一排排建筑整齐的瓦砖盖起的房子,配上雕刻精致的图案,每一户都标上“横山街xx号”。我想起先前下乡经过莲洲时总是匆匆而来,匆匆而别,不免有些遗憾。脑海里开始浮现我对横山的印象,一个是同事曾告诉我该村名是因为村有一横状小山而得名,即无论从什么角度看那座山,都是横的。另一个则是来源于我曾吃过的“横山鸭扎包”、“横山粉葛”这一类美食。朋友不久也来了,他带我参观了他的清心书屋、梦工坊、一间水吧。让我颇为震惊的是,小小的清心书屋,摆放了琳琅满目的书籍和他做公益、推广书屋的照片,朋友赠送他的书法作品等,另个房间里堆放了他个人精心珍藏的“宝物”,多是水上人家捕鱼的各类工具,可谓是传统手工技艺的展现,更是那鲜活的渔乡文化推广素材。在他的梦工坊里,他给我翻看了许多极其珍贵的历史文物,如六七十年代的印刷出版的杂志、报纸、书籍等刊物,裱好珍藏九十年代的珠海景点旅游门票,个人设计的十二生肖书法作品······他兴致勃勃,跟我介绍了许多,看到他珍藏的众多“宝物”,也唤醒着我许多儿时温暖的记忆。他的梦工坊还开放给平时学生来读书、自习,桌上摆放着学生弹的吉他、绘画和书法作品,墙壁上也任由学生各种涂鸦,这样的创意空间,让我耳目一新,让我既开了眼界,也从心底佩服他有如此开阔的视界格局。他真属于古人所说的“士”,在物质横流的社会,他淡泊名利孑然一身,坚守内心的选择,即便不被世俗理解也要尽一己之力一技之长力推家乡文化,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士,博学又谦虚,好学又乐施。我更是从内心希望更多的人能加入到他的队伍里,共同推广普及莲洲人民淳朴的渔乡文化,让他美“梦”成真。
许是太好奇和兴奋,朋友跟我一边介绍一边聊天,观赏完毕,夜幕已降临,跟友人告别之后,我才发现自己没有吃晚饭。只好走到一家看似已收摊的早餐档口,询问老板是否还营业。本不抱希望的我,却得到肯定的回答。老板放下手中的活,给我下了一碗牛腩河粉,怕我吃不饱放了好多料,怕我迷路还热心给我指坐公车的路,让我感慨莲洲人民好淳朴好热心肠,被他们感动得不要不要的。晚上,虽已回到井岸,但我思绪却仍停留在朋友的梦工坊里,回味着短短几小时带来的思想激荡。
尘世里的我们,都因这宇宙的浩大而显得渺小。有时我们甚至会沮丧的发现,穷尽一生,我们也只是个普通而平凡的人。但却有这么一群人,是超越自我,甘愿平凡,只为心中的执念,不管最终的结果如何,都依然坚持去做,无论是坚守艺术梦想的他,还是致力推广家乡文化的他,或者是芸芸众生里的他或她,他们心存善念,心怀感恩,谦卑宽厚,以己之力让周围的一切变得美好。或许正是由于不起眼的他、他们,让这个城市慢慢变得有温度和厚度,也让人更加动容和不舍。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如此甚好。